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可真是野蠻。它強迫你信任陌生人,失去所有家庭和朋友帶給你的那種習以為常的安逸。你不斷地處于失衡狀态。除了空氣、睡眠、做夢以及大海、天空這些基本的東西以外,什麼都不屬于你,所有的一切都像要天長地久下去,要麼就隻能任我們想象。
——伊恩·麥克尤恩 《隻愛陌生人》

《探戈課》的如夢如幻,如癡如醉
▷菩提之惡花
喜歡上《探戈課》這部電影,仿佛久遠的事情了。探戈傳說是情人之間的秘舞,本不大懂舞,于是瞧過一回,卻對其中的熱切自由明白了一點,心向往之。
早年認識一位舞者,修長挺拔的身材,男神的模樣,他的搭檔豐滿嬌小,兩人的探戈舞,如泣如訴,熱情奔放,躲閃碰撞迅即消逝的眼神,很難想象沒有情感糾葛愛恨交加的男女,能用肢體纏綿演繹出宛若戰争的舞蹈。
《探戈課》這部電影的黑白調子,淺顯而迷人,勾勒出女人遲暮之時的自由與激情。莎莉在創作時遇到了靈感枯竭,在觀看一場激情肆意的探戈後,被深深感染,決心開始學習探戈。當年認識的舞者和搭檔,意亂情迷,不能自拔,最終各自抛棄了禁锢,結合在一起,緣分就是探戈。探戈很像愛情初期,欲拒還迎。
莎莉遇見了探戈舞者帕布羅,被他的舞蹈所吸引,向他學習探戈過程中,他們彼此愛上了對方。自由的探戈,優雅舒暢至極,現實的壓抑,無關乎藝術,或許人人都有蠢蠢欲動的情欲,而無處安放。兩個強勢之人開始的主導愛情,在悠然緊張中,飽經風霜。每一段探戈的結束,酣暢淋漓的舞者,銷魂般地如釋重負。
不懂探戈,看的心驚肉跳,面紅耳赤,男女間的進退,有時也似這如火如荼的探戈,此長彼消,消弭着無趣的流世。不過人之大欲,誰能掙脫呢?
遲暮的薩莉可能是英國強悍自我的女導演,涉獵浸淫舞台劇、詩歌、音樂諸多藝術,在《探戈課》之前還有一部《奧蘭朵》,也是颠覆女性形象的影片,這些女權思維及對男人的态度倒和武曌大緻類似。
實際上影片的情節展開有點孤芳自賞,但比起音樂和舞蹈的曼妙,這都不算什麼了。探戈的激情糾纏複雜,猶若愛情變幻莫測,情意纏綿意猶未盡的十二堂課,歲月的穿梭輪回,“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神馬都是浮雲,探戈之後是驚心動魄難以阻擋的欲望,隻是這一曲誰能與我共舞?這一生又與誰同燃燒?
秋雨沉寂的惆怅,惴惴不安之後,本該天高雲淡的飒爽,這些日,時斷時續浸潤的濕氣,郁悶之至。昨夜恐是雨季的開始,淅淅瀝瀝到了夜半,不是一氣呵成,雷電也是遊弋懦弱。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這樣的雨下個幾日,也算是酷暑後直接的釋放,雨和人都終于把彼此的驚喜演繹到了極緻,也算是一年當中刻骨銘心的顧盼吧。
不會再有其他舞蹈,如探戈般,诠釋男女之間的欲拒還迎欲罷還休了。男女主角調侃時說西班牙語,吵架時說英語,談情談愛談心時說法語,其實一句沒聽懂,這并不重要了。
濃情男女一瞥餘光,洞曉的未來都超越了雞肋的肉身。一切定格在亦舞亦歡的兩個曼妙身形,熟悉陌生的旋律,氣韻恒流,輾轉間蓦然觸動馬友友大提琴演繹的《探戈靈魂》。
“我熱愛的生命離我千年,火種埋入灰燼。在這一千年我隻熱愛我自己的痛苦”,迷人的熱舞,迷人的愛情,薩莉這老娘們,矯情的滲人,一場黑白光與影的白日夢,醒來今夕何夕?午夜夢回,裙角飛揚,文藝的一塌糊塗。愛情譬若探戈,無需那麼純真的吸引,互探的侵占糾纏,而後綿綿無絕期。
【油畫:愛德華 Cucuel(美國) 】
- The End -
【菩提之惡花】
一個文藝大叔的個人呓語
讀書、看電影
用心靈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