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冰雪之約,中國之邀。
2015年7月31日,那個讓國人沸騰的傍晚,北京獲得2022年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權。
“努力為世界奉獻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工作彙報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向世界發出邀約。
再過100天,全球目光将再次投向全球首座“雙奧之城”——北京。冬奧籌辦也進入最後的沖刺。随着奧運聖火在中華大地上傳遞,一場承載着溫暖與希望的冰雪運動盛宴即将拉開帷幕。
堅定承諾盛情邀約 一封發給全世界的邀請函
奧運會作為全球性的體育盛會,不僅為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競技舞台,也為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多元文化交融搭建起最好的平台。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給體育賽事帶來巨大挑戰,而北京冬奧會的籌辦工作仍有條不紊、力度不減。
為確定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如期舉辦,我國正穩步推進各項籌辦工作。賽事組織和場館運作有序開展,賽會服務保障工作、宣傳推廣和文化活動加快推進。自今年4月以來,各類雪上項目、冰上項目測試活動陸續舉辦,對辦賽涉及的關鍵要素進行了有效檢驗。下半年各項測試賽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10月18日拍攝的張家口賽區冬奧村(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攝
“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是黨和國家的一件大事,是我們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
北京将成為世界唯一舉辦夏季、冬季奧運會的“雙奧之城”,這在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史上具有獨特的意義。秉持“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中國正在統籌抓好賽事組織、疫情防控、服務保障等工作,将“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始終貫穿籌辦工作的全過程,全面兌現每一項承諾,彰顯出自信姿态與大國擔當。
堅持高标準高品質提供具有可持續性的中國方案
随着冬奧會進入倒計時100天,各項籌備工作都進入沖刺階段。從場館建設到後勤保障,從運動訓練到觀衆服務,“綠色辦奧”的承諾正變為現實,“科技冬奧”閃耀着智慧光芒。中國辦奧的智慧也愈加清晰地呈現在世人眼前。
冬奧場館之一的“冰立方”,将成為世界上首個在泳池上架設冰壺場地的奧運場館。“水冰轉換”是其最大亮點和創新基座,也将為世人提供體育場館可持續利用的“中國方案”。在10月23日“相約北京”2021世界輪椅冰壺錦标賽的比賽上,得益于可轉換結構體系以及可拆裝制冰系統等創新技術的應用,場館高水準、高效率地完成了“水立方”向“冰立方”的轉換。
同樣完成“華麗轉身”的還有首都體育館和五棵松體育中心。碳排放趨近于零的制冰技術,每年可節省100多萬度電;6小時内實作“冰籃轉換”;千平巨型投影螢幕打造“最美的冰”……多項先進技術的應用讓這兩座頗具曆史感的體育館也盡顯“科技範兒”。
“相約北京”2021世界輪椅冰壺錦标賽在國家遊泳中心開賽。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攝
除了這些硬核科技,不少新裝備、新方案也陸續“提前亮相”,為參賽運動員提供全方位的保障,為全球觀衆提供更佳的觀賽體驗。
在測試賽上,靈活的電力巡檢機器狗、“不怕撞牆”的無人機、智能體溫貼……多項高科技裝備全方位保障賽事運作,強化場館功能,彰顯科技冬奧魅力,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測試賽期間,我們首次使用全數字化保障模式,搭建冬奧電力運作保障指揮平台,對場館供電裝置實作全資料量精準采集,消除資料盲區。”首都體育館場館(群)運作團隊電力經理李清濤說。
此外,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項目團隊研發出一套獨特的地形氣候保護系統,建成了世界上唯一的雪車雪橇南坡賽道;“延慶冬奧村數字孿生作業系統”基于大資料,能夠使運作人員實時掌握冬奧村的最新動态;冰雪項目互動式多元度觀賽體驗技術與系統項目也取得了重大進展,觀衆通過一部5G手機就可以以任意視角收獲“身臨其境”的觀賽體驗。
“可持續”亦是北京籌辦冬奧的關鍵詞之一。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共使用39個場館,其中10個利用既有場館遺産、4個利用土地遺産,有效節約了資金投入和土地開發。
延慶賽區的山地新聞中心更是将服務未來發展需要融入設計理念。賽後,場館的新聞媒體大廳、多功能大廳、會議大廳、超市零售空間等計劃将“變身”為水療中心、兒童水上樂園、自助餐吧、更衣淋浴空間等,為大衆提供一處休憩療養的休閑場所。
與此同時,北京冬奧會所有建立冰上場館和非競賽場館按照國家綠色建築三星标準建設,建立雪上場館按照新制定的《綠色雪上運動場館評價标準》執行;北京冬奧會全部場館引入清潔綠色電能、冰上場館廣泛使用先進環保制冷劑。這些舉措大幅減少場館建設運作給環境、人員帶來的不利影響。
“建設機關和建設者、保障團隊兢兢業業,成功打造了一批世界一流的精品工程,大家的奮鬥精神、奉獻精神令人感奮。”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河北考察,主持召開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工作彙報會時說。
2020年底,冬奧會的12個競賽場館全部完工,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也同步完成,中國再次用實際行動展示了中國速度、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奧運之光點燃群衆熱情 全民參與同圓冰雪绮夢
“場館很大、很友善,無論是無障礙設施,還是為我們服務的志願者,都非常專業、貼心。”中國輪椅冰壺隊闫卓談起在“冰立方”比賽的體驗時說。
自10月5日起,“相約北京”系列冬季體育賽事作為北京冬奧會前的測試賽陸續在北京、延慶和張家口三賽區展開。美麗的場館、便利的設施、有序的組織營運、專業的志願者隊伍得到了中外選手的頻頻點贊。
“這座場館簡直完美!從業人員、設施、秩序,所有的一切都很好。我們相信,這裡可以舉辦一次完美的冬殘奧會。”來自斯洛伐克隊的輪椅冰壺一壘莫妮卡·昆塔洛娃說。
“這裡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冬奧會的氣氛,而且冰面非常利于滑行。”日本隊花樣滑冰運動員鍵山優真說。
2019年12月,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賽會志願者全球招募正式啟動。據了解,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冬奧村(冬殘奧村)的志願服務覆寫30多個業務領域、100多個崗位,将有超過2500名志願者。
“很榮幸能夠參與并見證國家發展的重要活動,站在這樣的曆史節點上,更有一種生逢盛世的感覺,倍感榮幸。”參與冬奧測試活動的一名首都體育館交通領域的志願者吳羲文說。
2月15日,遊客在滑雪場玩雪圈。新華社記者 顔麟蘊攝
冬奧會的籌辦,不僅加速了冰雪運動場館的建設,更激活了群衆對冰雪運動的熱情,激發了冰雪資源的旅遊潛力。各地因地制宜,出台新舉措、開發新産品,冬季項目正打破地域、季節、人群、文化的限制,成為中國全民健身的新熱點。随着北京冬奧會腳步臨近,冰雪運動在中國各地逐漸升溫,融入群眾的日常生活。
今年春節,北京市民袁兆志帶着剛上國小的兒子來到密雲南山滑雪場。從未接觸過滑雪的他和兒子一起練習,成了雪道上的“父子兵”。“孩子身邊的很多同學都愛滑雪,他一放假就嚷着讓我帶他來滑雪。沒想到學了一上午,滑得比我溜兒,看來滑雪也要從娃娃抓起。”袁兆志說,北京冬奧會就要開幕了,作為“東道主”的一員,一家人都得積極參與,參與滑雪就是行動。
群衆性冰雪運動廣泛開展,參與冰雪運動的人數逐漸增多,特别是青少年走向冰場、走進雪場,使得冰雪産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黃金發展期。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統計,2018年到2020年3年間,我國冰雪旅遊的重資産投資項目總投資規模近9000億元。《中國冰雪旅遊發展報告2021》顯示,預計2020年至2021冰雪季我國冰雪休閑旅遊人數将達到2.3億人次,冰雪休閑旅遊收入将超過3900億元,冰雪旅遊将成為我國冬季旅遊和冰雪經濟的核心引擎。
“2022年冬奧會在北京舉辦,是中國體育和經濟社會發展同世界奧林匹克運動發展開創雙赢局面的重要契機,也将進一步激發中國群眾對奧林匹克運動的熱情,帶動更多中國人關心、熱愛、參與冰雪運動,為奧林匹克運動發展和奧林匹克精神傳播作出積極貢獻。”
随着北京冬奧會離我們越來越近,中國也在向着建設體育強國的目标不斷邁進,在奧林匹克精神的照耀下,将與世界人民一起,共圓冰雪之夢,共享奧運榮光。
2022年,我們相約冬奧、相約北京,“一起向未來”!
(實習生趙藝璇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