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84年,北京一扫街老妇主动向国家捐24亿巨款,卑微称“为夫赎罪”

作者:九霄叙史

1984年的中秋节,北京一个破败的院子里,70岁的赵碧琰刚扫完地到家,进门后便把家人叫在一起,今天她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我决定将家里所有财产的80%捐给国家。为你们父亲犯下的深重罪孽赎罪。

84年,北京一扫街老妇主动向国家捐24亿巨款,卑微称“为夫赎罪”

老年时期的赵碧琰

子女听了十分震惊,因为他们知道,母亲口中80%的财产价值24亿人民币。在当时,工人每个月的工资只有81元,对大部分人来说,24亿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在街坊邻居眼中,赵碧琰只是一个穿的破破烂烂的,靠着扫大街才能买得起萝卜青菜的穷酸老人。哪里来24亿人民币捐给国家?丈夫为什么犯下深重罪孽却有24亿?

似乎谜团的答案就在赵碧琰和丈夫身上。他们的故事要从一张照片说起。

84年,北京一扫街老妇主动向国家捐24亿巨款,卑微称“为夫赎罪”

20世纪80年代的工厂

“这个女孩真美!”十五岁的耿维馥看着手里的照片感叹道。耿维馥就是赵碧琰的原名。此时的她还只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小女孩。

照片上的“女孩子”,上身穿着中袖小衫,下身配了一条长裙,齐耳短发漂亮极了。

听到耿维馥的话,沈欣然拍着床哈哈大笑,“他可不是什么女孩子,他是我哥,赵欣伯。”

沈欣然的话让耿维馥呆了好半天,一个男人的五官怎么可以怎么精致。虽然有些荒唐,但赵欣伯的一张女装照片成了耿维馥的梦中情人。

沈欣伯不仅长有一张精致的脸,他优雅的谈吐、幽默的语言,标准的京腔无不吸引着耿维馥。如此优秀的男人,耿维馥却只能把自己的想法放在心里。

84年,北京一扫街老妇主动向国家捐24亿巨款,卑微称“为夫赎罪”

赵欣伯

耿维馥知道,赵欣伯有一个心上人,王碧琰。两人因戏结缘,相识后迅速坠入爱河。但王碧琰是一个贵族家的歌妓,两人的爱情不但没有收到长辈的祝福,而且还百般阻挠。

于是两人决定私奔到日本。多年的在外工作,让王碧琰有了一定的积蓄。所以她一人撑起了两人的生活。

王碧琰的话赵欣伯都会听,王碧琰说,当时中国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要他好好学法律,学成之后为国效力。他不假思索,乖乖照做。

两人在日本过得十分幸福,赵欣伯的法学之路也走得很顺畅。正当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得到了一个噩耗。

1921年,王碧琰患上子宫肌瘤,在日本治疗时,因为医生的判断失误导致王碧琰永远地离开了赵欣伯,这让他悲痛不已。

堕落了一段时间后,他重振旗鼓,决心完成妻子的遗愿。

84年,北京一扫街老妇主动向国家捐24亿巨款,卑微称“为夫赎罪”

王碧琰心系故国,所以赵欣伯受她的嘱咐,把骨灰带回中国安葬。

这一次回国,成为耿维馥和赵欣伯故事的开始。

回国后,赵欣伯把王碧琰当做模板,在报纸上刊登了一条征婚启示。

耿维馥多年来一直心系赵欣伯,但她一直懂得分寸,没有打扰也没机会打扰赵欣伯和王碧琰。直到看到那则征婚启事,她多年的等待终于看到了希望。她迫不及待,打扮自己去应征。

耿维馥穿上一条清新的洋裙,头发编成一股盘在脑后,一头乌发在晶亮的发卡的衬托显得恰到好处。

赵欣伯见到耿维馥这一身装扮,顿时慌了神;眉眼间,他看到了王碧琰的影子。

他对耿维馥非常满意,这让21岁的耿维馥害羞地低下头不敢直视赵欣伯的眼睛。情意正浓时,赵欣伯提出了结婚的三个要求。

84年,北京一扫街老妇主动向国家捐24亿巨款,卑微称“为夫赎罪”

赵欣伯与他的奖杯

赵欣伯用好听的京腔,缓缓地说出三个要求

1、结婚后不能离婚

2、结婚后去日本

3、改名为王碧琰

听到第三个要求,耿维馥是委屈的。她知道自己只是王碧琰的替身,但自己爱了这个男人足足6年,只要自己拒绝了,以后站在他身边的,就不会是自己了。

最终,耿维馥为了爱情,顶着一个歌妓的名字生活,改名换姓,背叛祖宗,跟着赵欣伯去了日本生活。

在日本,耿维馥住在赵欣伯和王碧琰以前的家里,几年来,赵欣伯无数次以学习的理由拒绝耿维馥,耿维馥不但收到丈夫的冷落,家里的仆人也欺负她。

耿维馥是聪明的,但她还不够聪明。

84年,北京一扫街老妇主动向国家捐24亿巨款,卑微称“为夫赎罪”

年轻时期的耿维馥

要得到赵欣伯的心,唯有相信母凭子贵。耿维馥想尽一切办法,终于为赵欣伯产下一子。

耿维馥唯一的要求就是:我要改回娘家姓。但赵欣伯并没有妥协。因为他曾拉着亡妻的手发誓,此生非王碧琰不娶。斯人已逝,他既想要女人,又不想打破承诺,所以有了耿维馥改姓名的戏码。

两人僵持了很久,赵欣伯做了最大的让步:改姓赵。耿维馥第一次看到赵欣伯的妥协,她觉得自己终于打赢了这一战。正式改名为赵碧琰之后,两人过上了表面平静的生活。

1925年,赵欣伯获得了日本帝国大学授予的法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此学位的中国人。他兴冲冲地顶着这个头衔回国,迫切的想在国内做出一番事业,只为完成王碧琰生前的 愿望。

然而回国后的赵欣伯,正一步步走向深渊。

84年,北京一扫街老妇主动向国家捐24亿巨款,卑微称“为夫赎罪”

1926年,赵欣伯通过日本人土肥原贤二搭上了张作霖,讨了保安军司令部法律顾问一职。

彼时国内正值军阀混乱时期,各种新思潮不断,学生因张作霖是亲日派对他十分不满,后张作霖杀害李大钊等文学名流更是彻底惹恼了学生。

张作霖因此扣上汉奸的帽子,在他身边工作的赵欣伯也牵连在其中。他曾在理发的时候被学生打得头破血流,面对学生他毫无还手之力,最后只能顶着理了一半的头跌跌撞撞走回家。

这与他的期望大庭相径,本想着回国随便能找到炙手可热的职位,在法律界闯出一片天地,但现实确实一个人人喊打的阶下囚模样。

赵欣伯脑海里只有剩一个强烈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他要做人上人,只做人上人。1928年,张作霖向东北转移时遇害。赵欣伯认为时机到了,随后,张欣伯做了一个后悔一生的决定。

84年,北京一扫街老妇主动向国家捐24亿巨款,卑微称“为夫赎罪”

张作霖

虽然汉奸的名声不好听,但在落魄时,几个有权有势的日本人提携了他。眼看着日本人占领东北三省,张欣伯一咬牙,索性认了日本人当主子。

为了在日本群体留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决定釜底抽薪,在各大报纸上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亲日立场。

九一八事变后,张欣伯更是不顾民愤,积极加入奉天地方自治维持委员会,联合其他汉奸团体发表独立宣言,宣布东北四省脱离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新的独立政权。

土肥原贤二卸任后,赵欣伯接任了沈阳市长,这是他梦寐以求的高官,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上任后,他简直疯了。

84年,北京一扫街老妇主动向国家捐24亿巨款,卑微称“为夫赎罪”

赵欣伯(左一)汉奸照

弄权、敛财、贩卖鸦片、陷害无辜百姓,无恶不作。在他撺掇下,日本人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定都长春,改其名为新京。

傀儡政府建立后,他当上政府立法法院院长。任职期间,赵欣伯一边替日本人干事,一边讨好伪满洲政府,搜刮民脂民膏,过上了左右逢源的好日子。

然而,他的举动遭到好友土肥原贤二的嫉妒。在东北形式稳定之后,土肥原贤二向日军指控了赵欣伯的贪污罪行,赵欣伯被迫下台。

此时的赵欣伯已经完全黑化,引咎辞职后他先利用自己长年累月打好的关系,承包了东北地区的运输工程,然后从日本进口大量军用药物,高价卖给抗日军队。为此他狠狠发了一笔国难财。

尽管金钱堆积越来越多,但他一个汉奸,没有日本人的庇护,上街就会人人喊打。他怕了,于是带着赵碧琰回了日本。

到了日本后,他又开始了一番别样的事业。

84年,北京一扫街老妇主动向国家捐24亿巨款,卑微称“为夫赎罪”

土肥原贤二

赵欣伯拿着那些不义之财,心里总不踏实。于是他开始大量购置日本的房产,珠宝。虽然钱是不干净的,但房产珠宝是干净的。他曾答应王碧琰(赵欣伯原配)做事干干净净,得对得起祖国。

然而,他一直执迷不悟:投靠日本是为了当高官,那是履行自己的承诺;尽管日本人看不起自己,但钱都是自己赚回来的,也许不太干净,但只要把钱换成干净的房产,就不算违反和王碧琰之间的约定了。

赵欣伯那可笑的想法让失望瞬间充满赵碧琰的心头。但她心里仍有一丝欣喜,因为赵欣伯的大部分房产都写上了赵碧琰的名字。

只是后来才知道,她比赵欣伯更可笑;房产上写赵碧琰的名字,只是赵欣伯掩人耳目的伎俩罢了。

1939年,彼时正值抗日战争,赵欣伯带着赵碧琰回到中国。当赵碧琰知道赵欣伯匆匆回国的理由后,她彻底绝望了。

84年,北京一扫街老妇主动向国家捐24亿巨款,卑微称“为夫赎罪”

赵碧琰

赵欣伯回国的目的只有一个:继续做日本走狗。享受过纸醉金迷的生活后,赵欣伯不想重回平淡的生活。回到北平后,他四处打点关系,终于当上了华北政务委员法律顾问。

赵碧琰觉得丈夫已经完全无可救药了,尽管她也喜欢上流社会的灯红酒绿,但与汉奸同流合污完全越过了她的底线。这一次她果断选择和赵欣伯分居,独自住在旧鼓楼大街胡同的一座小房子里。

赵欣伯并没有过多理会,两人就这样一直分居很久。直到解放战争前夕,赵欣伯才主动找到赵碧琰:回日本继续买房。

看着赵欣伯把厚厚的地契放在铁箱子时,赵碧琰是震惊的,她知道赵欣伯贪了很多脏钱,但没想到是这么多。

回国后,赵欣伯偷偷把装满地契的铁箱埋在后院,这样就没人知道了,但报应说来就来。

84年,北京一扫街老妇主动向国家捐24亿巨款,卑微称“为夫赎罪”

赵欣伯赵碧琰家庭照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赵欣伯这个出卖人民、出卖国家的叛徒,自然收归监狱。

第一次被捕时,赵欣伯天真的以为日本还是一座可靠的大山,他并没有出庭指认日本的罪行,也否认了自己卖国的行径。新中国成立后,他第二次被捕,那时的他才恍然惊醒,在忧惧和惭愧中,他猝死在看守所里。

赵欣伯的死不但没能换来民众的原谅,赵家也开始落魄了。赵碧琰虽深爱着赵欣伯,但她始终明白,从他选择背叛人民,背叛祖国的时候就没有回头路了。

她阻止不了命运的安排,只能默默改回娘家姓(耿碧琰),在北京当一名扫地工人维持家里的生计。

日子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了二十年,直到1963年,家里来了几个陌生的客人。

84年,北京一扫街老妇主动向国家捐24亿巨款,卑微称“为夫赎罪”

审判中的赵欣伯

这几个客人穿着与干部很相像,带头那个60多岁的老者,就是国家侨办主任廖承志。

听到几人的身份,赵碧琰心里很是害怕,以为政府要把汉奸家属抓回去问罪。看到赵碧琰的神情,廖承志知道自己找对人了,于是不再拐弯抹角:“你不用害怕,我们是和你商量一下,怎样处理当年赵欣伯在日本购置的房产。”

赵碧琰这才松了一口气,但又不着痕迹地轻叹一声:“这么多年了,我还有机会把房产拿回来吗?”

廖承志严肃道:“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国侨办决不允许本国公民的财产受到损失,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帮你把房产产权争回来!”

尽管有组织地帮忙,但赵碧琰没抱很大的希望。因为赵欣伯第二次被捕后,为了减轻丈夫的罪行,她把赵欣伯埋在后院的地契全部焚毁了。

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84年,北京一扫街老妇主动向国家捐24亿巨款,卑微称“为夫赎罪”

廖承志(左一)家庭照

20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揭开帷幕。为了讨回日本的地产,耿碧琰只能改名为赵碧琰。这样一来,汉奸家属的身份就会暴露在大众面前,因此赵碧琰经常被红卫兵拉去批斗。

另一方面,一直掌管着赵欣伯财产的玲木弥之助伪造了一份文件,里面一条附加款项是:

“赵氏夫妇一旦去世,他们名下的财产将无偿赠与玲木弥之助。”

文件后还有无法辨别真伪的赵欣伯签字。

由于赵碧琰改姓生活了20多年,所以玲木弥之助一直咬定赵碧琰已经死了。当时中日关系也没有缓和,所以这个案件被搁置了十年。

1976年,事情终于迎来了转机。

84年,北京一扫街老妇主动向国家捐24亿巨款,卑微称“为夫赎罪”

赵碧琰与儿子赵宗阳合照

1976年 ,玲木弥之助因病去世,此前中日也实友好建交,赵碧琰在日本的巨额地产终于有了回归的希望。很快,赵碧琰在国侨办相关人员的陪同下,坐船远渡日本。

但事情并没有发展的顺利。一次审判中就出现五个赵碧琰,而真正的赵碧琰因紧张,对许多关键点含糊其辞,以至于审判持续了几年也没有任何结果。

直到1979年,律师傅志人接到中央外事领导小组的指示,要求担任赵碧琰收回东京巨额地产案的主导律师,同时下达死命令:必须帮赵碧琰全力要回资产。

傅志人深知这个案子十分棘手,但他也是一个聪明的律师。他简单了解事情后,他抓住了整个事情的核心,那就是证明赵碧琰就是赵欣伯的妻子。

接下来的8个月里,傅志人跑遍了北京、沈阳、长春等城市,一共取得19份证人提供的证据,这些人就有赵欣伯的下属,送饭的男仆等。

当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赵碧琰却出了问题。

84年,北京一扫街老妇主动向国家捐24亿巨款,卑微称“为夫赎罪”

在开庭前,赵碧琰突然病倒了。无奈之下,只能让儿子赵宗阳替她出庭。

出庭的人换了赵宗阳,这下就要证明赵宗阳的身份。傅志人又花了几个月时间,四处寻找赵宗阳在日本的出生证明。

1984年9月7日,东京家庭裁判所对案件作出最终的裁决,这笔价值30亿元的巨额地产终于回归到赵碧琰手里。

赵碧琰心里十分激动,经历了十多年的审判,终于把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回来了。想到这里,赵碧琰心生一股对国家的感激和愧疚。

没有国家的不放弃,没有傅志人的坚持不懈,也许这些地产就会永远留在日本人手里。于是她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84年,北京一扫街老妇主动向国家捐24亿巨款,卑微称“为夫赎罪”

赵碧琰(中)

1985年中秋节,赵碧琰决定把所得财产的百分之八十,即24亿捐赠给国家的教育事业。剩下的绝大部分又给了曾经帮助过她的人,还给后代留了极少一部分,而自己则分毫未取。

子女对母亲的做法感到震惊,思索后也认为这也在情理之中,因为这是一笔不义之财,取之于人民,最后也应该归于人民。

国家为了感谢赵碧琰的贡献,在她生命的晚年安排在中日友好的加护病房里度过。尽管身上没有官职 但却给了她高级干部的待遇。

1989年6月,赵碧琰走完了她苦难的一生。

苦难几乎填满了赵碧琰的一生。视她为替代品的丈夫,当上汉奸迷途不返,骂名却让她来承受。但她仍旧深明大义,主动捐款奉献给国家,这是值得尊敬的。同时赵碧琰也是幸运的,在她最困难时,伟大的祖国不留余地的帮助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