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的中秋節,北京一個破敗的院子裡,70歲的趙碧琰剛掃完地到家,進門後便把家人叫在一起,今天她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
我決定将家裡所有财産的80%捐給國家。為你們父親犯下的深重罪孽贖罪。

老年時期的趙碧琰
子女聽了十分震驚,因為他們知道,母親口中80%的财産價值24億人民币。在當時,勞工每個月的工資隻有81元,對大部分人來說,24億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在街坊鄰居眼中,趙碧琰隻是一個穿的破破爛爛的,靠着掃大街才能買得起蘿蔔青菜的窮酸老人。哪裡來24億人民币捐給國家?丈夫為什麼犯下深重罪孽卻有24億?
似乎謎團的答案就在趙碧琰和丈夫身上。他們的故事要從一張照片說起。
20世紀80年代的工廠
“這個女孩真美!”十五歲的耿維馥看着手裡的照片感歎道。耿維馥就是趙碧琰的原名。此時的她還隻是一個情窦初開的小女孩。
照片上的“女孩子”,上身穿着中袖小衫,下身配了一條長裙,齊耳短發漂亮極了。
聽到耿維馥的話,沈欣然拍着床哈哈大笑,“他可不是什麼女孩子,他是我哥,趙欣伯。”
沈欣然的話讓耿維馥呆了好半天,一個男人的五官怎麼可以怎麼精緻。雖然有些荒唐,但趙欣伯的一張女裝照片成了耿維馥的夢中情人。
沈欣伯不僅長有一張精緻的臉,他優雅的談吐、幽默的語言,标準的京腔無不吸引着耿維馥。如此優秀的男人,耿維馥卻隻能把自己的想法放在心裡。
趙欣伯
耿維馥知道,趙欣伯有一個心上人,王碧琰。兩人因戲結緣,相識後迅速墜入愛河。但王碧琰是一個貴族家的歌妓,兩人的愛情不但沒有收到長輩的祝福,而且還百般阻撓。
于是兩人決定私奔到日本。多年的在外工作,讓王碧琰有了一定的積蓄。是以她一人撐起了兩人的生活。
王碧琰的話趙欣伯都會聽,王碧琰說,當時中國缺乏完善的法律體系,要他好好學法律,學成之後為國效力。他不假思索,乖乖照做。
兩人在日本過得十分幸福,趙欣伯的法學之路也走得很順暢。正當躊躇滿志的時候,他得到了一個噩耗。
1921年,王碧琰患上子宮肌瘤,在日本治療時,因為醫生的判斷失誤導緻王碧琰永遠地離開了趙欣伯,這讓他悲痛不已。
堕落了一段時間後,他重振旗鼓,決心完成妻子的遺願。
王碧琰心系故國,是以趙欣伯受她的囑咐,把骨灰帶回中國安葬。
這一次回國,成為耿維馥和趙欣伯故事的開始。
回國後,趙欣伯把王碧琰當做模闆,在報紙上刊登了一條征婚啟示。
耿維馥多年來一直心系趙欣伯,但她一直懂得分寸,沒有打擾也沒機會打擾趙欣伯和王碧琰。直到看到那則征婚啟事,她多年的等待終于看到了希望。她迫不及待,打扮自己去應征。
耿維馥穿上一條清新的洋裙,頭發編成一股盤在腦後,一頭烏發在晶亮的發夾的襯托顯得恰到好處。
趙欣伯見到耿維馥這一身裝扮,頓時慌了神;眉眼間,他看到了王碧琰的影子。
他對耿維馥非常滿意,這讓21歲的耿維馥害羞地低下頭不敢直視趙欣伯的眼睛。情意正濃時,趙欣伯提出了結婚的三個要求。
趙欣伯與他的獎杯
趙欣伯用好聽的京腔,緩緩地說出三個要求
1、結婚後不能離婚
2、結婚後去日本
3、改名為王碧琰
聽到第三個要求,耿維馥是委屈的。她知道自己隻是王碧琰的替身,但自己愛了這個男人足足6年,隻要自己拒絕了,以後站在他身邊的,就不會是自己了。
最終,耿維馥為了愛情,頂着一個歌妓的名字生活,改名換姓,背叛祖宗,跟着趙欣伯去了日本生活。
在日本,耿維馥住在趙欣伯和王碧琰以前的家裡,幾年來,趙欣伯無數次以學習的理由拒絕耿維馥,耿維馥不但收到丈夫的冷落,家裡的仆人也欺負她。
耿維馥是聰明的,但她還不夠聰明。
年輕時期的耿維馥
要得到趙欣伯的心,唯有相信母憑子貴。耿維馥想盡一切辦法,終于為趙欣伯産下一子。
耿維馥唯一的要求就是:我要改回娘家姓。但趙欣伯并沒有妥協。因為他曾拉着亡妻的手發誓,此生非王碧琰不娶。斯人已逝,他既想要女人,又不想打破承諾,是以有了耿維馥改姓名的戲碼。
兩人僵持了很久,趙欣伯做了最大的讓步:改姓趙。耿維馥第一次看到趙欣伯的妥協,她覺得自己終于打赢了這一戰。正式改名為趙碧琰之後,兩人過上了表面平靜的生活。
1925年,趙欣伯獲得了日本帝國大學授予的法學博士學位,成為第一個獲此學位的中國人。他興沖沖地頂着這個頭銜回國,迫切的想在國内做出一番事業,隻為完成王碧琰生前的 願望。
然而回國後的趙欣伯,正一步步走向深淵。
1926年,趙欣伯通過日本人土肥原賢二搭上了張作霖,讨了保安軍司令部法律顧問一職。
彼時國内正值軍閥混亂時期,各種新思潮不斷,學生因張作霖是親日派對他十分不滿,後張作霖殺害李大钊等文學名流更是徹底惹惱了學生。
張作霖是以扣上漢奸的帽子,在他身邊工作的趙欣伯也牽連在其中。他曾在理發的時候被學生打得頭破血流,面對學生他毫無還手之力,最後隻能頂着理了一半的頭跌跌撞撞走回家。
這與他的期望大庭相徑,本想着回國随便能找到炙手可熱的職位,在法律界闖出一片天地,但現實确實一個人人喊打的階下囚模樣。
趙欣伯腦海裡隻有剩一個強烈的念頭,越來越強烈:他要做人上人,隻做人上人。1928年,張作霖向東北轉移時遇害。趙欣伯認為時機到了,随後,張欣伯做了一個後悔一生的決定。
張作霖
雖然漢奸的名聲不好聽,但在落魄時,幾個有權有勢的日本人提攜了他。眼看着日本人占領東北三省,張欣伯一咬牙,索性認了日本人當主子。
為了在日本群體留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決定釜底抽薪,在各大報紙上旗幟鮮明地表達自己的親日立場。
九一八事變後,張欣伯更是不顧民憤,積極加入奉天地方自治維持委員會,聯合其他漢奸團體發表獨立宣言,宣布東北四省脫離南京國民政府建立新的獨立政權。
土肥原賢二卸任後,趙欣伯接任了沈陽市長,這是他夢寐以求的高官,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上任後,他簡直瘋了。
趙欣伯(左一)漢奸照
弄權、斂财、販賣鴉片、陷害無辜百姓,無惡不作。在他撺掇下,日本人在東北建立了僞滿洲國,定都長春,改其名為新京。
傀儡政府建立後,他當上政府立法法院院長。任職期間,趙欣伯一邊替日本人幹事,一邊讨好僞滿洲政府,搜刮民脂民膏,過上了左右逢源的好日子。
然而,他的舉動遭到好友土肥原賢二的嫉妒。在東北形式穩定之後,土肥原賢二向日軍指控了趙欣伯的A錢罪行,趙欣伯被迫下台。
此時的趙欣伯已經完全黑化,引咎辭職後他先利用自己長年累月打好的關系,承包了東北地區的運輸工程,然後從日本進口大量軍用藥物,高價賣給抗日軍隊。為此他狠狠發了一筆國難财。
盡管金錢堆積越來越多,但他一個漢奸,沒有日本人的庇護,上街就會人人喊打。他怕了,于是帶着趙碧琰回了日本。
到了日本後,他又開始了一番别樣的事業。
土肥原賢二
趙欣伯拿着那些不義之财,心裡總不踏實。于是他開始大量購置日本的房産,珠寶。雖然錢是不幹淨的,但房産珠寶是幹淨的。他曾答應王碧琰(趙欣伯原配)做事幹幹淨淨,得對得起祖國。
然而,他一直執迷不悟:投靠日本是為了當高官,那是履行自己的承諾;盡管日本人看不起自己,但錢都是自己賺回來的,也許不太幹淨,但隻要把錢換成幹淨的房産,就不算違反和王碧琰之間的約定了。
趙欣伯那可笑的想法讓失望瞬間充滿趙碧琰的心頭。但她心裡仍有一絲欣喜,因為趙欣伯的大部分房産都寫上了趙碧琰的名字。
隻是後來才知道,她比趙欣伯更可笑;房産上寫趙碧琰的名字,隻是趙欣伯掩人耳目的伎倆罷了。
1939年,彼時正值抗日戰争,趙欣伯帶着趙碧琰回到中國。當趙碧琰知道趙欣伯匆匆回國的理由後,她徹底絕望了。
趙碧琰
趙欣伯回國的目的隻有一個:繼續做日本走狗。享受過紙醉金迷的生活後,趙欣伯不想重回平淡的生活。回到北平後,他四處打點關系,終于當上了華北政務委員法律顧問。
趙碧琰覺得丈夫已經完全無可救藥了,盡管她也喜歡上流社會的燈紅酒綠,但與漢奸同流合污完全越過了她的底線。這一次她果斷選擇和趙欣伯分居,獨自住在舊鼓樓大街胡同的一座小房子裡。
趙欣伯并沒有過多理會,兩人就這樣一直分居很久。直到解放戰争前夕,趙欣伯才主動找到趙碧琰:回日本繼續買房。
看着趙欣伯把厚厚的地契放在鐵箱子時,趙碧琰是震驚的,她知道趙欣伯貪了很多髒錢,但沒想到是這麼多。
回國後,趙欣伯偷偷把裝滿地契的鐵箱埋在後院,這樣就沒人知道了,但報應說來就來。
趙欣伯趙碧琰家庭照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趙欣伯這個出賣人民、出賣國家的叛徒,自然收歸監獄。
第一次被捕時,趙欣伯天真的以為日本還是一座可靠的大山,他并沒有出庭指認日本的罪行,也否認了自己賣國的行徑。新中國成立後,他第二次被捕,那時的他才恍然驚醒,在憂懼和慚愧中,他猝死在看守所裡。
趙欣伯的死不但沒能換來群眾的原諒,趙家也開始落魄了。趙碧琰雖深愛着趙欣伯,但她始終明白,從他選擇背叛人民,背叛祖國的時候就沒有回頭路了。
她阻止不了命運的安排,隻能默默改回娘家姓(耿碧琰),在北京當一名掃地勞工維持家裡的生計。
日子就這樣平平淡淡地過了二十年,直到1963年,家裡來了幾個陌生的客人。
審判中的趙欣伯
這幾個客人穿着與幹部很相像,帶頭那個60多歲的老者,就是國家僑辦主任廖承志。
聽到幾人的身份,趙碧琰心裡很是害怕,以為政府要把漢奸家屬抓回去問罪。看到趙碧琰的神情,廖承志知道自己找對人了,于是不再拐彎抹角:“你不用害怕,我們是和你商量一下,怎樣處理當年趙欣伯在日本購置的房産。”
趙碧琰這才松了一口氣,但又不着痕迹地輕歎一聲:“這麼多年了,我還有機會把房産拿回來嗎?”
廖承志嚴肅道:“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國僑辦決不允許本國公民的财産受到損失,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幫你把房産産權争回來!”
盡管有組織地幫忙,但趙碧琰沒抱很大的希望。因為趙欣伯第二次被捕後,為了減輕丈夫的罪行,她把趙欣伯埋在後院的地契全部焚毀了。
然而,這還不是最糟糕的。
廖承志(左一)家庭照
20世紀60年代,文化大革命揭開帷幕。為了讨回日本的地産,耿碧琰隻能改名為趙碧琰。這樣一來,漢奸家屬的身份就會暴露在大衆面前,是以趙碧琰經常被紅衛兵拉去批鬥。
另一方面,一直掌管着趙欣伯财産的玲木彌之助僞造了一份檔案,裡面一條附加款項是:
“趙氏夫婦一旦去世,他們名下的财産将無償贈與玲木彌之助。”
檔案後還有無法辨識真僞的趙欣伯簽字。
由于趙碧琰改姓生活了20多年,是以玲木彌之助一直咬定趙碧琰已經死了。當時中日關系也沒有緩和,是以這個案件被擱置了十年。
1976年,事情終于迎來了轉機。
趙碧琰與兒子趙宗陽合照
1976年 ,玲木彌之助因病去世,此前中日也實友好建交,趙碧琰在日本的巨額地産終于有了回歸的希望。很快,趙碧琰在國僑辦相關人員的陪同下,坐船遠渡日本。
但事情并沒有發展的順利。一次審判中就出現五個趙碧琰,而真正的趙碧琰因緊張,對許多關鍵點含糊其辭,以至于審判持續了幾年也沒有任何結果。
直到1979年,律師傅志人接到中央外事上司小組的訓示,要求擔任趙碧琰收回東京巨額地産案的主導律師,同時下達死指令:必須幫趙碧琰全力要回資産。
傅志人深知這個案子十分棘手,但他也是一個聰明的律師。他簡單了解事情後,他抓住了整個事情的核心,那就是證明趙碧琰就是趙欣伯的妻子。
接下來的8個月裡,傅志人跑遍了北京、沈陽、長春等城市,一共取得19份證人提供的證據,這些人就有趙欣伯的下屬,送飯的男仆等。
當一切準備就緒的時候,趙碧琰卻出了問題。
在開庭前,趙碧琰突然病倒了。無奈之下,隻能讓兒子趙宗陽替她出庭。
出庭的人換了趙宗陽,這下就要證明趙宗陽的身份。傅志人又花了幾個月時間,四處尋找趙宗陽在日本的出生證明。
1984年9月7日,東京家庭裁判所對案件作出最終的裁決,這筆價值30億元的巨額地産終于回歸到趙碧琰手裡。
趙碧琰心裡十分激動,經曆了十多年的審判,終于把屬于自己的東西拿回來了。想到這裡,趙碧琰心生一股對國家的感激和愧疚。
沒有國家的不放棄,沒有傅志人的堅持不懈,也許這些地産就會永遠留在日本人手裡。于是她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
趙碧琰(中)
1985年中秋節,趙碧琰決定把所得财産的百分之八十,即24億捐贈給國家的教育事業。剩下的絕大部分又給了曾經幫助過她的人,還給後代留了極少一部分,而自己則分毫未取。
子女對母親的做法感到震驚,思索後也認為這也在情理之中,因為這是一筆不義之财,取之于人民,最後也應該歸于人民。
國家為了感謝趙碧琰的貢獻,在她生命的晚年安排在中日友好的加護病房裡度過。盡管身上沒有官職 但卻給了她進階幹部的待遇。
1989年6月,趙碧琰走完了她苦難的一生。
苦難幾乎填滿了趙碧琰的一生。視她為替代品的丈夫,當上漢奸迷途不返,罵名卻讓她來承受。但她仍舊深明大義,主動捐款奉獻給國家,這是值得尊敬的。同時趙碧琰也是幸運的,在她最困難時,偉大的祖國不留餘地的幫助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