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87版的《紅樓夢》的“賈政”去世,享年82歲。
“賈寶玉”歐陽奮強發微網誌悼念這位“父親”,引起網友哀悼與緬懷。

看過87版《紅樓夢》的觀衆都對馬加奇飾演的賈政印象深刻。
他演繹的賈政既有養尊處優的讀書人的斯文端方,又有對賈府前程的憂心忡忡,也有望子成龍的嚴父形象。
哪怕把所有版本的《紅樓夢》裡的賈政都羅列出來,馬加奇版的賈政無論是在形象上還是演技上都未有超越者。
在那個年代,演員對演繹藝術的追求無疑是嚴謹且努力的。在拍攝《紅樓夢》時,馬加奇胳膊骨折還在堅持拍戲,可見其敬業精神。
令人遺憾的是,在多次87版《紅樓夢》演員的重聚節目中,馬加奇都未露面。是以,他在拍攝完《紅樓夢》後的事迹鮮少人知。
目前馬加奇公布在網上的資料還比較少,百科中提到他生前是央視的演員、導演。
在1987年,馬加奇除了出演《紅樓夢》外,還演過《海瑞傳奇》中的大興縣令高士如。此後,便由演員轉崗為導演。
導演過的作品有《現代情感》、《殘障人士日記》、央視20集連續劇《西廂記》(1994年)、《我想擁有一片藍天》,獲得過第五屆少年之星國小組金獎。
值得一提的是馬加奇導演的《西廂記》男主角是被譽為古裝美男天花闆之一的邵峰。
在馬加奇的作品裡,邵峰形象和現在抖音上瘋傳的陰柔邪魅古裝美男不同,邵峰顯得格外的溫潤敦厚,宛如畫中走出來的謙謙書生。
馬加奇導演《西廂記》的服道化嚴謹,故事流暢,鏡頭唯美,連侍女手上的燈都能找到古籍資料,處處都是濃厚的中華文化底蘊。
而且,演員個個演技、顔值線上,國語标準,色彩沉穩柔和,人物一舉一動都符合角色設定,這樣的作品,是當下年輕人遇不到。
那時候沒有帶資進組,沒有流量明星,沒有于正的“熒光色”“進階灰”,隻有馬加奇導演的文化底蘊和匠心制造。
◇◇◇
“賈政”并不是“賈寶玉”第一位失去的“至親”。
1994年,“賈母”的扮演者李婷因腦溢血去世,享年73歲。
李婷在出演“賈母”一角時,早已是頗有成就的藝術家了。她的一生在解放軍四野特種兵文工團、解放軍總政話劇團、安徽省話劇團當過演員,是根正苗紅的享有編制的演員。
87版《紅樓夢》拍攝時,她是作為幕後工作者加入劇組的,是劇組的台詞、表演輔導教師和配音組的負責人。
導演王扶林認為“賈母”是整本書中曆史容量最大的一個藝術形象,不僅要有演技,還要有極其豐富的性格内涵和審美意蘊。在年輕演員都定下來後,找不到合适演員的導演和副導演“不擇手段”地開啟“兔子吃窩邊草”——說服李婷出演賈母角色。
這才有了87版《紅樓夢》那位慈祥、富态、有生活閱曆的“賈母”。
出演完《紅樓夢》後,李婷繼續着她的演藝事業,還擔任過導演、副導演等工作。她一生都在從事演藝事業,是位令人尊敬的老太太。
1994年時國内網際網路還在萌芽階段,是以她的逝世無法像今天這樣廣為人知,但在每一年的《紅樓夢》演員回憶殺中都會有人提到她,這大概就是藝術工作者的名留千史吧。
而2010年李少紅版本的《紅樓夢》更是把李婷飾演的“賈母”推上了“神壇”,逝世後還能靠同行襯托火了一把,隻能說明李婷的演技和形象真的很深入人心。
也許,人世間的悲情就是最愛你的人和你最愛的人都先你而去。
失去最寵寶玉的賈母後,“賈寶玉”還失去了“至愛”。
2007年,“林黛玉”陳曉旭因乳腺癌去世,引起全網悲鳴,“世間再無林妹妹”成為了無數《紅樓夢》的書迷和觀衆的悲痛。
因“林黛玉”一角一炮而紅後,陳曉旭在演藝圈繼續打拼了多年,後發現角色定型,無論演繹什麼角色,在觀衆心理始終走不出“林黛玉”的影子,在29歲那年創立了廣告公司,轉戰商場,成為一名很成功的女商人。獲得過“中國30位傑出女性廣告人”、“中國經濟年度風雲人物”等稱号
1999年,陳曉旭隻身前往新加坡學佛法。
2007年,陳曉旭離婚,剃度出家,法号“妙真”。
同年5月13日,陳曉旭因乳腺癌在深圳去世,享年41歲。
陳曉旭的逝世讓87版《紅樓夢》再次引起無數關注,也讓許多節目組看到了經典老劇回憶殺的價值。每隔幾年,至少會有一檔節目重聚經典劇目的演員,而87版《紅樓夢》演員重聚隻有央視等一流媒體方能做到。
可惜伊人已逝,雖然陳曉旭去世後,87版《紅樓夢》演員在多檔節目組的努力下又重聚過幾次,但無論是什麼重量級的媒體都無法将我們的“林妹妹”找回來了。
失去了“祖母”、“夫妻”後,“賈寶玉”還失去了“嶽父”“林如海”。
2007年5月13日,“林黛玉”陳曉旭去世。
僅隔3個月,同年的9月4日,飾演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的演員鄭乾龍因病去世,享年65歲。
也許是命運的安排,飾演體弱多病的林如海的鄭乾龍在離去前也是在疾病中去世的,他和病魔抗争了3年。
鄭乾龍則出身梨園世家,他的父親是昆曲表演藝術家鄭傳監。1960年,鄭乾龍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成就包括:中國青年藝術劇院院藝委會委員,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表演學會委員。
和“賈母”李婷扮演者一樣,鄭乾龍也是根正苗紅且有編制的演員,他就職于中國國家話劇院。出演了許多符合時代特征的主旋律作品。
1990年,鄭乾龍就參演過被譽為國内電視劇裡程碑作品的《渴望》。《紅樓夢》是他的第二部轟動全國的現象級作品,
2016年10月1日,“賈寶玉”的“大伯”——賈赦的扮演者李颉去世,享年92歲。
李颉飾演的賈赦自私、市儈、庸碌又頗有點憤世嫉俗的高高在上。
這是那個時代的20位紅學家專家和李颉對“賈赦”的解讀和诠釋。
李颉61歲飾演87版《紅樓夢》的“賈赦”,同時他還是劇組的演員指導老師,可見其當時在演藝圈的成就的認可度有多高。
李颉是長春電影制片廠的著名演員,長春電影廠在國内的地位顯赫,創造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七個第一。李颉也許沒有“爆紅”過,但能入職長春電影廠,還被87版《紅樓夢》邀請做演員指導老師,絕對是優質人才了。
1955年,李颉出演第一部影片《神秘的旅伴》,扮演魏福,之後便開始演起了“反派”。在《邊寨烽火》《吉鴻昌》等一系列影片中扮演反面角色。
2010年,李少紅版的《紅樓夢》中他還受邀扮演焦大。彼時他已85歲,應該是出于情面才友情出演的。畢竟出演過87版《紅樓夢》的老演員老當益壯、老而彌堅、再現演員精神是個很好的話題,但85歲的長春電影制片廠演員早就到了退休頤養天年的年齡了。
這可能是劇組準備的“佳話”,可惜新版紅樓拍得宛如陰間,這個“佳話”被鋪天蓋地的差評掩埋,沒有炒起來。可惜了85歲的老演員李颉的演出。
賈赦在原著中和賈寶玉沒有獨立戲份,這對伯侄的關系不遠不近不親不疏。
或許因為相處不多,2016年“賈赦”李颉去世後,“賈寶玉”歐陽奮強未在公共平台發聲。這與書中的伯侄關系确實相似。
從《紅樓夢》中的親戚關系出發,“賈寶玉”其實還有一位“親戚”去世了。
1995年,飾演“賈瑞”的演員馬廣儒去世,令人惋惜。
馬廣儒是個有名的“戲癡”,網上至今還有許多他“入戲”太深出不來的報道。
他飾演過的人物多以癡情、悲劇著稱,如《紅樓夢》中的賈瑞、《滕閣秋風》中的王勃、《魯公女》中的張于旦及《西廂記》中的張君瑞等。
馬廣儒12歲考入安徽安慶黃梅戲學校,是學校裡的“佼佼者”。出演紅樓夢後,在上海紅樓晚會上,他憑借一曲《天仙配》赢得滿堂喝彩,此後4年迎來事業巅峰,連央視都聘他為特約演員。
可惜的是,他陷入了情傷後酗酒而亡。
和歐陽奮強相比,也許馬廣儒的人生和賈寶玉更相似。
他家7個孩子中,他排行最小,備受父母、哥哥姐姐的寵愛。他家人對他的寵愛誇張“十幾歲了還蓄着小辮當小姑娘養。他的手指甲從未用剪刀修過,都是母親用牙齒一點點咬平的。”
馬廣儒的爸爸在他6歲的時候就送給他一套《紅樓夢》和《三國演義》。在生活中,他身邊的人甚至以“寶玉”來稱呼他。
這樣的成長環境,不怪乎馬廣儒長大後經常以“賈寶玉”自诩,耳濡目染下,也沾染上了“賈寶玉”性格軟弱、偏激逃避的缺點。
1983年,21歲的馬廣儒受邀進京飾演賈寶玉。
結果導演王扶林後來又遇到了“面若桃花”的歐陽奮強,将馬廣儒的角色調整為賈寶玉的窮親戚賈瑞。
馬廣儒大失情窦初開的他便喜歡上了陳曉旭,甚至不惜割腕表達心意,吓懵了許多人。
後來,事業上的成就逐漸沖淡了他對“林黛玉”陳曉旭的癡念。他陸續出演了《西廂記》《玉帶緣》《聊齋》《湯顯祖與牡丹亭》《騰閣秋風》等等電影及電視劇,國内不少報刊都曾報道過他,可謂前途無限。
直到1988年,在參演《湯顯祖與牡丹亭》時,馬廣儒與劇裡的一位南昌女孩一見鐘情。為了這份感情,馬廣儒離開安徽調入南昌電視台工作,可惜最終因女方家長反對而分手。
工作上,馬廣儒也因為不适應電視台的工作内容而一籌莫展。最後發展到因不想飾演小角色而和導演發生沖突的地步。
再後來,他遇到了他的妻子。
懷着對明星的崇拜和對馬廣儒的同情,馬廣儒妻子在父母的激烈反對聲中嫁給了他。結果婚後,兩人因對“賈寶玉”這個角色的解讀不同,而同床異夢。
情場失意,事業失意,婚姻失意,馬廣儒開始借酒消愁,最後卻因酗酒過量而住院。
住院一月後,馬廣儒去世,尚賒欠酒樓40多元。
32歲逝世的馬廣儒,最令人唏噓的是,他在彌留之際,認不出前來探望的親朋,卻始終惦記着自己是一位演員。
馬廣儒的一生,被人用“戲癡”“情癡”來形容,而酒精對于他,卻如同《紅樓夢》中的“風月寶鑒”,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反害了卿卿性命。
“賈政”馬加奇的逝世之是以能上熱搜,是其飾演的“賈政”深入民心的結果,也是87版《紅樓夢》三十多年的累積的群衆力量。
人們不僅僅憐惜“賈寶玉”又失去了一位“親人”,更是觀衆對一位具有豐富文化内涵和嚴謹工作态度的文藝工作者的敬重和悼念。
畢竟在當下被資本和流量挾持的娛樂圈,觀衆可憐到連“美男”都不配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