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草原分兵”,羅炳輝支援南下,主席氣度恢弘,依然用人不疑百年百将32:羅炳輝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百年百将32:羅炳輝</h1>

作者:相忘于江湖

在我軍36個軍事家中,有一人很特殊。

在海倫·斯諾筆下,他是"大革命"第一人,與徐向前、徐海東合稱"三狼"。此人身材魁梧、力大無窮,而且槍法神準、日行200裡,長征中主席稱他是"神行太保",周公稱贊九軍團是"兩條腿的戰略騎兵"。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九軍團擁護紅四南下走了一段彎路。

這個人就是《從奴隸到将軍》的原型人物羅炳輝将軍,新四軍的進階将領。

羅炳輝是雲南彜良人,1897年生于一個貧困家庭,父親租種土地,經常受到惡霸欺負。逢年過節要給東家送禮,紅白喜事免費幫工。少年羅炳輝與惡霸争執逃走,惡霸把他父親毒打了一頓。

對羅炳輝來說,當兵是一條出路。1915年,18歲的羅炳輝瞞着家人步行到省城,幾番曲折成了唐繼堯麾下炮兵營的小兵,後任衛隊排長,但父母卻在地主壓迫下先後去世。1921年,羅炳輝加入朱培德滇軍參加二次護法,1922年6月,在東征陳炯明戰鬥中嶄露頭角,開啟"暴走"模式。

當時陳炯明占領廣州、韶關,孫中山急令許崇智、朱培德、黃大偉三路平叛,聯絡官羅炳輝奉命偵察敵情,發現陳炯明已把許崇智擊潰,正包抄後路挖好大坑,就等朱培德往裡跳。情急之下,羅炳輝一日一夜翻山過河,暴走200裡,朱培德得報脫離危險,對羅炳輝十分感激。

1926年,南征北戰11年的羅炳輝已是北伐軍3軍的營長,但是因為不滿黑暗,備受排擠,1928年被質疑是我方組織成員而遣傳回鄉,羅炳輝求助朱培德沒有下文。1929年7月,回鄉的羅炳輝秘密加入組織,11月帶領吉安靖衛大隊起義,編為紅軍獨立團,羅炳輝任團長。

“草原分兵”,羅炳輝支援南下,主席氣度恢弘,依然用人不疑百年百将32:羅炳輝

江西蘇區的羅炳輝

在幾次反圍剿戰鬥中,羅炳輝智勇雙全屢立戰功。

1930年10月,第一次反圍剿,紅12軍軍長羅炳輝率紅35師誘敵,丢棄大刀、破槍、草鞋,扔下做好的午飯,一路狼狽敗退。把張輝瓒18師引到龍岡,林彪等人甕中捉鼈。

第二次反"圍剿",羅炳輝僞裝主力迷惑敵人,在包圍圈合攏之前趁夜色跳出。紅軍主力全殲敵28師及47師大部。1931年8月,紅12軍還是誘餌,把敵軍越拖越瘦、士氣低落。主力一舉擊潰敵7個師,粉碎了第三次"圍剿",朱老總通令嘉獎羅炳輝是"神行太保"。

1933年9月,随着第五次反"圍剿",紅軍組建了多個軍團。

1930年建立的紅一、三軍團毫無疑問是主力,軍團長朱老總、林彪、彭德懷,政委毛委員、聶榮臻、滕代遠。1932年3月組成的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政委肖勁光、李卓然,實力也不弱。

1933年10月,組成的紅九軍團萬餘人,軍團長羅炳輝,政委蔡樹藩。

1934年7月,又組建了紅七軍團,軍團長肖勁光、尋淮洲,政委樂少華,參謀長粟裕,作為抗日先遣隊北上。後來和方志敏合編為紅十軍團,軍團長劉疇西,政委樂少華,參謀長粟裕。

9月,紅八軍團萬餘人為了長征而組建,軍團長周昆,政委黃蘇(甦),政治部主任羅榮桓。在長征中,紅一、三軍團開路,紅八、九兵團掩護兩翼安全,紅五軍團斷後。

“草原分兵”,羅炳輝支援南下,主席氣度恢弘,依然用人不疑百年百将32:羅炳輝

羅炳輝身材魁梧

從實力上看,羅炳輝的紅九軍團強于同時期的紅二、六軍團。

長征開始,紅二軍團8500人,軍團長賀龍,政委周逸群、任弼時;紅六軍團9000人,軍團長蕭克,政委王震;1935年9月成立的紅十五軍團不過7000人,軍團長徐海東,政委程子華。

在長征中,羅炳輝和九軍團多次與敵人搶時間,每次都笑到最後。

突破贛南第一道封鎖線,羅炳輝血戰退敵。廣東到湖南第二道封鎖線,第九團再次激戰闖關。粵漢鐵路第三道封鎖線,羅炳輝炸斷鐵路橋。第四道防線湘江,八、九軍團負責兩翼,随後九軍團掩護八軍團渡江,五軍團最後。紅八軍團連挑夫不足千人,紅九軍團渡江4000多人。

遵義會議後,羅炳輝紅九軍團"四渡赤水出奇兵",僞裝主力直指貴陽,在菜子坳以2000人擊潰黔軍3000多人俘敵1800人。這次行動,"神行太保"羅炳輝和紅九軍團多走了3000多裡,是以後來朱老總說自己長征走了三萬七千裡,而羅炳輝走了4萬裡。

1935年2月9日,蔣氏在報紙上懸賞,羅炳輝"生擒八萬,獻首級五萬",僅次于、朱、毛、徐。1935年7月,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紅一方面軍的軍團也改成了軍。

紅一方面軍一、三、五、九軍團改為1軍、3軍、5軍、32軍,軍長分别是林彪、彭德懷、董振堂和羅炳輝,總兵力1萬多人。紅四方面軍沿用原來5個軍,4軍軍長許世友,9軍孫玉清,30軍代軍長程世才,31軍餘天雲,33軍羅南輝,總兵力8萬多人。

兵強馬壯的張主席私下拉攏紅一方面軍将領,彭德懷、聶榮臻當面拒絕,林彪、蕭克最終也都堅持北上。1935年8月,紅軍分為左右兩路北上,然後發起松潘戰役。

在四川阿壩會議、卓木碉會議上,紅四方面軍主張南下。朱老總、劉伯承以沉默表示自己反對,但羅炳輝、何長工、李卓然、邵式平等人同意了南下的主張。很多人認為,他們在"草原分兵"上的選擇,影響了他們的命運,實際上并不全然。

1936年至1937年,埃德加﹒斯諾的夫人海倫·斯諾在延安印象最深的人,就是"最魁梧的中國人"羅炳輝,這個"彌陀佛"一樣的人功勞很大,隻有陝北的劉志丹可以和他相比。

“草原分兵”,羅炳輝支援南下,主席氣度恢弘,依然用人不疑百年百将32:羅炳輝

1936年羅炳輝在陝北(斯諾攝)

羅炳輝、何長工和紅九軍團走了彎路,但是氣度恢弘的主席依然用人不疑。

當有人批判羅炳輝的錯誤時,這位"飛将軍"和胡奇才一起,去找主席告狀。抗戰全面爆發後,主席考慮到統戰滇軍的影響,派八路軍副參謀長羅炳輝到武漢八路軍辦事處工作。

“草原分兵”,羅炳輝支援南下,主席氣度恢弘,依然用人不疑百年百将32:羅炳輝

1937年,徐海東、羅炳輝、成鈞在延安

1939年春,羅炳輝調任新四軍一支隊,做陳毅的副手。後渡江北上,1939年5月,任江北指揮部副總指揮兼5支隊司令員,率部在皖東三打來安縣城,鞏固了皖東根據地。

皖南事變後,新四軍擴編為7個師,羅炳輝任第2師師長兼淮南軍區司令。身高馬大的羅炳輝像一座鐵塔,讓敵人望而生畏,但他在老百姓心裡是和藹的"羅司令",在孩子們眼裡是笑呵呵的彌勒佛。

羅炳輝治軍嚴格訓練有素,經常大規模練兵。他雖然身軀高大但是健步如飛,訓練時和戰士們一起摸爬滾打。對于訓練要求,射擊、投彈、拼刺、劈刀、土工,每一項都很嚴格。

羅炳輝又是一位軍事奇才,借鑒戚繼光"鴛鴦陣",創造了"梅花樁"戰法。

所謂"梅花樁"戰法,就是把部隊拆開天女散花,像"梅花樁"一樣縱深分布、互相協同,在遊擊戰中迷惑、擾亂、遲滞和伏擊敵人。部隊宿營按三角駐紮,遭到日僞夜襲可以互相策應擊,避免被敵人一窩端。既便于疏散隐蔽,還可以充分發揮大刀、手榴彈、刺刀的作用。

1941年4月,羅炳輝指揮二師,在六合金縣城東北40多裡的牛山,利用地形巧妙打擊日僞軍。彈藥打光後,戰士們用大刀擊潰日軍,此戰殲敵500餘人而新四軍僅犧牲54人。

“草原分兵”,羅炳輝支援南下,主席氣度恢弘,依然用人不疑百年百将32:羅炳輝

陳毅(右五)、羅炳輝(右四)與二師、四師部分上司在淮南

長期的征戰,鐵打的漢子也有累倒的一天。

羅炳輝看似強壯的身體,因為積勞成疾滿是傷痛,但要強的羅炳輝從不輕言休息。

1946年6月,解放戰争爆發。6月5日晚,羅炳輝告别妻兒乘車前往峄縣前線指揮所。臨行前,似乎早有感應的他對妻兒說:自從十六七歲離家,馳騁戰場,畢生沒有打過敗仗。在犧牲以前還要再打一個勝仗。6月9日,全殲棗莊守敵2.8萬人,俘4000多人。

6月21日,被主席譽為"戰争經驗豐富,有軍事才能,很會打仗"的一代戰将羅炳輝,因腦溢血突發而溘然長逝,年僅49歲。陳毅聞訊,悲痛提筆寫下《悼羅炳輝将軍》,其中有:

難忘君令德,難忘君身手。難忘君刻苦,士卒同升鬥。

羅炳輝日記裡曾寫下:敵人恨之入骨,欲獲輝剝其皮、食其肉、碎其骨。

1947年3月,敵人大舉進攻山東,占領臨沂後掘開了羅炳輝将軍墓地,遺體挂在樹上,當成靶子射擊,最後丢在沂河沙灘上。陳毅聞訊,用一個團連夜把烈士遺體搶回,異地安葬。

兩個月後,當華野圍殲74師擊斃張靈甫,六縱副司令皮定均卻指令買了棺材厚葬對手。而且允許被俘虜的張靈甫部下前去拜祭。兩相比較,民心向背、江山得失已經一目了然。

羅炳輝是成長于紅軍、新四軍的優秀滇軍代表,不僅資曆深而且特别能打仗。但正如老電影《從奴隸到将軍》裡的羅霄一樣英年早逝,我軍痛失一位開國上将,甚至可能是大将!

“草原分兵”,羅炳輝支援南下,主席氣度恢弘,依然用人不疑百年百将32:羅炳輝

羅炳輝将軍墓

【深耕戰争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