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啟:原本是明初著名詩人,身居蘇州思念故主,被朱元璋判處腰斬第一:人物的一些經曆,才能跟劉基媲美,一度投靠張士誠第二:朱元璋時期擔任重要官員,武将的話點醒了他,高啟因作詩被腰斬

高啟:原本是明初著名詩人,身居蘇州思念故主,被朱元璋判處腰斬第一:人物的一些經曆,才能跟劉基媲美,一度投靠張士誠第二:朱元璋時期擔任重要官員,武将的話點醒了他,高啟因作詩被腰斬

說到文字獄,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古代封建統治者為了達到專權跋扈的目的,俗話說伴君如伴虎,皇帝作為九五之尊猜忌心非常強。曆朝曆代的文字獄根據不同程度來判斷,最早開始于西漢,明清兩朝發展到了巅峰。乾隆時期的一百多起文字獄就比明朝多上數倍,不管是涉及人數還是影響力都是任何朝代無法比拟的。咱們不吹不黑:“明朝初年曾經盛行一段時間的文字獄,以明太祖朱元璋為代表。”這都是他的政治污點,說起文字獄不得不提及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明朝初年的大詩人高啟。

1:個人的一些經曆,是明朝初年著名的大詩人,才能跟劉伯溫媲美

高啟:原本是明初著名詩人,身居蘇州思念故主,被朱元璋判處腰斬第一:人物的一些經曆,才能跟劉基媲美,一度投靠張士誠第二:朱元璋時期擔任重要官員,武将的話點醒了他,高啟因作詩被腰斬

高啟所生的那個年代正可謂是元朝末年英雄輩出的大動亂時代,剛開始的時候家境比較富裕。很快隻因父母雙亡,沒過多久便家道中落。十幾歲的時候便有讀書過目不忘的本事,生性機敏有大智慧。精通曆史,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跟宋濂,劉伯溫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于此同時,跟楊基,張羽等人并稱“吳中四傑”,經常把他們跟初唐四傑相比。可想而知此人名氣之大,隻可惜逐漸有了讀書人的一個通病,生性高傲自負。這種人往往想要在職場有所作為難上加難。

2:張士誠出身鹽商打下江山自稱吳王,高啟有幸在其手下做事情

高啟:原本是明初著名詩人,身居蘇州思念故主,被朱元璋判處腰斬第一:人物的一些經曆,才能跟劉基媲美,一度投靠張士誠第二:朱元璋時期擔任重要官員,武将的話點醒了他,高啟因作詩被腰斬

我們都知道高啟是現在的江蘇蘇州人,原來張士誠的老巢就是在那裡。他出身鹽商世家,靠着販賣私鹽起家很快打下了蘇州,成為長江流域的一代霸主。老好人形象出身的張士誠對于人才往往是不拘一格,這些人往往是優劣不一,有的極具才能往往不被重用。身邊都是一些阿谀奉承的小人,以黃蔡葉三人為首。高啟十六歲的時候被張士誠請去擔任幕僚,僅僅過了數年後他便厭倦了官場的險惡,進而借故離開。

3:高啟跟周仲達的女兒一見如故,很快便成為了他的女婿

20歲之前高啟還未曾娶妻子,在古代完全可以叫單身狗。 命運不是不給你機會,很快這機遇便降臨在高啟身上。高啟住宅不遠處居住着一個人,這個人叫周仲達。年輕的時候一度中過舉人,他有一個人非常漂亮的女兒。據說有一次不幸得了一場大病,類似于瘟疫(實際上這是他故意編纂的)。身為鄰居有着好心腸的高啟前去探望他,都說高啟是大才子,不知道這個稱号時不時名副其實,倒不如現在來考考他。
高啟:原本是明初著名詩人,身居蘇州思念故主,被朱元璋判處腰斬第一:人物的一些經曆,才能跟劉基媲美,一度投靠張士誠第二:朱元璋時期擔任重要官員,武将的話點醒了他,高啟因作詩被腰斬

當即掏出一副圖讓他來應對,沒想到隻過片刻便做出一副詩出來。周仲達多麼精明的一個人,很快便從詩文中了解到高啟現在還是單身,應該也是看重了自己的女兒。古代講究門當戶對,如果高啟能成為他的女婿,想必自己臉上有光。數天後安排他跟自己女兒見了一場面,很快二人一見鐘情成雙成對了。愛情美好豐收的同時,也讓他的名聲擴散開來。

1: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時候,一度擔任重要官員,奈何想要離朱元璋而去

高啟:原本是明初著名詩人,身居蘇州思念故主,被朱元璋判處腰斬第一:人物的一些經曆,才能跟劉基媲美,一度投靠張士誠第二:朱元璋時期擔任重要官員,武将的話點醒了他,高啟因作詩被腰斬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能夠打下天下,除了自己有過人的本領之外,不管是謀臣還是武将都是個頂個拔尖的強。能容納這麼多人才,說明自己還是有一定的胸襟。聽聞江蘇蘇州一代有高啟這麼一個賢才,洪武元年朱元璋剛剛建國讓高啟擔任翰林院編修,這樣的才能深受朱元璋賞識。一度擔任明朝皇子的老師,“元史”便是由他和宋濂等人主持編纂的。洪武三年的時候,朱元璋想提拔他為戶部右侍郎。無奈他辭官回鄉,本就疑心重的朱元璋,讓他對高啟産生了不滿的想法。

2:武将的話點醒了朱元璋,文臣鬼點子很多,實際上開國後武将不受重用

高啟:原本是明初著名詩人,身居蘇州思念故主,被朱元璋判處腰斬第一:人物的一些經曆,才能跟劉基媲美,一度投靠張士誠第二:朱元璋時期擔任重要官員,武将的話點醒了他,高啟因作詩被腰斬

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要用到許多武将,坐天下的時候這些武将往往會失去作用,文臣往往得到皇帝重用。這就讓一部分武臣心生不滿之願,有一天朱元璋在跟一群淮西子弟聊天的時候:“張士誠這個人是個大好人,沒有想到這麼受大家歡迎。”這群武将當頭的就說:“陛下您可千萬不要被這些文臣給蒙蔽了雙眼,史書記載士誠者,小人也。”原來張士誠不是叫這個名字,還是這些文人給取的。人家張士誠對他們這麼好,背後還用三言兩語挖苦張士誠。據說此刻開始,對文臣猜忌心頗重。

3:蘇州府連年動亂,明初修複府邸,高啟“上梁文”挖苦老朱,遭到誅殺

高啟:原本是明初著名詩人,身居蘇州思念故主,被朱元璋判處腰斬第一:人物的一些經曆,才能跟劉基媲美,一度投靠張士誠第二:朱元璋時期擔任重要官員,武将的話點醒了他,高啟因作詩被腰斬

元朝末年連年動亂的緣故,十幾年後朱元璋開創了一個嶄新王朝。為了日後江山社稷考慮,制定了許多利民的好政策。蘇州府連年遭受戰火侵擾,許多地基不穩。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自然要把這一問題解決,責令蘇州府知府魏觀妥善處理此事。大文化人高啟為此寫了“上梁詞”,無奈被身邊的監察禦史所告發,其所說的“虎踞龍盤"其心可誅。本來朱元璋就對高啟尤為不滿,下令斬首魏觀。判處高啟腰斬之刑。

結束語:任何事情任何人都有兩面性,包括我們評價高啟也好,朱元璋也罷。他們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高啟固然被殺的有點慘。我們可以想象一個這樣的文化人通過詞語如此明顯諷刺當朝皇帝,曆代封建統治者所不能容。高啟在這個問題上很明顯沒有處理好,魏觀被殺讓老朱有點後悔。後面都是由朝廷送其歸鄉入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