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5後廣東小夥鑽進雲南深山拾松茸,過百元一斤,網店賣斷貨

作者:南方都市報

成為“新農人”的第三年,廣東95後小夥阿昌一頭鑽進了雲南深山老林,遍尋原産地農貨。被稱為“菌中之王”的松茸是他選中的第一個高端食材。因市場售價高達500多元一斤,家人一度擔心他的網店出不了單。

懂流量的“新農人”阿昌相信自己的味蕾。這種極具地域特色的國家地标農産品自帶話題,且營養價值高,早已在國外掀起一股“松茸熱”,國内消費者的認知度逐漸提高。他直接從村民手中收購,原産地直采降低售價。今年加入電商平台百億補貼後,價格更加平民化,140元左右即可到手一斤,網店銷量同比翻倍。

如今,不少“新農人”前往優質農産區挖掘品質農貨,或返鄉尋找兒時的味道,将地标農産品搬上網。他們利用直播、短視訊等各類工具,并借助電商平台各類玩法,讓香格裡拉松茸、枞陽雞蛋、會理石榴、周至猕猴桃等品質農貨走進消費者的餐桌,越來越多藏在山林之間的寶藏農産品為大衆所熟知。

95後廣東小夥鑽進雲南深山拾松茸,過百元一斤,網店賣斷貨

藏民在深山挖到了松茸。右二為廣東小夥阿昌。

95後跑進雲南深山拾松茸

讀電子商務專業的阿昌畢業後做了銷售,三年前偶然聽朋友提起陝西老家冬棗滞銷,決定開網店試一試。令他意外的是,冬棗上線後就有訂單,參加限時秒殺、9.9元包郵等電商活動後,一個月賣光了數十畝果園的冬棗。

“拼多多對農産品的支援力度很大,交保證金就能參加活動,如果不參加,保證金可退回。”阿昌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稱,賣冬棗成功後,作為熟悉各類水果的廣東人,開始更深入地去了解生鮮農産品。

在他看來,生鮮農産品是剛需産品,不愁找不到使用者。對比線下商超售價之後,他準備從源頭直采,減少中間環節,以更優惠的價格突圍。阿昌先後嘗試過雲南人參果、荔枝、龍岩、石榴等流通類水果,價格比線下市場優惠,但并非每次都能大賣。

去年8月,雲南食菌季節,阿昌和朋友到香格裡拉拍攝素材,途中遇到拾松茸的村民,品嘗後決定留下來。他告訴南都記者,得知村民們采摘後直接交給出口商、交易市場,并未對接過零售端。“我就又在拼多多開了店鋪,松茸客單價高,有些顧慮。但親眼見到松茸生長環境,品質好的東西一定有人喜歡。”

同樣忠實于自己味蕾的還有85後陳陶勝,退伍後就将農産品作為自己的創業方向。與成長于城市的阿昌不同,他的家鄉安徽枞陽縣依山傍水,農産品豐富,黑豬、土雞、雞蛋等是他從小吃到大的東西。

返鄉創業成為一名“新農人”前,陳陶勝到深圳打工積累經驗,觀察線下生鮮農産品的包裝、品牌,以及流通過程。不過,從食材的口感來說,無法與家鄉長于田間鄉野的農産品相比。

95後廣東小夥鑽進雲南深山拾松茸,過百元一斤,網店賣斷貨

陳陶勝(右一)在挑選土雞蛋。

三天賣出400萬枚土雞蛋

對家鄉味念念不忘的陳陶勝2014年返鄉創業,擺地攤賣當地知名的白蕩湖大閘蟹。他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線下摸爬滾打兩年多,摸清了農産品流通的全流程。“産品一定要回歸品質,做好服務。有産品優勢,才有規模效應。”

另一方面,他找準了目标消費人群,即山林之外的城市人。這就要借助電商平台觸達全國消費者。2016年,陳陶勝帶着賣大閘蟹賺來的第一桶金轉入線上,在拼多多開設店鋪,以土雞蛋、黑豬肉為主打,走中高端路線,并推出“白蕩裡”的農産品品牌。

“2016年時候,我們也完全不懂平台的推廣和玩法,隻能靠使用者購買之後的複購和熟人推薦,一步步打開銷量,提升枞陽雞蛋的名氣。”陳陶勝告訴南都記者,可生食雞蛋還沒火起來,國内雞蛋高端化消費趨勢不明顯,第一年的銷售額僅幾十萬元,隻能等着裂變。

兩年之後,複購率上升,1元一枚的土雞蛋讓店鋪銷售額漲至2000多萬,去年破億。今年拼多多“農貨節”,店鋪三天銷售額達446萬,也即賣出400萬枚土雞蛋。枞陽雞蛋闖入拼多多平台雞蛋榜前三,是為數不多進入百億補貼的雞蛋銷售商家之一。

1元/枚的土雞蛋打開市場需要時間。而本就有一定名氣的松茸市場開拓稍微容易些。南都記者留意到,阿昌去年恰好趕上國内的“松茸熱”。香格裡拉松茸此前以出口為主,疫情影響之下,國際航班減少,轉而開拓内地市場。同時,随着國内消費更新、生鮮冷鍊物流發展,以及電商、線下精品超市推動,松茸知名度擴大。

阿昌發現,去年,上線後就有使用者主動前來詢問,得知原産地發貨後即下單。單量雖不大,卻快速積累一部分使用者。今年,加入百億補貼後平台補貼50多元,145元就能買到一斤5-7厘米的松茸,價格更接地氣,使用者複購率明顯提升。

95後廣東小夥鑽進雲南深山拾松茸,過百元一斤,網店賣斷貨

眼下正是香格裡拉松茸大量上市的季節。

重新定義“新農人”

在農産品高端化消費趨勢之下,這些懂流量、熟悉網際網路的“新農人”走到台前。今年一季度,拼多多平台農産品訂單同比增長超過300%,單品訂單超10萬+農産品達到2645款,直連農戶數超過1600萬。

因為愛吃芒果,從廣西到四川再到海南,婚禮策劃師轉型的鄭鵬飛一路“追”芒,如今日訂單穩定在20000單以上,還帶動周邊農村留守婦女再就業。複員軍人蘇濤去年疫情嘗試開店賣自家瑤柱産品,今年拼多多“農貨節”首日銷量暴增600%,并帶動店鋪其他産品銷量增長超過270%。

他們正在重新定義“新農人”,推動地标農産品産業化。陳陶勝告訴南都記者,“新農人”并不是簡單銷售農産品的人或農場主,而是要摒棄過往的種植方法,加快推動品種培優、品牌培育、品質提升和标準化生産,提高農産品的知名度和競争力。

作為枞陽縣“電商第一人”,陳陶勝正關聯高校、當地龍頭企業等,在枞陽雞蛋基礎上研究可生食雞蛋、無抗生素雞蛋和黑豬肉,提高農産品價值。繼松茸、黑松露之後,阿昌計劃走遍雲南,并通過店鋪直播、短視訊等,讓更多人認識雲南的寶藏農産品。

農貨節補貼超百款地标農産品

地标農産品的保護與發展是實作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2021年中央一号檔案繼續提出發展地理标志農産品。今年7月,财政部、農業農村部釋出2021年重點強農惠農政策,在農業全産業鍊提升中提到了農産品地理标志保護工程,要挖掘農耕文化,推動綠色有機認證,加強宣傳推介,培育區域特色品牌。

全國優質農産區以及地理标志農産品成為電商平台補貼的重點。南都記者注意到,與往年幫助各大農産區賣貨不同,今年“農貨節”有所更新,拼多多重點推介入選“百億補貼”的優質農産品,覆寫400多個優質農産區。首批上線的精選農産品以及農副産品突破1000款,包括會理石榴、萬榮蘋果、枞陽雞蛋、周至猕猴桃、香格裡拉松茸等。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農貨節”首批篩選出超100款地理标志性農産品,并進行補貼,推動品質農貨、打造産地品牌。售後服務方面,大部分百補農産品均開通順豐包郵,并提供壞果包賠等服務。

據了解,今年618,“百億補貼”上線兩周年,拼多多将補貼的品類從3C數位、美妝、服飾等拓展至生鮮農産品等品類,對水果生鮮、農副産品、肉禽蛋類等進行常态化補貼。拼多多百億補貼相關負責人表示,“自百補上線兩年多以來,優質農産品商家已突破1萬家,頻道累計上線超過2萬款農産品。從預售階段來看,今年“農貨節”期間,精品農貨的訂單量單日增幅均超過200%。”

出品:南都商業資料新聞部零售實驗室課題組

采寫:南都記者 黃培

統籌:甄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