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些喚醒鄉愁的莘塔味道

那些喚醒鄉愁的莘塔味道

再次看到吳江微報公衆号2016年的一篇文章。文章的作者叫周小芳,是吳江美食吃貨隊欄目的主編。文章開頭說:本周,跟随着微報“吳江美食吃貨隊”的腳步,我們來到了美麗汾湖。這次的汾湖之行,與其說是探尋美味,不如說是喚醒“鄉愁”。

文章開頭是“莘塔篇有一種包子,那是青春的記憶”,介紹了莘塔的兩家饅頭店,一是王小軍饅頭店。該店主營肉包子、菜包子、白饅頭、花卷等,位址在莘塔新傳路269号。

那些喚醒鄉愁的莘塔味道

當年的王小軍饅頭店

文中說:“這家包子店就開在莘塔中學對面,伴随着一屆屆莘塔學子的求學生涯,也見證了莘塔兒女的青蔥歲月。如今學子們都已學成立業,或已在各地安家生活,但隻要每次回到家鄉,總會到王小軍的饅頭店買上幾個,其實大家吃的不是包子,是青春記憶!”當時,該店已開了十八年。

接下去介紹的是阿木生饅頭店。主營:定制糕團、黃松糕(15元/蒸)、糯米團子(2元/隻)。位址:莘塔新傳路。文中寫道:“莘塔人每逢結婚、滿月、進屋、讀大學,乃至于如今的買了新汽車,這些家裡辦大事請客的,都會到木生店裡定黃松糕,按習俗一般都是定6蒸或者8蒸,木生老人也見證着莘塔人家那些幸福的時光……”

我作為一個莘塔人,卻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兩家店。因為平時早餐基本上都是在家裡吃的,在外面吃得不多,是以,對莘塔的早餐店不是太了解。我雖在莘塔中學讀過書,但我們讀書時,學校附近好像還沒有什麼早餐店。我是1978年從莘塔中學高中部畢業的,王小軍的饅頭店是1998年開業的。

在我的記憶中,同學陸土平的父親做過糕團,店面在裡仁橋往西100米,用鐵皮搭建的,陸土平在鐵皮上寫了“老陸糕團店”幾個字。老陸每天一大早開門,給本地居民提供早點。早上主要供應小馄饨、豆腐花、飯米團等。

那些喚醒鄉愁的莘塔味道

小馄饨

那些喚醒鄉愁的莘塔味道

豆腐花

店裡還有麥芽餅、青團子、紅糖方糕、白糖方糕、發糕等糕點。

那些喚醒鄉愁的莘塔味道

麥芽塌餅

那些喚醒鄉愁的莘塔味道

青團子

那些喚醒鄉愁的莘塔味道

紅糖方糕

我不記得是否在老陸糕團店買過東西。老陸參加過抗美援朝。他是小鎮上較早的個體戶,曾去蘇州開過會。

另外,人民橋東側,每天早上有幾輛小三輪車,是幾個本地的婦女,供應粽子、糕團等,不做饅頭。幾年前曾買過幾次。這幾年,似乎受外地早餐攤的沖擊,本地人的早餐攤少了,在人民橋附近供應早餐的攤點,差不多以外地人為主。

印象中,莘塔的早餐店(攤)本來就不多。莘塔老街上當年隻有一家點心店,早晨供應面、馄饨。大衆飯店早晨也供應面、馄饨,中午、晚上供應飯菜。據說,大衆飯店在逢年節時,還增加湯包、燒賣之類的傳統小吃。據《莘塔鎮志》介紹,市河東西兩岸有多家點心店,其中,經營時間比較長的有張氏兩家點心店,一直持續到新中國成立。

那些喚醒鄉愁的莘塔味道

三蝦面

做大餅油條的隻有這一家。在老街西岸,茶館和莘塔旅館之間。買的人很多,大餅油條又是現做的,是以隻能排隊。大餅有鹹和甜的兩種口味,鹹大餅是長的,甜大餅是圓的。

那些喚醒鄉愁的莘塔味道

長大餅

那些喚醒鄉愁的莘塔味道

圓大餅

鹹大餅裡面有一點豬油,還有香蔥。甜大餅裡面是白砂糖。相比而言,喜歡吃鹹大餅的人多一點,香脆可口。大餅的外表,還粘有一些芝麻。油條和大餅,一般是夾在一起吃的。大餅夾油條,是我們這裡,特别是漁民們,在很長一段時期裡是最主要的早點。

那些喚醒鄉愁的莘塔味道

大餅油條

那些喚醒鄉愁的莘塔味道

大餅夾油條

大概在二十多年以前,在現在的裡仁橋菜場附近,有一家沒有名字的面店,店主叫阿大,大約五十多歲年紀,店裡的設施很簡陋,供應的品種也不是很多,記得有雪菜肉絲面、榨菜肉絲面、大排面、爆魚面、大小馄饨等。他的爆魚面特别好吃。由于價廉物美,每天來店裡的顧客很多。現在,這家沒有名字的面店可能早已關門了。人民橋旁邊的一家春餐飲、阿全排擋等幾家是本地人開的。據說,一家春的面和客飯都做得不錯。但這家店裡我都沒有吃過。莘塔中學旁邊的老蘇州面館,也開了近十年左右了吧,似乎口碑比較好,我在這家店吃得比較多,一般都會吃爆魚面。

那些喚醒鄉愁的莘塔味道

榨菜肉絲面

那些喚醒鄉愁的莘塔味道

大排面

那些喚醒鄉愁的莘塔味道

爆魚面

莘塔本地人開的面店似乎已經很少了。以前的大餅油條也沒有了。

阿木生饅頭店似乎也關掉了。王小軍饅頭店還在開着,店主好像是他的兒子。

小鎮的飲食店,有很多已經消失了,但記憶還在。也許,那就是鄉愁,或者說,是鄉愁的一部分吧。“沒有喝過豆汁兒,不算到過北京”,這是汪曾祺先生寫下的話。也可以這樣改一下:“沒吃過水鄉的糕團,不算到過江南。”

本文作者:張建林

責任編輯:顧曉紅、王秋蕾

技術編輯:吳英

圖檔來源:張建林、館藏及網絡

征稿啟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歡吳江通。那麼大膽和我們表白吧!要知道,吳江通更喜歡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體會人生,也可以是尋找鄉愁,記憶曆史!文筆不重要,真實真心就好。自行配圖,特别歡迎。文末請附作者簡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張。一旦錄用,奉上稿酬,雖不高,意很誠,還有你可能喜歡的地情書哦!

請發送至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記得注明姓名和聯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體發表,敬請說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衆号上推送,一律不錄用)。照片請勿插入文中,請單獨發送,謝謝!

由于來稿較多,自投稿之日起兩個月内沒有錄用,作者可自行處置(同一作者單次投稿多篇除外)。

吳江通會給你一個原創平台,讓你展現自己,讓更多的人了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