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澈明亮的眼睛看到污浊的世界,有你我不怕。@番茄味小胡
《有你我不怕》又名《被绑架的小孩》,是由意大利导演加布里埃尔·萨瓦特瑞斯执导的一部低成本高评分影片,2002年搬上荧幕后,票房和口碑上都大获成功,这部作品也入围2003年柏林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并获得200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
影片改编自意大利作家尼洛克·阿曼尼提的代表作《有你我不怕》,这部小说也是这位天才作家的巅峰之作,横扫了各大文学奖项,版权又畅销至全球20多个国家,图书销量已达700000册。
就电影的剧情内容本身来说并不复杂,用传统三幕剧的方法讲述了10岁男孩米歇尔与被绑架的小男孩菲利普的的故事:
第一幕讲述了小男孩米歇尔与同伴玩耍时,帮妹妹找回丢失的眼镜时,无意发现了洞穴中的小男孩菲利普;
第二幕以洞穴的秘密作为叙事悬念继续展开,两个男孩慢慢熟悉,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第三幕谜底已经被揭开,男孩知道了菲利普会被杀害,义无反顾地去救他,最后菲利普得以获救,米歇尔中枪来结尾。
总体来说这部影片温情多于惊悚,以一个10岁小男孩的儿童视角来讲述故事,用儿童的眼光来打量着这个超出儿童思维和理解能力的成人世界。
如果仅把这部电影的剧情当作一个故事来看,未免显得过于局限,难以感受这部电影的真正魅力,下面我将从儿童视角,人物性格,主题意蕴三个方面,从微观到宏观来进行深度剖析:
儿童视角叙述:以儿童独特的叙事角度,来展现成人世界中不易被觉察到的纯真本质;
人物性格塑造:对比手法的运用,细节的描写,镜头语言的渲染,将米歇尔的人物性格塑造的立体形象,也让所有的成人观众找回到了曾经孩童时代的自己;
主题意蕴呈现:小孩与大人的对立,丑陋与邪恶的较量,电影在讲故事的同时,也在审视着人性的善与恶。

<h1 class="pgc-h-arrow-right">01、儿童视角叙述:采用成人视角转换到孩童视角的叙事策略,通过十岁小男孩的视觉和心灵,抨击着成人世界的黑暗</h1>
《有你我不怕》这部影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十岁小男孩米歇尔,导演在呈现故事,拍摄电影的过程中必然遵循儿童的思维特征,导演会用儿童的口吻描述世界,以儿童的思维来感知世界,以儿童的眼光审视世界。对于这部分内容,我将从以下2点进行阐述:
第一,儿童好奇心驱使,推动了情节发展
影片在开头,十岁的米歇尔与小伙伴玩游戏结束后,快要到家时,妹妹才想起自己的眼镜掉了,米歇尔不得不折回去寻找妹妹的眼镜,眼镜刚刚落在了位于草丛中的石棉瓦上,掀开石棉瓦,米歇尔发现了洞穴中惊人的秘密,露出的一只脚让十岁的米歇尔胆怯,立刻疯了一样往家的方向骑着自行车。这是米歇尔第一次发现洞穴。
因为小孩子好奇心的驱使和慢慢成为了自己心中的秘密,有了后面的六次探险。
米歇尔依然既好奇又害怕来到洞穴(第二次)
米歇尔给洞穴中的小孩送水(第三次)
米歇尔拿着用自己的零花钱换来的面包(第四次)
去洞穴途中发现了大人折返(第五次)
米歇尔背着洞穴中的小孩出去和他一起玩耍,却被大人发现(第六次)
被父亲警告不准去后,但他还是去了洞穴,却发现菲利普被转移(第七次)
儿童,从第一声啼哭开始,就意味着他与这个世界开始建立联系。在此之后,他们开始好动、喜欢接近大自然、喜欢一切新鲜的事物,这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对于许多小男孩来说,他们在幼时总是想要成为一个冒险家,好奇心驱使着他们对这个未知世界的探索,十岁的米歇尔也不例外,他很好奇为什么洞穴里为什么会有一个小孩。
第二,儿童的眼中没有绑架,只有友谊
当米歇尔偷看到电视上的菲利普和他的母亲时,他向菲利普传达在电视上他的母亲对他的爱,我们可以看出“绑架”已经超出了十岁米歇尔的理解范围。
米歇尔鼓励菲利普走出洞穴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两人玩耍之后,米歇尔又把菲利普背回洞中,我们就知道米歇尔根本不知道这是一场绑架,在观影的过程中,很多人会责骂米歇尔,怎么如此愚蠢,怎么不立刻带菲利普逃离这里,可是十岁的米歇尔根本不知道他菲利普是被禁锢了,是被绑架了,在孩童的眼中没有绑架的概念。
米歇尔得知他的家人和其他村里人受到米兰人的指使绑架菲利普时并没有觉得大吃一惊,他不明白什么是绑架,所以他纯真的问父亲为什么要把菲利普关在地洞里,但是父亲并不能跟他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只是警告他不准再去。
在我看来,这些细节体现着十岁的米歇尔无法理解绑架,在米歇尔建构的梦想世界中,几乎没有对错与框架,丑陋与黑暗。
儿童的世界如海德格尔所向往的那样“诗意地栖居”,他们对于眼前的世界没有丝毫的先入之见,而是以最单纯的眼光去探索与发现。
<h1 class="pgc-h-arrow-right">02、人物塑造:成人与小孩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米歇尔纯真品行,使故事产生强烈的情感张力</h1>
《有你我不怕》这部电影之所以能让人产生情感上的理解和共鸣,除了独特的儿童视角和故事内容本身外,更离不开在短时间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达到极致。
电影人物是一切被赋予人的性格的事物,是电影情节的推动者,也是矛盾冲突的参与者;而塑造则意味着用视听语言等电影艺术手段刻画人物形象,优秀的电影作品总是能在短时间内凸显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明确性和坚定性,使人物形象更为饱满和真实,这样才能直击观众的心灵。
正如美国著名戏剧家乔治·贝克所说:
“一个剧本的永久价值终究在于其中的性格揭示,性格揭示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它是在观众中使剧本的主题和人物产生同情的重要手段。”
《有你我不怕》,简单的五个字充满了温暖和力量,正如主人公米歇尔一样,如此的纯真无邪与勇敢,他就是像是明亮的太阳,在他的人性光辉映衬下成人世界所有的黑暗都显现出来,我觉得导演塑造的米歇尔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影片主要通过以下手法来塑造人物性格:
1. 对比手法:揭示了成人世界的黑暗与其他同龄小孩的自私
影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来表现米歇尔的善良与勇敢,相比于米歇尔,其他孩子则显得自私与软弱,其中对其他小伙伴描写中有这样地刻画:
这群孩子的孩子王竟然提出让其中的小女孩拉脱掉裤子的无耻惩罚,小女孩会因为害怕伙伴们抛弃她而宁愿软弱地接受;
米歇尔想给菲利普玩具车,用秘密和拥有玩具车的男孩交换,却因为玩具车男孩想开车,自私地出卖米歇尔告诉了大人米歇尔发现了被绑架的菲利普。
而米歇尔则是:
做游戏中不忍芭芭拉接受脱裤子的惩罚,出于同情的米歇尔勇敢站出来替芭芭拉接受了惩罚;
会用自己的零花钱给菲利普买面包,会想送给菲利普玩具车,他想用一颗善良的心去温暖菲利普;
即使被父亲警告,害怕黑夜里的蛇,他也义无反顾地想去救出菲利普。
这些小伙伴与米歇尔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彷佛就是他们父母的延续,延续着父母的自私与残忍。在孩童时代,父母的行为总是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他们的行为总是会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
而善良勇敢的米歇尔这一形象的塑造,也是为了讽刺大人们的丑陋与黑暗,大人们会为了利益去绑架别人家的孩子,十岁的小孩并不具有辨认谎言的能力,他从来不会想到自己的父母会是这样的人。
当米歇尔被大人们发现自己去过洞穴后,父亲对他所做的绑架也无法解释,他只是用野蛮的方式去警告他,这也进一步证明了父亲的虚伪与贪婪。
这种成人世界观与孩子的儿童观激烈的碰撞,儿童纯真的眼神就像一把利剑,让成人世界的丑陋无所遁形。
2. 镜头语言:明亮的色调,悠扬的大提琴配乐,也是为了展现孩童的纯真善良的原始本质
这部电影我想不少人会被意大利南部村庄的美丽风情所吸引,一望无际的麦田,风中摇晃的金黄麦穗,碧云的蓝天上空,还有偶尔飞翔过的老鹰,万里晴空下,孩童在高高的麦穗间里嬉戏,或是骑着单车飞奔。
风吹麦浪,笑声如银铃般纯真而善良。除此之外,再无别色。电影的配乐也很出彩,反复出现的小提琴推动着整个剧情走向高潮,也反映了孩子们内心原始的声音。
主体上都是明亮的色调,这也显得被绑架的小孩所在的洞穴是如此黑暗,地上的明亮与地下的黑暗形成反差,但米歇尔不畏惧黑暗,只是按照着十岁儿童的思维方式去做事,他想要和菲利普交朋友,想温暖他,最后知道菲利普要被杀害,他也会勇敢地去救他。
导演并不想过多的镜头用在大人们邪恶的一面,而是想着重表现两个孩子之间的友谊与温情,来审视人性的善与恶,所以影片的色彩基调还是整体采用明亮的色调。
3. 细节描写:将米歇尔的形象塑造的更生动立体
很多人看电影是否都有这样的体验,看完电影很久后,连电影的名字、情节都会忘记,但是唯独对电影中的小细节记忆深刻。
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
艺术家在细节上竭尽全部力量,必将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
在米歇尔发现被禁锢在洞穴的菲利普时,因为长期生活在黑暗环境,菲利普以为自己到了天堂,才误以为米歇尔是他的守护天使,一句“你是我的守护天使吗”!听了是如此让人心碎与同情。
这句话也暗示了米歇尔的高大形象,他的确是菲利普的守护天使,这也是电影名字《有你我不怕》的含义,因为天使的的守护才不怕,也正是因为米歇尔不怕黑暗洞穴里的神秘囚童,不怕大人们的恐吓,不怕朋友的出卖,不怕共处一室的恶棍,不怕黑夜里的怪物,才能让菲利普不怕。所有的困难都没有吓到米歇尔,纯真的友谊面前,无所畏惧。
<h1 class="pgc-h-arrow-right">03、主题意蕴的呈现:以儿童的视角抨击了成人世界的黑暗,用小男孩米歇尔的生命对人性进行了审视和祭奠</h1>
①孩童天真下对人性善恶的探究
在儿童视角的电影作品中,我们能够更多的感触到平时往往忽略了的感受,通过孩子的内心,更能让观众体会到人性的善与恶,达到全知视角所不能实现的表达效果。
《有你我不怕》中的米歇尔代表着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孩童们,他们对这个世界总是充满了善意。可是随着知识的增长与阅历的丰富,有些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他们慢慢地丢失了很多宝贵的品质和自己的初心。
成人的世界已经过多的被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所濡沫浸染,他们被金钱与权力所迷惑,他们被物欲枷锁所禁锢。
而在儿童的世界里,明亮的童心带给他们的是清晰的世界,可贵的不只是他们的眼睛捕捉到了世界的美好,而是他们能够唤起人们内在对于美的追求。
②发人深省的结尾
影片的结尾米歇尔去救菲利普时,却被即将要来杀害菲利普的爸爸误认为是菲利普,可怜的米歇尔被自己的父亲打了一枪,这个结局显得多么可笑与滑稽。
影片其实早在前面就埋下了伏笔,在米歇尔与妹妹都不想去地下室拿酒时,父亲用了打仗时选敢死队员的方法, 谁拿到没有头的火柴谁去拿酒,这时候正好也是父亲拿到了没有头的火柴。而在后面这些大人们挑选谁去杀害米歇尔时,父亲提出了同样的方法,此时如果我们深思一下,必然也会想到去杀人的是父亲。
在我看来,影片滑稽的结局带来的不仅是悲凉与叹息,更是对人性丑陋的有力抨击,它在警醒我们每一个人要保持善良的本心,不要被成人世界里的“金科玉律”所迷惑,只有初心未泯,我们才能不被这光怪陆离的世界所束缚。
<h1 class="pgc-h-arrow-right">
总结一下:</h1>
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部展示孩童友谊的电影,也是抨击展示人性善与恶的的电影。如果仅从故事内容来解读,实在过于局限。所以,本文从儿童视角的叙述、人物性格的塑造、主题意蕴的呈现三个方面进行剖析,由微观到宏观展示了这部影片的独特魅力。
《有你我不怕》作为一部以孩童视角来描述世界的影片,除了叙事视角的独特,将不同于成人的观感带给观众,还在于人物性格塑造的很生动。十岁男孩米歇尔的勇敢善良,呼吁着人类要对内在美的精神价值不懈地追求,他所散发的天使光芒,在成人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