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敵人大舉進攻,他卻忙着給部下升官,每人升兩級,結果殲敵3萬多

1931年7月,老蔣調集30萬大軍兵分3路向中央蘇區發起了第三次“圍剿”。此時距第二次反“圍剿”結束還不到一個月,紅軍主力還沒有休整過來,入伍的新兵大都還在訓練,在敵人的猛攻下,紅軍隻能節節後退,最後被壓縮在了君埠以東的狹小地帶,形勢非常危急。為了調動敵人,給紅軍主力赢得休整和補充的時間,上級決定派一支部隊将敵人引開,這個任務最終落在了紅12軍身上。

敵人大舉進攻,他卻忙着給部下升官,每人升兩級,結果殲敵3萬多

紅12軍雖然是一個軍的番号,但全部兵力加起來隻有幾千人,抛開任務的危險性不談,單就讓敵人十幾萬大軍心甘情願地跟着自己走就是一件極難辦到的事。如何才能完成調動敵人的任務呢?軍長羅炳輝懂起了腦子。羅炳輝是雲南彜良人,小時候家裡非常窮,父親靠給地主當佃農和做小買賣為生,辛苦一年下來,僅能勉強維持溫飽。

為了找一條更好的出路,1914年,17歲的羅炳輝投入滇軍當兵,先後參加過護國戰争和北伐戰争。在這期間,他接觸了進步思想,1929年7月時任江西吉安縣靖衛大隊大隊長的羅炳輝率部起義,正式加入了紅軍隊伍。第一次和第二次反“圍剿”中,羅炳輝表現十分突出,屢立戰功,被上級任命為紅12軍軍長。

敵人大舉進攻,他卻忙着給部下升官,每人升兩級,結果殲敵3萬多

這次接到調動敵人的任務後,羅炳輝把團以上幹部召集起來開會,商議對策,最終決定把自己僞裝成紅軍主力,自己這個“主力”一突圍,敵人不就乖乖地跟上來了嗎?說幹就幹,羅炳輝立即下令紅12軍“擴編”,軍部對外稱方面軍總部,各師升格為軍,各團升格為師,其餘以此類推。這樣一來幾乎人人都升了好幾級。

緊接着,羅炳輝又讓人制作了數百面軍旗,上面寫的都是“擴編”之後的番号。此外他還規定每人必須帶一個行軍鏟,到宿營地後自己挖竈做飯,不許共竈。這幾件事做好之後,羅炳輝于8月11日夜間率領紅12軍從敵人的結合部穿了過去,向樂安方向挺進。第二天天一亮,他就指令部隊打出旗幟并拉大行軍距離,大張旗鼓地前進。

敵人大舉進攻,他卻忙着給部下升官,每人升兩級,結果殲敵3萬多

途經塵土多的地段時戰士們就在馬尾上拴起樹枝來回奔跑,故意蕩起滿天飛揚的塵土。刹時間,紅旗招展,煙塵滾滾,人喊馬嘶,頗像一支數萬之衆的部隊在行進。敵人的偵察機從空中俯瞰,見這支紅軍隊伍規模如此之大,就斷定紅軍主力已經突了圍。老蔣為了核實空軍情報的準确性,又派出了地面部隊對紅軍進行跟蹤追擊,想要弄清楚這部分紅軍到底有多少人。

結果敵人很快就發現了紅12軍留下來的行軍竈,粗粗一數,竟然多達6000多個!當時一個竈通常供一個班使用,這樣算下來,這支紅軍部隊至少有3萬多人啊。至此老蔣終于确信紅軍主力的确是突圍了,于是他立即調動十幾萬大軍對紅12軍進行圍追堵截。羅炳輝見敵人上了當,立即帶着部隊進了山,在山裡和敵人打轉轉。,哪座山高就爬哪座山,哪條路險就走哪條路。

敵人大舉進攻,他卻忙着給部下升官,每人升兩級,結果殲敵3萬多

走山路對紅軍來說就是家常便飯,但國軍就不一樣了,他們當中許多人沒走過山路,又拖着重裝備,加上正值酷暑,是以沒過幾天,就頂不住了,一個個叫苦不疊。眼見部隊就要被拖垮,老蔣無奈之下隻得下令撤退,紅軍主力乘勢殺出,6戰6捷,殲敵3萬多人。戰後,羅炳輝被提升為紅5軍團的軍團長。1946年6月,時任山東軍區副司令員的羅炳輝不幸因病逝世,年僅49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