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問世界鴨王,一副好牌是如何打爛的?

三問世界鴨王,一副好牌是如何打爛的?

曹家富,華英農業董事長

頭頂中英合作項目的光環,号稱世界鴨王,從股市募集了20億資金,如今卻面臨重整退市的境地,兩市唯一的養鴨公司——華英農業,以曹家富領銜的管理層,如何向股民交代?

1991年,當時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華,帶來了一批合作項目,其中有三個櫻桃谷鴨的養殖項目,被河南省信陽市的潢川縣争取一個。随後,當地财政局成立了國有企業華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利用英國政府的貸款,具體實施了櫻桃谷鴨的項目。

18年後,也即2009年,華英農業在中小闆挂牌上市,募集資金6億多元,發行價格16.98元。到現在為止,華英農業在資本市場僅分紅0.86億元,但前後數次募集資金總額卻達到了20.98億元,是以,投資者對華英農業的支援力度非常之大。

華英農業自己也宣稱,公司從最早引進櫻桃谷鴨,最初年産隻有幾十萬隻,到目前總資産70億元、年出鴨苗3億隻、熟食6萬噸、屠宰加工櫻桃谷鴨2.2億隻,以及羽絨5萬噸(号稱國内第一),完成了從中國鴨王、到亞洲鴨王再到世界鴨王的騰飛,創造了中國畜牧企業發展史上的奇迹。

但就是這樣一副好牌,卻被打得稀巴爛。截止到2020年,華英農業連續2年出現虧損,訴訟纏身、債務高企,重整未明,或有退市可能。曾經的近百億市值,目前僅剩10多億元,投資者欲哭無淚。

2021年5月27日,深交所中小闆給華英農業發出監管問詢函,提出了23個問題,請公司回複,直到現在,仍未回複,延遲回複公告已經發了數個了。

在這,智聖财經也代表部分投資者,提出三個問題,請華英農業一并回答。

問題一:華英農業到底是誰的?

華英農業現在的股權結構是:當地财政局→100%河南省潢川華英禽業總公司→11.11%華英農業。股權結構上,當地财政局是第一大股東,華英農業屬于國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

但查閱資料可發現,在公司治理上,華英農業卻是一個董事長幹到底,一個班子管十幾年,在A股數千家上市公司中,十分罕見。

比如,現在董事長曹家富先生,1991年櫻桃谷項目落地實施的時候,就是主要負責人,2002年開始擔任華英農業的董事長,2009年上市後繼續擔任董事長,截止到現在,仍然擔任着公司董事長的職務。

其他的進階管理人員,包括許多副總經理等,大部分任期都是從2008年或者之前開始,到現在十幾年沒有換過。

如果華英農業是足夠優秀,這中間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把企業做成真正的世界鴨王,投資者自然是樂見其成。

但現在華英淪落到如此境地,面臨生存危機,目前的管理層和董事長,該不該退到一邊反思一下?

董事長曹家富先生,原是當地一個鄉長,受命組建華英農業公司,項目建成到後來有一定的發展,直至上市,培育了當地品牌,拉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也算是功不可沒。

但櫻桃谷鴨的項目,本來就是引進來的,不是曹家富發明的,更沒有曹家富獨家的專利或者技術,既然不是因曹而生,曹卻要陪伴到底?

當地一個縣裡,副科級以上幹部幾百個,幾十年來就選不出一個會管企業的?放眼河南如何?全國範圍如何?找不到一個能扭虧為盈的,就算找到一個虧8億的,也比去年的10億虧損少2億。

是以,其症結還是,這個企業到底是誰的。

問題二,二股東農投金控,除了投反對票還能做什麼?

2014年7月,華英農業管理層及部分員工,成立了鄭州華合英農業科技中心(有限合夥),然後通過山東省國際信托發起設立的山東信托—恒鑫資金信托産品,于二級市場累計增持華英農業流通股2960萬股,增持價格5.3元左右。

但到了2018年,公司經營問題開始逐漸顯現。比如,2017年雖然營業收入41億元,增長了63%,但歸屬于上市公司的淨利潤,卻下降了33%,增收不增利。2018年間還有兩件事情,一是收購天一農業的重大資産重組宣告失敗,二是與北方信托合作的産業基金被迫終止。

是以,到了18年底,基本面加之市場因素,華英農業的股價從17年底最高14元,跌到了5元以下。

此時,華英農業突然釋出公告稱,山東國際信托将所持全部股份,協定轉讓給河南農投金控有限公司。

農投金控背後是财政廳所屬的省級農業開發公司,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是以股份一經轉讓完成,二級市場股價随後幾個月漲到了10元以上,翻了一倍。

三問世界鴨王,一副好牌是如何打爛的?

河南農投金控,每股損失3元錢左右

但2019年底,華英農業經營中的曆史遺留問題開始顯現,導緻當年出現了8000萬元左右的虧損。随後的2020年,更是陷入泥潭不能自拔,當年虧損10億元左右。

此時,農投金控才發現,18年花費1.5億多接盤,現在市值僅剩下8000萬元了。是不是有種被坑的感覺?

2021年6月30日,華英農業召開董事會,審議給合同養殖戶和供應鍊客戶貸款擔保事項。董事長曹家富主持會議,9名董事中,8名董事贊成,代表農投金控的董事張威,獨自一人投了反對票。

公告裡寫道,張威反對的理由是,不太清楚。

你看,董事會研究的事項,有董事不太清楚,而且是當時請過來的省級國有農業開發公司的代表。在他不清楚的情況下,竟然還是上會研究,表決通過,雙方的沖突,看似不淺。

但作為省級農業平台公司,除了投反對票,還能做點什麼嗎?

問題三,華英農業的控股股東華英禽業總公司,是誰在弄?

2019年年報中,華英農業首次披露出控股股東華英禽業總公司,非經營性占用上市公司資金4.7億元,在交易所的追問下,隻得以實物資産等其他手段,償還部分債務。

華英禽業公司本身是投資控股平台,卻以上市公司的名義,開展融資,實質是拿上市公司的資金自己玩。

材料顯示,當地财政局持有華英禽業的100%股權,并通過華英禽業控股華英農業。但查閱資料,華英禽業的管理層,并沒有财政局的人。

公司法人代表和總經理叫楊志明,楊志明兼任華英禽業多種職務。但楊志明的另一個身份是,是上市公司的監事會主席,在上市公司領取薪酬。

這麼多年,華英禽業工商資料幾乎沒有進行過變更。也就是說,當地财政局對這個持股100%的下屬公司,幾乎沒有控制,或者沒有尋求控制過。

最近,華英禽業工商資訊還顯示,公司頭頂156條風險,這些風險因何而起,将會給上市公司帶來何種隐患,有待投資者審慎觀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