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市政協委員、證監會科技監管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張野:做精做細 進一步提升北京市宜居性水準

作者:數字綠洲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李海媛)1月22日,在北京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上,市政協委員、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科技監管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張野向大會送出了題為《關于提升我市城市宜居性水準》的提案中提出,近年來,在北京市政府的努力下,北京的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改變,如綠地變多、道路騎行更友善、交通擁堵惡化的趨勢得到抑制等。但是與國際大都市相比,北京市在城市建設管理方面還有很多需要提升的空間。

目前,新版城市總體規劃深入實施,對優化首都功能、提升城市品質提出更高要求。圍繞“一核一城三帶兩區”總體架構,結合功能疏解、搬遷騰退,推進城市更新,優化核心區功能布局,以人為尺度建設宜居城市,改善人居環境,加強現代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品質,是落實“四個服務”的重要途徑和具體抓手。

張野提出,目前,在北京市的城市建設中,仍有三大方面需要提升。一是城市設施的标準化和規範化上還有待加強。目前全市交通信号燈還未采用統一的制式,交通辨別的設計缺乏人性化考慮,而部分地鐵站換乘設計野不夠科學,盲道、輪椅坡道的設定大多都未真正發揮其效能。

二是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準不高。張野認為,對于北京這樣的超大規模城市,不能單靠人力進行管理。近年來,北京市政府建設了很多城市管理資訊系統,在交通指揮、安保處置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各個系統之間的整合程度仍較低,且在對市民服務方面智能化的程度還不夠。例如,管線入地沒有全部實作,總體規劃和施工協調不到位,交通管制缺少智能導引機制等。

三是應對國際化發展準備不足。張野表示,目前世界正面臨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可以預見,如果沒有大的變局或者動蕩,世界的重心會逐漸向亞太地區傾斜,而北京在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的地位也會越來越重要,是以對國際化發展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和布局。

此外,張野還提到目前北京市全市資源配置設定不均的問題。“北京市‘一核一城三帶兩區’的規劃,符合北京的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應堅持不懈地執行下去,但也必須看到,北京還有很多地方未包含在其中。如果資源過渡向這些重點區域投入,勢必造成資源不均現象”,張野如是說。

張野建議,可以從幾方面提升北京宜居水準。一是強化城市建設和管理的标準化、規範化,把城市做精做細。“建議在十四五期間制定《北京市城市建設管理規範》,在道路、交通設施、綠化、旅遊辨別、殘障人士便利、英語譯名等方面做出明确和實用的規定,并且在更新改造的過程中逐漸推廣實施,提高北京的宜居性水準。”

二是大力提升北京市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準,建設智慧型城市。建議在十四五規劃中增加相應内容,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之上,從基礎設施建設、系統互聯互通、市民資訊化服務等多個方面進一步完善城市的資訊化和智能化程度。

三是瞄準未來,着力提高北京市的國際化水準。抓住新的機遇,讓北京的會展經濟再上一個台階,解決政策上的限制和人才、設施上的不足;其次是要做好外籍人士管理,要以我為主,兼顧實際情況,加快法規制定工作和人才培養,用法制的手段建立起北京市親善、大氣、包容的國際大都市形象;此外,還可以利用外部促進的契機,去除我們在日常工作中的一些“頑疾”,把它變成改進工作的“抓手”。

最後,要合理配置設定資源,努力推進全市的均衡發展。建議每年的财政預算不應該隻關注前期基數,要在大的規劃下逐漸拉平差距,讓全體市民都能均衡地享受到發展的成果。同時,北京中心城區在向外疏解功能的同時,還需要考慮到職工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務問題,在新城周邊建設并提供住房、教育、醫療、娛樂、休閑等公共服務資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