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政和:吹響回歸“集結号”

作者:大南平

<h4 class="pgc-h-arrow-right">

來源:政和縣人民政府網</h4>

政和:吹響回歸“集結号”

改革開放以來,不少政和人憑着吃苦耐勞精神,外出打拼,經商辦企業,他們的足迹遍布全國各地,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雲南、廣州、福州等地,約8萬人,占全縣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

“時代楷模”“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主政政和期間,提出做好城市經濟、工業經濟、旅遊經濟、回歸經濟 “四大經濟”。近年來,政和縣持續營造良好環境,“築巢引鳳”,吹響回歸經濟“集結号”。2012年,随着甯武、松建兩條高速公路相繼建成,政和到甯德三都澳港隻有1個多小時的車程,成為閩北地區距港口最近的縣城,政和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軟硬體起步并驅,推動更多政和在外鄉賢、企業家回鄉投資、創業發展。據該縣回歸辦統計,2015年以來,全縣通過商會牽線搭橋促成回歸經濟項目23個,投資總額18億元。

商會為媒 引鳳回巢

切割、剪邊、鑽孔、放片、鋼化、套環、打眼、包邊、包裝……連日來,政和縣同心經濟開發區福建蕭師傅廚業有限公司生産工廠中的房間一派繁忙景象,勞工正忙着生産一批鍋蓋,這批貨物将銷往哥倫比亞。

福建蕭師傅廚業有限公司是2019年政和縣引進的回歸企業之一。公司董事長蕭慶東是政和人,長期在河北、浙江、廣東等地創辦鋼化玻璃鍋蓋企業,與蘇泊爾、九陽、愛仕達、美的等品牌合作,産品暢銷國内及世界各地。2019年,在一次政和廣東招商會上,他了解到家鄉經濟開發區的優惠招商政策,決定回家創辦企業。他投資2000多萬元,創辦了蕭師傅廚業有限公司,當年11月裝置進廠,并開始試生産。今年2月份開始複工複産,4月份産值達200多萬元。

“自經濟開發區建設以來,我們始終秉承着廖俊波書記所倡導的‘企業建到哪裡,服務就跟到哪裡’的理念,為企業提供24小時保姆式服務讓企業進得來、待得住、辦得好。”政和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魏重勝說。樵夫食品有限公司、那杯茶業有限公司、馬泰克(福建)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等都是通過商會引進的回歸企業。

自2010年上海政和商會成立,該縣已相繼在上海、廣東、北京、天津、昆明、福州、廈門、武夷山等八個城市設立了政和商會,吸納會員(企業)2000餘家,涉及建築、貿易、房地産、住宿餐飲、文體娛樂等數十個行業。這些在外政和鄉親擁有較雄厚的資金和回鄉創業回報家鄉的意願,政和縣通過與各地商會互動,積極搭建平台,策劃項目,鼓勵和吸引在外鄉親回歸創業。通過商會招商引資引導企業家返鄉,已成為政和縣回歸經濟的一個亮點。異地商會會員除回鄉投資外,還長期支援家鄉建設。據不完全統計,各地的政和商會及企業家們為政和教育、扶貧、交通基礎設施等公益事業發展累計捐資達數億元。

返鄉青年 逐夢電商

6月8日,政和縣東平鎮新口村黃垱自然村的卡詩頓表業有限公司裡,總經理張斌正在察看當天的手表銷售情況。

張斌是政和縣東平鎮新口村黃垱自然村人,原本在上海做電子商務。2015年,他在時任政和縣委書記廖俊波的引導和鼓勵下,将電商團隊從上海搬回政和,入駐政和縣電商産業孵化園,并創辦了政和縣卡詩頓電子商務有限公司。2016年,他把電子商務的營銷模式帶回農村,讓黃垱自然村這座閉塞的小山村登上了網際網路廣闊的平台。在他的引領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黃垱自然村開始電商之旅,全村230戶人家,從事電商的年輕人達到70%以上,年銷售額達1個億,新口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淘寶村”。

像張斌一樣返鄉從事電商行業,帶動村民緻富的還有政和縣鐵山鎮江上村農村淘寶店村小二邱烈君。

邱烈君是江上村人,201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看到家鄉在發展農村淘寶,在外創業的她毅然返鄉報名,成為第一批進駐農村淘寶的村小二。

成為村小二後,邱烈君一邊幫忙村民代購物美價廉的産品, 一邊将村民的農産品銷往全國各地。目前,邱烈君的村淘在網上銷售的土特産品有上百種,每年能夠幫助全村18戶貧困戶增收5000多元。不僅如此,她還組織了一批鄉村婦女加入創業隊伍,在傳統節日時期銷售純手工制作的粽子和月餅。“快到端午節了,我的網店一天銷售粽子上千個。”邱烈君說,“現在每天有30多名女工在幫忙包粽子。”

近年來,政和縣着力打造農村電子商務示範縣,2015年以來,該縣獲評國家電商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全國電商示範縣百佳縣等榮譽。早在2015年5月,政和縣電商産業孵化園就投入營運,同年9月,該縣與阿裡巴巴集團正式簽約合作,建立閩北第一個農村淘寶項目試點縣,全縣已建設并營運7個鄉鎮農村電商服務站,55個農村電商服務點(農村淘寶、益農資訊社等),電商服務覆寫全縣76個行政村,覆寫率達62%。

電商産業的發展,為返鄉創業人員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2019年,政和縣開展線上銷售企業、工商登記注冊電商類、個體經營戶等超1100家,網絡零售店鋪1902家,直接從業人員近5000人,其中返鄉創業青年占30%,網絡零售額9.55億元,同比增長36.84%。

特色農業 助力脫貧

初夏時節,在政和縣東燕果業有限公司星溪鄉東峰大棚陽光玫瑰葡萄種植标準化示範基地,30多名勞工正在忙着給葡萄疏果、修枝,看着枝蔓上挂滿的葡萄,毛富枝露出喜悅的笑容。

毛富枝是這片葡萄園的負責人。2018年,在上海經商的他從朋友那裡了解到種植陽光玫瑰葡萄的商機,便回到家鄉政和,流轉了星溪鄉東峰村80畝地,創辦了陽光玫瑰葡萄種植标準化示範基地,重點發展智慧農業的同時,還吸納村裡的魏成枝、許雪玉、鄧秀蓮等建檔立卡貧困戶,幫助他們就業脫貧。

“我1994年下海經商,在外闖蕩了24年,積累了一些資金和經驗,想回家創業。”毛富枝說,“我是一名老黨員,回鄉種植葡萄,也是想帶動更多的村民就業和脫貧緻富。”

跟毛富枝一樣,鐵山鎮的陳樹勝也選擇了回歸。2016年,在上海經營水果生意多年的陳樹勝,響應鐵山鎮政府打造“一村一品”水果産業的要求,毅然返鄉創業。他與一起返鄉的吳勝恩投資800多萬元,流轉了江上村300多畝土地,創辦了福建省鼎豐果蔬專業合作社,從浙江金華農科院請來專家指導,種上櫻桃、藍莓、桃樹、火龍果、紅皮紅心柚等,打造一個集采摘、觀光旅遊、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四季果園”,帶動村民脫貧緻富奔小康。

近年來,在政和縣,返鄉發展特色農業的人不少,他們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等方式發展設施農業、特色農業,發展高山蔬菜、吊瓜子、茭白、猕猴桃、香蔥等特色産業,不僅自身得到發展,更帶動貧困戶770戶,戶均增收1.5萬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