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羅炳輝:《從奴隸到将軍》原型,49歲英年早逝,死後被蔣軍辱屍

“你身體有病,望多修養。留得青山,是很要緊的。”

這是1946年5月20日,毛澤東給時任新四軍副軍長的羅炳輝的加急信件裡的一句話,當天,毛澤東的信之重點,也在這幾個字裡。

當時正在延安的毛澤東之是以在百忙之中抽空寫這樣一封“勸休信”,自然因為他對這個叫羅炳輝的副司令員太過了解了:隻要打仗,他就會不顧一切地“拼命”。

早在幾十年前,這位戎馬一生的将軍就曾以“輕傷不下火線”為由,在自己患嚴重高血壓且連吃飯穿衣都困難的情況下堅持上戰場。而在毛澤東寫這封信之前的三個月,羅炳輝就曾在指揮徐州戰役時,因為高血壓和胃病昏倒在前線。

醒來後,羅炳輝竟不顧身體狀況堅持躺在擔架上指揮戰鬥。

讓一個将士不要命的,除了榮譽,隻能是信仰了,支撐羅炳輝幾十年如一日地拼命的,正是他對革命的信仰。

羅炳輝:《從奴隸到将軍》原型,49歲英年早逝,死後被蔣軍辱屍

羅炳輝之信仰的被成就,來源于他的出身和他少年時期的經曆。

同很多的革命志士一樣,羅炳輝來自最底層,他的父親羅守清是雲南彜良縣一位老實巴交的農民,忠厚老實的他一直靠從地主那裡租土地和給地主打短工過活。他的母親黃氏則是個典型的封建舊式女子,她與其他封建女子唯一的不同是:她的雙眼裡總是顯現出不屈服。

童年時期開始,羅炳輝便對這個世界充滿了疑惑。他和姐姐還有兩個弟弟一樣,經常過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可與此同時,地主家的兒子卻吃得腦滿肥腸。

有了自我意識之後,當羅炳輝問父親“為何地主家總有那麼多吃的”這類問題時,父親總是皺着眉頭告訴他“那是人命好”。因為不滿父親的答案,羅炳輝便拿着差不多的問題試探性地問向母親。母親黃氏聽了後蹲下來對兒子說:

“地主家吃的,都是窮人家搜刮過去的,我們一年到頭忙卻吃不飽,就是被他們剝削了。”

母親的這句話讓小小的羅炳輝内心充滿了疑惑,直到,他親眼看到地主搜刮貧苦農民的種種。

羅炳輝少年時期,正是清朝末年,雲南地區依舊有無數農奴,他的父母便是雲南當地的漢族農奴之一。當時的農奴也叫佃戶,因為依靠租賃地主的土地生存,是以他們除了一年到頭不停忙活外,還得看地主的臉色,逢年過節,他們還得給地主送禮且免費替地主做工。

而每年交納地租時,佃戶總是大鬥大秤入,可地主給佃戶借貸時,卻是小鬥小秤出。

羅炳輝7歲那年便看懂了地主剝削佃戶的種種,小小的他有多同情和他父母一樣的佃戶,他就有多痛恨當地的地主和官吏。

同是在7歲這年,羅炳輝的父母想方設法把他送到了當地的私塾讀書,可僅僅三年後,他便因交不起學費而被迫辍學。

但那三年的私塾,卻讓羅炳輝學會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先生在課堂上講的那些曆代英雄起義的故事,也讓他對“英雄”二字有了初步定義。

在當時的羅炳輝看來:英雄就是匡扶正義,解救苦難。

也因為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羅炳輝不可能完全像父親一樣一輩子老實巴交任地主宰割了。他的内心逐漸有了去改變眼前世界的沖動,随着身體的不斷長高長大,他開始用一雙屬于“不怕虎牛犢”的眼睛看向這個充滿壓迫的世界。

羅炳輝:《從奴隸到将軍》原型,49歲英年早逝,死後被蔣軍辱屍

羅炳輝故居

年12歲那年,身高已經接近成人的羅炳輝開始初嘗“英雄”滋味。

這一年,一個惡霸又來羅家敲詐,他一開口便是要一個很大的數字。一向膽小怕事的羅守清為了息事甯人,隻得四處花錢托人求情,還差點給惡霸跪下求饒。

年少氣盛的羅炳輝親眼看到父親被惡霸欺負的樣子自是極其難受,因為看不過眼,他一把将父親拉起來,當着惡霸的面跟他理論起來了。說着說着,激動不已的羅炳輝還對着惡霸狠狠地喊道:“拿錢塞狗洞,不如去打官司!”

說完這話後,羅炳輝便迅速地跑開了,他知道:“自己這次闖禍了!”果然,惡霸明白羅炳輝是在罵自己是條狗,且要和他打官司後,便氣憤難當了。

當天,惡霸便氣憤地把他父親羅守清揪到大街上連抽了幾個耳光,然後把他們家裡裡外外砸了一遍,後來,在羅家勒索了許多錢之後他才離開。

羅炳輝知道自己父親被打後,便真的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跑去縣衙門告惡霸去了。

原本,羅炳輝告惡霸這個官司是穩赢的,畢竟讀過幾年私塾的他已經在親戚的幫助下,把惡霸的罪狀都拿到手了。可在那個是非颠倒的年代裡,有權有勢的惡霸隻使了幾個小錢便和縣衙門串通一氣,反倒判決羅炳輝年小不懂事、無理取鬧,責令他向惡霸道歉!

“士可殺不可辱”,這是羅炳輝在3年私塾便已吃進肚子裡的學問,他怎會肯出賣尊嚴給欺負自己家的惡霸道歉?

可讓羅炳輝沒想到的是,輸了官司回到家後,他的父親竟逼着他給惡霸道歉,而他讓兒子給惡霸道歉的理由則僅僅是“惡霸不能得罪”!這種種,自然更加讓羅炳輝不能了解了。

見羅炳輝不肯道歉,父親竟還操起家夥狠狠地打了他,完了之後他還将他關在房裡且對他說:“以後不許再惹是生非”。

被關在房裡的那些天,羅炳輝心裡又急又氣,他想把惡霸痛打一頓、又想把縣官關進牢裡、還想讓家裡人能過上平靜的生活,可他隻是一個12歲的小孩子,又能改變什麼呢?感受到自己的弱小與無力之後,一向要強的羅炳輝竟在夜深人靜時兀自哭了起來。

被關的第三天,母親黃氏偷偷隔着窗子對兒子說:“你就聽你爹的去道個歉,大丈夫能屈能伸。”羅炳輝聽完心裡更失落了,他低沉着嗓子問道:“連你也覺得我做錯了?”黃氏聽了立馬搖頭道:“孩子,你做得好,好多人都說你幹得好,我沒白疼你,好樣的。”

聽了這話後,羅炳輝心裡立下開朗了起來,可剛站起來,他便又有些低沉了,想了良久後他道:“道歉是不可能的,他太欺負人了。”說完,他又坐下了。母親見狀隻得離開了。

羅炳輝始終沒和惡霸道歉。但在其父的再三“賠禮道歉”後,惡霸也總算不再追究了。可這件事情,讓羅炳輝心裡的反叛意識更加強烈了。

為了管束兒子,13歲那年,已經長得和成人一樣高大的羅炳輝在父母安排下結了婚。父親急急地為他操辦婚事,自然是想讓他以後“少惹是生非”。

1913年,此時的中國已經進入民國。此時,新思想不僅開始萌芽,新的政治體系也開始慢慢形成。此時的羅炳輝發現:當兵的拳頭竟比縣衙門的縣長還厲害。

讓羅炳輝意識到這點的,是當年發生的一件事。原來,彜良縣城一個寡婦的兩個在滇軍當兵的兒子随陸軍到彜良縣駐防,兩人剛到彜良縣,就把曾經欺壓他們的一個地頭蛇給打了一頓。那個地頭蛇在彜良縣是連縣長都要讓三分的人物,挨了這麼一頓打自然不會善罷甘休,他便找到縣長,讓縣長替他“主持公道”。

縣長馬上就去找駐防軍連長,連長隻說:“明天到你們縣衙門,你把那人也叫過來,咱們把這個事情處理一下,你看如何?”結果到了第二天人到齊了之後,連長在縣衙門的正堂當着縣長的面,把惡霸又給打了一頓。

這件事鬧得彜良縣老少皆知,羅炳輝自然也知情了,知道這事後,他比誰都高興,也是在此間,他萌生了要去當兵的想法。他覺得:隻有自己當了陸軍,才有可能讓父母不再受欺壓。他隐隐還覺得:若自己有一天做了軍官,說不定還能幫助那些和父母一樣受欺壓的貧苦百姓呢。

可對于當時的羅炳輝而言,要當兵得先找到征兵的地兒,可在沒有任何熟人接觸過陸軍的情況下,他怎麼當兵呢?思來想去後,羅炳輝決定完全憑運氣去“找機會”。

可對于年僅16歲且沒有任何門道的羅炳輝而言,僅憑一腔熱血就能如願找到機會當上兵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離家努力找機會一年多後,羅炳輝一無所獲。

1915年冬,年18歲的羅炳輝不顧父母親友的勸說,一個人徒步向省城昆明進發了:他要當陸軍。從當時羅炳輝所在彜良縣到昆明有一千多裡路,這些路,羅炳輝全部靠一雙腿走過去。是以,當他到達昆明時,他已經曬成了“黑人”模樣。

羅炳輝:《從奴隸到将軍》原型,49歲英年早逝,死後被蔣軍辱屍

到達昆明後,羅炳輝才發現:當兵依舊無門。于是,他隻得一邊四處打聽,一邊等待機會,期間,為了生存,他做過泥水匠,當過幫工,後來,了解到當馬夫更有可能就近軍官後,他又幹脆做了馬夫。

最後,羅炳輝終于通過做馬夫遇見了前來查馬的警衛炮兵大隊長,自此後,他終于通過毛遂自薦當上了備補兵。

當兵後不久的1918年,羅炳輝熬到三等中士時,他得到了家信,信上說:他的母親被惡霸逼死了,妻子也被迫改嫁了,惡霸為了避免被告,反将其父投到了大獄,至今生死不明。

收到這封家書後,羅炳輝頓覺自己如五雷轟頂,他當即便昏了過去。但,羅炳輝并沒有就此回家解決事情,他知道:眼下自己沒有能力解決任何,隻有成功革命,才有可能解救千千萬萬和父母一樣的貧苦大衆。

這以後,羅炳輝便更加沉默了,他臉上的輪廓也也更加分明了。

此後的羅炳輝懷着對舊社會的強烈不滿和對父母遭遇的極大同情繼續着他的軍旅生涯。期間,身高一米八的他參加了讨伐袁世凱的護國戰争、二次革命、北伐戰争,在這一系列戰争中,羅炳輝表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級别也從最初的新兵蛋子一步一步升為營長。

當了營長之後,羅炳輝沒有一點官架子,他跟士兵同吃同住,常常跟士兵用聊天的形式去了解他們的心理和苦楚,對于士兵的困難,他也都盡可能的去幫忙。有時候,他還會在行軍過程中,将自己的戰馬讓給傷兵騎。

羅炳輝:《從奴隸到将軍》原型,49歲英年早逝,死後被蔣軍辱屍

中間為羅炳輝

對于那些欺壓百姓、克扣軍饷的行為,羅炳輝則切齒痛恨。這一系列所作所為,讓羅炳輝在士兵當中獲得了很高的評價。

羅炳輝的為人正派、耿直豪爽雖然得到了下級官兵的愛戴,他的頂頭上司以及同級别軍官卻對此非常看不慣,認為羅炳輝破壞了“規矩”,是“異類”。

1926年11月,國民革命軍攻克南昌,按照戰前動員,應該給每位士兵發放獎勵。可是一直到年底春節将至,不僅承諾的獎勵分毫沒給,就連每個月固定的軍饷也沒能發放。羅炳輝在多方探聽後才知,司令部的獎勵已經發放,卻被各級軍官層層克扣瓜分幹淨。羅炳輝對此大為惱火,他義正言辭地多次向上級提意見,最後,當局不得不把拖欠的軍饷發放。

然而,随着官的越做越大,羅炳輝看到的軍隊的腐敗便也越來越多,他對軍隊裡的種種不滿也越來越多。

原本,羅炳輝以為當了兵,就可以不受欺負,可以拿起槍保護窮人,可以鏟平所有他看到的不公。可當了十多年的兵之後,他發現過去曾遭遇的被惡霸欺負的場景,隻是換了種方式呈現在他身邊:官大的欺負官小的,官小的欺負沒官的,沒官的欺負新兵蛋子,新兵蛋子欺負老百姓,老百姓無處申冤隻能忍氣吞聲……

這種種,怎不讓羅炳輝痛心不已。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産黨人、勞工、革命志士,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至此,國共合作破裂。羅炳輝所在的朱培德部也倒向了蔣介石,不久後,在蔣介石的指令下,朱培德部奉命開始“剿共”。

次年6月,毛澤東、朱德指揮的紅四軍與朱培德的五個團在江西永新縣七溪嶺發生戰鬥,結果,朱培德的五個團全被打垮。這一年冬天,朱培德部被迫縮編,羅炳輝又因為“通共”等十條罪名被流放到吉安,成了吉安縣靖安大隊大隊長,說是大隊長,說白了就是個被放在 “剿共”第一線的炮灰。

羅炳輝對此卻無絲毫抱怨,他反倒迫切地想知道:紅軍憑什麼打敗朱培德?

要知道,朱培德的五個團可都是裝備精良、受過嚴格訓練的部隊,在北伐戰争中從未打過敗仗,就算在蔣介石的部隊裡也屬于佼佼者。羅炳輝對于七溪嶺的慘敗非常不解,且,紅四軍要錢沒錢、要糧沒糧、要裝備沒裝備,這樣一支隊伍莫非有神仙相助?

羅炳輝帶着疑惑到了吉安縣之後,并沒有急着“剿共”,而是對吉安縣進行了系統的考察。在“剿共”地區,羅炳輝看到這裡的民房牆壁上到處都寫着紅軍的智語:鏟除貪官污吏、懲治土豪劣紳、抗租抗稅、打倒帝國主義等等。

羅炳輝:《從奴隸到将軍》原型,49歲英年早逝,死後被蔣軍辱屍

紅軍宣傳語

在實地考察之後,他發現當地百姓對紅軍非常擁戴。

一番考察後,羅炳輝徹底迷茫了:難道這樣一群以“懲治貪官污吏”為己任的紅軍就是他要“剿滅”的對象?他分明看到他所在的國民黨軍到處征收苛捐雜稅、敲詐勒索、欺壓百姓,這樣的軍隊不被剿滅,反倒是保護百姓的紅軍要被剿滅?

那段時間,羅炳輝常常夜不能寐,兒時被惡霸欺壓的情景時不時從他腦海劃過。有時,羅炳輝做夢還會夢見自己變成了當年欺負自己的惡霸,而在他眼前的是無數像他父親那樣被欺負的農民。

每每此時,羅炳輝都會驚出一身冷汗,然後開始思索自己為什麼當兵?

就在羅炳輝終日思索自己當兵的意義時,他意外地查收了一張紅軍的宣傳冊。在這本小冊子上,羅炳輝終于知道了紅軍能夠打敗朱培德的原因。原來,紅軍革命的目的是為了人人都有工作、有田種、有飯吃、安居樂業。

看到這幾行字時,羅炳輝竟差點激動得落下淚來。這些話,不正是自己一直思索的“當兵的意義”嗎,他沒想到自己苦心找尋的答案,原來就在紅軍的宣傳冊子裡。

羅炳輝看完這本小冊子之後激動極了,此後,他對紅軍的看法也發生了根本改變,他意識到,真正在為貧苦農民着想的是他正在參與剿殺的紅軍。

也是從明白了這點之後,羅炳輝對紅軍的态度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他開始利用職務之便釋放被抓住的紅軍。羅炳輝“剿匪”的态度很快引發了中共贛西特委和江南省委的注意,他們認為他是一個正義感極強的将士。

之後不久,中共贛西特委便派出人來“争取”他了。于是1929年夏天,羅炳輝便收到了自己同鄉、老戰友趙醒吾的一封信。在一來二去的信裡,兩人圍繞“什麼才是真正救國救民之路”展開了讨論,趙醒吾把紅軍的思想全部告知了羅炳輝。在趙醒吾的影響下,羅炳輝決心加入紅軍。

1929年7月,羅炳輝在中國革命處于最低潮、白色恐怖最嚴重的形勢下,毅然加入中國共産黨,同年11月,他率領吉安縣靖安大隊發動了“吉安起義”,加入中國工農紅軍。

毛澤東對于羅炳輝率部起義給予了高度評價,稱贊羅炳輝是“一心追求真理的将軍”。

随後,羅炳輝便正式開啟了他的“不敗神話”。

1930年到1933年的兩年多的時間裡,蔣介石為了剿滅紅軍,對紅軍發動了4次圍剿戰争。羅炳輝所率領的紅十二軍主要負責“誘敵深入”,是反圍剿戰役中最關鍵、最重要,也是最危險的一環,一旦有任何閃失,就會将紅軍置于極危險的境地。

然而,羅炳輝每次都能完美完成“牽制”任務,時不時,羅炳輝還會“露一手”對追擊敵人反戈一擊。因為羅炳輝在反圍剿戰争中的出色表現,他所率領的紅十二軍有了“神行太保”的美譽,而羅炳輝本人也被戲稱為“羅炳飛”,毛澤東還給他起了個形象的外号:牽牛鼻子小能手。

羅炳輝:《從奴隸到将軍》原型,49歲英年早逝,死後被蔣軍辱屍

右二為羅炳輝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傾教條主義錯誤,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實行戰略轉移,也就是長征。

此時的羅炳輝已經被任命為紅第九軍團長,在長征過程中擔任紅軍主力部隊的掩護任務。

1935年5月29日,紅軍飛奪泸定橋之後,羅炳輝因為過度勞累而患上重感冒,連走路都成了難事兒。為了不影響部隊行進速度,羅炳輝讓士兵将自己綁在馬背上。這時,毛澤東和周恩來聯名給紅九軍團發來電報,指令他不惜一切代價立刻奪取天全縣城,為紅軍主力渡過大渡河打開通道。

這封電報發送至紅九軍團時,羅炳輝正處于昏迷狀态,連日的重感冒讓他極度虛弱、呼吸困難。然而,在參謀長郭天民念完這封電報之後,羅炳輝似乎一下子就清醒了一般,命人将自己從馬背上解下來,然後通知部隊就地生火做飯、召集連級以上幹部開會。

郭天民非常擔心羅炳輝的健康狀況,勸他多休息,召集官兵開會的任務交給其他人就行了。羅炳輝卻整了整軍裝,語氣堅定地說:

“我的病已經好的差不多了!戰鬥是醫治百病的良藥,我的病總是一到戰場就會好的。”

羅炳輝的這些話似乎“吓到”了病魔,在他下馬不久後,他的病情看起來果然輕了好多。

當天晚上,羅炳輝和參謀長郭天民在部署好了作戰任務之後,分别率領兩個營的兵力翻山越嶺,繞過敵人重兵把守的索橋,從上遊搭浮橋過河。拂曉時,羅炳輝下達進攻指令,天全縣的守敵完全沒料到紅軍會從背後發起進攻,完全慌了陣腳,不到半日,紅九軍團就拿下了天全縣城。

這時,靠着頑強意志力指揮戰鬥的羅炳輝再也支援不住了,便找了一棵樹坐下來休息,看着大部隊邁着整齊的步伐走進天全縣城,羅炳輝松了一口氣。忽然,他兩眼一黑暈倒在地上,經衛生院搶救三個多小時方才緩緩醒來。羅炳輝醒來的第一句話竟是:“好,我們完成了一項重要任務了!”

這場大病,也使得羅炳輝落下了病根,從此以後,綁在馬背上行軍、躺在擔架上指揮成了他的“家常便飯”。

這場大病,也讓羅炳輝成了紅軍上司高層最為關照的對象,每每羅炳輝出征,他們都千叮咛萬囑咐他不要“太拼命”。這也是文開頭毛澤東寫那“勸休信”的背後緣由:他們都擔心他會因拼命而出事。

可眼下的境況, 即便毛澤東親自寫信囑咐了,羅炳輝也定然不會真的就“不拼命”了。

自1946年4月4日羅炳輝被任命為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兼新四軍副軍長以後,他就覺得自己更加沒有理由不拼命了。因為:此時已經到了革命最嚴峻的時刻了。

羅炳輝:《從奴隸到将軍》原型,49歲英年早逝,死後被蔣軍辱屍

羅炳輝與同是紅軍的妻子

當時,國民黨僞裝和平、積極準備發動全面内戰,試圖打通徐州到濟南的津浦鐵路,以便分割山東解放區。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蔣介石指令徐州和濟南的軍隊分頭行動,搶占更多的據點。同時,蔣介石還拉攏駐紮在青島的美國海軍每天派戰鬥機到新四軍軍部所在地臨沂偵查、示威。

在這一背景下,剛剛上任、身體狀況極差的羅炳輝隻得立馬投入到魯南前線去指揮戰鬥。那段時日,每天天還沒亮時,羅炳輝就早早地起床到前線巡視防禦工事等,之後,他還會到各部隊開幹部會。

如此一來,羅炳輝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每當戰友勸他多休息時,他都會善意拒絕戰友的建議。

1946年6月,蔣介石向蘇、魯、皖解放區大舉進攻,全面内戰爆發。也是在此時,擔架的搖搖晃晃終于把羅炳輝搖回了現實。因為自知時日無多,于是,在戰鬥正式打響之前,羅炳輝給家人寫了一封信,信裡,他飽含深情地寫到:

“我自從十六歲離家以後,始終馳騁在戰場上,為人民革命事業貢獻了我的一切……我畢生沒有打過敗仗,在我犧牲以前,我還要再打一個勝仗,作為我對國家最後的一個獻禮。”

羅炳輝:《從奴隸到将軍》原型,49歲英年早逝,死後被蔣軍辱屍

羅炳輝全家福

寫完信後的6月9日,羅炳輝帶病指揮棗莊戰鬥。

羅炳輝這位常勝将軍的最後一次戰鬥依舊是勝利,這次戰鬥他帶領解放軍共殲滅敵人3300餘人,俘虜1400餘人,繳獲輕重機槍95挺、各式大炮15門以及大量軍需物品。

此戰過後,棗莊得到解放,羅炳輝也實作了他的家書裡的“再打一個勝仗”的願望。可這場戰鬥也如他家書所言:是他征戰32年、參加和指揮無數戰鬥的“最後的一個獻禮”。

棗莊戰鬥結束之後,羅炳輝強撐病體一邊召集所屬部隊研究棗莊的善後工作,一邊防範國民黨軍隊新的進攻。

6月18日,在前線指揮的羅炳輝因高血壓再度昏倒,可醒來後他又帶病出現在了前線,可僅僅三天後,面對不斷惡化的病情,羅炳輝終于給組織寫了一封“請假信”,他說:

“我這病怕是幾天也好不了了,打起仗來反而會成為前線的累贅,那就回後方去吧。”

因為身體虛弱到極點,前往後方醫院時,他隻得由警衛人員和醫務人員擡着擔架行進。

與以往每次躺在擔架上不同,這一次,羅炳輝再也沒能在聽到新的作戰任務後,馬上從擔架上跳下來,然後整理一下衣服就開始指揮戰鬥……

1946年6月21日下午5點,羅炳輝因腦溢血辭世,死時,年僅49歲。

羅炳輝去世後,新四軍軍部在臨沂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下葬那天,臨沂當地有10萬軍民為他送行。

羅炳輝:《從奴隸到将軍》原型,49歲英年早逝,死後被蔣軍辱屍

羅炳輝墓地

羅炳輝死後一年,即1947年,中國共産黨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西柏坡村舉行全國土地會議,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中國土地改革拉開序幕。

同年11月到12月,一個以土地改革為中心的波瀾壯闊的群衆運動,很快在全國各地被廣泛開展起來。

這場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徹底打破了封建土地制度,億萬農民終于翻身做了主人。到此時,羅炳輝不顧一切拼命想要達成的理想,終于在他和所有革命者的努力下實作了。

可歎,那一天,羅炳輝卻終究沒能看到!

或許是羅炳輝給敵人造成了太大的打擊,羅炳輝去世後不久,蔣軍竟然将他的墳墓給挖了,還把他的遺骨吊在樹上鞭笞洩憤。

1948年9月,山東重新被解放後,華東軍區将羅炳輝将軍的遺骨安葬在重臨沂烈士陵園。全國解放後,臨沂烈士臨沂對羅炳輝将軍墓重新修建,并建了一座羅炳輝将軍紀念亭,時任國家主席毛澤東親自為羅炳輝将軍紀念亭題字。

羅炳輝的老戰友、時任上海市長陳毅為他贈送的挽聯上寫的是:

“為被壓迫階級争自由,劇戰久經,到死不離群眾;當反革命勢力已隕滅,豐碑特建,勒銘永記殊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