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赫胥黎:沒有哪一個聰明人會否定痛苦與憂愁的鍛煉價值

作者:紅茶慢生活

赫胥黎是英國作家,一次眼疾幾乎讓他視力全失,在學習盲文後,開始寫作,先後創作了許多脍炙人口的小說,并在20世紀成為一位明星人物。

他以小說和大量散文聞名于世,充當了社會道德,标準和理想的拷問人,有時候也是批評家。

赫胥黎是一位人文主義者,但是在晚年也對通靈題目如超心理學,神秘主義感興趣。

這點完全可以了解,每個人到了晚年,離那個死亡的鐘聲越來越近了,這個時候有些信仰,能夠安撫自己,是一種非常智慧的方式。

下面聊聊這位哲學家的一些思想:

赫胥黎:沒有哪一個聰明人會否定痛苦與憂愁的鍛煉價值

1.沒有哪一個聰明人會否定痛苦與憂愁的鍛煉價值

既然痛苦與憂愁是避不開的,既然人生無法規避逆境,那一定得想方設法,在觀念上使其變成一件好事兒。

明明每天隻能吃到面包,還回回和自己抱怨說這面包實在太難吃了,這種處理方式實在是擰巴自己。

赫胥黎:所謂生活經曆,不是指一個人遇到過什麼事情, 而是指他如何面對這些事情。

有些人,碰到困難,毫無做出改變的求生欲望,怨聲載道,卻又聽之任之,任其發展,路當然越走越窄,越走越難;而有的人,盡管遭受挫折,總是積極想辦法想對策,努力改善個人環境,讓事情始終變得往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哪怕讨飯也争取擠到人多一點的地方;哪怕面對死亡,手腳動彈不得,也始終緊緊咬住那個積極向上的正念。

南非總統曼德拉身陷囹圄之時,在監獄當中,也通過抗議,為所有犯人争取到褲子穿。

赫胥黎:沒有哪一個聰明人會否定痛苦與憂愁的鍛煉價值

2.我要做的是叫我的願望符合事實,而不是試圖讓事實與我的願望調和

樹立目标的時候,務必要基于現實,而不是理想國,烏托邦;那隻能成為遠大夢想,成了始終無法落地的空想主義,甚至連怎麼開始都不知道,根本無從下手。

目标過大過強,人生勢必走得很累;财富超過比爾蓋茨,跑步賽過博爾特,遊泳勝過菲爾普斯,那一路上的艱辛可想而知。

設立了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标,沉浸多年還沒意識到,對于整個人生而言是非常糟蹋的;明明不擅長畫畫,人家是下筆如有神,自己提起筆來毫無興趣,哈欠連天,目标卻是成為一名知名畫家;每天在這方面很痛苦的努力着,進步卻很緩慢,那就是目标錯了,一步錯步步錯,還執著還堅持,反過來讓事實硬要配合這個錯誤的目标,非得往這條路上去擠,擠得磕磕絆絆,跌跌撞撞,頭破血流,實在是錯上加錯,蹉跎人生。

赫胥黎:沒有哪一個聰明人會否定痛苦與憂愁的鍛煉價值

3.或許這個世界是另一個星球的地獄

這句話在生離死别的時候,特别管用,可以聊以自慰;既然是地獄,那麼此時此刻得以離開,逃離地獄般的環境,難道不是一件好事麼。

同樣,也可以演繹着在其他不甚如人意的場合來使用;結束一段并不合适的婚姻,這個時候,你不能說我後悔了,想方設法去回憶對方的優點,曾經的那些美好時光,顯然是和自己過不去。

分開之後就隻能秉持一種觀念,離開你,我終于自由了,終于解脫了,甚至是從家暴當中擺脫出來重獲新生,那實在是一個無比的爽快。每當閑得蛋疼,開始傷感,開始憂國憂民的時候,想想曾經受到過的傷害;沒錯,結束這段婚姻,是最為明智的選擇。

極端的婚姻關系,身處家暴之中,一忍再忍,習得性無助之後,最終會産生斯德哥爾摩綜合征:人質會對劫持者産生一種心理上的依賴;他們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裡,劫持者讓他們活下來,他們便不勝感激;他們與劫持者共命運,把劫持者的前途當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視為自己的安危;自己完全放棄了自救,同時反而把解救者當成了敵人。

從一家鳥公司被裁員一腳踢了出來,就不能再去回憶這家公司的任何鳥語花香,沒出來該有多麼美好,現在應該怎麼怎麼樣,這就是和自己擰巴了;必須想到所有不好的那一面,所有對自己不利的因素,并且不斷提醒自己,終于從那個令人壓抑的環境中釋放出來了,可以重新選擇重新規劃今後的人生,這樣對自己才是最為有利的理念。

赫胥黎:沒有哪一個聰明人會否定痛苦與憂愁的鍛煉價值

4.勞動者最美,但是勞動者很容易愚昧,很容易被擺布;是以社會動力來自于勞動者,而指引者則是知識分子

上司往往指引方向,下達任務;可是這個方向隻有在他心裡面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有可能是錯誤的,有可能是吃力不讨好的,有可能執行者會得罪人,甚至惹禍上身的,但是上面不說,也不管;你提出疑問,他頂多回答:沒事兒的,放心好了;對于他來說當然是沒事兒的,有事兒的是你。

是以在工作的時候,直覺感應到這項任務并不合理,你出面并不合适,也要及時提出;可以解決最好,不能解決再看看自己能否接受;大不了換一家公司,不做那些損人不利己,良心過不去,甚至是要觸犯法律的事兒。

過于單調乏味的工作,勢必會導緻心理壓力;2010年僅僅一年富士康員工14連跳,就是一個很經典的案例:長時間在流水線上做簡單枯燥的工作;工廠,宿舍,食堂三點一線,枯燥乏味的工作環境,使得員工在其中活生生變成了一台機器。

是以,僅僅努力奮鬥不見得是正确的;不明就裡的努力,有時候越努力越危險,越努力越糟糕,越努力離目标越遠,甚至越努力反而付出了生命代價。

在埋頭趕路的時候,也要擡頭看看天,眺望下遠方,這條路是不是你要去的地方。

5.人生不是受環境的支配,而是受自己習慣思想的恐吓

我們自以為身處于惡劣環境之中,沒辦法堅持下去了。

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大腦,先入為主地否定了 那種客觀環境,是以才會産生這種不舒服乃至于恐怖的感受,是大腦欺騙了自己,吓唬住了自己。

對人看法也是如此;首先會産生一種主觀判斷,這個人是友善的,接下來就搜集各方面這位仁兄友善的證據,屏蔽所有負面資訊,重新解讀此人處理不當的行為;然後得出結論,果不其然,這個人不錯,對我很好;反過來當然也是如此。

其實大腦早已提前決定好了,無非在下了這個判斷之後,再去搜集對應證據而已。

赫胥黎:沒有哪一個聰明人會否定痛苦與憂愁的鍛煉價值

1932年,赫胥黎創作《美麗新世界》,使其名留青史,這是一部反映科技發展滅絕人性的的小說。

1938年,與克裡希那穆提結為好友。

1960年,健康狀況每況愈下,寫出了烏托邦小說《島》。

1963年,在肯尼迪被暗殺的幾小時之後,赫胥黎去世;臨終時已經無法言語,通過手寫向妻子勞拉要求“麥角酰二乙胺,100毫克,肌肉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