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世界首例!猪肾成功移植人体,我们距离动物器官供应人类还有多远?

世界首例!

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

日前实施了一台

特殊的肾移植手术

医生成功将猪的肾脏移植到人体

且未立即出现排异反应

世界首例!猪肾成功移植人体,我们距离动物器官供应人类还有多远?

路透社报道截图

10月20日,路透社报道称,接受这台手术的是一名脑死亡患者,在其身体出现肾衰竭迹象后,家属才同意参与这项猪肾移植试验。

医生没有直接将猪的肾脏放入患者体内,而是将其连接到患者的大腿血管上,这样可以方便研究人员观察患者的情况。手术完成后,移植的肾脏立即开始正常工作,随后3天内均未发生排异现象,病人体内的一些指标也降至正常水平。

报道称,这颗肾脏来自一头实施过基因改造的猪,其组织器官内不再含有已知会立即引发排异现象的物质。此前科学家曾尝试将未经基因改造的猪肾直接植入灵长类动物体内,当场就出现严重排异反应。

世界首例!猪肾成功移植人体,我们距离动物器官供应人类还有多远?

手术团队在检查猪肾情况(图片来源:美联社)

异种移植为器官移植供需矛盾带来希望

人类患者要做器官移植手术,必须有合适的器官源。根据器官共享联合网站的数据,美国目前有近10.7万人在等待器官移植,其中超过9000人在等待肾移植,而合适肾源的等待时间平均为3~5年,每天有12人在等待中死去。

这项研究的领导者Montgomery医生本人就是心脏移植的接受者,他明白等待器官的焦急心情。“必须等着有一个人死了,另一个人才有机会活,这种传统方法肯定跟不上需求。”“我特别理解这种担忧,目前大约40%等待移植的患者在接受移植前就去世了。”

如果能找到适合移植给人类的动物器官,那患者等待的时间就能大大缩短,生存的机会也将大大增加。所以几十年来,专家们一直在研究把动物的器官移植给人类的可能性,但在“排异”这个问题上总是遇到困难。

Montgomery医生团队用的转基因猪肾脏,就是用基因编辑的办法,敲除了容易引发排异的猪基因alpha-gal。这是一种半乳糖,会导致人类免疫系统立刻发起攻击,把它敲除掉,就是希望能减少排异的可能性。

世界首例!猪肾成功移植人体,我们距离动物器官供应人类还有多远?

手术中的猪肾(图片来源:美联社)

中国科学家领衔首个临床异种器官移植雏形诞生

其实,除了美国纽约大学这场饱受关注的“猪肾移植手术”,中国科学家也在相关领域做出过卓越贡献。

在异种器官移植领域一直存在两大难题:① 猪基因组中携带有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这些病毒可能会传播给人类,并可能造成破坏性后果;② 猪移植器官与人体之间会出现免疫和生理分子不相容的情况。也就是说,要想推进异种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最起码要解决这两大难题。

2017年9月22日,中国科学家杨璐菡团队在《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论文,宣布解决了第一项难题——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跨物种传播。

世界首例!猪肾成功移植人体,我们距离动物器官供应人类还有多远?

具体来讲,团队使用 CRISPR-Cas9 技术,灭活了猪原代细胞系中的所有 PERV 病毒,又通过体细胞核转移培育出了世界首批 PERV 活性灭活猪,也就是“猪1.0”。

2018 年 10 月的一次研讨会上,杨璐菡团队的“猪2.0”重磅公布,此次该团队解决了第二项难题——器官移植免疫排斥问题。

杨璐菡团队利用 CRISPR,首先敲除了部分免疫反应的基因,再插入抗免疫反应基因,并对部分调节凝血反应的基因进行编辑,从而解决了免疫排斥问题。

当时,该团队表示希望将免疫反应进一步减小,最终实现免疫反应的完全消除。

解决了两大难题之后,“猪3.0”也诞生了。

2020 年 9 月 21 日,杨璐菡团队题为Extensive germline genome engineering in pigs(大规模的猪种系基因组工程)的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子刊《自然·生物医学工程》(Nat Biomed Eng)杂志。

这一次,团队是将CRISPR-Cas9和转座子技术结合,证明所有PERV失活小猪都可通过基因工程来消除3种异种抗原、表达9种人类转基因,从而增强猪器官和人类受体之间的免疫相容性、凝血相容性。

该团队表示,他们所编辑的13个基因和42个等位基因在“猪3.0”的生理、生育和种系遗传上均表现正常。通过体外试验,来自“猪3.0”的细胞对人类体液排斥反应、细胞介导的损伤和与凝血失调相关的发病机制具有抗性。

因此团队认为:为了提高猪与人免疫系统相容性而进行的大规模猪基因组工程研究,最终使实现安全有效的猪异种移植成为可能。

排异反应需要更多观察

当然,一次试验性手术的成功,并不意味着这种手术就没问题了,要想进行推广,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次的猪肾脏只被保留了54个小时,就从人身上移除了,只是做了个试验,还有很多关乎安全的问题,医生必须在推广前搞明白。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肾脏移植专家朱同玉表示,他很看好动物器官移植这一领域的发展,但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困难。

首先就是人体免疫系统的排异反应。超急性排斥反应指移植器官与受者血管接通后数分钟至24小时内发生的排斥反应。本次实验最大的成就便是成功克服了超急性排斥反应。因为供体猪经过基因编辑,猪器官中能引起人体免疫系统排异反应的一种基因——半乳糖基因被敲除了。朱同玉将此称为“万里长征一大步”。

可是克服了超急性排斥反应,接下来还有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是最常见的一种移植排斥反应,最常发生在移植术后5天至六个月内;慢性排斥反应则发生在术后数月至数年内。而此次受体患者是一名脑死亡患者,即使用最好的生命维持系统,也会很快去世,无法观察到后续情况。

伦理问题有待更多探索

“猪肾脏是最好的动物肾移植来源,这是学界共识。”朱同玉介绍,科学家做过很多动物器官移植方面的探索,灵长类动物因为与人类基因相似度最高,曾是热门研究方向。但是灵长类动物作为供体的阻碍很多。比如狒狒数量太少,难以满足器官移植需求;而猴子的体重太轻,其器官不足以供人类使用。猪与人类基因相似度较高,肾脏大小也与人类相似,因此逐渐“脱颖而出”。

此外,灵长类动物是人类近亲,存在伦理问题,而猪是人类普遍的食物,作为器官供体就没有伦理问题。然而,将人类作为移植受体进行科学试验研究,却又有伦理学困难。对脑死亡患者实施动物器官移植在伦理方面争议尚且较小,但未来是否能够将试验扩大到正常患者群体,以及能不能将试验时间延长至数月甚至数年?朱同玉认为:“以我们现在这么严格的伦理规范,困难很大,可能需要进行伦理学上的探索。”

那么对于猪肾移植人体

你怎么看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综合整理自上观新闻、环球时报、新晚报、雷锋网、英国那些事儿

世界公认的十大短命习惯和长寿习惯公布!想长寿还是生病,看自己的选择……

备受欢迎的水果可能成为“毒药”?真相是……

春捂秋冻的真相,居然是这样!你真的“冻”对了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