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軍将領中,羅炳輝算是一位傳奇人物。他被譽為紅軍中的“
神宗太保
”,是一位智勇雙全的戰将;他愛兵如子,手下的部隊打仗個個不怕死,被譽為紅軍“
戰略輕騎
”;在他當軍長時,還
救出一個死而複生的排長
,被傳為佳話。

1979年,電影
《從奴隸到将軍》
在全國上映,引起了空前轟動。而影片講述的,正是羅炳輝的傳奇人生。
童年壓迫
1897年12月,羅炳輝出生在雲南彜良一個漢族貧苦家庭,從小過着艱苦的生活。
他的少年時期,正是清朝末年。當時,雲南地區依舊有無數農奴,他的父母便是雲南當地的漢族農奴之一。
因為要依靠租賃地主的土地生存,是以他們除了一年到頭不停地忙活田裡的事務外,還得看地主的臉色,逢年過節,要給地主送禮、免費替地主做工。
7歲那年,羅炳輝的父母想方設法把他送到了當地的私塾讀書,可讀了三年後,他便因交不起學費而被迫辍學。
但就是那三年的私塾,讓羅炳輝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他不僅看透了地主剝削佃戶的種種,還将對佃戶的同情和對當地的地主官吏的痛恨狠狠地畫了等号。
讀書的時候,羅炳輝就根據先生在課堂上講的那些曆代英雄起義的故事,在腦海裡繪制了“英雄”的草圖。
當時的羅炳輝看來:
“英雄”就是匡扶正義,解救苦難
。
羅炳輝故居
羅炳輝自小性格倔強,11歲時,他就與當地劣紳争論,導緻被記恨。次年,年僅12歲的他開始
初嘗“英雄”滋味
這年,一個惡霸地主誣陷羅家,對他們進行敲詐,一開口便要一個很大的數字。一向膽小怕事的父親羅守清為了息事甯人,就四處花錢托人求情,最後還差點給惡霸下跪求饒。
羅炳輝自是看不過父親這幅樣子,他一把拉起父親,當着惡霸的面,跟他理論起來。羅炳輝越說越激動,最後對着惡霸狠狠地吼道:“
拿錢塞狗洞,不如去打官司!
”
說完這話,羅炳輝便迅速地跑開了,他當然知道自己闖禍了。
惡霸聽出羅炳輝不僅罵自己是條狗,還說要和他打官司,便非常氣憤,當即把他父親羅守清揪到大街上連抽了幾個耳光,然後把他們家裡裡外外砸了個遍,又勒索了許多錢後才離開。
羅炳輝知道自己父親被打後,便真的直接跑去縣衙門告惡霸去了。
告惡霸這個官司,本來是可以赢的
,因為在親戚的幫助下,他已經把惡霸的罪狀拿到手了。
可在那個是非颠倒的年代裡,
有權有勢的惡霸拿錢買通縣衙
,最後反倒判決羅炳輝年少不懂事、無理取鬧,責令他向惡霸道歉。最終,
因地主金錢賄賂,僅被判平頭官司。
雖然羅炳輝告輸了,但這場官司引起全鄉震動,人們紛紛表示羅炳輝不好惹。而
羅炳輝也是以為自己立下了一個打倒土豪惡霸的目标
參軍抗争
民國二年,國内新政治體系開始慢慢形成,新思想也開始萌芽。
在見到土霸謝介臣被陸軍整治敢怒不敢言後,羅炳輝萌生參軍念頭。
此時的他發現:
當兵的拳頭竟比縣衙門的縣長還厲害
他覺得,隻有自己當了陸軍,才有可能讓父母不再受欺壓。若是有一天做了軍官,說不定還能幫助那些和父母一樣受欺壓的貧苦百姓呢。
可對于當時的羅炳輝而言,要當兵,得先找到征兵的地方,沒有任何門路怎麼當兵呢?思來想去,羅炳輝決定出去“找機會”。
可離家努力找機會一年多後,羅炳輝一無所獲。而他的行動也證明,僅憑一腔熱血是不夠的。
後來他在昆明做過木匠、夥夫、馬夫,終于在
1915年,他得到了去雲南的唐繼堯部當兵的機會
唐繼堯
由于他吃苦耐勞,不久就被提升為三等中士。1920年,羅炳輝當上了唐繼堯的随行軍士。
怒棄二唐
1921年,滇軍顧品珍、葉荃反對唐繼堯,用軍隊逼近省城,并通電逼唐繼堯下野。
當時,已身為副官的羅炳輝被選為親信,随同唐繼堯與唐繼虞到達香港。
然而,
二唐的糜爛奢侈生活讓羅炳輝對自己當兵的初衷産生了懷疑
,當兵不是為了伸張正義,為百姓謀福嗎?為什麼眼前的他們卻是欺壓百姓,用從百姓那裡搜刮來的錢财享樂?
羅炳輝認識到,他們的奢侈豪華生活全是靠吃民血兵血得來的,軍閥救國救民之說也全是騙人的。
這樣的地方,羅炳輝是一秒都不想待了。在多次向唐繼堯請假被批不準後,他留下一封書信,悄悄地離開了香港。
參加北伐
1922年,羅炳輝到桂林參加了孫中山上司的北伐戰争。
在二次北伐攻占贛州直至南昌時,陳炯明在廣州叛變,北伐軍回師讨伐,前線總指揮朱培德派羅炳輝等五人以“
參軍官
”身份,到粵軍許崇智、李福林兩軍陣地考察。
陳軍趁湘軍換防未遂,實施反撲,北伐軍兵敗。
羅炳輝怕滇軍不知情被殲滅,于是日夜急行190裡,把敗況報向朱培德後,便昏死過去。
滇軍得知消息,迅速撤往湖南,
避免了全軍覆沒的危險
随着官品升遷,羅炳輝看到的腐敗也越來越多,他對軍隊裡的不滿也在不斷滋長
1926年11月,北伐中路軍直趨南昌,按照戰前動員,每位士兵都應該被發放獎勵。可是一直等到年底,不僅承諾的獎勵分毫沒給,每個月固定的軍饷也沒照發。
多方探聽後,羅炳輝得知司令部的獎勵其實已經發放,隻是在逐層下發時已被各級軍官克扣瓜分幹淨。對此羅炳輝大為惱火,義正言辭地多次向上級提了意見,最後,當局不得不把拖欠的軍饷發放。
中為羅炳輝
一開始,羅炳輝以為,當了兵,不僅可以不受欺負,而且可以保護窮人,鏟平他看到的所有不公。
可當了十多年兵以後,他發現過去曾遭遇的被惡霸欺負的場景,隻是換了種方式出現:
官大一級壓死人,沒官的欺負新兵蛋子,新兵蛋子欺負老百姓,老百姓無處申冤、忍氣吞聲……
如此這般,他又對當兵這件事産生了深深的懷疑。
加入中共
1927年3月,羅炳輝參加在南昌舉行的贛州總工會上司人贊堅的追悼會上,聽到了曾為滇軍進階将領,現已成為中國共産黨人的朱德的講話。
朱德語重心長地對他講:
工農兵要聯合起來,才能打倒軍閥、土豪劣紳。隻有革命成功了,大家才有工做,有田種,有飯吃,中國才有希望
朱德
這時,羅炳輝才
看到了他心目中真正的光明和前途。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産黨人、勞工、革命志士,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至此,國共合作破裂。
羅炳輝所在的朱培德部也倒向了蔣介石,不久後,在蔣介石的指令下,朱培德部奉命開始“剿共”。
次年6月,毛澤東、朱德指揮的紅四軍與朱培德的五個團在江西永新縣七溪嶺發生戰鬥,結果,
朱培德的五個團全部被打垮
朱培德
這一年冬天,朱培德部被迫縮編,羅炳輝因為“通共”等十條罪名被流放到吉安,成了吉安縣靖安大隊大隊長,說白了,
這個大隊長就是個被放在 “剿共”第一線的炮灰
不過羅炳輝對此無絲毫抱怨,他反倒非常迫切地想弄清楚一件事:
紅軍憑什麼打敗裝備精良、受過嚴格訓練的朱培德部隊?
帶着疑惑到了吉安縣之後,羅炳輝并沒有急着“剿共”,而是對吉安縣進行了系統的考察。
在“剿共”地區,羅炳輝看到這裡的民房牆壁上到處都是“
鏟除貪官污吏 懲治土豪劣紳
”、“
抗租抗稅
打倒帝國主義
”等等智語。
在經過一番考察後,羅炳輝徹底迷茫了:
難道這樣一群以“懲治貪官污吏”為己任的紅軍就是他要“剿滅”的對象?
終日思索這些時,羅炳輝意外地查收了一張紅軍的宣傳冊。從這本小冊子上,他讀到了
紅軍革命的目的是人人都有工作、有田種、有飯吃、安居樂業
。他終于明白了紅軍能夠打敗朱培德的原因。
羅炳輝激動極了,
此後,羅炳輝對紅軍的态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他開始利用職務之便釋放被抓住的紅軍。羅炳輝“剿匪”的态度很快引發了
中共贛西特委和江南省委
的注意,他們
認為他是一個正義感極強的将士
1929年4月,羅炳輝任江西吉安縣靖衛大隊大隊長。
此時,中共贛西特委便派出羅炳輝的同鄉及老戰友趙醒吾來“争取”他。
1929年夏天,羅炳輝收到了趙醒吾的一封信。一來二去,
兩人在信中圍繞“什麼才是真正的救國救民之路”展開了讨論,趙醒吾把紅軍的思想全部告知了羅炳輝
趙醒吾烈士畫像
終于,在趙醒吾的影響下,羅炳輝決心加入紅軍。7月,羅炳輝秘密加入中國共産黨。
遵照黨的訓示,羅炳輝指揮了以吉安為中心的贛西數縣武裝起義,随後被任命為中國工農紅軍江西獨立第五團團長。
之後,他同紅軍将士一道打下萬安,又在富田地區,殲滅前來圍剿的國民黨唐雲山部,轉戰湘贛,指揮戰鬥數百次,
對贛西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和擴大立了大功。
1930年的長汀會議後,羅炳輝被任命為紅十二軍的代理軍長、軍長,後又被任命為紅九軍團軍團長。
參加長征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傾教條主義錯誤,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實行戰略轉移,紅軍開始了兩萬五千裡長征。
此時的羅炳輝已經被任命為紅第九軍團長,在長征過程中擔任紅軍主力部隊的掩護任務。
1935年5月29日,
紅軍飛奪泸定橋之後,羅炳輝因為過度勞累患上重感冒,連走路都困難
為不影響行軍速度,羅炳輝讓士兵将自己綁在馬背上
這時,毛澤東和周恩來聯名給紅九軍團發來電報,指令不惜一切代價立刻奪取天全縣城,為紅軍主力渡過大渡河打開通道。
這封電報送至紅九軍團時,羅炳輝正處于昏迷狀态,連日的重感冒讓他極度虛弱、呼吸困難。
然而,在參謀長郭天民念完這封電報之後,羅炳輝一下子就清醒了,命人将自己從馬背上解下來,然後通知部隊就地生火做飯、召集連級以上幹部開會。
郭天民非常擔心羅炳輝的健康狀況,勸他多休息,召集官兵開會的任務交給其他人就行了。羅炳輝卻整了整軍裝,語氣堅定地說:
“
我的病已經好得差不多了!戰鬥是醫治百病的良藥,我的病總一到戰場就會好的。
這番話似乎是說給病魔聽的,在他下馬不久後,病果然看起來輕了好多。
1935 年,羅炳輝率領紅九軍團渡過金沙江,從西昌進入涼山彜區,由此徹底擺脫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實作了北上抗日的戰略意圖。
在彜區,羅炳輝認真執行黨的民族政策,與彜族同胞親切交友,取得了彜族兄弟的信任,沿途有不少彜族同胞積極參加紅軍。
在彜族同胞的帶領下,羅炳輝率領的紅九軍團順利地通過了涼山彜族地區,與中央紅軍主力勝利會師。
抗日戰争
抗日戰争爆發後,羅炳輝告别延安,奔赴了華中抗日前線。
1938年,羅炳輝被任命為皖南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員,與司令員陳毅并肩戰鬥,打擊日寇。
1939年5月,羅炳輝随葉挺北渡長江。7月,任新四軍第五支隊司令員,江北指揮部副指揮。
皖南事變中的新四軍
皖南事變後,為了打擊日軍對根據地的掃蕩,羅炳輝根據多年遊擊戰的經驗,
制定了以伏擊與運動遊擊為特色的“
梅花樁戰術
,諸如“火燒野牛”、“四兩撥千斤”、“狼牙簽與滾雷西瓜戰”、“梅花戰術”等,生動有效。
然而,多年艱苦的戰鬥環境使羅炳輝患上了嚴重的高血壓。當抗戰勝利的消息傳遍全中國的時候,羅炳輝卻因高血壓而處于昏迷狀态。直到第二天神志清醒時,人們才把這一喜訊告訴了他,聽到消息後,羅炳輝再一次振奮了。
他堅決要求重返前線,參加受降工作。
前線病逝
1946年4月,解放戰争爆發,羅炳輝任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兼新四軍第二副軍長。
1946年5月20日,毛澤東給羅炳輝的加急信件裡寫了一句話:
“你身體有病,望多修養。留得青山,是很要緊的。”
當時正在延安的毛澤東之是以在百忙之中寫這樣一封“勸休信”,自然是因為他對羅炳輝太了解了:
隻要打仗,他就會不顧一切地“拼命”
6月,蔣介石向蘇、魯、皖解放區大舉進攻,全面内戰爆發。也是在此時,因為自知時日無多,在戰鬥正式打響之前,羅炳輝給家人寫了一封信:
我自從十六歲離家以後,始終馳騁在戰場上,為人民革命事業貢獻了我的一切……我畢生沒有打過敗仗,在我犧牲以前,我還要再打一個勝仗,作為我對國家最後的一個獻禮。
在羅炳輝的指揮下,新四軍向盤踞棗莊的軍隊發起進攻,全殲敵方部隊,解放了棗莊。
可誰也沒想到,在1946年的6月21 日,羅炳輝卻因腦溢血而阖然長逝。
棗莊戰役成為這位将軍
32年軍旅生涯的最後一仗,當然,是最後一場,勝仗。
羅炳輝與妻子
跨越時空的回信
2018年,在《跨越時空的回信》節目中,
羅炳輝的兒子羅新安坦言:自己解開了心結,已經不再怨恨父親了
羅炳輝長眠之時,羅新安才兩歲。因為從小缺失父愛,他一直耿耿于懷。
可在自己為兒子傾盡全力付出愛的過程中,他終于懂得了父愛,是以,再讀父親提及他的那些信件時,他内心的郁結慢慢打開了。
說到研究父親的原因,他不禁哽咽,“
我想離我父親近一點……
父親犧牲時,羅新安并沒有什麼記憶。
靈堂裡,有人告訴他,“你父親睡着了。”他就真的以為父親睡着了。
等到要吃飯時,羅新安才跑到父親的棺木前,敲了敲,“爸爸,飯飯”。
牙牙學語的他似乎想說更多,也想了解更多,可事實偏偏在念想前面擺了一道,誰都沒有越過那條溝。
沒有父親的陪伴自是有諸多遺憾,但提到父親,他卻總是滿臉驕傲。
被問到父親對自己的要求時,羅新安說,“我認為他對自己要求
近于苛刻
,他有一個‘
為勞苦大衆服務
’的信念,總是
先人後己
。”
他還說道,父親有一個八字信條:“
熱不張戴,冬不着綿
。”即是說,天熱的時候,隻要有一個士兵沒有戴草帽,他就不戴;天冷的時候,隻要有一個士兵沒有穿棉襖,軍官也不能穿棉襖。”可見,羅炳輝得到兵民愛戴不無道理。
節目的尾聲,羅新安親手給父親寫了一封回信,信的末尾他寫道:
“爸爸,我從來沒有親耳聽你教誨過,但您的言行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我。今天給你寫信,我想告訴你:
我沒有給你丢臉
。我是工科畢業的,很多年後轉學教育心理學。困難的時候,總會想起您在練兵場上的鐵律,咬咬牙,就堅持下來了。我已經出了六本專著,第七本即将問世。爸爸,我現在是75歲的老人了,我現在走路要拄拐杖,
我已經不怨恨您了,我想你了!
今天的内容就到這裡,如果大家覺得不錯歡迎收藏、關注、轉發;如果有什麼疑問或想法,也歡迎留言評論,我會認真給予答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