天天看點

江豚結隊重制,消失25年的長江鲥魚陷入拯救困局,鲥魚或已滅絕?

作者:甯河魚仙兒

2023年2月28日,農業農村部釋出會上公布,在2022年全流域長江江豚科學考察中,發現長江江豚種群數量有1249頭,與2017年相比,增加23.42%,年均增長率為4.3%。

3月2日,長江幹流上遊的石柱縣境内發現99對母子江豚。還出現20多頭江豚不停地在水中跳躍地震撼畫面。

江豚結隊重制,消失25年的長江鲥魚陷入拯救困局,鲥魚或已滅絕?

成雙成對的江豚

不得不承認,長江十年禁捕措施實施以來,長江水生生物資源和多樣性呈現出恢複向好的趨勢,不少瀕危魚種種群得到恢複。據農業農村部有關資料顯示,2022年,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監測到魚類193種,比2020年的168種增加了25種。

除了江豚以外,曾經的“長江三鮮”長江刀魚、河豚的數量也在逐漸恢複。就拿刀魚來說,其出現頻率從2020年的25%提高到2021年的100%,在魚獲中的占比從3.11%提高到9.66%,重量占比從2.41%增加到7.42%。

江豚結隊重制,消失25年的長江鲥魚陷入拯救困局,鲥魚或已滅絕?

但時至今日,“長江三鮮”之首的鲥魚仍不見蹤影。從1998年曾經鲥魚最喜歡栖息的安徽八裡江,江西的鄱陽湖和贛江,浙江的錢塘江,以及廣東肇慶至廣西的珠江水系江段,都找不到鲥魚了。

其實,鲥魚在1988年時也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Ⅰ級野生保護,并且和江豚一起,都在2021年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同為保護動物,同為洄遊動物,為何江豚的種群得到了恢複,而鲥魚卻仍處于滅絕的邊緣?鲥魚究竟遭遇了什麼?鲥魚是從何時開始變得稀少的?

江豚結隊重制,消失25年的長江鲥魚陷入拯救困局,鲥魚或已滅絕?

長江鲥魚

曾經輝煌的鲥魚産業

曾幾何時,鲥魚是長江裡最易捕獲的魚類,每到魚汛期,鲥魚們便成群結隊地遊回長江,沿江漁民輕而易舉就能大豐收,一條漁船随随便便就能捕獲千餘條。而且鲥魚的個頭還不小,大的能有七八斤,小的也有一兩斤。

據記載,1957—1962年間,長江鲥魚産量在298—584噸之間。這還是落後捕撈條件下的産量。

進入70年代,漁民将漁網改進後,鲥魚産量更加可觀,在1974年時年産量達到1575噸,換算一下,這樣載重5噸的貨車,要拉300多車。

江豚結隊重制,消失25年的長江鲥魚陷入拯救困局,鲥魚或已滅絕?

載重5噸的貨車

雖然産量高,但因為肉鮮味嫩,鲥魚的價格一直較貴,70年代都要5毛錢一斤了,三斤以上的至少8毛錢一斤。

結合那時的物價,試想一下有多貴。有老人曾講,70年代初,四個同學在國營飯店吃一頓飯,每人一杯啤酒、一個拼盤、半斤火燒,總共花銷是1.7元。而一條3斤的鲥魚就要2.4元。

可見,鲥魚在當時就算是貴重的食物了。長江鲥魚被叫做“水中珍品”是有來頭的,它獨特的風味讓不少人贊不絕口。鲥魚的高産量及高品質,一時讓鲥魚成為風雲“魚”物。

江豚結隊重制,消失25年的長江鲥魚陷入拯救困局,鲥魚或已滅絕?

美味的清蒸鲥魚

突然敗落的鲥魚産業

然而,物極必反,在1974年鲥魚産業迎來飛躍式增長後就迎來了斷崖式下降的一年。

1977年,稍有回彈,此後便一落千丈。1980-1985年,産量還能在100—50噸浮動。

1986年後已不能用噸計算産量了,到1989年時,捕撈量隻有17條了,雖然捕撈量跟1988年出台的保護政策有關,但鲥魚産業徹底終結了。此後鲥魚的出現,都是以條來計數了。

江豚結隊重制,消失25年的長江鲥魚陷入拯救困局,鲥魚或已滅絕?

有關資料統計的鲥魚産量

20世紀90年代後的鲥魚捕獲記錄:

1992年,浙江漁民在富春江裡捕獲一條不到1斤多的鲥魚。

1994年5月,安徽漁民長江蕪湖段捕獲一條2斤重的鲥魚。

1996年6~7月,長江水産研究所組織漁民在峽江段尋找鲥魚,連續作業27天,出動93船次,累計捕撈時長414.5小時,一無所獲。

1998年,江蘇漁民在長江江蘇段捕獲一條3斤重的鲥魚。

從此,再也沒有人在長江捕獲到鲥魚。

很明顯,鲥魚的消失跟人類的大量捕撈脫不了幹系。事實上,所有珍稀動物都跟人類脫不了幹系,當我們發現要保護他們時,已為時晚矣,比如已經滅絕了的白鲟。

那麼,長江鲥魚是不是也已經滅絕了呢?按照魚類滅絕50年的觀察期限來看,長江鲥魚還存在25年的觀察時間,未來25年,長江鲥魚還能現身嗎?

江豚結隊重制,消失25年的長江鲥魚陷入拯救困局,鲥魚或已滅絕?

悲慘的長江鲥魚

過度捕撈、水源化學污染是魚們共同的劫難。再多的魚兒也禁不住後繼無“魚”,大魚小魚都被一網打盡,誰來繁殖下一代,下一代魚兒從何而來?

就算有好不容易逃脫的漏網之魚,如果讓它們待在被污染的水域,它們也是病入膏肓、命不久矣。

何況,還有更緻命的。水利工程建設是長江洄遊性魚類共同的大劫。江豚也罷,刀魚也罷,河豚也罷,中華鲟也罷,都被長江上建設的水利大壩,比如三峽大壩、葛洲壩給阻斷了世代産卵回家的路。

如果再加上它們本身繁殖能力弱,那他們就注定要成為保護動物。

江豚結隊重制,消失25年的長江鲥魚陷入拯救困局,鲥魚或已滅絕?

三峽大壩

鲥魚其實跟刀魚、河豚的繁殖能力一樣有限,性成熟周期一樣比較長。但長江鲥魚種群恢複毫無起色的一個大原因還在于鲥魚人工繁育太難。

本來,20世紀30年代,就有專家對鲥魚進行人工繁殖試驗。1958年時,對富春江鲥魚進行人工授精就獲得初步成功。70年代初,長江水産所便開始展開對野生鲥魚種群的科學調查。1982年,還人工培育出3萬多條鲥魚苗魚。

50多年的時間才大批量人工繁育出幼苗,實屬艱難。但比繁育更難的是馴化。

由于野生鲥魚越來越少,用來人工繁育的親魚越來越難找,導緻沒有新的更多的野生鲥魚來供人工繁育,而之前捕獲的親魚由于長期圈養體質已經弱化,魚卵品質可想而知。

後來,專家們把重點放在二代親本魚的培養上。1997年,人工繁育的那批鲥魚開始産卵,但遺憾的是這批親本魚孵化出的幼苗死亡率太高,此項研究最終以失敗告終。

江豚結隊重制,消失25年的長江鲥魚陷入拯救困局,鲥魚或已滅絕?

而我們現在看到的市面上養殖的鲥魚,并不是長江鲥魚,而是美國的一種鲥魚親戚。這種鲥魚和長江鲥魚長得很像,不過肉質卻差很多。

那麼,長江鲥魚還能回到我們的視野嗎?

20世紀80年代以來,大陸就開始注重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期間走了不少彎路,困難重重。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進行瀕危物種保護。

早在80年代,大陸就把一部分魚列入保護動物名錄,禁止捕撈。但80、90年代,長江幹流的水利工程沒有配套修建生态魚道,大壩定期蓄水、放水改變了江河的水溫和水量,阻斷了江湖連通。

2011年,三峽水庫啟動首次生态排程試驗,通過持續加大下洩流量,利用排程手段創造适合魚類繁殖所需水文、水力條件,促進四大家魚繁殖。此後生态排程每年持續實施。

江豚結隊重制,消失25年的長江鲥魚陷入拯救困局,鲥魚或已滅絕?

自2020年起,三峽水庫生态排程範圍由壩下江段拓展至庫區,目标魚類也由以“四大家魚”為主的産漂流性卵魚類拓展至以鯉魚、鲫魚為主的産粘沉性卵魚類。

2020年1月,農業農村部又釋出長江十年禁漁公告。長江中的魚類成熟時間一般在3、4年左右,十年禁漁可以讓長江中的野生魚類自由繁殖2-3代,給它們提供一個更多繁衍生存的環境。

江豚結隊重制,消失25年的長江鲥魚陷入拯救困局,鲥魚或已滅絕?

漁政執法

與此同時,《長江保護法》應運而生。2020年12月26日,中共第十三屆人大常務委員會第24次會議通過《長江保護法》。《長江保護法》明确規定了長江污染物的排放标準,加大廢水排放管控力度,想法設法提升長江水質品質。

事實證明,這些舉措給野生魚類的恢複帶來了明顯效果,許多魚呈階梯式增長。正因為有了以上舉措,我們才能看到瀕臨滅絕的江豚成雙成對在長江出入。

雖然目前,長江仍未發現野生鲥魚,但持續的生态保護仍能讓我們抱有一線希望。據有關資料顯示,贛江江西峽江縣下遊段,有100多公裡的水域理論上适合鲥魚産卵,如果江中有少量的鲥魚順利抵達于此,鲥魚的自然種群就有恢複的可能。

江豚結隊重制,消失25年的長江鲥魚陷入拯救困局,鲥魚或已滅絕?

贛江峽江段

隻要有一線生機,我們的保護就不能停止。長江生态排程、十年禁漁為長江水生生物種群恢複創造了有利條件,希望有朝一日,我們能再次迎來壯觀的鲥魚魚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