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義庭:從神童到巨匠》第十八章 封棋第十八章 封棋

作者:象棋緣
《李義庭:從神童到巨匠》第十八章 封棋第十八章 封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第十八章 封棋</h1>

大家可能還記得,在1958年的全國賽上,李義庭曾與何順安弈過一局“價值連城”的棋,當時何先生在形勢大優的情況下,幾度上演“捉放曹”,讓李義庭逃脫成和.并最終大魁天下,而何卻隻能屈居亞軍之席。而今兩人重逢,誰也沒想到他倆又演繹出讓人感慨萬千的一幕精彩戲劇來,正應了那句老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棋賽至此,何順安是早已沒了冠軍的可能性,但他與胡榮華有師生之誼,現在自己奪冠既然無望,當然就更希望胡榮華重鑄輝煌了。這局棋能赢固然好,但起碼要戰和,拖住李義庭一分也可。此戰真是緊張曲折。棋局從早上8時起,一直弈至下午1時封棋,李義庭明顯占有優勢。那時封棋很嚴格,不僅要把雙方的局面封好,還要把“封人”看好,即讓裁判把封棋棋手看管起來,不管是上廁所還是吃飯,都有人寸步不離地跟着,不象現在封棋,棋手可自由活動,還可回房間請人一起來拆棋。想來想去也沒有良策,何順安隻得咬緊牙關硬挺着,熬一步算一步。就這樣在劣勢下拼至要第二次封棋前,李義庭也可能是久戰兵疲,出現軟手,結果被何順安抓住,終于巧妙地構成了和棋。這損失的一分,對李義庭來說,真是緻命,因為比賽還剩最後一輪了。

第25輪,也就是大結局之戰,胡榮華、楊官璘、李義庭分别戰勝了浙江沈志弈、安徽麥呂幸、安激張元啟,但李義庭因大分少胡、楊一分而隻能排在第三名,胡榮華與揚官璘的名次則出現戲劇性場面:兩人積分相同,互相對賽又是和棋,于是隻得并列冠軍,皆大歡喜。這也是全國賽上至今唯一的一次并列冠軍,成為棋史上的一段佳話。

1963年,出于與兩年前同樣的原因,全國大賽沒能進行。這一年李義庭成家,次年就生了一個女兒,他沉浸在天倫之樂中。

1964年、1965年的全國賽,他都獲得了第六名,而1966年的鄭州大賽,他未能進入前六名。這之後,由于“文化大革命”的開始,全國各種文化體育活動都遇到“封殺”,象棋運動當然不能幸免,全國錦标賽就此停辦,直到1974年才得以恢複。

象棋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認為是帝王将相、是牛鬼蛇神,是封建主義的産物,是以很快受到沖擊,而在武漢市,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由李義庭一手建立起來的棋類俱樂部被砸并導緻最終的散夥。

在相當長的時期裡,俱樂部都是由袁乜子夫婦具體管理,也可以說他們夫婦倆就以此為生。“文革”一開始,體委也布置要“掃四舊”,想來想去,有人就把眼光放在了棋類俱樂部身上了,一個叫鄭大定的業校田徑教練率先建議把俱樂部砸了。

俱樂部終于被砸,袁乜子不明真相,一直以為是李義庭為圖政治表現而帶人來幹的,為此他對李義庭心懷怨恨,因為“李義庭砸了他的飯碗”。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袁乜子逢人就說李義庭的“壞話”。袁乜子沒了固定收入,隻得去給别人守傳呼電話,而他的老伴則去打小工,生活當然是每況愈下了。

有一次,在下班的路上,李義庭碰到袁乜子的老伴,她當時就給他難堪,說:“李義庭,我家裡還有一根日光燈管,你去不去收了來?” 李義庭受了這麼大的冤枉,有許多知道真相的人就勸他去找袁乜子解釋一下,但他回答:“這種事情沒辦法解釋。”

“文革”之後的一年,湖北省棋賽在宜昌舉行,大會一如既往地由李義庭負責,他就請袁乜子出任裁判長。比賽臨近結束時,曾與李義庭一道參加過全國賽的宜昌棋手杖雲芳要請一些老朋友到家裡吃飯,以盡地主之誼。請客的這一天,李義庭、袁乜子、鄭大定(也是賽會的從業人員之一)等人都應邀到場了,隻是李義庭因其他事務,很早就離開杖家。開懷暢飲之間,不免憶舊,要談到一些往事,那鄭大定一高興,就把如何砸棋類俱樂部的前前後後都結說出來了。他這一說不要緊,袁乜子卻再也坐不住了,他在吃驚之餘,更為自己這麼多年來對李義庭的誤解和傷害而感到難為情。

賽會結束後,在從宜昌回武漢的客船上,袁乜子找到李義庭,真誠地向他道歉,并内疚地說:“我不該錯怪你這麼多年,我一直都以為是你砸了我的飯碗。

李義庭笑了:“我知道,連你老婆也錯怪過我。”

袁乜子感慨地說:“我這次太感謝你了,如果不是你請我來當裁判長,這個疙瘩也許永遠也解不開了。”

1969年,李義庭原本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他開始了下放生活,到了位于古城荊州的湖北省“五七幹校”勞動。這裡集中的全是省直機關的幹部。在幹校裡要做農活,主要是插秧割谷之類,勞動強度很大,對于李義庭這樣的文弱棋手來說,就更有深刻的感受了。李義庭最感到難受的是插秧,一天下來,真正是腰酸背癰,渾身全方位地受不了。

李義庭在幹校一呆就是三年多,直到1972年才回到武漢,在這期間,他再沒有摸過棋,這一方面是他對當時的發展形勢不抱樂觀态度,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于校的環境不允許他接觸棋。

久遭禁锢的全國棋壇,在1972年底終于得到了一些複蘇,在這年的國慶節,全國都放映了一部慶祝建國23周年的紀錄片,片中有一個情節給全國的棋藝工作者帶來了福音: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的遊園活動中,有著名象棋國手傅光明與臧如意正在進行的挂大棋盤表演。這明确地向人們透露了一個資訊:象棋活動可以解凍了。以此為契機,全國各地的象棋活動開始陸續恢複。

武漢棋壇也不甘寂寞,迅速地動作起來。1973年元旦,以李義庭與陳金盛在武昌勞工文化宮進行公開表演為标志,武漢的棋藝活動就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中斷了八年之久的全國象棋錦标賽終于在1974年于成都市恢複舉行,但此時的李義庭,由于健康等原因,已經決定告别全國棋壇,不再與天下英雄一争高下了。從此,李義庭這個一代棋壇巨匠,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培養提攜青少年棋手、組織操辦棋藝活動這些方面了。

在湖北省、武漢市,因得到過李義庭的幫助、教誨、培養而最終成長為著名棋手的人很多,用“名師出高徒”這句話來形容他後來的棋藝活動特色,應該是最為恰如其分的了。

從五七幹校回來後,李義庭又分到了武漢市體委。當時合并運作了很多年的省、市體委又開始搞“分家”,新的市體委剛剛成立。分家的時候,省體委有優先挑人的權利,但李義庭卻沒能留在省體委,原因是當時的主任認為象棋不需要搞專業隊,隻業餘弄弄就行了,是以不願接受李義庭。

剛成立時的市體委條件很差,沒有自己的辦公場所,隻得臨時在六合路上的市委招待所裡租了幾間房子辦公。從幹校回來的李義庭則配置設定到了遠離機關的合作路燈光球場工作。這實際上是一個簡易的露天籃球場,從業人員七八個人,主要從事群衆體育活動,當然,搞得最多的,就是組織籃球賽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