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大詩人高啟一首經典的五絕,雖然隻有短短幾句,但是寫得很美

作者:新京報

古代有很多的才子,最終都會選擇隐居,其實無非就是一種生活态度,很多的隐士為了心中的理想,于是會在晚年選擇一處僻靜的地方生活,而這種沒有做官而隐居深山老林的人則稱為“隐士”。其中最為大衆所熟知的便是大詩人陶淵明,作為當時最具有才華的詩人,陶淵明在中年之後選擇隐居,過着與世無争的生活,才寫下了後來名滿天下的《桃花源記》。

明朝大詩人高啟一首經典的五絕,雖然隻有短短幾句,但是寫得很美

陶淵明隐居式的生活,也成為了很多文人一種追求的生活方式,此後有很多的文人會在晚年去到理想之地隐居。在很多詩人的作品中也都有展現,譬如唐朝詩人王維在晚年同樣選擇了隐居。生活在無人的深山之中,盡管有着諸多的不便,可是對于那些文人來說,那才是最理想的生活。

明朝大詩人高啟在其名篇《尋胡隐君》一詩中,同樣表達出了一種理想的生活狀态,其中的一個“尋”字最能夠展現詩人當時的心境,由于好友一直生活在深山老林,過着一種悠然自得的生活,這讓詩人感動不已,于是在這首詩中表達了出了一種豁達的人生态度,還有對于好友的羨慕,以至于全詩意境高遠,讀後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明朝大詩人高啟一首經典的五絕,雖然隻有短短幾句,但是寫得很美

渡水複渡水,看花還看花。

春風江上路,不覺到君家。

高啟是元末明初最重要的詩人之一,與楊基、張羽、徐贲被譽為“吳中四傑”,當時的評論家又把他們稱為“明初四傑”,在明朝詩壇有着極高的地位,并且還參與了《元史》的修訂。高啟早年間還是受到過重用,但是後來寫詩,被懷疑其在歌頌張友誠,于是被人彈劾。

明朝大詩人高啟一首經典的五絕,雖然隻有短短幾句,但是寫得很美

這首《尋胡隐君》其實就是尋找一位姓胡的隐士,也是詩人的好友,兩人在早年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為此在這首詩中,同樣展現出兩人之間那份深厚的友誼。整首詩寫得極為巧妙,先是通過周圍的環境,以此來表達當時的心境,然後再細膩地描寫所見所聞,還有所思所想,是以全詩,盡管隻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可是卻是寫得很有趣。

明朝大詩人高啟一首經典的五絕,雖然隻有短短幾句,但是寫得很美

從第一句中就可以看得出來,高啟的好友居住的地方很遠,一路上跋山涉水,渡過一道又一道水,可是還沒有到朋友所居住的地方。在這一句中盡管沒有交代詳細的地點,可是第二句又是點明了時間,這種獨特的寫法,也令前面這兩句更具有詩意;河岸兩邊長滿了花,走在這個地方,看也看不完,那些花兒讓人陶醉。很明顯正是在春天的時候,高啟前往深山老林去尋找好友。

明朝大詩人高啟一首經典的五絕,雖然隻有短短幾句,但是寫得很美

“春風江上路,不覺到君家。”最後這兩句寫得就更為巧妙,正是由于一路上欣賞美景,在那美景的陪伴這下,不知不覺就來到了你的家裡。雖然一路上很辛苦,可是還有美景相伴,是以走得并不辛苦,才會在不知不覺之中,突然就來到了朋友的家裡。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隻要心境大好,做任何的事情,那都能夠從中發現樂趣。

明朝大詩人高啟一首經典的五絕,雖然隻有短短幾句,但是寫得很美

​高啟的詩很有特色,在這首《尋胡隐君》一詩中,隻不過是信手拈來,可是卻寫得很有趣,從開篇到結尾,每一句都寫得很有巧妙,這也正是此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好友的隐居,其實對于高啟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應當說詩人,還是很向往好友那種隐居的生活,一個人居住在大山深處,過着一種極為平淡的生活,這也正是詩人所向往的生活,為此全詩盡管沒有表達出來,可是字裡行間還是有所展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