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備都已經淪落到織席販履的地步了,為何皇室族譜上還有他?

蜀漢昭烈帝劉備是我國曆史上衆多皇帝當中比較著名的一位,他出身貧寒,但體内流淌着皇家血脈。他一生恪守仁德的信條,奮力在亂世中尋求複興大漢的希望,并且留下了“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等脍炙人口的名言。

劉備都已經淪落到織席販履的地步了,為何皇室族譜上還有他?

而在經典名著《三國演義》當中,有着一段關于劉備的經典情節,那便是漢獻帝通過确認皇室族譜認劉備為皇叔。因為這段描寫,民間許多人都稱劉備為“劉皇叔”,以強調其漢室宗親的身份。不過,衆所周知劉備幼年家中窮困潦倒,以至于他要靠編草席、草鞋謀生。那麼,既然劉備自幼就在鄉下,為何皇室的族譜中卻有關于他的記載呢?

其實,嚴格來說答案非常簡單,那便是劉備被漢獻帝尊為皇叔不過是羅貫中創作《三國演義》時增加的橋段。在《三國志》等史料當中,劉備确實是漢室宗親,也确實與國舅董承等人共同領受衣帶诏,暗中謀劃除掉曹操。羅貫中之是以要設計這樣的一段劇情,或許主要是為了強調劉備的特殊身份,為其後來登基稱帝提供更高的合理性。

劉備都已經淪落到織席販履的地步了,為何皇室族譜上還有他?

值得一提的是,強行讓劉備成為皇叔的羅貫中對于這段劇情的創造其實相當不嚴謹。在原文當中,漢獻帝派人取來宗族世譜,并再驗看一番後讓宗正宣讀了自中山靖王劉勝到劉備一脈的列祖列宗。宣讀完畢後,羅貫中直接寫道:“帝排世譜,則玄德乃帝之叔也。”不過,盡管從年齡上看,生于延熹四年(161)的劉備要比光和四年(181)出生的漢獻帝大整整二十歲,似乎配得上皇叔的稱号,但從輩分上說其實完全不是這樣。

對于劉備的身世,《三國志》中如此記載道:“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勝子貞,元狩六年封涿縣陸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舉孝廉,官至東郡範令。”由此可見,史書其實沒有對于劉備身世的詳細描寫。而如果按照小說中的記載,劉備應當是漢高祖劉邦的第二十一代孫。

劉備都已經淪落到織席販履的地步了,為何皇室族譜上還有他?

然而,作為東漢末代皇帝的漢獻帝按照世系乃是劉邦的第十六世孫,也就是說,漢獻帝比劉備還要高五個輩分。羅貫中在這段情節上犯下如此明顯的錯誤,或許是考慮到自己本就是無中生有創造劇情,是以沒有認真考究;也或許是為了讓劉備順理成章成為皇叔而強行忽視了如此巨大但往往不會被讀者深究的漏洞。

劉備都已經淪落到織席販履的地步了,為何皇室族譜上還有他?

劉備的皇叔身份雖然是子虛烏有,但我們也可以代入小說當中,來推測一下為何皇室族譜中仍然有着劉備這樣無名小卒的姓名。首先,劉備幼年喪父,在母親的照顧下長大,為了生計确實曾經織席販履,但這并不代表着他就和其他窮人一樣。其一,史書說劉備的祖父、父親“世仕州郡”,也就是世代在州郡為官,這樣看來,如果不是劉備的父親英年早逝,他不但不用為生計憂愁,還會沿着祖輩的道路出仕。

劉備都已經淪落到織席販履的地步了,為何皇室族譜上還有他?

其二,劉備十五歲時曾在母親的支援和同宗長輩劉元起的資助下拜入盧植門下。盧植曾任九江太守,是東漢末年著名的儒學大家,劉備能夠成為其學生,并與後來稱霸遼東的公孫瓒等人成為同學,證明了他在亂世當中并沒有那麼不起眼,他的起點也沒有許多人想象中那麼低。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東漢末年朝廷采取的人才選拔制度是察舉制,而劉備的祖父就曾被舉為孝廉。像劉備祖父、父親這樣的“編内人員”,自然會被朝廷記錄在冊,而作為皇室血脈的劉備被管理皇家事務的相關官員登記也并不奇怪。當然,還有另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小說中的劉備在黃巾起義、讨伐董卓等重大事件中表現搶眼,是以被相關官員追根溯源,并補充進了皇室族譜。

劉備都已經淪落到織席販履的地步了,為何皇室族譜上還有他?

綜上所述,如果從現實的角度來說,劉備并沒有被漢獻帝尊為過皇叔,甚至史料當中并沒有他們曾經見面的記載。另外,從羅貫中為劉備“安排”的輩分上看,漢獻帝其實比劉備要高五個輩分,是以所謂的“皇叔”完全是無稽之談。

如果硬要代入小說的設定,那麼皇室族譜中之是以有着一度窮困潦倒的劉備的名字,或許是因為他好歹是皇室的一員;或許是他投奔曹操之前的出色表現讓漢室注意到了他的存在。不論如何,劉備到底是不是皇叔,或者是不是皇室宗親的讨論其實并沒有太大的意義,畢竟他确實為複興漢室付出了畢生的心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