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世民,在統一建國戰争中立了大功,被父封為秦王

李世民唐太宗(五九九至六四九年),是個開明皇帝,在帝王中少有的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隴西成紀人(今甘肅秦安)。唐高祖李淵的次子,公元六二七至六四九年在位。李世民十八歲以前,随父留守太原時,曾在民間生活過,知道一些百姓的疾苦,目睹隋末農民起義浪潮和隋王朝瓦解覆亡的情景,在政治思想上受到一定影響。他為人聰敏英武,胸有大志,是以少年時代,刻苦攻文習武,懂得積财養士,結納賢哲,招攬豪傑,勸父起兵,西取長安。

李世民,在統一建國戰争中立了大功,被父封為秦王

十八歲時,率軍先後打敗宋金剛、薛仁呆、劉武周、王世充等地方割據勢力,窦建德、劉黑闊等起義農民軍,兩年間建立了曆史上著名的大唐王朝。因李世民在統一建國戰争中立了大功,被父封為秦王,委尚書令,有意“以世民代建成”,于是産生了宮廷傾軋。在武德九年,為粉碎兄李建成和弟李元吉的篡位預謀,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遂立為皇太子,繼就帝位,改号“貞觀”。李淵自稱太上皇。

李世民,在統一建國戰争中立了大功,被父封為秦王

“貞觀之治”的重要内容是:外交上采取與和親政策,開拓疆域,屯田積糧,厲兵秣馬,鞏固邊防,使版圖西延,東極大海,南抵林邑,北達大漠;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充實隋代開創的“三省六部”,科舉選材,用人唯賢,視察吏治,擇任廉仕,改革苛法,實行納谏措施,明谕人君必須至公無私。經濟上采取均田和租庸調制,獎勵墾荒,興修水利,發展農業手工業,去奢省費,輕福薄賦,嚴懲貪官污吏,文化上廣集和整理天下圖籍,設定史館,監修六朝國史,興盛文化教育,等等。

李世民,在統一建國戰争中立了大功,被父封為秦王

是以,貞觀時代雖僅二十三年,但文治武功已達空前盛況。李世民很懂政治,曾對大臣們說“人欲自明,必須明鏡",是以對魏微敢于直谏,倍加贊賞,魏微死時,則痛苦流涕,說:“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現在吾“遂亡一鏡矣”。他總結成功的五條經驗說:一,自古帝王多忌大才之人,可我看作是自己的才能發揮;二,一個人不可能樣樣都會,我用人之長,避人之短,三,以前人君把賢良者愛得抱在懷裡,而厭棄低能者推到溝裡,我敬重賢良,也能諒解不才。

李世民,在統一建國戰争中立了大功,被父封為秦王

以前人主常恨心正口直的人,明殺暗害曆代都有,我即位後褒獎正直,從未鵬責一人,五,自古均貴中華,賤視夷狄,我獨不取偏見,漢人非漢人同等看待,故此邊境部落多來親附。李世民特别明察了“驕子必敗”的教訓,命大臣作《帝範》十三篇,教授太子及諸王。親對九子李治(唐高宗)說:我一生功大過小,是以能保持大業,你無我的功勞而享我的富貴,隻有竭力學好,才能得個平安,如果驕懶奢侈,連命也保不住。但他本人晚年,也很少聽納不同意見,漸趨奢華,好大喜功,侵犯别國,尤其崇尚僧道,迷信丹藥,固此服用“金石秘劑”不慎而死。

李世民,在統一建國戰争中立了大功,被父封為秦王

李世民幼少時就喜愛書法,即位後大力提倡書學,委任虞世南、歐陽詢為師,舉辦弘文館傳授書藝。笃好王羲之的翰墨,親自撰《王羲之傳論》,稱:“詳察古今,研精繁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并以重金購募天下所存二王的真迹,銳意臨習,“貌能全體”,大開書壇崇王的風氣。相傳他曾派禦史蕭翼到智永弟子辨才處,設計賺得《蘭亭序》真迹,視若至寶,并命褚遂良、馮承素等人臨摹數幅,賜給太子諸王,而将真迹陪葬昭陵。李世民對于書學也頗有研究,著有《筆法訣》、《筆意》、《指意》、《論書》等。既即位,購求關下名書以充禦府,銳精臨寫。唐太宗李世民為什麼反對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呢?

李世民,在統一建國戰争中立了大功,被父封為秦王

據史書記載,一方面他經曆了隋末亂世,親眼見到隋炀帝大興土木,橫征暴斂,賦稅疊增,加重了人民負擔,怨聲載道,激起了人民群衆的反對,紛紛揭竿而起,抗拒朝庭。深感人民群衆的力量不容低估,曾發出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感慨!另一種原因則是來源于大臣們的規勸和限制。貞觀三年,李世民打算修複隋宮,作觀賞之用。因尚書戴胄的反對而作罷;次年重提此事,給事中張玄素就批評他說:陛下初平東都之始,層樓廣殿該下令拆毀,萬民欽仰。豈初則惡其侈,後而襲其所麗?

李世民,在統一建國戰争中立了大功,被父封為秦王

由于唐朝上下,都吸取了隋因侈費亡國的教訓,居安思危防微杜漸,勵精圖治,才出現了貞觀盛世。讀《貞觀政要》,對李世民“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的見解,贊賞不已!一千多年前的李世民講述此話,意在教育臣下居安思危,崇儉戒奢,不可耽嗜滋味,玩悅聲色,損百姓以奉其身。李世民乃唐王朝的開國君主,他豁達大度,善用賢才,從谏如流,在史冊中累有記載。但他那克勤克儉的生活作風,卻鮮為人知。按照曆代的先例,開國君王們戎馬半生,在取得天下之後,總要營造自己的深宮宅院,玉宇瓊樓,安享榮華富貴,以顯示自己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的氣派。

李世民,在統一建國戰争中立了大功,被父封為秦王

而李世民卻能克制己自的這種欲望,以庶民百姓的利益為重。武德四年,李世民在洛陽之役戰敗了王世充,進城之日,看見隋室那豪華而壯觀的宮殿,異常痛恨隋炀帝盡人力以逞奢侈的作風。他下令拆掉這些宮殿,把材料賜與貧民造房。李世民在長安當上皇帝之後,不肯大規模營造自己的宮殿。貞觀元年,李世民原打算修建一小型宮殿,并準備好了建築材料。但忽然想起了秦建阿房的教訓,遂取消了修築宮殿的念頭。長安的夏天比較炎熱,舊宮殿矮小而又潮濕,李世民又身患疾病。大臣們請營建一閣與之居住,他始終沒有同意,一直安處于舊宮之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