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片姜糖嘗甜辣 一縷鄉愁記心間

作者:南方日報
一片姜糖嘗甜辣 一縷鄉愁記心間
一片姜糖嘗甜辣 一縷鄉愁記心間

流水線操作使得姜糖制作更加簡便,品質更有保障。

一片姜糖嘗甜辣 一縷鄉愁記心間

姜糖産品逐漸多元化。

一片姜糖嘗甜辣 一縷鄉愁記心間

根據傳統工藝定制的裝置能更好地滿足生産需要。

一片姜糖嘗甜辣 一縷鄉愁記心間

熬制好的糖漿需要靜置一段時間,冷卻成形。

一片姜糖嘗甜辣 一縷鄉愁記心間

成形後的姜糖進行切分,以往這道工序需要純人工操作,耗時費力。

一片姜糖嘗甜辣 一縷鄉愁記心間

姜糖被機器切分後還需要進行人工檢查,不合格的将被挑出另外處理。

一片姜糖嘗甜辣 一縷鄉愁記心間

黃金姜糖在包裝上也進行了改良,更符合市場需求。

姜與糖、甜與辣,在碰撞融合中衍生出一種看似平常,卻能占領舌尖味蕾的特色食品——姜糖。

在梅州豐順,姜糖以黃金鎮出産的為佳,故又名黃金姜糖、黃金可口姜糖。其質地細膩、口感清新、風味獨特,甚受消費者喜愛。

關于黃金姜糖的來曆,已經難以考究。

據傳,古時黃金鎮地勢低窪,内河羅織,四季瘴氣多,濕氣大。久居此,瘴濕之氣侵人肌骨,易得風濕疾病。而姜具有祛濕祛寒之功效,故世代黃金鎮人甚愛食姜。每逢生姜收獲時節,常取其絲加紅糖、拌面粉制成糕,備日常食用或逢年過節饋贈親友。

傳承古法精髓,融入現代技藝。經過改良,黃金姜糖取本地生姜,以白糖、澱粉和生姜汁為原料,加上适量的檸檬酸,通過數道工序精制而成,顔色橙黃透明,韌性恰到好處。值得一提的是,黃金姜糖通過提高辣性消除其刺激咽喉的副作用,增強中和胃的功效,大大降低了産品的糖分,使人們消除了對食糖而肥的恐懼。

2011年5月,黃金姜糖列入梅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2012年7月,劉勇剛被列入梅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從父輩手中接過姜糖制作手藝,數十年來,劉勇剛對姜糖的制作要點早已經熟記于心。對他來說,從傳統的手工制糖到定制機器機械化生産,變得是姜糖的生産速度,不變的是凝聚在姜糖中歲月的味道。

“我們現在的生産機器,完全按照傳統工藝的标準進行制作。整個機器從設計到使用,耗時兩年。”劉勇剛告訴記者,過去純手工制作既耗費人力,生産力也嚴重跟不上。雖實作機械化生産,但姜糖的原料選擇、制作過程仍保留着傳統工藝的标準。“最難的就是熬糖,還是需要靠熬糖人的眼明心細,不斷檢視糖的顔色。熬的時間短了或長了,都會影響姜糖的口感。”劉勇剛說。

黃金姜糖能夠不斷俘虜人們的味蕾,在于傳承與創新,更在于甜與辣中飽含着人們對家鄉的思念。“外出遊子回到家鄉,都是先吃幾塊姜糖,可以說黃金姜糖早已成為家鄉的特别味道。”劉勇剛說,現在這份味道也随着交通與網絡的發達,不斷延伸至各地。

如今的姜糖,不再是單獨甜與辣的碰撞。黃金水果軟糖、黃金薄荷軟糖、黃金花生軟糖、黃金橙糖、金竹鮮姜片等産品的不斷推出,進一步豐富了人們的味蕾,在品嘗中,讓人不禁想起一個叫“黃金”的地方。

文:南方日報記者 黃培強

圖:南方日報記者 何森垚

通訊員:鄭坤 葉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