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總有一些難以忘懷的事情。當歲月流逝,有些往事封存成冊,但有些往事無論光陰荏苒,都會深深地刻印在腦海中撐開回憶的帆。
和蘇老師相識,說起來也有意思。那年我因病在省人民醫院住院,當時正值三伏天,由于太熱,我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剃了個光頭,并戴上一頂小白帽,感覺一下涼爽了許多。有次去醫院食堂吃飯,正當我吃得帶勁時,一位年約五十歲的女子,坐在我身邊,和顔悅色地提醒我走錯了餐廳。一場誤會讓我們相識。雖然和她見面不過幾分鐘,但她的氣質與修養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世界上的事情偏偏就那麼巧。就在那個秋季,在蘭州一所私立學校,陽光牽引我踏上神聖的講台,而我的搭檔正是那位在食堂遇到的女子。當她搞清楚我的身份後,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說真沒有想到,你的長相和穿戴真像我們少數。我也知道了她是回族,從事教育工作三十年了,在這所學校擔任教務主任。
蘇老師為了鼓勵我的工作積極性,建議我教國文兼班主任,她教數學并協助我搞好班級管理。由于我的教學經曆少,隻要蘇老師看到我的不足,就會細心地給我指點;她也經常聽我的課,然後耐心地同我一起分析問題的症結,找到解決的辦法。她常說,作為一名教師,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們走向遙遠的排列組合,走向古老的象形文字開闊的意境;在課餘時,要和學生和諧相處,把朋友的友情放飛到各種文體活動裡,一起捕捉師生的樂趣;在生活裡,要和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哪怕一片會心的微笑或一次小小的煩惱,你都要從中感悟出它的奧妙。是以,我們對學生的愛,學生對老師的情便得到了升華,便衍生出許許多多愛稱。“小狗狗”黎錦、“林黛玉”宋夢希、“大哥大”王延焯、“小鞏俐”段蘭……我則得到了一個最美妙、最形象的綽号“眯眯眼”,而蘇老師常常把細膩的教育方式溶于教學和生活中,讓母性崇高的愛把學生的心聯結起來,讓人時時感到一種溫馨和無私,很容易叫你聯想到矗立在濱河路的黃河母親雕像,于是她得到了一個最高的頭銜“蘇媽媽”。
作為少數民族,蘇老師還十分細心。班裡有兩位回族學生,她總是在生活上關照着,不管是學校就餐,還是外出,她把各種事情想得很周到,讓這兩位學生家長稱道不已。當時的我還是單身,由于是離開家鄉來蘭州工作的,每當節假日,蘇老師怕我寂寞,總是約我到她家做客。而她做的清湯羊肉,成為我吃飯中最難以忘懷的一道美食。在學校兩年裡,蘇老師這位回民大姐關照我就像關心一個弟弟一樣,這叫我心裡怎不感動呢?
遺憾的是,生活總不是完美的。第二年秋天,我要回家鄉教學了。蘇老師送我走出校門,看她眼睛裡泛起了淚花。我不知說什麼好,而蘇老師拉着我的手叮囑我:老師就像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别人。既然幹了這個行業,就要有奉獻精神,在你的崗位上奉獻自己,把美好的青春奉獻給教育、奉獻給祖國……是啊,一位貼心細緻的回族教育工作者,用自己默默的付出,不斷豐富民族團結進步建立内涵,不斷守望相助身邊的每一個人,教育我們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這不僅是她平凡的燃燒,更是她偉大的奉獻。有她這位亦師亦友的回族大姐指點,我人生教學的路上充實而又美滿。
如今,每次回想起那段教學經曆,每次想起蘇老師站在夕陽下正直的身影,我的眼睛都會潮濕。因為,她站在夕陽裡的高大形象,已經成了我人生的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