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依次講了張湯、張安世、張延壽、張勃、張臨,張湯家族這五代人的經曆。除了張湯橫死之外,其他四代人都在朝野中留下了美名,而且張臨還娶了漢元帝的妹妹敬武公主為妻。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張家從張安世開始,已經整整經曆了四代的風調雨順,張家的後人能否延續這種情形呢?

一、張放得寵
張臨去世之後,兒子張放繼承了爵位。鴻嘉年間,漢成帝想效仿漢武帝,與親近的大臣們一同出巡、宴飲。張放由于是敬武公主的兒子,沾上了皇親國戚的關系,按輩分來說,還是漢成帝的表兄弟;再加上他自己也通達聰敏,很快就得到了漢成帝的寵信。
二、張放娶妻
後來張放娶了漢成帝許皇後的弟弟平恩侯許嘉的女兒為妻,這一下可了不得了。從漢成帝的關系出發,張放與他是表兄弟;從許皇後的關系出發,許嘉的女兒是她的侄女。這對新婚夫婦的身份可不一般,于是漢成帝親自為張放主持,籌辦大婚,賜給張放豪宅大院,增加迎親的車馬儀仗,提升服飾的規格品級等等。從規模與規格上來講,當時流傳着這是皇帝娶妻、皇後嫁女這樣的美談。
(按人際關系來說,張放是他妻子的叔伯輩,但在當時,特别是對于豪門望族來說,這種類似于政治聯姻,是不在乎這個的。五代十國時期的後晉皇帝石敬瑭,為了當皇帝,甘願認比自己小11歲的耶律德光為父,就是典型的為了政治利益不顧倫理道德、不要臉皮的例子。)
張放風風光光地大婚之後,與漢成帝的關系又進了一層。此時,政府官員、皇後的私人官員,都為張放提供住宅,讓他居住。漢成帝與後宮的使者,絡繹不絕地前往張放府邸,對他的賞賜數以千萬。
三、寵愛殊絕
這期間,張放任職侍中中郎将、監平樂屯兵,漢成帝還允許他開設私人幕府,禮儀與規格和将軍一樣。僅僅這些已經說明張放此時在漢成帝面前炙手可熱了,不過漢成帝覺得,這樣還無法表達自己對張放的恩寵,竟然還和張放同塌而眠——這實在是超出了君主與臣子的關系。
四、出遊行樂
漢成帝對張放的依賴,幾乎到了形影不離的程度。是以,張放就經常跟着漢成帝微服出巡——向北到達甘泉,向南到達長揚、五苲。不但到處巡遊,還在長安市井之中,鬥雞走馬。
這種君不君、臣不臣的生活,一直持續了許多年。
五、四罪彈劾
漢成帝與張放這種不符合正統的君臣關系,被漢成帝的舅舅們告訴了太後。太後對此也有所耳聞,聽到漢成帝舅舅們的狀告之後,就認定現在漢成帝年齡小,之是以行為不檢點,不符合制度規定,都是由于張放唆使才造成的。恰在此時,天下又發生了一下災害并出現了一些反常的現象,大家便都歸咎于張放。
(注:古代,人們認為天子都是聖明的,即便做了錯事,都是臣子下屬唆使,與天子是沒有關系的。是以,當君主犯了錯之後,就需要有人背鍋。比如,夏、商的滅亡,歸咎于女色;漢、唐的滅亡歸咎于宦官。)
在各方面的壓力下,當時的丞相薛宣、禦史大夫翟方進,上書彈劾張放。總結一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總罪:驕縱不羁,奢侈淫逸,毫無節制。
1.拘捕盜賊
前任四位侍禦史,奉命到張放家中逮捕有名有姓的盜賊,當時張放在家中,不但不配合執法,還下令讓自己的奴仆關閉大門,并讓他們用弓箭射擊前來逮捕盜賊的官吏,不讓這些執法人員進入他家中執行公務。
2.縱奴傷人
張放得知普通百姓李遊君想把自己的女兒進獻到宮中,便派樂府音監景武到李遊君家中,強行索要他的女兒,李遊君堅決不同意。張放一聽,大怒,便派他的奴仆到李遊君家中,打傷了三人。
3.攻擊樂府
張放因為官府中的事,怨恨樂府官員遊徼莽,就派四十多個手下,手持兵器弓弩,大白天就闖入樂府的官署,進行攻擊。把官署中的官吏捆綁起來,打砸毀壞器物,裡面的辦事人員都奔走逃匿,就像遇到土匪盜賊一般。遊徼莽一見張放怒氣不消,隻能親自帶上刑具,穿上囚徒的衣服,率領着守令史調等人,光着腳向張放磕頭請罪,張放這才算完。
4.縱奴為惡
他的奴仆下屬們,也狗仗人勢,無惡不作。看上一位小吏的妻子,強行索取,人家不給,便把小吏殺死。
有時因為一個人惹得張放的奴仆下屬們不滿,就随意把這個人的家屬殺死洩憤。之後立即逃入張放的府邸,官府無法進入捉拿罪犯,便在張放的庇護下,逃脫法律的制裁。
最後,薛宣和翟方進又對張放的罪行進行了一番總結:.
張放行為輕薄,連續犯下滔天大罪,以緻天地都出現了災異的現象。作為人臣,張放的是沒有盡忠的第一人,罪名雖然已經明白無誤,但由于以前受到皇上的恩寵,現在還沒有繩之以法。但是張放驕奢淫逸,違背天理,這已經與背叛皇上沒有什麼差別了,任何臣子的罪行都無法與他相比。是以,張放不适合繼續在宮中擔任宿衛之職。是以,薛宣與翟方進共同請求解除張放的職務,讓他回到自己的封地去,隻有這樣,才能消除各種罪惡于萌芽之中,才能讓海内的百姓滿意。
六、三次外放
1.北地都尉
漢成帝迫于太後、大臣和輿論的壓力,不得已,把張放外放,任命他為北地都尉。
2.天水屬國都尉
然而僅僅過了幾個月,漢成帝又偷偷地把他召回朝廷,任侍中。太後見張放又回來了,便不顧漢成帝的反對,再次把張放趕出京城,讓他做天水屬國都尉。此後,在永始、元延年間,由于連年都發生日食,是以張放一直沒有機會回來,然而漢成帝的慰問诏書卻絡繹不絕。(日食,在古代被認為是一種異常的天象,是上天對天子的警示。)
3.河東都尉
不久,由于他的母親敬武公主得病,是以開恩,讓張放回到府邸,探望母親的病情。過了幾個月之後,公主病情有所好轉,張放被再次外放,擔任河東都尉。
七、随成帝而去
漢成帝雖然非常舍不得張放離開自己,但由于太後和大臣的原因,不得不将張放三次外放,每一次都是涕淚橫流,依依不舍。随着時間的推移,朝中對張放的敵對情緒也有所緩和,漢成帝趁機把張放召回來,任命他為侍中光祿大夫,俸祿為二千石——省部級高官。過了一年多,原來的禦史大夫翟方進已經升任丞相,再次彈劾張放,認為張放以前污點太多,不能擔任如此高的官職。漢成帝沒辦法,罷免了張放,賞賜給他五百萬錢,讓他回到自己的封國去了。
僅僅過了幾個月,漢成帝駕崩。張放非常地思念漢成帝,整天以淚洗面,最終哭泣而死,随漢成帝而去。
八、昭示
張家從張安世開始,接連四代人,既做了高官,又有好名聲,按說他們的家教應該是挺好的,為什麼到了張放這一代,突然出現了這麼多問題呢?我們從家教的方面,分析一下這其中的原因:
1.父親
張放的父親張臨,品行是沒問題的,而且正是因為張臨具有謙恭節儉的品行,才讓他娶了漢元帝的妹妹敬武公主為妻,這也是他品行操守優異的最好證據。是以,張臨對張放的影響,原文雖然沒有記載,但我們完全可以推斷,絕對是積極向上的。
2.母親
張放的母親敬武公主,先嫁給了張放的父親張臨;張臨死後,又嫁給了趙欽;趙欽死後,最後嫁給了薛宣。可以說張放的母親非常忙,無暇顧及張放。特别是張臨去世,敬武公主改嫁後,張放變成了無人限制的皇親國戚,是以,他行為的諸多劣迹,有一部分原因緣于無父無母的管教。特别是他的母親,負有重大責任。
3.漢成帝
按血緣關系,漢成帝是張放的表兄弟;按封建社會的君臣關系,漢成帝又是張放的君父。是以,漢成帝對張放的寵信縱容,也是張放行為不端的重要原因之一。
4.自己
以上三個因素,都是導緻張放行為不端的外在因素;而張放自己的價值觀,才是導緻他行為不端的内在因素。我們看原文,從張湯到張放,都沒有記載長輩對子孫的告誡之言,但這并不意味着他們家不重視家教,而是能說明張安世、張延壽、張勃、張臨等人,都能嚴格地要求自己。而到了張放這一代人,張放的價值觀出現了扭曲,再加上父親去世、母親嫁人的打擊,才讓張放人如其名,徹底放縱,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而且張放在曆朝曆代的紀傳體史書中,可以說是一個極其特殊的例外——一人在同一部史書中有兩個傳記!他詳細的傳記附在《張湯傳》中,但是在《漢書·佞幸傳》中,也有他的傳記,雖然隻有一句話,但足以将張放牢牢地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任何人的家長都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特别是在如今社會,将來孩子上大學、工作之後,基本很少回家與父母溝通,父母也很難再對孩子的行為有所指引與管束,是以,當孩子國中、高中畢業之後,就意味着與家長的分别。是以,我們的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在自己身邊時,對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甚至世界觀加以引導,讓他們形成正确的觀念,隻有這樣,才能當父母不在身邊時,孩子們不會受到外界環境地幹擾,做出一些令父母擔心蒙羞的事情來。
至此,我們講完了張放的一生。那麼張放的後人又會如何呢?會不會像張放一樣驕縱不法呢?敬請期待。
——本文史料來源《漢書·張湯傳》、《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漢書·薛宣朱博傳》、《漢書·佞幸·張放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