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國皇家海軍之魂—納爾遜

作者:候塞雷的曆史手劄

翻開世界近代史,其實不難發現,當時沒有任何國家對海洋的重視能夠超越英國,也沒有國家利用海洋能夠超越英國。西班牙、荷蘭等國雖然通過海洋大富大貴,甚至一度排名世界強國前列,但是他們的目的并不是争奪世界霸權,他們想要到達黃金、香料遍地的東方,通過擷取大量的黃金、香料等奢侈品來滿足貴族們的需求。荷蘭号稱海上馬車夫,西班牙曾經通過海洋建立第一個号稱“日不落帝國”的國家,但是他們并沒有很好地利用海洋,以至于将霸主地位拱手讓人,到現在還沒緩過氣,特别是西班牙,曾經的一流國家如今徹底堕入三流。

而島國英國,通過其強大的海軍艦隊和英勇的海軍陸戰隊,在大海上可謂是所向披靡,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穿着那一身華麗騷包的制服幾乎征服了全世界。靠着無數從殖民地擷取的各種資源,建立起武裝到牙齒的軍隊和繁榮的經濟,英國迅速成為世界近代史上的世界霸主,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都在他的統治之下。

英國經濟學家傑文斯在1865年曾這樣描述:北美和俄國的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羅地海是我們的林區,澳洲是我們的牧場,秘魯是我們的銀礦,南非和澳洲是我們的金礦,印度和中國是我們的茶葉種植園,東印度群島是我們的甘蔗,咖啡,香料種植園,美國南部是我們的棉花種植園。

英國皇家海軍之魂—納爾遜

納爾遜

這一切的一切,除了那些為之奮鬥的先烈,更離不開一個男人:納爾遜。

霍雷肖·納爾遜是英國帆船時代最著名的海軍将領,軍事家。1758年9月29日,他出生在英國諾福克郡伯納姆索埔村,也正是在這一年,英國政府準許建造勝利号戰列艦。納爾遜是家裡八個孩子的第三個,他9歲時母親去世,這個大家庭就由他父親一肩擔起。

12歲那年,他作為一名海軍軍校學生加入了英國皇家海軍,并到了他舅父沙克林任艦長的艦上當實習生。他随艦一起遠航,獲得了很多船 駕駛和海上生活的經驗。沙克林利用他的影響使納爾遜來到carcass号上,随它參加了北極探險,使年僅14歲的納爾遜獲得了在冰海航行的經驗。

沙克林升任皇家海軍審計官後,他的影響更加速了納爾遜在海軍中的晉升,納爾遜勤奮好學,他很快掌握了很多海上技能,成為了一名經驗豐富而又能幹的年輕軍官。

英國皇家海軍之魂—納爾遜

1778年,沙克林去世,次年,納爾遜被任命為亨廷布魯克号戰艦的艦長。胡德海軍上将又在納爾遜的軍事生涯上幫了他一把,他任命納爾遜為alemarle号艦長并帶年輕的威廉王子(後來的威廉四世國王)前往西印度群島。

1789年,法國大革命把人們的焦點引向了歐洲大陸。納爾遜一直同情在他家鄉的農民的遭遇。随着戰争威脅的更新,納爾遜受命指揮阿伽門農号,後又調往chatham号。

1793年1月,路易十六被處死,這使戰争已不可避免。

1794年,納爾遜正忙于執行封鎖和圍攻土倫的任務。在圍攻科西嘉島的calvi時,一發炮彈打在他面前,飛來的彈片和碎石打瞎了他的右眼。不久,hotham海軍中将接替胡德任地中海艦隊司令。阿伽門農号參加了與法軍的戰鬥,納爾遜俘獲了caira号。但他并不滿足hotham的指令,并請求采取進一步行動,但hotham卻滿足于現狀而沒有采納他的建議。在地中海艦隊劃歸傑維斯海軍上将前,納爾遜執行hotham的指令,封鎖法國南部海岸。

傑維斯指揮很靈活,允許他的部下依據情況自己采取一些行動,使他的部下更加主動。傑維斯是個紀律嚴明的人,他做事從不拖拉,對不稱職的部下決不留情。他注意到了納爾遜的熱情,并利用自己的影響使納爾遜提前晉升海軍準将,這樣納爾遜就可以指揮一支獨立的小規模分艦隊。

英國皇家海軍之魂—納爾遜

1797年2月14日,英國地中海艦隊(15艘主力艦)在大西洋聖文森特角同西班牙艦隊(27艘主力艦)遭遇,展開一場激戰(聖文森特角海戰)。在這次戰鬥中納爾遜果斷采取行動,違抗傑維斯的指令,支身脫離隊形沖向西班牙艦隊,攔住其去路,并且率艦勇敢的逼近敵艦,兩次率兵沖上敵艦與敵人展開肉搏。納爾遜的行動為英國艦隊取得最後勝利起了決定性作用。此戰後,納爾遜被晉升為海軍少将,獲得了勳爵封号。

1797年7月,在英國海軍進攻西班牙屬加那利群島的戰鬥中,納爾遜再度率艦與敵艦進行接舷戰,他和部下們用刀劍與敵人展開了搏鬥。第一天戰鬥中,多虧納爾遜的副官用自己的身體為他擋了兩劍,才使他安然無恙。但他在第二天的戰鬥中被一發流彈擊中了右肘,導緻右臂被截肢。加那利群島海戰不但再次證明了納爾遜的勇敢和頑強,還展現出部下對于他的無比忠心——他們甘願為納爾遜獻出自己的生命。

1798年初,康複後的納爾遜擔任地中海分艦隊司令。

英國皇家海軍之魂—納爾遜

其實納爾遜隻要不在海戰裡面遇到,似乎頭腦不能算是很精明,1798年,拿破侖東征埃及,納爾遜率艦截擊,就吃了不少苦頭。首先是他到達土倫的時候已經太晚,拿破侖的運輸船已經跑得不知去向。這還可以算作天公作梗,可是他接下來的判斷離了譜,法國一直宣傳土倫的部隊是登陸英國的左翼兵團,納爾遜信以為真,全軍轉舵向西,撲向地中海通向大西洋的咽喉–直布羅陀。

這時候拿破侖正破浪向南走呢。等到納爾遜從幾個美國商人那裡知道拿破侖已經拿下馬耳他,他才趕緊掉頭往回趕,這時候拿破侖慢騰騰的船隊已經赢得了一個月的時間。納爾遜依然猶豫不決,又派艦到埃及偵查,結果偵查結果不力,他竟然異想天開的判斷拿破侖的目标是土耳其,在他武裝大遊行的時候,拿破侖已經拿下了開羅。

好在拿破侖的陸軍雖然節節勝利,但是納爾遜還是找回了面子。泊于阿布基爾灣的法國艦隊被他于8月1日完全摧毀,部隊被困在埃及。

在阿布基爾海戰中,法軍對他十分畏懼,是以躲進港灣,排成一字長蛇陣抛錨大戰,結果納爾遜發現法軍首艦和海岸之間有一個不足百米的空隙,他當即派出一半兵力,鑽進這個空隙,從反面夾擊法軍。

到1799年回國時,400艘軍艦隻剩下2隻小艦,人員損失慘重,原本侵略印度的計劃受阻。

此役之後納爾遜被封為尼羅河男爵。

英國皇家海軍之魂—納爾遜

1800年底,沙皇俄國、瑞典和丹麥組成武裝中立同盟,共同對付英國。為瓦解它們,在1801年3月,帕克海軍上将率53艘戰艦組成的艦隊駛入厄勒海峽。同年4月2日,納 爾遜率一支分艦隊向丹麥艦隊發起進攻。戰鬥初期,由于丹麥艦隊有組織的抵抗,英軍受到重創,帕克命他戰鬥,但納爾遜不予理睬,繼續進攻,在英國戰艦的猛烈打擊下,丹麥艦隊損失慘重,被迫投降。納爾遜乘勝追擊,将瑞典艦隊和俄國艦隊也趕跑。徹底摧毀了三國同盟。納爾遜因功被受予子爵,并接替帕克,升任波羅的海艦隊司令。

1805年5月, 納爾遜出任地中海艦隊司令,以對付法西聯合艦隊。不過他又犯糊塗了。當時拿破侖要登陸英國,也是派出一個分艦隊實施佯動,納爾遜馬上稀裡糊塗的跟着橫渡大西洋直奔美洲而去,要不是維爾納夫在地中海正碰上一場暴風雨出不了港,等納爾遜發現上當隻怕英格蘭銀行已經換了主人,也就談不上令他名垂青史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了。

1805年10月19日,法西聯合艦隊駛離西班牙加的斯港,企圖通過直布羅陀海峽前往地中海,配合拿破侖在意大利的軍事行動。這時,納爾遜已等候在加的斯以西的特拉法加海域。10月21日拂煦,19世紀規模最大的一場海戰——特拉法加海戰開始了。

英國皇家海軍之魂—納爾遜

特拉法加海戰

參戰的法西聯合艦隊有戰艦33艘,英國艦隊有戰艦27艘。他指揮的地中海艦隊,摒棄傳統的戰列線戰術,采取分隊穿插的機動戰術(稱為“納爾遜戰法”)。戰鬥在下午4時許結束,英國艦隊獲勝。

整個會戰,英軍死449人,傷1214人。法軍死3373人,傷1155人。西班牙軍死1022人,傷1383人。總計聯合艦隊被俘三四千人之間。傷、斃、俘加在一起,共有1.4萬人。法國和西班牙聯合艦隊的33艘戰列艦中,有12艘被俘,7艘完全喪失戰鬥力,1艘正在起火燃燒,9艘逃往加的斯,4艘逃向直布羅陀。當夜幕将垂時,風暴大作,一連就是四天,多數負傷船隻都自動沉沒,包括所有的英軍戰利品在内,隻有4艘例外。而在整個會戰中和風暴之中,英國都未損失一艘船。

特拉法爾加海戰後,報捷的英國軍官對海軍大臣的第一句話就是:“先生,我們打赢了特拉法爾加,但是我們失去了納爾遜勳爵。”

英國皇家海軍之魂—納爾遜

納爾遜之死

納爾遜在長達35年的海軍生涯中,長期漂泊在大洋上,身經大小戰鬥不下百餘次。他作戰英勇頑強,在軍事上敢于破除舊教條,突破傳統的戰略戰術原則,善于在戰鬥中發揮獨創和主動精神,這也就是他所說的“納爾遜風格”。也就是把海軍當成獨立兵種,隻有殲滅敵艦,将其打沉或者俘虜,才算真正完成任務。

而英國海軍在納爾遜時代第一次達到了高峰。當時的英國海軍大小船艦共900多艘,總噸位860990噸, 27800門大炮,共有151572人,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軍,遠遠超出第二的法國海軍和第三的西班牙海軍的總和。傳承着“納爾遜精神”,英國人第一次站上了世界巅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