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國際學術研讨會”在漢開幕,專家熱議:我們為什麼要傳承辛亥革命精神

作者:湖北之聲

10月26日,“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國際學術研讨會”在漢開幕,“我們為什麼要傳承辛亥革命精神”成為專家學者熱議話題。

本次“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國際學術研讨會”以“辛亥革命與民族複興”為主題,共有10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其中,現場特邀專家學者20餘位、以文入會專家學者86位、16位海外學者以線上的方式參與讨論。中國史學會會長李捷表示,圍繞“辛亥革命與民族複興”主題展開深入研讨具有重要意義。

“有助于深化對辛亥革命宏大曆史背景的認識,有助于深化對辛亥革命恢弘曆史程序的認識,有助于深化對辛亥革命深遠曆史影響的認識,有助于深化對堅定自覺地站在曆史正确的一邊、共同創造祖國完全統一、民族偉大複興光榮偉業這一神聖曆史責任的認識。”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國際學術研讨會”在漢開幕,專家熱議:我們為什麼要傳承辛亥革命精神

研讨會現場

據了解,該學術研讨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湖北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史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湖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武昌辛亥革命研究室承辦,從1961年開始,除1971年特殊的曆史背景以外,每隔十年在武漢舉辦一次。

“1961年是辛亥革命的50周年,這是第一次召開讨論辛亥革命史的學術讨論會。1981年、1991年、2001年、2011年都在10月,從1961年起,每次的會議我都參加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海鵬說。

湖北在辛亥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正是110年前武昌的一聲槍響,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發動了震驚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江蘇省曆史學會會長周新國說,在“首義之城”武漢與專家學者共同探讨辛亥革命感觸頗深。

“‘首義精神’可以說是融入了每一位平凡武漢人的血液之中。疫情期間,武漢英雄的人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深受感動。”

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在這個重要時刻,“我們為什麼要傳承辛亥革命精神”成為本次學術研讨會專家學者的熱議話題。原中國國民黨黨史館主任、南開大學曆史學院副教授王文隆表示,辛亥革命在新時代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一方面他是帝制的結束、民國的開始,這在中國近現代曆史上一個非常重大的轉折。這麼重大的曆史事實,具有追索、探尋更多時代意義的價值。”

武漢辛亥首義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的革命黨人熊秉坤之孫熊永鑄說,研究曆史才能更好地傳承其中所蘊含的精神。

“辛亥革命精神就是為了振興中華,使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自覺精神,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該有這個民族自覺精神。”

在中國史學會會長李捷看來,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需要赓續辛亥革命中所蘊含的創新與奮鬥精神。

“我們中華民族要實作偉大複興,首先要有一種創新的精神。這個創新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表現,在當年就是要通過革命來完成推翻帝制、實作共和的偉業。再一個就是奮鬥的精神,沒有奮鬥就沒有創造,就不可能有今天。”

湖北台記者:李慧,通訊員:桂琪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