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首例!豬腎成功移植人體,我們距離動物器官供應人類還有多遠?

世界首例!

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健康中心

日前實施了一台

特殊的腎移植手術

醫生成功将豬的腎髒移植到人體

且未立即出現排異反應

世界首例!豬腎成功移植人體,我們距離動物器官供應人類還有多遠?

路透社報道截圖

10月20日,路透社報道稱,接受這台手術的是一名腦死亡患者,在其身體出現腎衰竭迹象後,家屬才同意參與這項豬腎移植試驗。

醫生沒有直接将豬的腎髒放入患者體内,而是将其連接配接到患者的大腿血管上,這樣可以友善研究人員觀察患者的情況。手術完成後,移植的腎髒立即開始正常工作,随後3天内均未發生排異現象,病人體内的一些名額也降至正常水準。

報道稱,這顆腎髒來自一頭實施過基因改造的豬,其組織器官内不再含有已知會立即引發排異現象的物質。此前科學家曾嘗試将未經基因改造的豬腎直接植入靈長類動物體内,當場就出現嚴重排異反應。

世界首例!豬腎成功移植人體,我們距離動物器官供應人類還有多遠?

手術團隊在檢查豬腎情況(圖檔來源:美聯社)

異種移植為器官移植供需沖突帶來希望

人類患者要做器官移植手術,必須有合适的器官源。根據器官共享聯合網站的資料,美國目前有近10.7萬人在等待器官移植,其中超過9000人在等待腎移植,而合适腎源的等待時間平均為3~5年,每天有12人在等待中死去。

這項研究的上司者Montgomery醫生本人就是心髒移植的接受者,他明白等待器官的焦急心情。“必須等着有一個人死了,另一個人才有機會活,這種傳統方法肯定跟不上需求。”“我特别了解這種擔憂,目前大約40%等待移植的患者在接受移植前就去世了。”

如果能找到适合移植給人類的動物器官,那患者等待的時間就能大大縮短,生存的機會也将大大增加。是以幾十年來,專家們一直在研究把動物的器官移植給人類的可能性,但在“排異”這個問題上總是遇到困難。

Montgomery醫生團隊用的轉基因豬腎髒,就是用基因編輯的辦法,敲除了容易引發排異的豬基因alpha-gal。這是一種半乳糖,會導緻人類免疫系統立刻發起攻擊,把它敲除掉,就是希望能減少排異的可能性。

世界首例!豬腎成功移植人體,我們距離動物器官供應人類還有多遠?

手術中的豬腎(圖檔來源:美聯社)

中國科學家領銜首個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誕生

其實,除了美國紐約大學這場飽受關注的“豬腎移植手術”,中國科學家也在相關領域做出過卓越貢獻。

在異種器官移植領域一直存在兩大難題:① 豬基因組中攜帶有豬内源性逆轉錄病毒,這些病毒可能會傳播給人類,并可能造成破壞性後果;② 豬移植器官與人體之間會出現免疫和生理分子不相容的情況。也就是說,要想推進異種器官移植技術的發展,最起碼要解決這兩大難題。

2017年9月22日,中國科學家楊璐菡團隊在《科學》(Science)雜志發表論文,宣布解決了第一項難題——豬内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跨物種傳播。

世界首例!豬腎成功移植人體,我們距離動物器官供應人類還有多遠?

具體來講,團隊使用 CRISPR-Cas9 技術,滅活了豬原代細胞系中的所有 PERV 病毒,又通過體細胞核轉移培育出了世界首批 PERV 活性滅活豬,也就是“豬1.0”。

2018 年 10 月的一次研讨會上,楊璐菡團隊的“豬2.0”重磅公布,此次該團隊解決了第二項難題——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問題。

楊璐菡團隊利用 CRISPR,首先敲除了部分免疫反應的基因,再插入抗免疫反應基因,并對部分調節凝血反應的基因進行編輯,進而解決了免疫排斥問題。

當時,該團隊表示希望将免疫反應進一步減小,最終實作免疫反應的完全消除。

解決了兩大難題之後,“豬3.0”也誕生了。

2020 年 9 月 21 日,楊璐菡團隊題為Extensive germline genome engineering in pigs(大規模的豬種系基因組工程)的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子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 Biomed Eng)雜志。

這一次,團隊是将CRISPR-Cas9和轉座子技術結合,證明所有PERV失活小豬都可通過基因工程來消除3種異種抗原、表達9種人類轉基因,進而增強豬器官和人類受體之間的免疫相容性、凝血相容性。

該團隊表示,他們所編輯的13個基因和42個等位基因在“豬3.0”的生理、生育和種系遺傳上均表現正常。通過體外試驗,來自“豬3.0”的細胞對人類體液排斥反應、細胞介導的損傷和與凝血失調相關的發病機制具有抗性。

是以團隊認為:為了提高豬與人免疫系統相容性而進行的大規模豬基因組工程研究,最終使實作安全有效的豬異種移植成為可能。

排異反應需要更多觀察

當然,一次試驗性手術的成功,并不意味着這種手術就沒問題了,要想進行推廣,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這次的豬腎髒隻被保留了54個小時,就從人身上移除了,隻是做了個試驗,還有很多關乎安全的問題,醫生必須在推廣前搞明白。

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腎髒移植專家朱同玉表示,他很看好動物器官移植這一領域的發展,但實踐中仍然存在諸多困難。

首先就是人體免疫系統的排異反應。超急性排斥反應指移植器官與受者血管接通後數分鐘至24小時内發生的排斥反應。本次實驗最大的成就便是成功克服了超急性排斥反應。因為供體豬經過基因編輯,豬器官中能引起人體免疫系統排異反應的一種基因——半乳糖基因被敲除了。朱同玉将此稱為“萬裡長征一大步”。

可是克服了超急性排斥反應,接下來還有急性排斥反應和慢性排斥反應。急性排斥反應是最常見的一種移植排斥反應,最常發生在移植術後5天至六個月内;慢性排斥反應則發生在術後數月至數年内。而此次受體患者是一名腦死亡患者,即使用最好的生命維持系統,也會很快去世,無法觀察到後續情況。

倫理問題有待更多探索

“豬腎髒是最好的動物腎移植來源,這是學界共識。”朱同玉介紹,科學家做過很多動物器官移植方面的探索,靈長類動物因為與人類基因相似度最高,曾是熱門研究方向。但是靈長類動物作為供體的阻礙很多。比如狒狒數量太少,難以滿足器官移植需求;而猴子的體重太輕,其器官不足以供人類使用。豬與人類基因相似度較高,腎髒大小也與人類相似,是以逐漸“脫穎而出”。

此外,靈長類動物是人類近親,存在倫理問題,而豬是人類普遍的食物,作為器官供體就沒有倫理問題。然而,将人類作為移植受體進行科學試驗研究,卻又有倫理學困難。對腦死亡患者實施動物器官移植在倫理方面争議尚且較小,但未來是否能夠将試驗擴大到正常患者群體,以及能不能将試驗時間延長至數月甚至數年?朱同玉認為:“以我們現在這麼嚴格的倫理規範,困難很大,可能需要進行倫理學上的探索。”

那麼對于豬腎移植人體

你怎麼看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綜合整理自上觀新聞、環球時報、新晚報、雷鋒網、英國那些事兒

世界公認的十大短命習慣和長壽習慣公布!想長壽還是生病,看自己的選擇……

備受歡迎的水果可能成為“毒藥”?真相是……

春捂秋凍的真相,居然是這樣!你真的“凍”對了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