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顧恺之:一半癡人一半天才桓溫幕僚虎頭癡絕

作者:時拾史事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作者謝玩玩

顧恺之吃甘蔗,與别人很不同。

人家都是從最甜的地方下嘴,咔咔咔吃到後來沒滋味兒,扔了!顧恺之不。他從尾巴稍吃起,索索兒地啃上來。

顧恺之:一半癡人一半天才桓溫幕僚虎頭癡絕

有好奇心重的問他:“顧恺之,你吃甘蔗的方法怎麼跟别人不一樣?是個什麼道理?”

顧恺之眨眨眼,慢條斯理地說:“從尾到頭,越吃越甜,這叫——漸入佳境。”

我小時候初讀這典故,心思都在分辨甘蔗的頭尾上,長大後重讀,覺得顧恺之這個人,很有點意思。

他是東晉人,字長康,小字虎頭,是以又有人叫他“顧虎頭”。我很喜歡這個小字,讀來有股憨氣,和顧恺之的性格很是合襯。人家說他有“三絕”:畫絕、才絕、癡絕。

顧恺之:一半癡人一半天才桓溫幕僚虎頭癡絕

畫絕自不必說,《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列女仁智圖》舉世聞名,筆法連綿,如春蠶吐絲,但又不覺沉重密繁,反而飄飄若雲,形神兼備;筆下《論畫》《魏晉勝流畫贊》《畫雲台山記》三則,是中國現存較早,比較完整的畫論著作,見解精辟;顧恺之還是第一個提出“傳神論”的人,認為畫人物時可以不求形似,但一定要有“神”。這些對後世人物畫、山水畫的影響都很大。

顧恺之:一半癡人一半天才桓溫幕僚虎頭癡絕

《列女仁智圖》局部

才絕,顧恺之寫文,觀察入微,高奇精細。譬如有一則《冰賦》,所存句子不多,但管中窺豹,可見精妙。其中“義剛有折,照壺則虛....轉若驚電,照若澄月,積如累空,泮若堕節”幾句,将結水成冰的“靈化”, 冰的色、形、質表現得淋漓盡緻,澄徹空明,晶瑩湛湛。

<h1>桓溫幕僚</h1>

至于癡絕,是說他顧恺之遲鈍讷讷,卻又十分驕矜自大。東晉權臣桓溫不以為然,說:“顧恺之這個人,癡黠各半,癡自然是癡,但聰明也是真聰明,兩廂合在一塊兒,恰正好!”——這大約是對顧恺之最貼心知己的評價了。

顧恺之十九歲時就入了桓溫軍府。那是興甯二年(公元364年),顧恺之剛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瓦棺寺畫了著名的《維摩诘》壁畫,光彩耀耀,名動一時。桓溫當然也聽說了這件事,很為顧恺之才氣傾倒,便請他到自己府上做了大司馬參軍。

顧恺之:一半癡人一半天才桓溫幕僚虎頭癡絕

桓溫

不多久便是秋天,桓溫在江津(今湖北江陵縣南)設宴,見天光漸落,晚霞鋪陳,突然就起了興緻,問在座衆人:“大家看看遠處的江陵城,有什麼感受?說得好的,有賞。”

顧恺之不假思索,脫口而出:“遙望城層,丹樓如霞”,短短八字,塊壘勾畫,将那彤彤一片的難得景緻呈現眼前。桓溫立刻賜了他兩個婢女。

九年後,桓溫去世,顧恺之極其傷心,跑到墳頭賦詩,“山崩溟海竭,魚鳥将何依”! 山崩地裂,海水枯竭,魚鳥再沒有可以栖息依憑的地方了。

人家見他傷心,又不曉得他到底多傷心,便問:“顧恺之,你這樣看重桓公,還到他墳頭寫詩懷念,那你哭了沒有?”

顧恺之眼睛一紅,老實回答:“鼻如廣莫長風,眼如懸河決溜”——眼淚跟大河決堤似的止不住,鼻子扇息,跟北方大漠冬天刮風似的嗚嗚作響!

這樣的深情吊唁,換了别人,其實不算特别出奇。古往今來的悼亡,比顧恺之激動的,多得是。隻是若主角換成顧恺之和桓溫,就有些别樣意味了。

桓溫是東晉中期炙手可熱的權臣,深為朝廷忌憚,在暮年更是起了謀逆之心,屢次上表催促朝廷給自己加九錫,打算篡位。這事被他的政敵謝安等人一拖再拖,終于不了了之,桓溫含恨去世,他手下的幕僚或者不再過問世事,或者改站謝安一方,唯有顧恺之,明目張膽上墳不說,還寫下“山崩溟海竭,魚鳥将何依”這樣的詩文,叫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氣與癡情。

他大概就是這樣擰的人,喜歡就是真喜歡,人家再不愛,他也喜歡;讨厭呢也是真讨厭,天下人都說好,他也要一臉厭棄地對着幹。

就像謝安,他是桓溫政敵,從某種程度上說,桓溫“壯志未酬”,就是因為有謝安“從中作梗”。是以就算後來謝安位高權重,聲名響亮,許多士人都要看他臉色行事,顧恺之也是不屑,且從來不顧忌将這些不屑表達出來。

顧恺之:一半癡人一半天才桓溫幕僚虎頭癡絕

謝安

譬如當時士人間很流行作“洛下書生詠”。因謝安有鼻炎,說話時總帶幾分鼻音,大家贊他音色風雅,紛紛學他,學不像的,還要掩鼻,人為制造這音色重濁的雅聲。有人好事,明明知道顧恺之看不慣謝安,還偏請他學一學這洛下書生詠。

顧恺之翻個白眼,嘴巴一撇:“我幹嘛要學這樣的老婢聲?!”

字面上的說法,老婢是指年老女仆,可意思再深,就是罵人話了。

顧恺之:一半癡人一半天才桓溫幕僚虎頭癡絕

後世說魏晉南北朝,都說名士風流,特立獨行,蔑視禮法,但細讀史冊,從衆者不知道有多少,很多人都是把“标新立異”當做一種風潮,貌似個性突出罷了。像顧恺之這樣喜桓溫,厭謝安,不管世人風評如何,我心中自有論斷的純粹,依然少有。

而桓溫說顧恺之 “癡黠各半”,也是這樣雖曆經世事,依然懷抱赤子之心的難得吧。

<h1>虎頭癡絕</h1>

這赤子在當時鬧的笑話可不少。

桓溫的兒子桓玄有次逗他,湊近顧恺之耳旁,神神秘秘地說:“你知道為什麼夏天時總聽見蟬叫,看不見蟬麼?因為他們有這個。”說着,遞了片細長柳葉過來,聲音放得更低了:“蟬翳葉!蟬隻要爬上去,立馬和葉子融為一體,是以咱們根本找不到它在哪兒。”

顧恺之:一半癡人一半天才桓溫幕僚虎頭癡絕

桓玄一本正經:“要是人把這葉子放在自己前面,别人就看不到他了。我好不容易才得了一片,專程過來送你,怎麼樣,夠意思吧?”

顧恺之眼睛發亮,将葉子拿過來擋住了自己的臉。

桓玄隻作法術生效,再看不見他,迷茫地四處張望,問:“顧恺之?顧恺之?你在哪兒?”

顧恺之大樂,覺得自己真是拿了個寶器,回家後便将這柳葉子鄭重珍藏起來。

還有一次,他跟謝瞻在月下詠詩。兩人坐的遠,顧恺之每吟詠一次,謝瞻便遠遠兒地贊他一回。顧恺之得到鼓勵,越發精神,也不管現在已經夜半時分,人要睡覺,越念越大聲了。

眼見月亮高懸,清輝明徹,謝瞻眼皮越來越重,到底扛不住了,又不好打攪顧恺之雅興,便偷偷叫了個捶腳人代替自己,繼續稱贊顧恺之——反正隔得遠,看不見!顧恺之果然沒發覺什麼異常,以為隔屋子坐的仍是謝瞻,興緻勃勃地念了整個通宵。

再後來他作殷仲堪的參軍,有一回放假回家,殷仲堪借他布帆船,順流直下,速度快些。沒想到行至半路,到一個叫“破冢”的地方時,狂風驟起,很多東西都摧刮損壞了。顧恺之檢點一圈兒,高高興興地給殷仲堪寫信報告:

這地方叫“破冢”,沒想到我這回遇險,果然破冢而出(死裡逃生)!不過,你放心,行人安穩,布帆無恙!

顧恺之:一半癡人一半天才桓溫幕僚虎頭癡絕

大風暴唬人,他還有興緻跟人說“破冢”傳奇,布帆無恙。殷仲堪收到信,作何感想?

這個顧恺之!

END

圖檔來自網絡

喜歡本文/作者,文末贊賞一下表達支援吧!

本賬号系網易新聞·網易号“各有态度”簽約賬号

點選圖檔閱讀文章

顧恺之:一半癡人一半天才桓溫幕僚虎頭癡絕
顧恺之:一半癡人一半天才桓溫幕僚虎頭癡絕

取長安還是取洛陽?隋末一道連錯兩次的選擇題

顧恺之:一半癡人一半天才桓溫幕僚虎頭癡絕

袁紹的軍隊為什麼吃桑椹?是因為沒糧食嗎?

顧恺之:一半癡人一半天才桓溫幕僚虎頭癡絕

隻有不懂曆史,才敢輕言《水浒傳》“歧視”婦女

顧恺之:一半癡人一半天才桓溫幕僚虎頭癡絕

知道點兒新故事了嗎?知道你就點個贊告訴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