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星座解析</h1>
微者,微小、輕微,亦含精微奧妙之意也。地微星在地煞星中排名第22位,其名不顯,其聲不揚,卻外柔内剛,綿裡藏針,人不敢欺。陸菲青是武當派高人,當世大俠,綽号“綿裡針”,他一生與清朝統治對立,先是組建屠龍幫以抗清廷,失敗後又與反清組織紅花會交往甚密。陸菲青既是武林高手,又是飽學宿儒,一輩子秉持着“有所不為、有所必為”的君子理念,從書劍到飛狐,一直不變其俠義本色,同時他又多行“婦人之仁”之事,緻使一生多遭兇險,尤其是他對待師弟張召重的态度,讓人頗不以為然。陸菲青文武全才,地位尊貴,卻從不加顯耀,他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是紅花會最為看重和倚重的好朋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2">人物判詞</h1>
浪淘沙 陸菲青
持劍走天涯,仗義行俠。反清志士不屈鞑。
手創屠龍終覆滅,心向紅花。
大隐總兵家,八載春華。傳文授藝厭仇殺。
诤語撫平書卷氣,真武聽茶。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5">大隐于朝,通緝犯将府授徒</h1>
陸菲青本是反清幫派屠龍幫中的首腦人物,與紅花會三當家“千臂如來”趙半山是好搭檔,二人多次出生入死,互相欽佩對方的武功和人品,堪稱“刎頸之交”。屠龍幫是反抗清廷的隐秘幫會,在雍正初年聲勢甚是浩大,後來雍正、乾隆兩朝厲行鎮壓,到乾隆七八年時,屠龍幫終于落得瓦解冰消。陸菲青和趙半山分别逃出避難,趙半山後來加入了紅花會,陸菲青則遠走邊疆。
當時清廷曾四下派人追拿,陸菲青為人機警,兼之武功高強,得脫大難,但清廷繼續嚴加查緝,毫不放松,陸菲青想到“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之理,因自己也是飽學宿儒,便化名陸高止混到陝西扶風延綏鎮總兵李可秀府中設帳,教李可秀女兒李沅芷讀書。清廷派出來搜捕他的,隻想到在各處綠林、寺院、镖行、武場等地尋找,哪想得到官衙裡一位文質彬彬的教書先生,竟是武功卓絕的欽犯。
一晃就是三年。陸菲青平日與李沅芷談古論今,師生間甚是相得。可無意間,李沅芷發現陸菲青竟然可以用金針刺死蒼蠅,知道這是門進階武學,便纏着陸菲青要學習。陸菲青心想行藏已露,此地不可再居,便暫時敷衍過去,決定留書告别,這篇書信自也是文采斐然,可随即便成了笑話,因為陸菲青很快又因重傷轉回府裡。
原來,陸菲青在十八年前因行俠仗義,得罪了正在直隸濫殺無辜的關東六魔中的第三魔焦文期。關東六魔是六個結義兄弟,這六人武藝高強,橫行霸道,又講兄弟義氣,向來無人敢惹。三魔焦文期是洛陽鐵琵琶韓家門弟子,雖是名門弟子,卻嗜殺成性,總愛濫殺無辜,陸菲青路見不平打了焦文期一掌,卻也顧忌關東六魔聲勢,沒有趕盡殺絕。可焦文期引為奇恥大辱,誓報此仇。
焦文期因受了江南一家官宦巨室之聘,赴天山北路尋訪一個要緊人物,西來途中,無意間發現了陸菲青在李可秀府中,便邀集陝西巡撫府中兩名高手鐵臂羅漢羅信和玉判官貝人龍,要拿住陸菲青。陸菲青盡管十分謙卑,可焦文期三人依舊不依不饒,雙方動起手來,陸菲青武功高強,施展平生絕技,以點穴手、大摔碑手、芙蓉金針,刹那間連斃三敵,自己卻也身受重傷。
陸菲青渾身是血,自忖如去住店,必定引人疑心,還是回到李家換衣洗淨之後再行離去,可他一倒上床,胸口奇痛,竟自昏了過去。李沅芷央求父親聘請名醫,購買良藥,她自己也妥為照顧,盡心竭力,經過兩個多月的調養,内傷終于治好了。
陸菲青自知受了李沅芷大恩,無以為報,知道李沅芷一直想拜師學藝,便收她做了徒弟,也就是武當派弟子。這一教就是五年。這五年之中,李沅芷把陸菲青的本領學了個遍,所差的就是火候未到,經驗不足而已。陸菲青告誡李沅芷不可對家人說學武之事,也不能憑借功夫為非作歹,否則必将嚴懲。李沅芷無有不遵。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6">婦人之仁,綿裡針名不副實</h1>
陸菲青是武當名宿,武功卓絕,為什麼與焦文期和兩個朝廷鷹犬交手都會身受重傷呢?要知道同一級别的天山雙鷹等高手甚至是可以以一敵三對戰關東六魔的。其實不是陸菲青武功不濟,而是源于他性格上的婦人之仁。
陸菲青的綽号叫“綿裡針”,表面意思是棉絮裡面藏着針,形容柔中有剛,代指陸菲青的武功外柔内狠,可實際上陸菲青“綿”是有了,“針”卻無從說起。甚至多次因為自己的“綿軟”幾乎喪命。
就說之前與焦文期結怨一事,既然是行俠仗義,快刀斬亂麻殺了就是,非要顧慮關東六魔,又想讓焦文期悔改,可最終卻積怨愈深,惡徒依然逍遙法外。再說這次與焦文期等三人打鬥,本來陸菲青是穩占上風的,卻不願狠下殺手,這才被焦文期等人利用打成重傷。
陸菲青更多的“婦人之仁”展現在了對師弟張召重身上。張召重貪戀榮華,甘心去做朝廷走狗,陸菲青大怒與之劃地絕交。眼見着張召重罪行累累,陸菲青便去請大師兄、武當派掌門馬真出面勸誡。當時張召重已被制服,陸菲青和馬真向紅花會群雄和周仲英等人擔保張召重不會再作惡,因二人身份尊貴,群雄不得不顧及其顔面,便放走了張召重。張召重愛慕功名之心不死,他竟然突施暗算,殺害了馬真。
陸菲青盛怒之下,堅決要報此仇。面對着血淋淋的教訓,陸菲青應該徹底清醒了,有些惡人根本就不會苦海回頭,但他終究還是被同門師兄弟的感情蒙住了眼睛。張召重再次作惡,被紅花會擒住推入關滿了狼群的沙城當中。眼看着張召重将被咬死,陸菲青雙目含淚,又是憐憫,又是痛恨,雖深知張召重罪孽深重,可想起當年一同學藝時的點點滴滴,他還是要再給他一條自新之路,重做好人。
陸菲青竟然踴身躍出,跳入沙城相救。可張召重獸性大發,決意和他同歸于盡,拼死抱住,用擒拿手法拿住陸菲青脈門,讓他動彈不得。不知此時的陸菲青是否會後悔自己的魯莽行為,自己好心相救卻反得慘報,他能否如當年洪七公救下歐陽鋒卻反被其傷害那般釋然?我們無從得知。
萬幸,張召重将死之時突發善心,想到了陸菲青待自己一直如親哥哥一般,便急速翻身,用自己身體遮在陸菲青身上,自己卻被群狼一起咬死。紅花會群雄馬上合力救出陸菲青,可想到剛才的兇險,無不心有餘悸。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7">義氣深重,大俠士有所必為</h1>
陸菲青深知趙半山為人,愛屋及烏,對紅花會也高看一等。眼見着紅花會文泰來等人有難,雖然向來沒有瓜葛,可也自認為必須仗義出手,陸菲青之是以在江湖中名聲極響,和他的“講義氣”大有關系。
(陸菲青)心想連趙半山都是這幫會中人,這幫會自是十分了不起,自己十年來隐姓埋名,與江湖朋友不通聲氣,江湖上的大事全無知聞,真正是老得不中用了。這件事今日叫我撞上了,陸菲青若是袖手不理,圖個他媽的什麼明哲保身,綿裡針還算是人不是?”——《書劍恩仇錄》
陸菲青為救文泰來,毫不猶豫地殺死了兩名官差,要知殺官造反是最大罪名。陸菲青不僅自己講義氣,還要求别人也講義氣。他和鐵膽莊莊主周仲英從沒見過面,隻是聽說周仲英是西北武林的領袖人物,交朋友再也熱心不過,是以便建議文泰來等人投奔鐵膽莊,殊不知,正是這個建議,還得周仲英唯一的兒子慘死,進而家破人亡。
陸菲青主動請纓去安西向紅花會總舵報訊,他深知文泰來之事勢如星火,後援早到一刻好一刻,便不辭路上辛勞,冒着撲面疾風,一日一夜不眠不休地奔馳下來,自己已是筋疲力盡、疲憊不堪,當真是大俠士之行為。
陸菲青由此和紅花會建立了生死與共的關系,從回疆浴血到六和塔囚乾隆,從南少林到北京城,最後也參與了一起刺殺皇帝的行動。陸菲青用行動證明了什麼是“有所必為”的俠義精神,什麼是反清鬥士的無畏堅貞。
紅花會刺殺乾隆失敗後,衆人退回回疆。陳家洛書生的弱點暴露無遺,他覺得對不起死去的香香公主和紅花會弟兄,他想要自殺,想要辭去總舵主身份,陸菲青頗不以為然,他先後引述《論語》、《孟子》、《春秋》中的言論一一加以駁斥,起到了當頭棒喝、醍醐灌頂的作用,令陳家洛豪氣頓生,不再拘泥于往事前塵。
後來,陸菲青眼見武當派日趨式微,着意整頓,便出來接掌門戶,道号無青子,這也是金庸筆下最後一個出現的武當派掌門。無青子十年來深居簡出,免得暴露自己朝廷欽犯身份,給武當派帶來禍患。待到後來,福康安要召開天下掌門人大會,因武當派是天下第二大門派,便敦請武當派掌門人下山。陸菲青年紀雖老,雄心猶在,知福康安此舉必将不利于江湖同道,若推辭不去,多惹麻煩,便即孤身赴會,要探明這次大會真相,俟機行事,及至紅花會十五當家心硯被“甘霖惠七省”湯沛所擒,他便暗中出手相救。
陸菲青偏愛少年英雄,對胡斐和程靈素頗有好感,擔當得起武林前輩的身份。
(作者:寡詞先生。原創不易,轉載請注明出處。喜歡本系列的請添加關注以免錯過哦~!)
往期同類作品:
「星曜金庸」地佐星楊逍:引以為戒!緻命弱點使他不可能成為教主
「星曜金庸」地獸星史叔剛:病體之下仍敢硬剛大成楊過的神秘高手
「星曜金庸」地會星蘇星河:比博學多才更難能的,是隐忍和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