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義庭:從神童到巨匠》第十四章 大魁天下第十四章 大魁天下

作者:象棋緣
《李義庭:從神童到巨匠》第十四章 大魁天下第十四章 大魁天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第十四章 大魁天下</h1>

李義庭最後的敵手是“老朋友”黑龍江王嘉良。王嘉良此時已沒有進入前三名的機會了,但如果取勝則還有跻身前六的可能。是以王嘉良這局棋一上來就猛沖猛打,不作和棋想。這也正對李義庭的心思,因為他要想奪得冠軍,最保險的就是自己首先要獲得勝利,這樣才有資本與何順安等人一比前程。王嘉良攻得太急,有點不顧後果的味道,結果強攻不成反而丢失一馬,李義庭則憑借穩健而有力的招法,拿下了這至關重要的一局。

李義庭雖然圓滿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但冠軍是不是屬于他的還是個未知數,因為賽前與他同分的何順安也順利擊敗了對手開封田家樹。這樣,李義庭與何順安同為26分,需要比較其他條件才能最後分出兩人的排名。經過仔細核查,發現兩人對弈時又是和棋,隻得按當時的規則看兩人對賽時的用時多少,這樣,兩人對賽李義庭因為用時比何順安少而幸運地登上了冠軍寶座,何順安盡管是本次比賽中唯一保持不敗者,也隻能是屈居亞軍之席了,楊官璘則獲得了第三名。

回想起當初何順安對李義庭一局的“捉放曹”,競如此戲劇性地決定了兩人在棋壇上可稱得上是“懸殊”的地位,不由得讓人感慨萬千。西方有位偉人說過:曆史有時是由偶然構成的。李、何的命運正是這樣的一個寫照。

李義庭拿了全國冠軍,這可是湖北、武漢體育界的一件大喜事,他自然也是“一登龍門身價百倍”,成了一個“寶”。為展現組織的關懷和愛護,全國賽之後,由省體委出錢,并派人送他到上海治療他先天的眼疾。而且,從此以後,他就成為了省體委運動系的一名幹部,這無疑是他最重大的人生轉折,因為從他父親的身上他懂得了這樣的道理:固定的工作和收入對一個家庭來說有多麼重要。

參加工作後,李義庭的工資标準雖然不低,各方面條件都得到了改善,但因為他還得負責弟弟、妹妹的生活和學習費用,是以擔子仍然很重。

李義庭首獲全國冠軍後,還來不及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悅,就又投入到了緊張的訓練和比賽中,因為有一個更重要更艱巨的任務在等待着他——1959年新中國決定舉辦第一屆全國運動會,象棋亦被列為其中的正式比賽項目。可以想象,這一大會是多麼重要。力争在首屆全運會上取得好成績,便是當時每一個運動員的最大心願,而作為新科冠軍的李義庭,這樣的心情當然就更為迫切了。

這年三月,李義庭與另一武漢名将張方友聯袂,挾全國賽奪魁之餘威,東進滬上作棋藝交流。這期間李義庭戰績甚佳,擊敗了何順交、徐天利等華東領袖人物,緊接着他們又乘勢南下,馬不停蹄前往廣州,向棋城諸将挑戰。抵穗之後,李義庭首先以1勝1和力擒朱德源,第三晚便向楊官璘叫陣。

《李義庭:從神童到巨匠》第十四章 大魁天下第十四章 大魁天下
《李義庭:從神童到巨匠》第十四章 大魁天下第十四章 大魁天下

這是1958年全國賽後兩雄的首度交鋒,由李義庭先行以中炮七路馬布陣,楊官璘則應以屏風馬雙炮過河。這一布局是楊官璘的鎮山之寶,臨戰不知殺退過多少敵手,近幾年他更是在一些報紙、著作上詳細介紹了自己的研究心得,引起了棋界人士的密切關注。對此,李義庭自然不會視而不見,從對局的程序來看,他也是有備而來的。中局階段李義庭搶渡三路兵,進而馬随車走,向楊官璘的右翼施加壓力。楊官璘雖有一炮沉底,但兵力分散,後援不繼,終不敵李義庭的左右夾擊之勢,結果不到30回合,僅一個小時就兵敗如山例了。

《李義庭:從神童到巨匠》第十四章 大魁天下第十四章 大魁天下

次日,輪到先走的楊官璘競出人意料地以飛相局開盤,意欲出奇制勝。但李義庭因勝了首局,這局棋便抱定“以和為貴”的宗旨,隻是把個陣勢守得壁壘森嚴,令楊官璘無從發力,最後雙方兌子成和。

這—趟“遠征”,李義庭可謂大有收獲,特别是以1勝1和令楊官璘稱臣,更讓他有心滿意足的感覺。

為備戰全運會,武漢市于1959年4月23日在漢口體育館舉辦了象棋錦标賽,在全國賽上意氣風發的李義庭,此時在武漢棋壇更是顯出了他超人一籌的實力,輕松而又在人們意料之中地奪得了冠軍。

到了7月份,李義庭又去合肥,參加在那裡進行的共有九個城市名将角逐的邀請賽,這個比賽被稱為是全運會的前哨戰。總而言之,在全運會之前,李義庭的備戰工作是一刻也沒有間斷過的,他自我感覺狀态保持得不錯。預備“走鋼絲”見真功夫的時候說到就到了,全運會的象棋比賽于1959年9月14日開賽,地點設在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官的大殿内。全運會因為項目多,參賽的人數也多,為節約經費,是以在一些項目上對人數便進行了一定的限制,根據競賽規程,參加象棋競賽的以省、市、自治區為機關,隻能各派一人出席賽會。由于這個“苛刻”的規定,緻使前幾年在全國賽場上呼風喚雨的一些風雲人物竟無緣本次全運會的象棋比賽,這其中典型的就有上海徐天利、黑龍江張東椽,他倆隻得“改行”去下國際象棋,以另一種“身份”到全運會上來展露身手。

象棋比賽計有26個機關的26名運動員(江西、解放軍等3個機關沒有參加),他們是:北京侯玉山、上海何順安、河北王家元、山西王慶傑、遼甯孟立國、吉林趙振寅、黑龍江王嘉良、内蒙古王貴方、山東陳天才、江蘇惠頌祥、安徽麥呂幸、浙江劉憶慈、福建陳水華、河南馬金魁、湖北李義庭、湖南李定一、廣東楊官璘、廣西庸家鵬、雲南鄧鵬、貴州林才良、四川劉劍青、陝西王羽屏、甘肅武延相、甯夏馬寬、青海金啟呂、新疆李承義。比賽分預、決賽兩個階段進行。預賽階段經抽簽編排為四個組,進行單循環,每組錄取前兩名出線,進入決賽。

一般地,在人們的印象中,對那些強手來說,預賽隻是給他們作“熱身”用的,出線不會有什麼問題。但哪裡料到,恰恰是在預賽裡,“問題”卻早早地冒出來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