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4月,地級黃山市正式成立。黃山市因天下第一奇山黃山而得名,這裡是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還是徽商故裡。

黃山,安徽省地級市,古稱新安、歙州、徽州,杭州都市圈成員城市 ,地處皖浙贛三省交界處,西南與江西省景德鎮市、婺源縣交界,東南與浙江省開化、淳安縣、杭州市臨安區為鄰,東北與安徽省宣城市的績溪、旌德、泾縣接壤,西北與池州市的石台、青陽、東至縣毗鄰,總面積9807平方千米 。
黃山市古稱徽州,既是徽商故裡,又是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新安畫派、新安醫學、徽派建築、徽州四雕、徽派盆景等影響深遠,徽劇是平劇的前身,徽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黃山市境内的黃山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産,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為世界文化遺産。
黃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西南與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上饒市婺源縣交界,東南與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杭州市淳安縣、臨安區為鄰,東北與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旌德縣、泾縣接壤,西北與池州市青陽縣、石台縣、東至縣毗鄰。介于東經117°02′——118°55′和北緯29°24——30°24′之間。南北跨度1°,東西跨度1°53′,總面積9807平方千米
黃山市地處皖南山區,屬中亞熱帶北緣、常綠闊葉林、紅壤黃壤地帶,以山地為主,是一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境内山丘屏列,嶺谷交錯,有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天目山和黃山山脈是安徽省,也是徽州同浙江、江西省的天然分界嶺。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曆史文化</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城市象征</h1>
●市樹
黃山松:松科常綠喬木。境内海拔700米以上普遍分布,懸崖峭壁處亦能生長。黃山迎客松等奇松即系此種。适于涼潤的中海拔以上山地生長。
●市花
黃山杜鵑:又名安徽杜鵑,杜鵑花科常綠灌木,産黃山清涼峰、牯牛降、六股尖等海拔1400米以上地帶。花粉紅、白等色。
●市鳥
紅嘴相思鳥:小型鳴禽,雀形目畫眉科,俗名紅嘴玉,屬安徽省一級保護動物。生活在平原至海拔2000米的山地,常栖居于常綠闊葉林、常綠和落葉混交林的灌叢或竹林中,很少在林緣活動。屬雜食性鳥。叫聲響亮、悅耳、歡快,有如為神仙做儀仗先導,故本地山民稱之為山樂鳥或八音鳥。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8">民風民俗</h1>
●徽州婚嫁
舊時,徽州婚嫁嚴格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有九道程式:說媒、行聘、請期、搬行嫁、開臉、迎親、拜堂、鬧洞房、回門。說媒者一般為年長女性,稱“媒婆”。行聘俗稱“送擔”,女方接禮後當天回禮,婚事即定。定親後,由男方標明結婚日期通知女方,稱“請期”。請期後搬行嫁。迎親當天,由姑媽或舅媽用兩根絲線把新娘額頭的汗毛絞去,謂之“開臉”,亦稱“拉面”。接着便是迎親、拜堂、鬧洞房。婚後第三天,新郎陪同新娘回拜父母,謂之“回門”。此為“明媒正娶”。
●重陽廟會
重陽廟會是屯溪近郊的臨溪鎮傳統廟會。前後舉辦3天,農曆九月初九為正日。這天,四鄉八鎮的善男信女成群結隊趕來朝拜周王菩薩,并帶來各種農副産品和手工業産品進行交易。廟會期間,搭台唱戲,從日落唱到日出,通宵達旦,煞是熱鬧。建國後,廟會成為道地的農副産品和手工業品的交易會。
●上九廟會
農曆正月初九日為唐朝忠烈張巡和許遠殉難日,徽州區岩寺鎮每年于此日舉行廟會紀念,俗稱“上九會”。會期三天,初八日開始,初十日結束。廟會期間,舉行遊神、祭神活動,搭台唱戲,各地商販亦前來趕會,擺設攤點,各種農副土特産品和農具、日用百貨應有盡有。現“上九會”已失去原來紀念張巡、許遠的意義,取消了遊神活動,成為一年一度的物資交流會。
●抛繡球
抛繡球是黟縣西遞村舉辦的一項民俗旅遊活動。該村的清代民居“大夫第”,在臨街的一面,懸空挑出一座小巧玲珑、古樸典雅的“繡樓”。這本是原房主、朝列大夫胡文照給夫人、小姐們歇涼觀景用的。如今人們把它作為抛彩球的繡樓,則别有一番清代小說中的“抛彩球擇婿”,而且給遊客一個“喜兆”,中彩球的遊客,将會幸運長駐,萬事如意。
●目蓮戲
目蓮戲為徽州一古老劇種,流傳于黃山市各地及鄰縣,尤其盛行于祁門、石台一帶。該戲劇本《目蓮救母勸善戲文》,為明代祁門人鄭之珍編撰而成,分上、中、下三卷(100折),故事主要寫傅相之妻劉青提,亵渎神明,被打入地獄,其子傅羅蔔救母心切,周遊地獄十殿,終于母子團圓。舊時每逢夏曆閏月之年,徽州民間多演此戲,以求驅邪避災。
●擡閣
擡閣是流行于休甯、屯溪的一種民間遊藝,又稱“擡角”。擡閣共分上、中、下三層,将俊俏兒童裝扮成一出出故事造型,安置在三層擡閣上,底盤由四至八名彪形大漢擡着。擡閣的四周用紙紮成龍、鳳、鶴、祥雲、水花等彩燈,巡遊時彩燈内點燃蠟燭,映照着服裝鮮豔的兒童,遠遠望去,酷似天仙下凡。擡閣上的人物不唱不做,但配上鼓樂開路、鑼钹斷後,熱鬧非凡。今屯溪隆阜還經常組織擡閣隊上街,近年創作了《戴震還鄉》,以紀念一代宗師。
●疊羅漢
疊羅漢為流行于歙縣葉村的一種民間遊藝。表演時演員下穿紅彩褲,上身赤膊光膀,面部繪有臉譜。演員均為男性,表演渾樸粗犷。演出前舉行祭台儀式,焚紙燒香、羅漢掃堂,然後從演員相繼登台或在廣場上表演。演員不說不唱,在大鼓敲擊的簡單節奏下,分别表演童子拜觀音、斜角旗、仙人橋、石猴出山、六柱牌坊、涼心水閣、水簾洞、劉海戲金蟾等造型。表演時先易後難,特别是水簾洞中演員的筋鬥及六柱牌坊20餘位演員疊成的六層造型,最為精彩。
●跳鐘馗
跳鐘馗是一種民間舞蹈,又稱“嬉鐘馗”,流行于今徽州區岩寺鎮、歙縣朱家村一帶。據說明萬曆年間就有此習俗。每年端午節,這些地區都要“嬉鐘馗”,以求驅邪降福,保佑村民平安。古時“嬉鐘馗”是以木偶架在肩上嬉耍,後來發展到由人扮演鐘馗,在村中巡遊嬉耍。近年來,歙縣鄭村鎮的堨田村,每年端午節都要舉行這項活動,煞是熱鬧。
●仗鼓舞
仗鼓舞是流行于休甯五城、榆村和屯溪黎陽一帶的一種民間舞蹈,又名“得勝鼓”。傳說是為了紀念唐代大将張巡、許遠抗擊安祿山叛軍得勝,而擊鼓歡慶。此舞由數十人表演,擊鼓者打扮成武士,短打緊身,十字披紅,頸挎仗鼓(扁圓形皮鼓),右手緊握短而粗的鼓槌,左手持健鈴,随着行進步伐擊鼓面或敲鼓邊。另有十數人手持檀木夾闆,邊行進邊擊拍,發出清脆的響聲。隊列前面有一對大紅燈籠,一人持纛,上書“得勝鼓”三字,後随一隊蜈蚣旗幡,整個場面威武雄壯,令人振奮。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7">人文徽州</h1>
●徽商
徽商又稱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成“徽幫”,它是舊徽州府籍(歙縣、休甯縣、婺源縣、祁門縣、黟縣、績溪縣)商人成商人集團之總稱。徽人經商,源遠流長,早在東晉時就有新安商人活動的記載,以後代有發展,明成化、弘治年間形成商幫集團。明嘉靖以降至清乾隆、嘉慶時期,徽商經營達到極盛。從清道光、鹹豐時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漸趨衰落。
●徽菜
徽菜菜系又稱“徽幫”、“安徽風味”,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徽菜起源于南宋時期的古徽州(今安徽歙縣一帶),原是徽州山區的地方風味。由于徽商的崛起,這種地方風味逐漸進入市肆,流傳于蘇、浙、贛、閩、滬、鄂以至長江中、下遊區域,具有廣泛的影響。徽菜的形成、發展與微商的興起、發迹有着密切關系。
●徽派樸學
樸學又稱考據學,針對理學的空疏而言。樸學主張學問重史實依據,解經由文字人手,以音韻通訓诂,以訓诂通義理。黃生、姚際恒、江永、汪绂均為徽派樸學的早期學者,但他們治經不廢宋儒。至戴震開始,摒棄宋儒的空疏缺陷,以漢學為研究的門徑,每字必求其義,一字之義,必本六書。通貫群經後方才下結論。清代中後期著名的徽派樸學家還有歙人程瑤田、金榜、汪萊、淩廷堪、程恩澤,績溪人胡匡衷、胡秉虔、胡培翚,黟縣人俞正燮。近代經學大師吳承仕為徽派樸學的後繼者,在音韻訓诂和古代名物制度的考辨方面造詣很深。
●徽派盆景
徽派盆景是産生于古徽州地域内的盆景藝術流派,是中國一個古老的盆景藝術流派,在曆史上曾為全國五大盆景流派之一(也是八大家之一),在盆壇上享譽數百年之久。以歙縣賣花漁村(雄興鄉洪嶺村)為代表,包括績溪、休甯、黟縣等廣大地區。徽州地處新安江上遊的黃山與白嶽之間,這裡山清水秀,氣候溫和,資源極為豐富。自南宋建部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徽州即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經濟、文化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盆景藝術也為了滿足富商大賈、達官顯宦的需要而得到與之相适應的發展。
徽派盆景
●徽派雕刻
1.徽派版畫
徽派版畫是明代版畫聲勢最為雄壯的一派,十五世紀中葉興起于徽州府,十七世紀末發展到高峰。“徽派版畫”是畫家和木刻藝人通力合作的藝術結晶,是受徽派刻書業的直接影響而迅速崛起的派别,為“徽派”版畫作畫的著名畫家主要有丁雲鵬、吳廷羽、蔡沖寰、陳老蓮、汪耕、黃應澄、尋莊等;以技藝冠一時的雕刻名工則更多,光虬川黃氏一家便有黃應組、黃一彬、黃晟、黃應泰等近百人。
2.徽派刻書
徽派刻書,刻書流派名。明中期以後,徽州商業勢力日趨增強,并逐漸進入刻書行業,依靠資本、徽籍士刊和鹽商的強力支援,使“徽派刻書”成為當時最具影響力的一大派别。書商遍及大江南北名地,伴随書商而問世的刻工更是數不勝數。
3.徽派篆刻
徽派篆刻,篆刻流派名。開徽派者曆來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認為何震是徽州第一個傑出的印學家,應是這一印派的鼻祖。一種認為程邃是“歙四家”的領袖,他的篆刻力變文、何舊體,參合鐘鼎古文,出以離奇錯落的手法,自成一家面目,應推程邃為徽派的祖師。實際上兩說均有道理,因為徽派的改進與發展,前後有一百多年的曆史,何震與程邃兩人先後代表了兩個時期的徽派。
4.黃氏刻工
黃氏刻工,歙縣虬村黃氏一姓木刻名工的統稱。歙縣虬村為明清兩代中國著名的木刻之鄉,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黃文敬、黃文漢刻《雪峰胡先生集》為黃姓藝人刻書之始。黃氏刻工伴徽州書商、墨商和士紳的勢力而起,同姓互相汲引,内部凝聚力很強,并以一姓之技傾倒大江南北,在中國明清時期産生過較大的影響。
5.徽州四雕
徽州四雕是具有徽派風格的磚雕、石雕、木雕、竹雕四種民間雕刻工藝的簡稱,以歙縣、黟縣、婺源具最為典型,儲存也相對較好。“四雕”的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而達極盛,主要應用于民居、祠堂等類建築物的裝飾和家具、屏聯、筆簡等工藝品的制作。
6.墨模雕刻
墨模雕刻是指在制墨模具上進行的藝術雕刻。墨模雕刻始于唐代,步驟是先請畫家繪圖,然後将圖分别拓在數塊木制内模印版上按圖刻制。宋代以來,徽州一帶的制墨業日漸興盛,墨式造型和雕制藝術也獲得了長足的進展,至明代中葉邵格之等四大制墨名家産生,墨模藝術進入了黃金時期。
7.歙硯雕刻
歙硯雕刻是指在歙硯硯石上進行的藝術雕刻。歙硯雕刻始于唐代歙州葉姓獵人發現龍尾山硯石以後,曆代硯式風格各異:唐硯多箕形,宋硯多抄手形,均以樸拙務實見長。明清兩代造型變化豐富多彩,但仍保持着簡潔大方的本色,主要有玉堂式和大冠式兩大類别。現代以來,除傳統幾大硯式繼續存在,自然就形式和仿古式逐漸成為中高檔硯的主流形式
●徽派茶道
徽州茶道講究以茶立德,以茶陶情,以茶會友,以茶敬賓。注重環境、氣氛,以求湯清、氣清、心清,境雅、人雅、器雅。黃山市有關部門把古代飲茶的禮規編成一套程式,進行“茶道表演”。這種表演有四個或八個姑娘進行,大緻分以下幾道程式:靜氣、烹湯、焚香、滌器、燙盞、賞茶、投茶、洗茶、注湯、敬茶、聞香、觀色、品味。
●徽派建築
南宋遷都臨安,大興土木,築宮殿,建園林,不僅刺激了徽商從事竹、木、漆經營,也培養了大批徽州工匠。徽州是“文化之邦”,徽商緻富還鄉,也争相在家鄉建住宅、園林,修祠堂,立牌坊,興道觀、寺廟,進而開始和形成有徽州特色的建築風格。
●新安理學
新安理學是朱子學的重要分支之一,該學派由徽州籍理學家為主幹組成,奉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的朱熹為開山宗師,以維護繼承、發揚光大朱子學為基本宗旨。新安理學從南宋到清代的演變過程,正是12世紀以後中國哲學史和學術思想史的縮影。它對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曆史的發展,特别是對明清時期徽州社會的發展産生了巨大的影響。
●新安畫派
新安畫派是明末清初活躍于安徽南部(今黃山市一帶)的繪畫流派。現黃山市原稱徽州,秦、晉時設新安郡,新安江又是這一代的重要河流,故又常以“新安”稱之。明代的丁瓒、程嘉燧、李永昌等新安畫家,崇尚“米倪”之風,枯筆皴擦、簡淡深厚,當為新安畫派的先驅。
●徽派戲曲
徽劇是一個古老、悠久、藝術遺産十分豐富的劇種。起始階段流行于徽州及安慶、池州、太平一帶,的在南方亦流傳甚廣,對許多劇種産生過巨大影響。它的劇目很豐富,共約有傳統劇目1404個,能見到的本即有753個。其内容從列國紛争、宮遷大事、神仙鬼怪到民間生活故事,應有盡有。徽劇的音樂、唱腔優美、完整。主要可分青陽腔、四平腔、徽昆、吹腔、撥子、二簧、西皮、花腔小調共九類。而以吹腔、撥子、皮簧為主要聲腔。
徽劇
●新安醫學
新安醫學肇自北宋,盛于明清。自北清未,新安醫家有540餘人,其中225人撰、輯醫學著作460餘部,其中部分醫籍東傳北韓、日本。著名醫家有北宋的張擴,南宋的張杲,元代的程汝清、王國瑞,明代的程充、汪機、吳正倫、吳昆,清代的程正通、程林、汪昂、吳謙、鄭梅澗、汪文琦、程杏軒等。汪機、吳謙分别被譽為明、清四大醫學之一。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6">地方特産</h1>
<col>
茶葉
名稱
簡介
圖檔
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每片茶葉約半寸,綠中略泛微黃,色澤油潤光亮,尖芽緊偎葉中,酷似雀舌,全身白色細絨毫。
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産于黃山區新明鄉,尤以猴坑高山茶園所采制的尖茶品質最優,特稱“猴魁”。
祁門紅茶
祁門紅茶為中國著名的功夫紅茶。“祁門紅茶”條索苗秀,色澤烏潤,香氣清高持久,似果香,又似蘊藏的蘭花香。
屯溪綠茶
屯溪綠茶是中國傳統名茶類名,簡稱“屯綠”。這種茶采制精細,鮮葉原料多為一芽二葉或三葉嫩梢,制作方法分炒青和烘青兩種。
黃山綠牡丹
“黃山綠牡丹”特種工藝茶,産于歙縣大谷運鄉海拔1400餘米的南雲尖。上等的綠牡丹茶呈花朵狀,一芽一葉初展,花瓣花瓣排列勻齊,圓而扁平,白毫顯露,峰苗完整。
頂谷大方
頂谷大方系中國名茶,産于歙縣老竹嶺和福全山。“頂谷大方”外形挺秀光滑,色澤翠綠中微微泛黃,芽藏不露,金色茸毫披滿全身。
山珍
徽州貢菊
徽州貢菊是從菊花群體中選育出的優良品種,是一種珍貴的中藥材,原産于歙縣金竹嶺一帶,既可泡茶飲用,也可配藥。
黟縣香榧
“黟縣香榧”産于黃山西南群峰中的泗溪。《本草綱目》曰:“助筋骨,行營衛,明目輕身;沉五痔,去三蟲。
金絲琥珀蜜棗
“金絲琥珀蜜棗”是鮮棗經加工而成的一種蜜棗餞。這種蜜棗色澤金黃如琥珀,切割的縷紋如金絲,光豔透明,肉厚核小。
水果
三潭枇杷
“三潭枇杷”皮薄、肉厚、汁甜,有20多個品種,比較有名的是“大紅袍”和“光榮花”。
黃山猕猴桃
黃山猕猴桃,野生水果,民間稱作“楊桃”,品種多達20多個,多數長在陰濕的山林中。
徽州雪梨
徽州雪梨的主要産地在歙縣,栽培始于宋代。徽州雪梨皮薄肉細,曾在1934年的國際博覽會上獲銀質獎章。
歙縣金桔
歙縣金桔是柑桔中的一個獨特品種,桔形小于黃岩蜜桔,大小同四川紅桔相似,顔色呈金黃色或金紅色。
手工藝品
徽州漆器
“徽州漆器”是利用國漆作主要原料,摻以綠松石、丹砂、珊瑚、青筋藍、朱砂等,經過一系列工藝處理,制成的漆器。
徽州三雕
徽州三雕是具有徽派風格的木雕、石雕、磚雕三種民間雕刻工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歙硯
歙硯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始于唐代。硯材紋理細密,兼具堅、潤之質,有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的特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5">風景名勝</h1>
景區等級
AAAAA級景區
黃山風景區、西遞宏村、古徽州文化旅遊區
AAAA級景區
花山謎窟、黟縣屏山景區、黎陽in巷特色旅遊區、東黃山旅遊度假區、翡翠谷、太平湖、九龍瀑、新安江山水畫廊、雄村、齊雲山、歸園·賽金花故居、南屏、牯牛降、芙蓉谷、豐樂湖、新徽天地·醉溫泉、新安江濱水旅遊、黃山虎林園、打鼓嶺、古城岩、岩寺新四軍軍部舊址、曆溪
AAA級景區
石門峽、普仁灘、徽州文化園、許村、霸王山搖鈴秀水、擱船尖、三溪、龍池灣、九龍池
AA級景區
程大位故居、黃山植物大觀園、夾溪河、戴震紀念館、肖黃山、上豐花果山、昌溪、木雕樓、五裡、深沖、知銘藝術苑、龍山寺、北岸瞻琪、鳳凰灣生态農莊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6">中國40個最美景點之黃山,一生必去一次的地方 </h1>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就是俗稱的CNN,評出了中國40個最美景點,安徽黃山,名列第2位。
CNN這樣評價黃山:黃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名錄》列為“中國最美山峰”,對許多中國人來說是一生必去一次的地方。
說黃山是國人一生必去一次的地方,真的不為過。明朝的大旅行家徐霞客在遊完黃山後這樣寫道:薄海内外之名山,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這也就是後來常被人說的:“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先來普及一下黃山吧。其實黃山是個大概念,首先,黃山是安徽省16個市中的一個,以前稱之“徽州”,1987年改名為黃山市。因為更新為安徽的地級市,原先的徽州太平縣也更名為黃山區,而人們常常念叨的黃山,實際是指黃山市黃山區下的黃山風景名勝區。
還沒完,黃山風景名勝區也是個大概念,它涵蓋了黃山的六個景區,分别為雲谷景區、玉屏景區、北海景區、天海景區、松谷景區和溫泉景區,每個景區都是相連想通,每個景區都有它的特色景觀。你隻要購買一張大門票,就能在黃山裡面痛快地遊玩了。
黃山,其實它的山體岩石并不都是黃色的,而是以青黑色居多,因而古代也稱之為“黟山”,黟字,就解釋為黑色。之是以叫黃山,是傳說軒轅黃帝曾于此山中煉丹,并遺留下了煉丹井、藥臼等遺迹,因而到了唐代的天寶六年,皇上下诏書,把原先的“黟山”,改稱為“黃山”,其名字也一直延用至今。
曆史上的黃山,經曆了複雜的造山運動和地殼擡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風化作用,才形成現今人們看到峰林結構。黃山共計有72座山峰,号稱“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黃山的主峰蓮花峰海拔高達1864.8米,與光明頂、天都峰并稱為黃山的“三大主峰”。很多遊客在爬上光明頂後,與峰頂上的紀念石碑合影留念,以為到了黃山的最高峰了,其實光明頂的海拔才1860米,比起主峰蓮花峰,還低了不到五米。
人們之是以喜歡黃山,并不單單它是一座山峰,也并不單單它的自然風光,而是黃山獨有的“五絕”,讓黃山無時不刻都充滿着神秘的魅力。這“五絕”就是: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和冬雪。
黃山之奇松,天下無人不曉,黃山的迎客松,也幾乎成為一種迎接貴賓的象征。在整個黃山景區,森林的覆寫率達85%左右,而其中以黃山松最為聞名。後人把黃山的“十大名貴松樹”,總結成黃山的标志性景觀。
這“十大名松”分别為位于玉屏樓東面的迎客松,位于玉屏樓右面的送客松,位于蓮花溪谷的蒲團松,位于卧雲峰北坡的豎琴松,位于清涼台的麒麟松,位于天都峰鲫魚背的探海松,位于始信峰的接引松,位于散花塢與始信峰之間的連理松,位于北海與始信峰之間的黑虎松,以及位于始信峰的龍爪松。
“十大名松”中的黑虎松,大概是去黃山旅遊時第一個見到的對象,這棵被列入世界遺産目錄的名松,從白鵝嶺索道下來,步行不遠就能看到。它的樹齡有七百多年,樹高達15米,巨大的樹冠投影到地面時,陰影面積可達一百平米。這棵氣勢磅礴的古松,據說當年有個僧人路過其樹旁時,猛然看到一隻黑虎趴在樹冠上,因而得名為“黑虎松”。
黃山之怪石,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後的傑作,幾乎遍布大小72座山峰間。這些怪石大都形成于一百萬年之前的第四紀冰川期,大的石頭自然成一座小山峰,小的石頭成一道獨特風景。據說黃山有名可數的怪石有1200多塊,現在被人們命名為景觀的才十分之一。那些被命名了的怪石,其外形大都是三分形象、七分想象,把人的心理移情于冥頑不靈的石塊上,可以說是黃山的一大絕招。
比較有名的怪石如飛來石,據說這塊大石頭重達五百多噸,似天外飛來的巨石,聳立于峰頂。86版的電視劇《紅樓夢》,就是用這塊石頭的圖檔制作成片頭的。另外像筆架峰、猴子觀海、仙人指路、老僧采藥、蘇武牧羊等,站在遠處觀望,無不惟妙惟肖,外形神似具備。奇怪的是,你隻要換個角度,這些怪石的外形立馬會有新的變化,可謂移步換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說一個“夢筆生花”的故事吧。在北海散花塢的左側,有一孤立的石峰,外形像筆尖朝上的一支毛筆,峰頂上還生長出奇松,後人故名為“夢筆生花”。傳說是這樣的,當年“醉仙”李白來黃山玩。山上的長老請李白賜一幅墨寶,于是醉意朦胧的李白,揮毫潑墨,洋洋灑灑地寫了一幅。寫吧,李白乘着酒興,把手中的毛筆随手丢在山崖上。哪知這毛筆通了靈性,李白走後,竟然生長成一座小山峰,孤零零地聳立于散花塢間。
黃山之雲海,據氣象資料統計,黃山每年的有霧之日能達259天,而出現雲海的日子,每年也能達到47個以上。尤其是冬季時,每月能出現5-7次雲海日,這些雲海,海拔都在800至1000米的高度,而黃山的許多山峰,海拔均超過雲海的高度,因而在黃山觀雲海,确實讓人覺得蔚為壯觀。
因為在黃山的每一處,欣賞雲海的視角都不一樣,黃山也就被分成南海(也稱前海)、天海、北海(也稱後海)、東海和西海等五處。其中南海的最佳觀賞點以玉屏樓為主,天海的觀賞點以光明頂為主,北海的觀賞點以清涼台和獅子峰頂為主,東海的觀賞點以白鵝嶺和東海門為主,西海的觀賞點以排雲亭和步仙橋為主。
雲海也并非是黃山獨有,國内許多高山大川都能見到雲海景觀。而黃山的雲海,在于它的氣勢和仙氣。當你站立于雲海之上時,見那浩蕩的雲氣從山峰間翻滾,從峰林間傾瀉而出,從山谷間回蕩,似海而非海,非海又确實如同大海,大自然變幻莫測的神奇,也隻有身臨其境,才能一睹真容。
如果要去黃山旅遊,你不得不先了解以下旅遊資訊:
黃山景區很大,光大門就有三處,分别為南大門、北大門和西大門。在南大門進園,可以在湯口遊客中心坐換乘車抵達雲谷寺索道上山,約8分鐘抵達索道的終點站白鵝嶺,單程票價80元;南大門還有一條索道叫玉屏索道,從前山的溫泉站,約10分鐘抵達玉屏站,單程票價90元;從北大門進園,可以在松谷庵坐太平索道上山,約8分鐘抵達終點站松林峰,單程票價80元;從西大門進園,可以坐西海觀光纜車上山,起點為排雲溪站,終點為白雲飯店,單程票價100元。通常遊黃山,均是從南大門的雲谷寺索道上山的。
黃山上觀日出的最佳地點為清涼台、曙光亭、獅子峰、始信峰、丹霞峰、光明頂、鳌魚峰、玉屏樓。賞晚霞的最佳地點為:排雲亭、丹霞峰、飛來石、光明頂、獅子峰。冬季欣賞雪景的最佳地點分别為:北海、西海、天海、玉屏樓、松谷、雲台、以及溫泉。
遊黃山的最佳路線:湯口南大門進-雲谷寺-乘索道-石筍峰-始信峰-黑虎松-夢筆生花-北海-清涼台-猴子觀海-傳回北海-西海-排雲亭-飛來石-光明頂-鳌魚峰-一線天-百步雲梯-玉屏樓迎客松-玉屏樓索道站下山—慈光閣換乘中心-乘車返湯口。
上述線路,針對體力較好的遊客,畢竟爬山還是很累的,最好的規劃是兩日遊,因為想在黃山欣賞日出日落的話,不在山上住宿做不到。但黃山山上的住宿還是很貴的,餐飲也是如此,原因在于山上的一切物品,都由挑夫人工挑上去。
黃山,記得一生必去一次。
小貼士
位址: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湯口鎮
門票:旺季230元/人(每年的3月1日至11月30日),冬季150元/人
交通:黃山市有機場、高鐵站、火車站,均有專線車抵達黃山景區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64">黃山美食攻略,來黃山必吃的十大名吃,你吃過幾種</h1>
中和湯
中和湯是道地安徽的傳統名菜,它屬于徽菜系,味道清澈味香,鮮嫩不膩,是一款老少皆宜的美食,并且安徽人們每逢過年或者置辦酒席,都少不了中和湯,它也是上桌的第一道菜,可見這一道菜有多出名,地位有多重要。
黃山“臭”鳜魚
黃山“臭”鳜魚又名“腌鮮鳜魚”,此菜烹制後以其香鮮透骨,魚肉酥爛并帶有特殊的芳香滋味而倍受廣大食客的喜愛,許多來黃山旅遊的客人都慕名前來品嘗此肴,嘗後都為有如此美味而贊不絕口。此菜曆經200多年的曆史,至今還具有如此影響力,關鍵在于它的特殊性,在烹制之前腌制後的鳜魚聞起來“臭”,烹制後的鳜魚吃起來香。
千層鍋
這可是一道美味佳肴,分量足,都可以當做主食了。一般情況下,頂上蓋的是紅燒肉片,吃起來肥而不膩,味道适中,很是滑口。往下還有油炸豆腐、竹筍等,保證讓你吃個過瘾。
黃山燒餅
黃山燒餅又可以稱為黃印燒餅、蟹殼黃燒餅,它是黃山市的特色傳統小吃,并且剛出爐的黃山燒餅色澤金黃,吃起來酥脆爽口,非常鮮美,吃起來回味無窮。餅形小巧飽滿,呈黃色,黃山燒餅通常是以面粉、肥肉、面粉、肥肉、梅幹菜、芝麻、鹽、油為原材料制作而成,并且它的餡,都是經過泡面、揉面、搓酥、摘坯、制皮、包餡、收口、擀餅、刷饴、撒麻、烘烤等工序制成,烘烤在爐中進行。
蕨粉圓子
蕨粉是用山蕨根搗碎洗出來的澱粉。山蕨有着與其瘦小的身軀不相稱的盤根錯節的褐黑色的根系,分布在其下面尺把深的泥土層中,富含澱粉。口感筋彈,而且軟糯可口,越是咀嚼,它的味道越是濃郁。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民間的風味特産,一般是在農曆十二月初八年後,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當地人就把這種在臘月初八曬得豆腐稱之為臘八豆腐。
黃山毛豆腐
毛豆腐是通過以人工發酵法,使豆腐表面生長出一層白色茸毛。由于豆腐通過發酵後使其中植物蛋白轉化成多種氨基酸,故經烹饪後味特鮮。
上好的毛豆腐 生有一層濃密純淨的白毛,上面均勻分布有一些黑色顆粒,這是孢子,也是毛豆腐成熟的标志。毛豆腐是安徽馳名中外的素食佳肴,一般叫黃山毛豆腐 。
屯溪醉蟹
可是到名菜,這可是放到酒壇子裡密封過一段時間的,看起來個體完整,還溢着酒的香氣。而且肉質細嫩,味道極其鮮美,交雜着濃郁的酒香,回味無窮。它為宴上珍品。密封好的醉蟹,可儲存兩個月而不變質。
茶油辣醬
來自黃山茶油辣醬,選用當地盛産的天然山茶油為主料,經傳統手工秘制工藝炒制并窖藏後,醇香撲鼻,口感辛辣鮮香,是佐餐下酒的佳肴。
桃花鳜
桃花鳜,流貫黃山市的新安江上遊産鳜魚,這種魚在黃山桃花盛開時最肥美,故名“桃花鳜”。鳜魚肉白細嫩,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鈣、磷、硫胺素、核黃素等多種營養成份。中醫學認為多食鳜魚能補虛、益脾,降低膽固醇,大有益于人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