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清澈明亮的眼睛看到污濁的世界,有你我不怕。@番茄味小胡
《有你我不怕》又名《被綁架的小孩》,是由意大利導演加布裡埃爾·薩瓦特瑞斯執導的一部低成本高評分影片,2002年搬上熒幕後,票房和口碑上都大獲成功,這部作品也入圍2003年柏林國際電影節競賽單元,并獲得2004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提名。
影片改編自意大利作家尼洛克·阿曼尼提的代表作《有你我不怕》,這部小說也是這位天才作家的巅峰之作,橫掃了各大文學獎項,版權又暢銷至全球20多個國家,圖書銷量已達700000冊。
就電影的劇情内容本身來說并不複雜,用傳統三幕劇的方法講述了10歲男孩米歇爾與被綁架的小男孩菲利普的的故事:
第一幕講述了小男孩米歇爾與同伴玩耍時,幫妹妹找回丢失的眼鏡時,無意發現了洞穴中的小男孩菲利普;
第二幕以洞穴的秘密作為叙事懸念繼續展開,兩個男孩慢慢熟悉,推動着劇情的發展;
第三幕謎底已經被揭開,男孩知道了菲利普會被殺害,義無反顧地去救他,最後菲利普得以獲救,米歇爾中槍來結尾。
總體來說這部影片溫情多于驚悚,以一個10歲小男孩的兒童視角來講述故事,用兒童的眼光來打量着這個超出兒童思維和了解能力的成人世界。
如果僅把這部電影的劇情當作一個故事來看,未免顯得過于局限,難以感受這部電影的真正魅力,下面我将從兒童視角,人物性格,主題意蘊三個方面,從微觀到宏觀來進行深度剖析:
兒童視角叙述:以兒童獨特的叙事角度,來展現成人世界中不易被覺察到的純真本質;
人物性格塑造:對比手法的運用,細節的描寫,鏡頭語言的渲染,将米歇爾的人物性格塑造的立體形象,也讓所有的成人觀衆找回到了曾經孩童時代的自己;
主題意蘊呈現:小孩與大人的對立,醜陋與邪惡的較量,電影在講故事的同時,也在審視着人性的善與惡。

<h1 class="pgc-h-arrow-right">01、兒童視角叙述:采用成人視角轉換到孩童視角的叙事政策,通過十歲小男孩的視覺和心靈,抨擊着成人世界的黑暗</h1>
《有你我不怕》這部影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十歲小男孩米歇爾,導演在呈現故事,拍攝電影的過程中必然遵循兒童的思維特征,導演會用兒童的口吻描述世界,以兒童的思維來感覺世界,以兒童的眼光審視世界。對于這部分内容,我将從以下2點進行闡述:
第一,兒童好奇心驅使,推動了情節發展
影片在開頭,十歲的米歇爾與小夥伴玩遊戲結束後,快要到家時,妹妹才想起自己的眼鏡掉了,米歇爾不得不折回去尋找妹妹的眼鏡,眼鏡剛剛落在了位于草叢中的石棉瓦上,掀開石棉瓦,米歇爾發現了洞穴中驚人的秘密,露出的一隻腳讓十歲的米歇爾膽怯,立刻瘋了一樣往家的方向騎着自行車。這是米歇爾第一次發現洞穴。
因為小孩子好奇心的驅使和慢慢成為了自己心中的秘密,有了後面的六次探險。
米歇爾依然既好奇又害怕來到洞穴(第二次)
米歇爾給洞穴中的小孩送水(第三次)
米歇爾拿着用自己的零花錢換來的面包(第四次)
去洞穴途中發現了大人折返(第五次)
米歇爾背着洞穴中的小孩出去和他一起玩耍,卻被大人發現(第六次)
被父親警告不準去後,但他還是去了洞穴,卻發現菲利普被轉移(第七次)
兒童,從第一聲啼哭開始,就意味着他與這個世界開始建立聯系。在此之後,他們開始好動、喜歡接近大自然、喜歡一切新鮮的事物,這也是每個孩子的天性。
對于許多小男孩來說,他們在幼時總是想要成為一個冒險家,好奇心驅使着他們對這個未知世界的探索,十歲的米歇爾也不例外,他很好奇為什麼洞穴裡為什麼會有一個小孩。
第二,兒童的眼中沒有綁架,隻有友誼
當米歇爾偷看到電視上的菲利普和他的母親時,他向菲利普傳達在電視上他的母親對他的愛,我們可以看出“綁架”已經超出了十歲米歇爾的了解範圍。
米歇爾鼓勵菲利普走出洞穴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兩人玩耍之後,米歇爾又把菲利普背回洞中,我們就知道米歇爾根本不知道這是一場綁架,在觀影的過程中,很多人會責罵米歇爾,怎麼如此愚蠢,怎麼不立刻帶菲利普逃離這裡,可是十歲的米歇爾根本不知道他菲利普是被禁锢了,是被綁架了,在孩童的眼中沒有綁架的概念。
米歇爾得知他的家人和其他村裡人受到米蘭人的指使綁架菲利普時并沒有覺得大吃一驚,他不明白什麼是綁架,是以他純真的問父親為什麼要把菲利普關在地洞裡,但是父親并不能跟他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釋,隻是警告他不準再去。
在我看來,這些細節展現着十歲的米歇爾無法了解綁架,在米歇爾建構的夢想世界中,幾乎沒有對錯與架構,醜陋與黑暗。
兒童的世界如海德格爾所向往的那樣“詩意地栖居”,他們對于眼前的世界沒有絲毫的先入之見,而是以最單純的眼光去探索與發現。
<h1 class="pgc-h-arrow-right">02、人物塑造:成人與小孩兩者形成鮮明對比,凸顯出米歇爾純真品行,使故事産生強烈的情感張力</h1>
《有你我不怕》這部電影之是以能讓人産生情感上的了解和共鳴,除了獨特的兒童視角和故事内容本身外,更離不開在短時間對人物性格的塑造達到極緻。
電影人物是一切被賦予人的性格的事物,是電影情節的推動者,也是沖突沖突的參與者;而塑造則意味着用視聽語言等電影藝術手段刻畫人物形象,優秀的電影作品總是能在短時間内凸顯人物性格的豐富性、明确性和堅定性,使人物形象更為飽滿和真實,這樣才能直擊觀衆的心靈。
正如美國著名戲劇家喬治·貝克所說:
“一個劇本的永久價值終究在于其中的性格揭示,性格揭示能夠吸引人的注意力,它是在觀衆中使劇本的主題和人物産生同情的重要手段。”
《有你我不怕》,簡單的五個字充滿了溫暖和力量,正如主人公米歇爾一樣,如此的純真無邪與勇敢,他就是像是明亮的太陽,在他的人性光輝映襯下成人世界所有的黑暗都顯現出來,我覺得導演塑造的米歇爾是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影片主要通過以下手法來塑造人物性格:
1. 對比手法:揭示了成人世界的黑暗與其他同齡小孩的自私
影片多處運用了對比手法,來表現米歇爾的善良與勇敢,相比于米歇爾,其他孩子則顯得自私與軟弱,其中對其他小夥伴描寫中有這樣地刻畫:
這群孩子的孩子王竟然提出讓其中的小女孩拉脫掉褲子的無恥懲罰,小女孩會因為害怕夥伴們抛棄她而甯願軟弱地接受;
米歇爾想給菲利普玩具車,用秘密和擁有玩具車的男孩交換,卻因為玩具車男孩想開車,自私地出賣米歇爾告訴了大人米歇爾發現了被綁架的菲利普。
而米歇爾則是:
做遊戲中不忍芭芭拉接受脫褲子的懲罰,出于同情的米歇爾勇敢站出來替芭芭拉接受了懲罰;
會用自己的零花錢給菲利普買面包,會想送給菲利普玩具車,他想用一顆善良的心去溫暖菲利普;
即使被父親警告,害怕黑夜裡的蛇,他也義無反顧地想去救出菲利普。
這些小夥伴與米歇爾形成鮮明的對比,他們彷佛就是他們父母的延續,延續着父母的自私與殘忍。在孩童時代,父母的行為總是會影響孩子的行為,他們的行為總是會影響着孩子的價值觀。
而善良勇敢的米歇爾這一形象的塑造,也是為了諷刺大人們的醜陋與黑暗,大人們會為了利益去綁架别人家的孩子,十歲的小孩并不具有辨認謊言的能力,他從來不會想到自己的父母會是這樣的人。
當米歇爾被大人們發現自己去過洞穴後,父親對他所做的綁架也無法解釋,他隻是用野蠻的方式去警告他,這也進一步證明了父親的虛僞與貪婪。
這種成人世界觀與孩子的兒童觀激烈的碰撞,兒童純真的眼神就像一把利劍,讓成人世界的醜陋無所遁形。
2. 鏡頭語言:明亮的色調,悠揚的大提琴配樂,也是為了展現孩童的純真善良的原始本質
這部電影我想不少人會被意大利南部村莊的美麗風情所吸引,一望無際的麥田,風中搖晃的金黃麥穗,碧雲的藍天上空,還有偶爾飛翔過的老鷹,萬裡晴空下,孩童在高高的麥穗間裡嬉戲,或是騎着單車飛奔。
風吹麥浪,笑聲如銀鈴般純真而善良。除此之外,再無别色。電影的配樂也很出彩,反複出現的小提琴推動着整個劇情走向高潮,也反映了孩子們内心原始的聲音。
主體上都是明亮的色調,這也顯得被綁架的小孩所在的洞穴是如此黑暗,地上的明亮與地下的黑暗形成反差,但米歇爾不畏懼黑暗,隻是按照着十歲兒童的思維方式去做事,他想要和菲利普交朋友,想溫暖他,最後知道菲利普要被殺害,他也會勇敢地去救他。
導演并不想過多的鏡頭用在大人們邪惡的一面,而是想着重表現兩個孩子之間的友誼與溫情,來審視人性的善與惡,是以影片的色彩基調還是整體采用明亮的色調。
3. 細節描寫:将米歇爾的形象塑造的更生動立體
很多人看電影是否都有這樣的體驗,看完電影很久後,連電影的名字、情節都會忘記,但是唯獨對電影中的小細節記憶深刻。
正如列夫托爾斯泰所說:
藝術家在細節上竭盡全部力量,必将産生巨大的藝術魅力。
在米歇爾發現被禁锢在洞穴的菲利普時,因為長期生活在黑暗環境,菲利普以為自己到了天堂,才誤以為米歇爾是他的守護天使,一句“你是我的守護天使嗎”!聽了是如此讓人心碎與同情。
這句話也暗示了米歇爾的高大形象,他的确是菲利普的守護天使,這也是電影名字《有你我不怕》的含義,因為天使的的守護才不怕,也正是因為米歇爾不怕黑暗洞穴裡的神秘囚童,不怕大人們的恐吓,不怕朋友的出賣,不怕共處一室的惡棍,不怕黑夜裡的怪物,才能讓菲利普不怕。所有的困難都沒有吓到米歇爾,純真的友誼面前,無所畏懼。
<h1 class="pgc-h-arrow-right">03、主題意蘊的呈現:以兒童的視角抨擊了成人世界的黑暗,用小男孩米歇爾的生命對人性進行了審視和祭奠</h1>
①孩童天真下對人性善惡的探究
在兒童視角的電影作品中,我們能夠更多的感觸到平時往往忽略了的感受,通過孩子的内心,更能讓觀衆體會到人性的善與惡,達到全知視角所不能實作的表達效果。
《有你我不怕》中的米歇爾代表着剛開始來到這個世界的孩童們,他們對這個世界總是充滿了善意。可是随着知識的增長與閱曆的豐富,有些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他們慢慢地丢失了很多寶貴的品質和自己的初心。
成人的世界已經過多的被社會文化與意識形态所濡沫浸染,他們被金錢與權力所迷惑,他們被物欲枷鎖所禁锢。
而在兒童的世界裡,明亮的童心帶給他們的是清晰的世界,可貴的不隻是他們的眼睛捕捉到了世界的美好,而是他們能夠喚起人們内在對于美的追求。
②發人深省的結尾
影片的結尾米歇爾去救菲利普時,卻被即将要來殺害菲利普的爸爸誤認為是菲利普,可憐的米歇爾被自己的父親打了一槍,這個結局顯得多麼可笑與滑稽。
影片其實早在前面就埋下了伏筆,在米歇爾與妹妹都不想去地下室拿酒時,父親用了打仗時選敢死隊員的方法, 誰拿到沒有頭的火柴誰去拿酒,這時候正好也是父親拿到了沒有頭的火柴。而在後面這些大人們挑選誰去殺害米歇爾時,父親提出了同樣的方法,此時如果我們深思一下,必然也會想到去殺人的是父親。
在我看來,影片滑稽的結局帶來的不僅是悲涼與歎息,更是對人性醜陋的有力抨擊,它在警醒我們每一個人要保持善良的本心,不要被成人世界裡的“金科玉律”所迷惑,隻有初心未泯,我們才能不被這光怪陸離的世界所束縛。
<h1 class="pgc-h-arrow-right">
總結一下:</h1>
在我看來,這不僅僅是一部展示孩童友誼的電影,也是抨擊展示人性善與惡的的電影。如果僅從故事内容來解讀,實在過于局限。是以,本文從兒童視角的叙述、人物性格的塑造、主題意蘊的呈現三個方面進行剖析,由微觀到宏觀展示了這部影片的獨特魅力。
《有你我不怕》作為一部以孩童視角來描述世界的影片,除了叙事視角的獨特,将不同于成人的觀感帶給觀衆,還在于人物性格塑造的很生動。十歲男孩米歇爾的勇敢善良,呼籲着人類要對内在美的精神價值不懈地追求,他所散發的天使光芒,在成人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