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聆聽世界五大安魂曲,願生者堅強,逝者安息

作者:愛上聲歌

截至2月5日24小時,共确診冠狀病毒肺炎新發病例28018例,死亡563例,治愈1153例,新增确診病例3694例,疑似病例24702例......

在災難發生前,我們感到無盡的無助和無助,金錢和物質無法撫慰失去的人的痛苦和内心的深切恐懼。

今天,我們一起靜靜地聆聽世界五大安魂曲,以示安慰,祝願活着的堅強,死者安息。

中國加油!!!這場戰鬥必須取得勝利!!!

聆聽世界五大安魂曲,願生者堅強,逝者安息

D 大調安魂曲

莫紮特

衆所周知,史上最著名的安魂曲,恐怕十分之九的人會回答莫紮特的安魂曲。

莫紮特的《D-Tone安魂曲》是他一生中的最後一部作品,當他在《淚之日》的前八節中永遠閉上眼睛時,我們現在聽到的最常見的樂譜版本是他的學生蘇斯默按照莫紮特的意願制作的。

莫紮特的《D-Tone安魂曲》使用傳統曲調,用拉丁歌詞演唱,情感上真誠動人。這反映出莫紮特的一生直到一貧如洗,他的音樂一直沒有痛苦,隻有純粹的快樂。即便是這部垂死之作,依然如此,隻有沐浴在天光中的感覺。

安魂曲分為八個部分:Introitus,Kyrie,Sequenz,Offertorium,Sanctus,Benedictus,Agnus Dei和Communio。

聆聽世界五大安魂曲,願生者堅強,逝者安息

c 小調安魂曲

凱魯比尼

路易吉·凱魯比尼(Luigi Cherubini)是一位意大利出生的作曲家,他的大部分創作生涯都是在法國度過的,他以歌劇和基督教聖樂而聞名,曾擔任杜爾宮皇家劇院的音樂總監,法國王室的音樂總監和巴黎音樂保護協會主席。貝多芬認為凱魯比尼是他那一代最偉大的作曲家。

凱魯比尼一生中寫了七套彌撒曲,兩首安魂曲和許多短歌。

在1816年的首演中,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C小調安魂曲"凱魯比尼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首歌得到了貝多芬,舒曼和勃拉姆斯的稱贊。

雖然凱魯比尼隻有少量的室内樂,人們可能不熟悉他,但在他的一生中,凱魯比尼獲得了法國最高和最負盛名的榮譽:1814年的法國榮譽軍團勳章,1815年的法國藝術學院。1841年,他成為法國曆史上第一位獲得功勳勳章的音樂家。

聆聽世界五大安魂曲,願生者堅強,逝者安息

亡靈紀念彌撒

柏遼茲

柏遼茲的安魂曲,也被稱為紀念亡靈的彌撒,最初是由法國政府于1837年委托七年前在巴黎紀念七月革命的受害者。作為革命的參與者,柏遼茲在收到委托後,以極大的熱情緻力于創作他的作品,并在預定的儀式前一個月按時完成。

當他排練工作時,政府出于政治原因突然取消了儀式。那年秋天,當柏遼茲為之努力工作時,另一個全國性事件為這部作品奠定了基礎:一名法國将軍在征服阿爾及利亞的戰争中死亡。同年12月5日,這部作品在為祖國獻身的将軍的國葬上首映。

與傳統<<安魂曲>>經文中的基督教含義相比,柏遼茲對戲劇文學更感興趣。在他寫完這首歌十多年後,他開始探索在這些經文中創作大規模、廣闊空間作品的可能性,并嘗試了很多次。最後,在這部作品中,他充分實作了自己的創作理念。

這首歌由10首曲子組成,對應于傳統安魂曲拉丁經文的10個主要部分。演出需要一個四管大型交響樂團,由16組鼓、12個圓号、四套銅管樂器和一個大型合唱團組成,音樂宏偉、莊嚴浪漫,在聲音上非常有力量。

聆聽世界五大安魂曲,願生者堅強,逝者安息

安魂曲

威爾第

威爾第的安魂曲,也被稱為安魂曲彌撒,是1873-1874年。威爾第為紀念他的朋友,意大利詩人和小說家曼佐尼而進行了鬥争。

整個音樂分為七個樂段,可謂規模宏大、宏大,不僅繼承了傳統創作模式和宗教主題的神聖性和嚴肅性,而且在歌劇創作過程中形成了現實的創作思想和戲劇性的創作風格。

通過拉丁宗教歌詞,充分表達的是世界的強烈感受,深深的懷舊,英勇的奮鬥,深刻的思考,内心的痛苦,憤怒的抗議,美麗的幻想......每次聽威爾第的《安魂曲》,我都會深深地觸動自己的靈魂。這部作品以其劇情濃烈、深邃的悲劇、發自内心的抒情和逼真的造型,頌揚了生與死、愛與恨、歡樂與痛苦的永恒主題,整首歌時長超過80分鐘。

勃拉姆斯曾經這樣評價威爾第的《安魂曲》:"威爾第安魂曲是歌唱的,是美麗的。這部作品是他作為作曲家的曆史中的裡程碑,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完整的威爾第,你可以感受到古羅馬教堂音樂的陽光通過威爾第投射到我們身上,而不是一瞥偉大的,也沒有現成的模型可以參考。事實上,劇院比教會更需要威爾第、悲傷和祈禱、恐懼和忠誠,他用多愁善感的語言和獨特的凄美曲調,讓我們聽到我們通常在教會中聽不到的東西。"

聆聽世界五大安魂曲,願生者堅強,逝者安息

福雷

如果要選擇世界上五部最著名的安魂曲之一,大多數人的選擇很可能是法國作曲家加布裡埃爾·福爾的安魂曲。這首《安魂曲》從頭到尾都保持着安靜、悠揚的氣氛。

Frey的音樂善于呈現出更加收斂、細膩的情感内容,不同于浪漫後期強烈明顯的情感表達。在弗雷音樂生涯的前半段,他不得不擔任教堂管風琴師或詩歌課指揮,并利用業餘時間教私人學生。他作為教堂管風琴師的經曆導緻了弗雷許多精彩的合唱團的誕生,包括最受歡迎的安魂曲。

這部《安魂曲》與過去同類作品最為不同,可能是因為弗雷刻意營造出一種甯靜溫暖的氣氛,因為在他的構想中,死亡是一個幸福的生命曆程,不應該像《安魂曲彌撒》所描述的那樣陰郁可怕。最後,弗雷的風格和作曲理念與十九世紀安魂曲的主流大相徑庭,這也是它成為著名音樂作品的原因之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