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攸縣香幹的制作生産線。
開欄的話:浏陽大圍山梨、炎陵黃桃、平江醬幹、汝城朝天椒、攸縣豆腐……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優質農産品其實都來自同一個地方,湘贛邊區,也屬于同一個品牌“湘贛紅”。紅土地上長出來的有機食品,美味背後又有着怎樣的傳奇?近日,紅網時刻開設《湘贛紅·助新農》欄目,帶大家一起,從另一個次元來“品嘗“這些湘贛邊區的優質農産品。
紅網時刻記者 王義正 長沙報道
攸縣地處湘東南部,曆來是農業大縣,農業資源豐富,素有“湘東糧倉”美譽。
在攸縣,當地的特産香幹以其風味獨特、口感誘人、制作精良、工藝考究而傳承久遠,成為了攸縣的一張身份名片。
水是有靈性的,攸縣香幹的秘密于水息息相關。
攸河上遊的酒埠江,彙入了漕泊禹王洞的天然礦泉水,皮佳洞過濾的陰河水和柏市的溫泉水,有益于人體健康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豐富,造就了獨一無二的,符合綠色環保要求的水質。
此外,攸縣香幹的制作方法也是頗具特色,全過程傳統手工制作,其中個别環節,讓人看得懂,做不成,其技術需要長期練習。
據說,不少外地人買回攸縣的黃豆,按照攸縣人教給的工藝絲毫不差地進行操作,但制作出來的香幹,無論是質地還是色澤,更莫說口味,均無法與“攸縣香幹”相比。
在過去,雖然攸縣香幹好吃,但因為攸縣香幹是“易碎品”,難儲存,難運輸。同時,由于是全程手工制作,産量低,想在攸縣之外吃到金貴而嬌嫩的攸縣香幹并非易事。
近年來,在鄉村振興的大潮中,在政府部門的扶持下,“小作坊”形成了“大産業”,在保證“原汁原味”的同時,讓攸縣香幹實作了“脫胎換骨”。
目前,攸縣有香幹企業、作坊有400餘家,攸縣香幹産業已實作了作坊式生産向企業化經營的轉變。目前,日加工量達到3噸以上的企業14家。新培育市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5家,建立縣級以上特色産業園13家,其中南國宏豆、湘東情被認定為現代農業特色産業園省級示範園。
據不完全統計,攸縣香幹産業帶動行業從業人員近2萬人。2020年,攸縣香幹全産業鍊總産值近19.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