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依次讲了张汤、张安世、张延寿、张勃、张临,张汤家族这五代人的经历。除了张汤横死之外,其他四代人都在朝野中留下了美名,而且张临还娶了汉元帝的妹妹敬武公主为妻。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张家从张安世开始,已经整整经历了四代的风调雨顺,张家的后人能否延续这种情形呢?

一、张放得宠
张临去世之后,儿子张放继承了爵位。鸿嘉年间,汉成帝想效仿汉武帝,与亲近的大臣们一同出巡、宴饮。张放由于是敬武公主的儿子,沾上了皇亲国戚的关系,按辈分来说,还是汉成帝的表兄弟;再加上他自己也通达聪敏,很快就得到了汉成帝的宠信。
二、张放娶妻
后来张放娶了汉成帝许皇后的弟弟平恩侯许嘉的女儿为妻,这一下可了不得了。从汉成帝的关系出发,张放与他是表兄弟;从许皇后的关系出发,许嘉的女儿是她的侄女。这对新婚夫妇的身份可不一般,于是汉成帝亲自为张放主持,筹办大婚,赐给张放豪宅大院,增加迎亲的车马仪仗,提升服饰的规格品级等等。从规模与规格上来讲,当时流传着这是皇帝娶妻、皇后嫁女这样的美谈。
(按人际关系来说,张放是他妻子的叔伯辈,但在当时,特别是对于豪门望族来说,这种类似于政治联姻,是不在乎这个的。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晋皇帝石敬瑭,为了当皇帝,甘愿认比自己小11岁的耶律德光为父,就是典型的为了政治利益不顾伦理道德、不要脸皮的例子。)
张放风风光光地大婚之后,与汉成帝的关系又进了一层。此时,政府官员、皇后的私人官员,都为张放提供住宅,让他居住。汉成帝与后宫的使者,络绎不绝地前往张放府邸,对他的赏赐数以千万。
三、宠爱殊绝
这期间,张放任职侍中中郎将、监平乐屯兵,汉成帝还允许他开设私人幕府,礼仪与规格和将军一样。仅仅这些已经说明张放此时在汉成帝面前炙手可热了,不过汉成帝觉得,这样还无法表达自己对张放的恩宠,竟然还和张放同塌而眠——这实在是超出了君主与臣子的关系。
四、出游行乐
汉成帝对张放的依赖,几乎到了形影不离的程度。因此,张放就经常跟着汉成帝微服出巡——向北到达甘泉,向南到达长扬、五苲。不但到处巡游,还在长安市井之中,斗鸡走马。
这种君不君、臣不臣的生活,一直持续了许多年。
五、四罪弹劾
汉成帝与张放这种不符合正统的君臣关系,被汉成帝的舅舅们告诉了太后。太后对此也有所耳闻,听到汉成帝舅舅们的状告之后,就认定现在汉成帝年龄小,之所以行为不检点,不符合制度规定,都是由于张放唆使才造成的。恰在此时,天下又发生了一下灾害并出现了一些反常的现象,大家便都归咎于张放。
(注:古代,人们认为天子都是圣明的,即便做了错事,都是臣子下属唆使,与天子是没有关系的。因此,当君主犯了错之后,就需要有人背锅。比如,夏、商的灭亡,归咎于女色;汉、唐的灭亡归咎于宦官。)
在各方面的压力下,当时的丞相薛宣、御史大夫翟方进,上书弹劾张放。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总罪:骄纵不羁,奢侈淫逸,毫无节制。
1.拘捕盗贼
前任四位侍御史,奉命到张放家中逮捕有名有姓的盗贼,当时张放在家中,不但不配合执法,还下令让自己的奴仆关闭大门,并让他们用弓箭射击前来逮捕盗贼的官吏,不让这些执法人员进入他家中执行公务。
2.纵奴伤人
张放得知普通百姓李游君想把自己的女儿进献到宫中,便派乐府音监景武到李游君家中,强行索要他的女儿,李游君坚决不同意。张放一听,大怒,便派他的奴仆到李游君家中,打伤了三人。
3.攻击乐府
张放因为官府中的事,怨恨乐府官员游徼莽,就派四十多个手下,手持兵器弓弩,大白天就闯入乐府的官署,进行攻击。把官署中的官吏捆绑起来,打砸毁坏器物,里面的办事人员都奔走逃匿,就像遇到土匪盗贼一般。游徼莽一见张放怒气不消,只能亲自带上刑具,穿上囚徒的衣服,率领着守令史调等人,光着脚向张放磕头请罪,张放这才算完。
4.纵奴为恶
他的奴仆下属们,也狗仗人势,无恶不作。看上一位小吏的妻子,强行索取,人家不给,便把小吏杀死。
有时因为一个人惹得张放的奴仆下属们不满,就随意把这个人的家属杀死泄愤。之后立即逃入张放的府邸,官府无法进入捉拿罪犯,便在张放的庇护下,逃脱法律的制裁。
最后,薛宣和翟方进又对张放的罪行进行了一番总结:.
张放行为轻薄,连续犯下滔天大罪,以致天地都出现了灾异的现象。作为人臣,张放的是没有尽忠的第一人,罪名虽然已经明白无误,但由于以前受到皇上的恩宠,现在还没有绳之以法。但是张放骄奢淫逸,违背天理,这已经与背叛皇上没有什么区别了,任何臣子的罪行都无法与他相比。因此,张放不适合继续在宫中担任宿卫之职。所以,薛宣与翟方进共同请求解除张放的职务,让他回到自己的封地去,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各种罪恶于萌芽之中,才能让海内的百姓满意。
六、三次外放
1.北地都尉
汉成帝迫于太后、大臣和舆论的压力,不得已,把张放外放,任命他为北地都尉。
2.天水属国都尉
然而仅仅过了几个月,汉成帝又偷偷地把他召回朝廷,任侍中。太后见张放又回来了,便不顾汉成帝的反对,再次把张放赶出京城,让他做天水属国都尉。此后,在永始、元延年间,由于连年都发生日食,所以张放一直没有机会回来,然而汉成帝的慰问诏书却络绎不绝。(日食,在古代被认为是一种异常的天象,是上天对天子的警示。)
3.河东都尉
不久,由于他的母亲敬武公主得病,因此开恩,让张放回到府邸,探望母亲的病情。过了几个月之后,公主病情有所好转,张放被再次外放,担任河东都尉。
七、随成帝而去
汉成帝虽然非常舍不得张放离开自己,但由于太后和大臣的原因,不得不将张放三次外放,每一次都是涕泪横流,依依不舍。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中对张放的敌对情绪也有所缓和,汉成帝趁机把张放召回来,任命他为侍中光禄大夫,俸禄为二千石——省部级高官。过了一年多,原来的御史大夫翟方进已经升任丞相,再次弹劾张放,认为张放以前污点太多,不能担任如此高的官职。汉成帝没办法,罢免了张放,赏赐给他五百万钱,让他回到自己的封国去了。
仅仅过了几个月,汉成帝驾崩。张放非常地思念汉成帝,整天以泪洗面,最终哭泣而死,随汉成帝而去。
八、昭示
张家从张安世开始,接连四代人,既做了高官,又有好名声,按说他们的家教应该是挺好的,为什么到了张放这一代,突然出现了这么多问题呢?我们从家教的方面,分析一下这其中的原因:
1.父亲
张放的父亲张临,品行是没问题的,而且正是因为张临具有谦恭节俭的品行,才让他娶了汉元帝的妹妹敬武公主为妻,这也是他品行操守优异的最好证据。所以,张临对张放的影响,原文虽然没有记载,但我们完全可以推断,绝对是积极向上的。
2.母亲
张放的母亲敬武公主,先嫁给了张放的父亲张临;张临死后,又嫁给了赵钦;赵钦死后,最后嫁给了薛宣。可以说张放的母亲非常忙,无暇顾及张放。特别是张临去世,敬武公主改嫁后,张放变成了无人约束的皇亲国戚,因此,他行为的诸多劣迹,有一部分原因缘于无父无母的管教。特别是他的母亲,负有重大责任。
3.汉成帝
按血缘关系,汉成帝是张放的表兄弟;按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汉成帝又是张放的君父。因此,汉成帝对张放的宠信纵容,也是张放行为不端的重要原因之一。
4.自己
以上三个因素,都是导致张放行为不端的外在因素;而张放自己的价值观,才是导致他行为不端的内在因素。我们看原文,从张汤到张放,都没有记载长辈对子孙的告诫之言,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家不重视家教,而是能说明张安世、张延寿、张勃、张临等人,都能严格地要求自己。而到了张放这一代人,张放的价值观出现了扭曲,再加上父亲去世、母亲嫁人的打击,才让张放人如其名,彻底放纵,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而且张放在历朝历代的纪传体史书中,可以说是一个极其特殊的例外——一人在同一部史书中有两个传记!他详细的传记附在《张汤传》中,但是在《汉书·佞幸传》中,也有他的传记,虽然只有一句话,但足以将张放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人的家长都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特别是在如今社会,将来孩子上大学、工作之后,基本很少回家与父母沟通,父母也很难再对孩子的行为有所指引与管束,因此,当孩子初中、高中毕业之后,就意味着与家长的分别。所以,我们的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在自己身边时,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世界观加以引导,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当父母不在身边时,孩子们不会受到外界环境地干扰,做出一些令父母担心蒙羞的事情来。
至此,我们讲完了张放的一生。那么张放的后人又会如何呢?会不会像张放一样骄纵不法呢?敬请期待。
——本文史料来源《汉书·张汤传》、《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汉书·薛宣朱博传》、《汉书·佞幸·张放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