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聆听世界五大安魂曲,愿生者坚强,逝者安息

作者:爱上声歌

截至2月5日24小时,共确诊冠状病毒肺炎新发病例28018例,死亡563例,治愈1153例,新增确诊病例3694例,疑似病例24702例......

在灾难发生前,我们感到无尽的无助和无助,金钱和物质无法抚慰失去的人的痛苦和内心的深切恐惧。

今天,我们一起静静地聆听世界五大安魂曲,以示安慰,祝愿活着的坚强,死者安息。

中国加油!!!这场战斗必须取得胜利!!!

聆听世界五大安魂曲,愿生者坚强,逝者安息

D 大调安魂曲

莫扎特

众所周知,史上最著名的安魂曲,恐怕十分之九的人会回答莫扎特的安魂曲。

莫扎特的《D-Tone安魂曲》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部作品,当他在《泪之日》的前八节中永远闭上眼睛时,我们现在听到的最常见的乐谱版本是他的学生苏斯默按照莫扎特的意愿制作的。

莫扎特的《D-Tone安魂曲》使用传统曲调,用拉丁歌词演唱,情感上真诚动人。这反映出莫扎特的一生直到一贫如洗,他的音乐一直没有痛苦,只有纯粹的快乐。即便是这部垂死之作,依然如此,只有沐浴在天光中的感觉。

安魂曲分为八个部分:Introitus,Kyrie,Sequenz,Offertorium,Sanctus,Benedictus,Agnus Dei和Communio。

聆听世界五大安魂曲,愿生者坚强,逝者安息

c 小调安魂曲

凯鲁比尼

路易吉·凯鲁比尼(Luigi Cherubini)是一位意大利出生的作曲家,他的大部分创作生涯都是在法国度过的,他以歌剧和基督教圣乐而闻名,曾担任杜尔宫皇家剧院的音乐总监,法国王室的音乐总监和巴黎音乐保护协会主席。贝多芬认为凯鲁比尼是他那一代最伟大的作曲家。

凯鲁比尼一生中写了七套弥撒曲,两首安魂曲和许多短歌。

在1816年的首演中,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C小调安魂曲"凯鲁比尼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首歌得到了贝多芬,舒曼和勃拉姆斯的称赞。

虽然凯鲁比尼只有少量的室内乐,人们可能不熟悉他,但在他的一生中,凯鲁比尼获得了法国最高和最负盛名的荣誉:1814年的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815年的法国艺术学院。1841年,他成为法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功勋勋章的音乐家。

聆听世界五大安魂曲,愿生者坚强,逝者安息

亡灵纪念弥撒

柏辽兹

柏辽兹的安魂曲,也被称为纪念亡灵的弥撒,最初是由法国政府于1837年委托七年前在巴黎纪念七月革命的受害者。作为革命的参与者,柏辽兹在收到委托后,以极大的热情致力于创作他的作品,并在预定的仪式前一个月按时完成。

当他排练工作时,政府出于政治原因突然取消了仪式。那年秋天,当柏辽兹为之努力工作时,另一个全国性事件为这部作品奠定了基础:一名法国将军在征服阿尔及利亚的战争中死亡。同年12月5日,这部作品在为祖国献身的将军的国葬上首映。

与传统<<安魂曲>>经文中的基督教含义相比,柏辽兹对戏剧文学更感兴趣。在他写完这首歌十多年后,他开始探索在这些经文中创作大规模、广阔空间作品的可能性,并尝试了很多次。最后,在这部作品中,他充分实现了自己的创作理念。

这首歌由10首曲子组成,对应于传统安魂曲拉丁经文的10个主要部分。演出需要一个四管大型交响乐团,由16组鼓、12个圆号、四套铜管乐器和一个大型合唱团组成,音乐宏伟、庄严浪漫,在声音上非常有力量。

聆听世界五大安魂曲,愿生者坚强,逝者安息

安魂曲

威尔第

威尔第的安魂曲,也被称为安魂曲弥撒,是1873-1874年。威尔第为纪念他的朋友,意大利诗人和小说家曼佐尼而进行了斗争。

整个音乐分为七个乐段,可谓规模宏大、宏大,不仅继承了传统创作模式和宗教主题的神圣性和严肃性,而且在歌剧创作过程中形成了现实的创作思想和戏剧性的创作风格。

通过拉丁宗教歌词,充分表达的是世界的强烈感受,深深的怀旧,英勇的奋斗,深刻的思考,内心的痛苦,愤怒的抗议,美丽的幻想......每次听威尔第的《安魂曲》,我都会深深地触动自己的灵魂。这部作品以其剧情浓烈、深邃的悲剧、发自内心的抒情和逼真的造型,颂扬了生与死、爱与恨、欢乐与痛苦的永恒主题,整首歌时长超过80分钟。

勃拉姆斯曾经这样评价威尔第的《安魂曲》:"威尔第安魂曲是歌唱的,是美丽的。这部作品是他作为作曲家的历史中的里程碑,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完整的威尔第,你可以感受到古罗马教堂音乐的阳光通过威尔第投射到我们身上,而不是一瞥伟大的,也没有现成的模型可以参考。事實上,劇院比教會更需要威爾第、悲傷和祈禱、恐懼和忠誠,他用多愁善感的語言和獨特的凄美曲調,讓我們聽到我們通常在教會中聽不到的東西。"

聆听世界五大安魂曲,愿生者坚强,逝者安息

福雷

如果要选择世界上五部最著名的安魂曲之一,大多数人的选择很可能是法国作曲家加布里埃尔·福尔的安魂曲。这首《安魂曲》从头到尾都保持着安静、悠扬的气氛。

Frey的音乐善于呈现出更加收敛、细腻的情感内容,不同于浪漫后期强烈明显的情感表达。在弗雷音乐生涯的前半段,他不得不担任教堂管风琴师或诗歌课指挥,并利用业余时间教私人学生。他作为教堂管风琴师的经历导致了弗雷许多精彩的合唱团的诞生,包括最受欢迎的安魂曲。

这部《安魂曲》与过去同类作品最为不同,可能是因为弗雷刻意营造出一种宁静温暖的气氛,因为在他的构想中,死亡是一个幸福的生命历程,不应该像《安魂曲弥撒》所描述的那样阴郁可怕。最后,弗雷的风格和作曲理念与十九世纪安魂曲的主流大相径庭,这也是它成为著名音乐作品的原因之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