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軍報用戶端 作者:周圓 等

圖檔來源于網絡
近日,桂林全州一家米粉店的隸書體歇業通知火了:各位顧客,本人因送兒子上清華大學讀書,8月20日至24日暫停業5天。文末的“請互相轉告”更讓人隔着螢幕都感受到了這一家的喜氣洋洋。
有網友回複“這個通知看着好高興啊,我讀着讀着都笑了。”一個歇業通知之是以引發這麼多溫暖的留言,是因為喚起了一種共通的情感,讓愛你的人因你而驕傲,這是一件多幸福美妙的事啊。
戰友們也忍不住回憶起了自己接到軍校錄取通知書時父母高興的樣子。不過由于軍人職業的特殊性,自從穿上軍裝後,他們與父母聚少離多。哼起那句“我是你的驕傲嗎,還在為我而擔心嗎,你牽挂的孩子啊,長大啦”,寫下這一段段細節,有幸福,更有心酸。
我上過兩次大學,一次是地方大學,一次是提幹讀軍校。
聯考後,我躲在樓梯間查分數的時候,爸爸正在隔壁房間裡裝模作樣地掃着地。可是我清晰地看到,他的耳朵是豎起來的,朝着我的方向。
“爸爸,562分。”
爸爸聽完,依舊裝模作樣地掃地,隻應了一句“嗯”。
他也沒問這個分數怎麼樣,能不能考上大學,隻是在那一遍一遍的掃着已經很幹淨的地。
等我和同學打完電話,走出樓梯間的時候,爸爸已經把掃把放起來,人也不知道去哪裡了。
等天黑的時候,爸爸提着幾個菜回來了,說“今天高興,喝點。”
後來我才知道,當晚街坊鄰居都在讨論聯考分數,他就出去聽别人聊天,發現我的分數是最高的,别人也說你閨女肯定能考上好大學的時候,他就安心地回來了。
回來後爸爸開始和我讨論分數的問題了。這時候我才明白開始他不問是怕給我負擔,怕問多了我壓力大。
後來我考上了軍校。有一次他突然和我說:“星星,你知道嗎?有時候我和工友們聊天說我有個軍官女兒,别人都不信。我把照片給他們看,他們很羨慕。”
說這話時,爸爸趴在椅子背上,滿臉堆着笑。
我沒有想到,一直木讷沉默的爸爸會在他的朋友面前這麼驕傲地說起我。
我以為他是不在意的,就像小時候把獎狀拿回家的時候,他總是簡單地說一句“别驕傲”一樣。
我第一次立功,趕上機關第一次邀請親屬一起領獎。我打電話給爸爸。我問他,你要不要來?爸爸說:“你媽去就行了,我就不去了吧。”
然而,當我把在部隊拿的一些獎章證書拿回家,他就帶着老花鏡開始一個一個地翻着看,一邊看,一邊笑。還叮囑我,一定要把這些東西放好,啥時候抽空戴着這些獎章跟我們一起照個相!
爸爸有些老了,年輕時性格裡的棱棱角角和骨子裡的驕傲全刻畫成了臉上的溝溝道道。而能讓這些溝溝道道綻放笑容的,無非就那麼一句話:“老謝,你這閨女争氣啊!”
保送上軍校的前一天下午我回到了家。
弟弟接我回去的路上,直接把車開到了賣煙花爆竹的商店,買了大盤的鞭炮後又端了兩個最大的禮炮。
我說,花這個閑錢幹嗎?弟弟說,媽說一定要買。
“媽媽這不是亂花錢嗎?”我說。弟弟一邊往車上搬禮炮一邊回我:“媽高興啊。”
我以為我媽又是“顯擺”了,就像我每次探親回家一樣,她總是會鼓動我穿着軍裝陪她出去轉轉,得知不能穿軍服逛街的時候,她就有些失望。但依舊希望我陪她出去溜達溜達。
“六子,這是你閨女啊?當兵回來探親啦!”
“嗯呐,一年就回來一趟啊!”
“你閨女真好看啊!”
“不好看,不好看,你家閨女才真的好看。”
每次遇到這種“顯擺”,我在旁邊都有些尴尬,可我知道,媽媽是開心的。
那時候我的配合度不是很高,就像這次一樣,一向節約的媽媽買了這些東西,我覺得沒必要。
回到家的時候,發現媽媽穿着我送她的連衣裙在等我,非常開心。
天還沒有完全黑,媽媽就指揮弟弟把禮炮搬出來點着了。她站在門口仰着頭看着那些漂亮的煙花在空中一朵朵的綻放,遇到走過的路人詢問,她就開心地搓着手告訴說:“我們家星星考上軍校了。”
後來我才知道,老家有喜事都要放鞭炮禮花,弄出點聲響出來,就像通知其他人一樣:我們家有喜事啦!
晚上親戚朋友一起吃飯的時候,媽媽也特别開心。忙活一天回到家,媽媽削了個蘋果給我,想和已經一年多沒回家的我說說話。可坐了一天車又多喝了點酒的我沒說兩句就沉沉地睡着了。
第二天媽媽送我去南京上學,去車站時她忽然給我塞了幾個粽子,我說吃飽了不帶了,媽媽說:“這是我昨晚熬夜煮的,鍋裡的水都熬幹了,鍋差點煮壞了才煮熟的,你帶上吃點,好歹是媽媽的心意。”
按照老家的方言,“粽”和“高中”的“中”同音。我親愛的媽媽,用最樸素的方式祝福着我。
媽媽在人群裡跟我揮手告别的時候,看着她有些臃腫的身材,我忽然就想起朱自清的《背影》。這些年,我上中學、大學,後來又參軍,無論我去哪裡,媽媽一定會堅持送我,幫我把路糧準備好、行李放好。等我坐的車走了,她還得再打電話叮囑一遍“東西放好,下車别落東西”。
記得媽媽有一次來我機關,在一個宣傳視訊裡看到我們全副武裝緊急集合的鏡頭,忽然轉過頭來問:“星星,你們都要背那麼重的東西跑來跑去嗎?”已經習慣的我沒注意到她的情緒,輕松地回答:“對呀!”
再後來,她就不“顯擺”了。
當别人跟她說“你們家閨女在部隊優秀啊”,她就有些心疼地回答:“她也不容易,很累的。”
後來聽别人說起媽媽對我的心疼,我忽然有些心酸,有些懷念媽媽的那些“顯擺”,有些後悔自己曾經的“不配合”。
我是我們農場裡的第一個女兵,更是第一個女軍官。我媽說去拿我立功受獎的喜報和獎金時候她都特别驕傲。
她經常說:“媽媽辛苦了大半輩子,但是媽媽知足,因為兒女都争氣。”
兒女的一點成績都會成為父母的驕傲。慢慢變老的父母總會躲在兒女的背後,一邊驕傲着,一邊心疼着。
爸媽總說“星星你辛苦了,可是爸媽都幫不了你什麼。”可是他們不知道,他們才是我的驕傲。
爸爸的樸實、正直和與人為善,媽媽的堅韌、善良和自強樂觀,讓我這些年來雖然磕磕絆絆,但是依舊堅持成長。
爸爸媽媽,我會一直努力成為你們的驕傲。
時間時間,你也慢點跑,好讓我親愛的爸媽慢點變老。
( 作者:火箭軍某部排長 謝星星)
2013年,我在部隊考上了國防大學政治學院(原南京政治學院),沒時間回家,直接從部隊駐地去了南京。去之前給父親打了一個電話,父親說:“好!好!我現在就去你奶奶家,跟你奶奶還有你叔說一下,讓他們高興高興。”我知道,父親高興壞了。等2013年寒假,近三年沒回家的我,看到父親花白的頭發,突然覺得“歲月不饒人”這句話是真的。那幾天,父親帶着我出門,見了人就說:“這是我閨女!就這一個閨女!當兵那個!回家探親了!”那時的父親還不太懂軍校,也不知道軍校有寒暑假,隻知道當了兵回家就叫“探親”。那段日子,雖不太想出門,但我還是跟着父親走遍了親友、鄰裡……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 南子
收到錄取通知書時,老爸并沒有什麼激烈的情緒,隻是看了一眼通知書,說“保管好,别丢了”。下午四點多老爸就開始做飯,忙活了四個多小時,做了整整一大桌的菜。吃飯的時候,老爸一邊給我倒酒一邊說話。今天的父親酒量似乎很小,不一會就喝醉了,一邊笑,一邊說“我兒子考上軍校了。”老爸就這樣笑着睡着了。
——陸軍勤務學院 呂飛
2009年,我以630多分的成績擠過聯考獨木橋。那時,電視劇《士兵突擊》正在熱播,我抱着“甯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信念攜筆從戎,報考了位于北京的陸軍裝甲兵學院(原裝甲兵工程學院)。我是我們村第一個從地方高中考入軍校的人,也是第一個去北京讀大學的人。當天晚上父母買了好幾個煙花。這是我們家第一次放煙花,以前連過年都不曾放過。那天晚上,父親下廚炒了8個我最愛吃的菜,從不喝酒的母親也第一次倒上了啤酒,祝賀我考上了軍校。在父母眼中,這應該算是他們人生中的大喜事吧 !
——陸軍步兵學院石家莊校區上尉 趙豔斌
2008年入學報到時,母親與我共同簽訂教育訓練計劃
2008年夏天,得知我被錄取為國防生時,媽媽說:“兒子太棒了,我為你自豪。來,抱一個!”聽到這話,平時不善言辭的父親也湊到了跟前。雖然我非常高興自己夢想成真,但作為十八歲的“大男孩”,卻對父母的擁抱有些陌生甚至緊張。在我的記憶中,除了小時候生病躺在他們懷裡,其他時候沒有太多“親昵”。擁抱那一刻,随着母親淚水落在自己肩膀,我告别了羞澀和拘束,緊緊抱住母親,沖父親豎起大拇指,父親用肯定的目光沖我點了點頭。從那時起,父母的期許成為了我不斷前進的動力。我愛我的父母。
——武警遼甯省總隊某部 茅欣鵬
2013年8月,當我接到空軍勤務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成為一名準軍官時,父母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喜色。為了慶祝我考上軍校,雖然家裡窮,父母還是借錢為我辦了升學宴,把親戚鄰居都叫來吃送行飯。那是家裡第一次辦這麼大的宴席,門前立着大大的氣球拱門,上面寫着“祝賀高德占被空軍勤務學院錄取”;那是我第一次當着全村人的面給父母鞠躬,驕傲地說:“你們辛苦了,以後我養你們!”
——95935部隊排長 高德占
當錄取指令下達後,父母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得到了糖果的孩子。聽母親說,他們兩人坐在家裡傻笑了一天。雖然隔着千裡,但是一根電話線也能讓我感受到他們的欣喜。當兵兩年沒有陪伴父母的機會,更别說報答父母的恩情,是以,這一次是我憑借自己的努力給父母最好的禮物。那一刻,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你現在的努力,不止會讓未來的你感謝,還是父母暮年時的歡喜。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 鄧焜
寫下這段文字的時候,我正在新排長集訓隊。2012年我考入陸軍裝甲兵學院(原裝甲兵工程學院)。作為一個山東人,考上軍校算得上一件光宗耀祖的事。帶着光環與家人的期望我來到了北京。可是軍校的條條框框讓我無所适從,我打起了退堂鼓,甚至在退學報告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母親從老家趕來,對我軟硬兼施希望我留下來。是的,我留下來了。有人說我可能開了竅,可能怕回家丢人,但事實上我隻想着不能讓母親的含辛茹苦白費,不能讓她再默默流淚。
後來在軍校裡,我成為大家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仿佛開了挂一般。大學畢業,我拿到了學院各級所有獎項,如今經過一年任職教育訓練又來到了心儀的機關。這種“低開高走”怕是父母最開心的事兒了吧。畢業了,再努力些吧,讓千裡之外的父母再多一點高興的事,少一些煩心事,這是做兒女最大的孝順了。
——陸軍某訓練基地排長 慕佩洲
(策劃:周圓 作者:謝星星 南子 呂飛 趙豔斌 茅欣鵬 高德占 鄧焜 慕佩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