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國海軍之魂”納爾遜,憑什麼能有如此榮譽?

作者:紅星新聞

納爾遜生于十八世紀中葉,出生在英國諾福克郡的一戶殷實人家中。十二歲那年,在親友的引薦下投身行伍,成為一名英國海軍。

“英國海軍之魂”納爾遜,憑什麼能有如此榮譽?

這位聲名赫赫的“英國海軍之魂”年少成名,在二十歲那年受到英軍高層的賞識,榮升艦長。然而,由于年少輕狂,年紀輕輕的納爾遜在率部前往西印度群島時違反軍令,被送上了軍事法庭。

經英當局的調查,納爾遜并未獲罪。然而,在審訊期間納爾遜忽略了與軍隊協調關系,以至于他的職務被撤除。另一種說法是,當時正值和平時期,在海軍中服役的戰艦超标,是以當時的英國海軍正在進行裁軍,受到案件牽連的納爾遜自然首當其沖,成為被裁減的對象。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英國與法國之間的國際關系日漸惡化,國際形勢不容樂觀。在這随時有可能爆發大戰的緊要關頭,英國軍方想到了年輕有為的納爾遜。故此,納爾遜被重新征召回軍隊,重新成為軍官的他被調遣到地中海服役。在此期間,納爾遜與法國人打了幾場仗,并在科西嘉島一戰中表現出色,立下赫赫戰功。

“英國海軍之魂”納爾遜,憑什麼能有如此榮譽?

恰好當時的英當局需要一名英雄作為标杆,用于鼓舞軍隊的士氣。是以,戰功顯赫的納爾遜成了被宣傳的對象,在媒體的渲染下,納爾遜的功勳被無限放大,成為英國人心目中的青年英雄。關于納爾遜早年成名,很多朋友覺得他是通過“走後門”這種方式升為軍官的,實則不然。納爾遜能夠進入軍隊,的确是受到了舅舅的影響,這點在其傳記中就有記叙。

當時,擔任艦長的舅舅為了照顧外甥,将他安排在自己的軍艦上實習。在此期間,納爾遜的舅舅将自己的一身本事傾囊相授,讓納爾遜成為海軍中較突出的一個。在舅舅的傾心栽培下,納爾遜的航海經驗十分豐富,是以他才能迅速晉升,成為當時最年輕的海軍軍官。可以說,納爾遜晉升的機會是靠他自己争取得來的,并不是因為其舅是海軍艦長的緣故。

“英國海軍之魂”納爾遜,憑什麼能有如此榮譽?

還有一些朋友認為,納爾遜的“英國海軍之魂”的榮譽徒有其名,完全是當時的英國媒體吹捧出來的,對這種說法筆者不敢苟同。

首先,納爾遜的确是當時海軍之中最年輕的軍官,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畢竟,當時在役的艦長無不是航海經驗豐富的中年海軍,像納爾遜這樣年僅二十歲便開始指揮戰艦的軍官實不多見。

不論古今中外,人們總喜歡将“年少成名”的天才當作典型,相比于其他軍艦艦長,納爾遜更适合被樹立為标杆供人稱頌,提振海軍士氣。

其次,在西班牙海戰之中,納爾遜被敵軍打斷了右手,光榮負傷。不論是哪個國家的英雄,身上往往有象征着榮譽的傷痕。納爾遜為了國家捐獻了自己的右臂,是以他理所應當受到人們的歌頌。

再次,在聖文生戰役中,納爾遜表現了他英勇的一面。為了鼓舞手下的士兵們英勇作戰,納爾遜在一場戰鬥中兩次身先士卒,第一個跳上敵艦,與敵軍打接舷戰。在血肉橫飛的肉搏中,納爾遜殺出一條血路,大大鼓舞了英軍的士氣。

最後,納爾遜的成績不僅展現在軍事方面。因為他中年品行良好,能以嚴格的操守限制自己,是以他獲得了榮譽市民稱号。除此之外,他在打仗之餘還不忘自學,甚至取得了牛津大學民法學博士學位。

“英國海軍之魂”納爾遜,憑什麼能有如此榮譽?

真正讓納爾遜永垂不朽的,是1805年的對法戰争。

在這場戰争中,納爾遜以豐富的作戰經驗及身先士卒的勇氣,率領部下打了一場漂亮仗。然而,因為納爾遜在戰場上未隐藏身份,是以他被敵軍的狙擊手盯上了,不慎遭到敵方的射殺。

雖然,當時的英國政府迫切地想要樹立一名英雄角色鼓舞軍人的士氣,而媒體又對納爾遜進行了誇張渲染,但他的功勞卻是毋庸置疑的。筆者認為,将納爾遜捧上神壇的,絕不僅僅是媒體的宣傳。

納爾遜自十二歲參軍開始,便将自己的人生奉獻給了戰場。不論他生前的名譽是名副其實還是過譽,都變得不重要了。自他将一生奉獻給軍隊後,他就已經是英國的英雄了。是以,時至今日英國仍有不少大街以其為名,而特法拉爾加廣場上至今仍伫立着他的銅像。

參考資料:

【《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英國海軍中将—霍拉肖·納爾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