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汉开幕,“我们为什么要传承辛亥革命精神”成为专家学者热议话题。
本次“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以“辛亥革命与民族复兴”为主题,共有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其中,现场特邀专家学者20余位、以文入会专家学者86位、16位海外学者以线上的方式参与讨论。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捷表示,围绕“辛亥革命与民族复兴”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深化对辛亥革命宏大历史背景的认识,有助于深化对辛亥革命恢弘历史进程的认识,有助于深化对辛亥革命深远历史影响的认识,有助于深化对坚定自觉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共同创造祖国完全统一、民族伟大复兴光荣伟业这一神圣历史责任的认识。”

研讨会现场
据了解,该学术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武昌辛亥革命研究室承办,从1961年开始,除1971年特殊的历史背景以外,每隔十年在武汉举办一次。
“1961年是辛亥革命的50周年,这是第一次召开讨论辛亥革命史的学术讨论会。1981年、1991年、2001年、2011年都在10月,从1961年起,每次的会议我都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海鹏说。
湖北在辛亥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正是110年前武昌的一声枪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江苏省历史学会会长周新国说,在“首义之城”武汉与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辛亥革命感触颇深。
“‘首义精神’可以说是融入了每一位平凡武汉人的血液之中。疫情期间,武汉英雄的人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深受感动。”
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个重要时刻,“我们为什么要传承辛亥革命精神”成为本次学术研讨会专家学者的热议话题。原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主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王文隆表示,辛亥革命在新时代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方面他是帝制的结束、民国的开始,这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大的转折。这么重大的历史事实,具有追索、探寻更多时代意义的价值。”
武汉辛亥首义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革命党人熊秉坤之孙熊永铸说,研究历史才能更好地传承其中所蕴含的精神。
“辛亥革命精神就是为了振兴中华,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自觉精神,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有这个民族自觉精神。”
在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捷看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赓续辛亥革命中所蕴含的创新与奋斗精神。
“我们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首先要有一种创新的精神。这个创新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在当年就是要通过革命来完成推翻帝制、实现共和的伟业。再一个就是奋斗的精神,没有奋斗就没有创造,就不可能有今天。”
湖北台记者:李慧,通讯员:桂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