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896年舉辦的第一屆現代奧運會開始,挑戰馬拉松項目的人就被稱為“真正的勇士”。2021年10月26日,47名來古城參加殘特奧會田徑比賽的真勇士在渭河之濱你追我逐,這場與衆不同的馬拉松賽向世人展現出的,是中國殘障運動員克服困難、一往無前的無畏精神,與健全人馬拉松選手相比,他們在“勇氣”一詞右上角加了一個平方号。

插上“翅膀” 細雨中盡情翺翔
入秋以來,古城的天空中時常飄起細細的雨絲,26日上午同樣如此。“下雨路滑,我們要給每位輪椅競速選手參賽‘座駕’的輪子上抹上特制的防滑膠,不久前的東京殘奧會馬拉松比賽,雨比今天更大,我們也積累了經驗。要知道,這種每台價值十幾萬元的競速專用輪椅就好比選手們的翅膀,要想在賽道上盡情翺翔,就必須把‘翅膀’精心呵護好。”國家輪椅競速隊教練田雨川介紹道。
雨天作戰,對于37歲的裡約殘奧會女子T54級馬拉松賽金牌得主鄒麗紅來說已是家常便飯,“除了給輪椅做好防滑護理,還要給特制手套也做好防滑處理,有了東京殘奧會手套險些因濕滑而脫落的經曆,我這次做足了準備。”以1小時43分39秒的成績奪得本屆殘特奧會女子馬拉松T54級金牌後,鄒麗紅笑着介紹道。然而,當她摘下手套,左手上早已磨破的兩個大水泡已開始滲血。輪椅競速之是以速度快,套在大拇指和食指上的特制硬手套十分關鍵,選手們需用這種3D列印材料或橡膠材質做成的、适合手指形狀的硬殼手套去驅動輪椅,全身的力量都壓在手指上,是以手也最容易受傷。“我這次是從折返點開始加速發力的,恰好雨也停了。能在西安奪冠,我很開心!”鄒麗紅說,看到那麼多年輕選手迅速成長起來,老傷難愈、巅峰期已過的自己或許是該退役了。
首次參加大賽并獲得T54級第五名的上海隊新秀田雅娟坦言:“紅姐平時和我同住一間宿舍,每當我累了、厭了、想放棄了,她就會開導我、鼓勵我,還把多年積累的訓練和比賽經驗傳授給我。她對體育發自心底的熱愛我比誰都清楚,是以,我相信就算紅姐選擇退役,不久之後還是會以另一種身份回到訓練場,她的言傳身教,是我們年輕人挑戰輪椅馬拉松項目并在賽道上展翅高飛的動力之源!”
不屈不撓 展現頑強模樣
本屆殘特奧會田徑馬拉松賽分為輪椅組(男/女)、視力組(男/女)、聽力組(男/女)及肢體組(男/女)共8個組别。與“人椅合一、飛奔翺翔”的輪椅組相比,視力組、聽力組和肢體組的比賽同樣展現出參賽勇士們不屈不撓的品質和頑強拼搏的精神。
“已經過終點了,别再往前跑了!”在視力組男子T12級比賽終點處,陝西選手王延龍沖過終點線後依然沒有絲毫減速之意,直到現場的裁判員和志願者高聲提醒,他才意識到比賽已經結束了。“我今天狀态特别好,我知道自己前面的是我們這個組實力最強的甘肅選手王滿意,是以就一路追趕他。剛才快到終點時,我突然感覺他‘不見了’,是以就埋頭拼命追趕,壓根沒想到比賽已經結束了。”雖然沒能完成超越,可王延龍還是以2小時32分58秒的成績奪得銀牌,僅比冠軍王滿意慢了1分01秒。
青海隊的藏族小夥多傑才讓今年隻有22歲,卻已經是第三次參加殘特奧會聽力組全程馬拉松賽了,和上屆比賽一樣,多傑才讓又在比賽中途不慎受傷了,而與上次選擇退賽不同,他這次拖着傷腿頑強地跑完了全程。當小夥子步履維艱地跑過終點的那一刻,成績和名次已不再重要,對“挑戰自我、永不言棄”的馬拉松精神的出色诠釋使他赢得了鮮花和掌聲。當人們讓他“說說”自己完賽的感受時,多傑才讓把手中的花束交給志願者,然後用手語告訴大家——點亮夢想、為愛起航。
“陝”現光芒 “完美賽道”如約登場
本次馬拉松賽,主場作戰的陝西選手表現出色,除了摘得銀牌的王延龍外,李林東更是以2小時28分25秒的佳績勇奪男子聽力組金牌,而在肢體組女子T54級比賽中,輪椅競速女将南雨雨收獲了一枚寶貴的銅牌,此外,國家隊選手代雲強在肢體組男子T54級比賽中獲得第五名。1金1銀1銅,外加一個第五名,陝西軍團在本次比賽中可謂收獲頗豐、“陝”現光芒。
事實上,代表上海隊奪得肢體組男子T54級金牌的章勇也是道地的“老陝”,賽後,這位商洛漢子對家鄉的“完美賽道”豎起了大拇指,“本屆殘特奧會馬拉松賽如期舉辦,這本身就很了不起!更何況渭河之濱的這條賽道筆直平坦,沿途景色秀美,為我們取得好成績打下了基礎。”
據了解,為了確定賽事圓滿順利進行,殘特奧會馬拉松競委會做了精心的籌備和安排,不但對參賽選手實行一對一接待,而且,賽道沿線設定了無障礙廁所,賽道折返處設定了30米的軟隔離,而賽道每隔2.5公裡就有1個醫療站,每個醫療站都配置了救護車。比賽過程中,賽道上的從業人員不僅恪盡職守悉心服務,還在工作之餘為參賽選手們熱情呐喊助威,使得比賽現場氣氛格外熱烈。
47位殘特奧會“跑馬勇士”在渭河之濱展現出過人的勇氣和自強不息的體育精神,800多名從業人員也在賽場内外無私奉獻,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本屆殘特奧會馬拉松賽方得精彩圓滿。
文: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靳鵬
圖:西安報業全媒體首席記者 王健
編輯: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