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大多數追求的都是長命百歲
整天聽着底下的人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雖然不奢求真的能活個萬萬歲
但是壽命上往三位數上靠下
還是很有希望的

在清朝一共出現了12位皇帝
康熙皇帝活了68歲 在位61年
是我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乾隆更是超過了爺爺 活到了88歲
隻是到了後面同治這裡就不行了
同治隻活了19歲便駕崩了
算得上是清朝最短命的皇帝了
他的死也為後世留下了一大謎團
正史中說同治帝患天花不治而亡
也有野史說他死于梅毒
為何會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呢
其實還要從同治的荒唐事開始說起
同治皇帝 愛新覺羅·載淳
是慈禧太後唯一的親生兒子
也是鹹豐皇帝的唯一繼承人
同治繼位時年僅6歲
鹹豐帝死之前擔心兒子年幼
無法在朝堂上立足
精心挑選了八位顧命大臣輔佐兒子
嚴格指令兩位太後不得幹政
可事與願違 八位顧命大臣看上去确實有很大的權力
但是不到十天時間
他們就被以慈禧為首的保守派成員給幹下了台
清朝從此進入了慈禧的掌控之中
同治名義上是皇帝
但是在17歲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政務
可以說是慈禧完全不允許他接手
而從他6歲到17歲之間
這11年的時間全部都是在讀書
雖然不管事 書還是要好好讀的
慈禧聘請了很多大臣來教導同治
可以說少年時期的同治
幾乎享受了當時清政府
所能找到的最好的老師資源
正常情況下在如此多的教育資源傾斜
同治應該是一位年輕有為的好皇帝
但可惜的是同治的荒唐行為
從這時候便暴露得一幹二淨
狀元翁同龢曾經奉命去教導同治
他是這麼說的
正月初七的時候皇上早讀及其散漫
并且還照常早早就離開了
到了正月初九就更加散漫了 極其敷衍
到了後來讀個書就顯得很吃力
我給他講根本講不動
很吃力 我真的是沒辦法了
可以看出雖然同治接受了最好的教育
但是奈何這個人根本不是讀書的料子
恰好生在帝王家 一切都是迫不得已去做的
而十五歲成年之後的同治剛剛開始接觸政務
便對這個老師說管理國家大事
是一件苦差事 他不喜歡幹
相較于其他皇帝而言
同治的前十幾年可以說過得太過于安逸
不像清朝其他皇帝
經過各種問題才做到皇帝的位置
他的皇帝當得太過于簡單和容易
什麼事都是慈禧在處置
他能做的事情太少了
這就導緻了同治對任何事情都不太珍惜
并且養成了貪圖享受 好玩成性的壞習慣
同治曾經去内務府申請要錢
而且一要就是幾百兩銀子
按理來說這點錢對他來說根本算不得什麼
但是他要錢的目的是去買木瓜
雖然木瓜屬于南方的産物
運到北方來可能是要貴一點
可是幾百兩銀子真的不知道能買多少了
單論他的行為 就可以看出
他對于整個國家内部的物價根本不了解
這皇帝都當成這樣子了
的确有點過分了
木瓜本來作為宮裡的用品
是有專門的機構負責采購和運輸的
他作為皇帝想要什麼說一聲就行了
根本用不着自己買
他對這些都一無所知
同治不僅喜歡在吃的上面鑽研
還喜歡玩蹴鞠
而作為皇帝最不應該的就是有個人喜好
很容易給那些想要讨好皇帝的人機會
皇帝喜歡踢足球
那我就去陪他踢足球
給皇帝陪高興了
那我還不是要啥有啥
如此心智不堅定
實在是太過分了
等到同治十七歲結了婚
便正式開始了他的荒唐生涯
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重要的人
那就是同治的母親慈禧
同治到了大婚的時候
慈禧太後和慈安太後經過精挑細選
給同治帝選了兩個皇後人選
一個是十九歲的阿魯特氏
一個是十四歲的富察氏
富察氏是慈禧太後喜歡的
阿魯特氏是慈安太後喜歡的
于是兩個太後就為誰做皇後誰做妃子産生争議
後來選了年長一些的阿魯特氏為皇後
富察氏為慧妃
大婚以後皇帝與阿魯特氏恩愛有加 夜夜厮守
互相談論詩文 親密的不得了
冷落了慈禧喜歡的慧妃富察氏
慈禧太後為了讓慧妃得寵
就想了個理由 以聖祖訓教育皇帝
說皇上乃一國之君 理應以江山社稷着想
不應每日沉迷于後宮
想盡一切辦法阻止同治帝與皇後親熱
還給皇後說 讓皇帝以國事為重
不要讓皇帝留宿皇後宮中
硬生生地分離了小夫妻
同治皇帝對這自然不爽
什麼事都讓人管着 啥都不能幹
好不容易有個情投意合的老婆
還不能親近 同治能高興才怪
隻是慈禧從小就管教同治
她的話就相當于一道指令
同治不敢不聽
也就是這一次慈禧的指令
同治慢慢不再接觸皇後
轉而開始變為浪蕩起來
這也是他今後悲劇的開始
同治日常生活都是由太監宮女伺候
而太監宮女們的首要任務
不是幫助皇帝學習
而是要保證皇帝每天的快樂
少年時期同治便被宮女太監們誘導
不僅經常偷食禁果
而且還時不時地悄悄出宮前往青樓尋花問柳
年少的時候受限于種種禁锢
同治并不敢經常出宮
但親政後大權在握
同治出宮的次數
竟然從一月一兩次發展成了一月十餘次
而且明目張膽地将那些
陪自己胡作非為的佞臣封為大官
并允許他們在宮内行走
如果說大臣的誘導還隻是開胃菜
那來自親戚的誘導
真的把同治拖下了火坑
再也爬不起來
當時恭親王之子載澄是同治皇帝的陪讀
因為他經常住在宮外
對于各種新鮮事物非常了解
他和同治年齡相仿又臭味相投
是以載澄經常受同治所托
帶他出入各種藏污納垢之地
兩人經常一起微服出宮
來往于酒店 戲樓和妓院這樣的風月場所
載澄是個吃喝嫖賭樣樣精通的浪蕩公子
和聲色犬馬有關的東西
沒一樣是他不精通的
跟着這樣的人成天鬼混
同治當然有學有樣
受過長達十幾年的嚴苛教育
對于天性就好玩的同治來說簡直就是噩夢
壓抑許久的他一旦出到宮外
欲望就和洪水一發不可收拾
二人的荒誕行徑甚至鬧得
連載澄的父親恭親王奕䜣都看不下去
當着同治的面
把他微服出宮辦做的事一五一十說了個遍
最後還挑明了勸他不要再這樣做
但是同治卻充耳不聞 依舊我行我素
為了避人耳目他不再去京城裡
那些上流人士經常出沒的妓院
而是跑去找那些野妓 暗娼
這些人做皮肉生意往往來者不拒
自然不會在意同治的身份
花街柳巷雖是男女尋歡作樂的聖地
但同時也是花柳病的發源地與肆虐地
一不小心就會染上花柳病
且古代醫療技術不比現在
很多病痛還是要依靠自身的免疫力來抵抗
常常一個小感冒就能引起死亡
更何況是在古代無法治愈的花柳病
花柳病也就是現在的梅毒
同治天天出入花街柳巷自然可能會被傳染上
而同治的老師翁同龢曾經記載過
皇帝多次出入宮門的經曆
這也就難怪野史會記載同治有花柳病
也有人猜測
史料中記載了同治是得天花死的
不說他尋花問柳患病而死
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為礙于皇家顔面
畢竟皇帝得了這種病傳出去的話
皇室顔面也不好看
而在從醫學的角度來看
皇帝作為一國之君
宮裡面有很多太醫
而作為性病 梅毒有三期症狀
其中潛伏期可能要兩年之久
直到患者到了第三期才會有生命危險
也就是爛鼻子 爛眼睛
雖然當時的醫學沒有現代這麼發達
但是那麼多的太醫
不可能發現不了同治患了這種病
如果不治療的話 也是要掉腦袋的
而天花作為當時最厲害的烈性傳染病
能造成成千上萬人死亡
雖然清朝十分重視天花
但這個病不及時治療就會死
從這個角度來看
同治也有可能就是得天花死的
而從清代皇帝“脈案檔簿”中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在《萬歲爺進藥底簿》中
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未刻載淳得病
至同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死去
前後三十六天的脈案 病情和用藥情況
它完全證明了載淳最後死于天花
隻是清朝天花也是有治好的先例
當年康熙就得過天花
為什麼到了同治這裡就治不好了呢
其實這跟慈禧脫不了關系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記載
慈禧垂簾聽政後
如何與兒子同治帝關系不和
并直接導緻同治死亡的經過
同治得天花稍有起色的時候
皇後前去探望
皇帝見她眼睛紅腫就問其原因
原來慈禧看不慣皇後 經常打罵皇後
皇後告訴同治之後
同治沒有辦法 隻能勸皇後忍耐
等自己病好了 一切都會好的
不料這話就讓慈禧聽見了 慈禧勃然大怒
直接讓人把皇後拖出去杖刑
同治大驚 頓時昏厥過去
就這樣病情加劇 從此昏迷不醒
于次日夜晚死去
但是無論如何
同治都脫不開一個是荒淫無度的罪名
就他這樣的玩法 沒有讓清朝亡國
也确實是因為清朝的制度足夠完善
還有人能管事
讓他玩也無所謂
隻是以他這種玩法
能活到十九歲也确實是高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