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燒紙》:南韓“電影詩人”李滄東的蒼涼本色1、電影詩人的另一面是作家2、痛苦的時代,是文學的創作源泉3、普通人的生活并不普通

作者:拉面的第二人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電影詩人的另一面是作家</h1>

說起李滄東,大衆可能比較熟悉的是他2018年在戛納電影節大獲好評的電影作品《燃燒》,聚焦于對現代生活的思考,采用的是他一貫的充滿象征意義、細節處見人性的拍攝手法,細膩地呈現每個人物内心的沖突與掙紮。

而我想,他能夠在一衆南韓導演之中脫穎而出成為大師級人物,被稱為“電影詩人”,離不開他過往的作家身份。

《燒紙》:南韓“電影詩人”李滄東的蒼涼本色1、電影詩人的另一面是作家2、痛苦的時代,是文學的創作源泉3、普通人的生活并不普通

很少有人了解過,李滄東曾經是一名作家,作品還曾獲得南韓日報的創作文學獎。

在一次采訪中他透露,自己從80年代開始寫小說,主要是與當時南韓局勢的動蕩與變革有關,小說裡承載了他對社會現實的思考與苦惱。

直到90年代後期,南韓社會氛圍的變化,讓他覺得可以有更好的溝通方式,也是以轉投電影這種表達方式。

1997年他導演了第一部作品《綠魚》,當時的他已是43歲。直到今天,二十多年的時間裡,他也不過導演了六部電影作品。

作為導演,他并不算高産,但每部片子都堪稱經典,總是能引發大衆的共鳴與讨論。

如果你看過他的小說作品,再看看他的電影,不難發現,這裡面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有的人說,沒有作家李滄東,就沒有後來的導演李滄東。

看完李滄東早年的小說作品集《燒紙》之後,我十分認可這個說法。

不像有的電影從業者寫起故事來天馬行空,他的小說意外地好讀,一個場景接連着一個場景,閱讀過程中仿佛已經能看到畫面在腦海中上演,但又都具備一種戳心的苦楚。

那種苦,不是《寄生蟲》裡面窮居地下室,借助謊言試圖翻身改變命運的荒誕,而是一個人如何置身于冷漠無助的環境裡,眼睜睜地看着人性被蠶食,找不到人生意義。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4">2、痛苦的時代,是文學的創作源泉</h1>

前面提到,他的文學創作背景,源于80年代南韓壓抑的社會氛圍。

光州事件爆發之後,白色恐怖籠罩着南韓國民的生活,再加上南北關系持續緊張,百姓的日常生活裡暗潮洶湧。

在他的短篇《燒紙》裡,看似在講述老太一家不完整的生活——兒媳婦扔下未斷奶的孩子離家出走,小姑子總是神神叨叨說自己在和鬼講話,老公消失了三十多年,可她堅信他還活着。

《燒紙》:南韓“電影詩人”李滄東的蒼涼本色1、電影詩人的另一面是作家2、痛苦的時代,是文學的創作源泉3、普通人的生活并不普通

可這些碎片的後面,是時代對一家人的沖擊,餘波甚至可以影響三代人。

到最後,大兒子抱怨被貼上赤色分子标簽的父親耽誤了自己的一生,二兒子踏上了傳播激進思想的道路,導緻警察找上門來,小孫子雖然懵懵懂懂,但他已經能敏銳地覺察警察要來抓自己家人了。

借由燒紙這個動作,老太太既是想保住這個家庭,也是在向往日的曆史祭奠。

或者說,故事的結局本身是開放式的,每個人都可以由燒紙這個結尾,延伸出自己的解讀。

李滄東自己也曾在采訪中提過,他拍電影時,不希望電影有個明确而完整的結局,不管是幸福還是悲慘,都不是他想要的,因為真實的人生本就是如此,是以一個不完整的結局,反而能夠跟随觀衆的心理變化而延伸出它種種的可能性。

這份理念和他的小說作品也一脈相承。

有的作家會試圖追求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結尾,而李滄東的小說,多半隻是留下一個背影,一些暧昧不清的意象,任由讀者咀嚼。

#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display: block; width: 100%; height: 100%; } #pgc-card .pgc-card-href: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 /*pc 樣式*/ .pgc-card { 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64px; border: 1px solid #e8e8e8;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 20px 94px 12px 180px; overflow: hidden; } .pgc-card::after { content: " "; display: block; border-left: 1px solid #e8e8e8; height: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76px; top: 20px; } .pgc-cover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62px; height: 162px; top: 0; left: 0; background-size: cover; } .pgc-content {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top: 5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Y(-50%); transform: translateY(-50%); } .pgc-content-title { font-size: 18px; color: #222; line-height: 1; font-weight: bold;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white-space: nowrap; } .pgc-content-desc { font-size: 14px; color: #444;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padding-top: 9px; overflow: hidden; line-height: 1.2em; display: -webkit-inline-box; -webkit-line-clamp: 2; -webkit-box-orient: vertical; } .pgc-content-price { font-size: 22px; color: #f85959; padding-top: 18px; line-height: 1em; } .pgc-card-buy { width: 75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0; top: 50px; color: #406599; font-size: 14px; text-align: center; } .pgc-buy-text { padding-top: 10px; } .pgc-icon-buy { height: 23px; width: 20px; display: inline-block; background: url(https://lf1-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pgc/v2/pgc_tpl/static/image/commodity_buy_f2b4d1a.png); }

燒紙 南韓電影大師作家型導演李滄東小說代表作瑣碎的生活暗藏洶 ¥45.5 購買

有時候捉摸不清到底想表達,有時候好奇人物後來會有怎樣的命運,甚至看着看着忍不住歎息,就如同看他的電影,總覺得有種孤獨而悲涼的餘味。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6">3、普通人的生活并不普通</h1>

李滄東的電影作品,多數聚焦在夾縫中小人物的生活現狀。

比如《薄荷糖》,講述的是一個人如何因為年輕時誤殺了平民女孩而從此走上了自我毀滅式的一生,但片子本身又不僅僅停留于對他犯錯的譴責,而是一步步回溯他的人生,如何因為時代的混沌,年輕時的無知,種種因素結合之下,每一步都做出了錯誤的選擇,直到把自己逼上了絕路。

《燒紙》:南韓“電影詩人”李滄東的蒼涼本色1、電影詩人的另一面是作家2、痛苦的時代,是文學的創作源泉3、普通人的生活并不普通

《密陽》更是講述了一個悲劇性的故事,試圖尋找幸福的母親,反倒在路上遭遇了人生莫大的痛苦,失子之痛之後,她又是如何向宗教求救來獲得心靈的救贖,又如何撕下宗教的面紗,直斥它的僞善。

而他的小說中,有旅遊大巴上瘋瘋癫癫遭閱聽人人白眼、連上廁所這樣的生理需求都不被滿足的老太,有如同幽靈般附身于兒子身邊,試圖趕走兒媳婦的共生式的母愛,也有一輩子隻懂坑害家人、臨到老了癱瘓在床上,最終棄家人不顧,要求和幾十年未見的前妻子女共度人生最後時刻的老頭。

都是人世間的平凡百姓,也都有各自的冷暖人生。

也隻有李滄東才能把每個人背後的陰暗面掀開,深挖再深挖,不是為辯個是非黑白,而隻是看看這太陽照射不到的地方,也不過是真實人生的一部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