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章邯最後的高光時刻,如何攻破項梁的?

聞劉邦項羽斬殺三川太守李由,且魏國和南韓也都立了起來。項梁在濮陽與章邯對峙目的達到,自知力不從心,便南下攻擊定陶。

章邯最後的高光時刻,如何攻破項梁的?

項梁的戰略是靠近項羽軍,兩軍好互相支援,如果能把定陶打下來就更好。

項梁出兵,楚懷王與一衆幕僚留守盱眙,唯獨派宋義跟随項梁,作為德高望重的前令尹,一定程度上監督、節制項梁。

項梁戰連捷,北上救田榮,破章邯,解東阿之圍。後追擊章邯到濮陽,将秦軍堵在東郡。項梁又派項羽劉邦分兵,陣斬秦朝丞相李斯之子三川郡太守李由。

但此時章邯軍源源不斷獲得軍械和糧草,實力驟增。項梁卻把精銳給了項羽,他自知已不能與章邯抗衡,便順勢拔營南走。

不過在秦軍面前,項梁仍要虛張聲勢,營造兵強馬壯的氣勢。在宋義看來,項梁長傲飾非,目空一切,全然不以秦兵為意。

章邯最後的高光時刻,如何攻破項梁的?

宋義并非項梁的下屬,試探道:“君上屢勝之後,應比平日更加謹慎,不可大意。我觀将士近來飲酒賭博,日間旌旗不整,入夜擅離職守,完全忘了眼前白骨露野,我軍孤軍深入。目下章邯雖敗,尚擁兵數十萬,敵兵日見增加,我兵卻毫無戒備,若秦軍來襲,我軍何以抵禦?”

項梁怎會目不見睫,看不到楚軍的危機,他倒是想閉門塞戶。但項羽不僅帶走全部八千江東精銳,還包括英布和蒲将軍兩員猛将及所屬軍隊,再加上劉邦這支韌勁很強的軍隊。項梁手上的兵,大多是收編各大勢力,拼湊在一起的。

但項梁不能把這些實情告訴宋義,一旦楚王掌握到這個情況,調兵遣将來反制自己,那就得不償失了。

項梁笑道:“秦兵幾次被我殺得破膽,不足挂齒,縱使添了新兵,遇此連月霪[yín]雨,道路為水所阻,亦難進攻,不必多慮。”

宋義目瞠口哆,判斷項梁必敗,便借口出使齊國,離開項梁軍。項梁求之不得送走宋義,誰也不願身邊有雙眼睛監視自己。

其實章邯早就從王離處調動援軍,楊熊率領一支奇兵,駐紮在黃河西岸,等待章邯軍令。章邯卻一直不讓楊熊渡河,如果那樣項梁反而會深挖壕溝修築高壘,秦軍反而沒有機會。

章邯最後的高光時刻,如何攻破項梁的?

等項梁撤軍濮陽,南下定陶。章邯立即分兩路南下追擊,自己親率主力正面攻擊,來到定陶對岸,造木筏作渡河狀。楊熊軍則從白馬津渡河,南下在定陶上遊三十多裡處過河,從西邊突襲楚軍大營。

帳外狂風大作,雨愈下愈大了,還不時雷電交加。視野模糊不清。雷聲也把馬嘶蹄音全掩蓋,大營内外的燈火都給暴雨澆滅。

這晚項梁做了一個噩夢,豔陽高照,章邯來襲營,四處都是大秦橫掃六國的鐵鷹銳士,所有營帳同時起火。項梁呼喚項羽,卻叫不出聲來,想拔刀,卻拔不出來,駭醒過來,才發覺仍是黑夜,自己渾身冷汗,不住喘氣。

項梁驚魂甫定,披上外衣,舉步走到大帳門前,親兵慌忙追随左右。外面雨勢甚大,茫茫黑夜什麼都看不見,并沒有噩夢中的太陽,項梁感覺才稍微好一點。

項梁撤兵時,在各處必經之路布滿騎哨,章邯軍若尾随而來,不可能隐身。而且隔着一條濟水,就算章邯軍到了對岸,楚軍也有充足的時間迎戰。

章邯最後的高光時刻,如何攻破項梁的?

秦軍來襲擊時,楚軍全然不覺,從睡夢中驚醒,見敵兵蜂擁而來,驚得手足無措,人不及甲,馬不及鞍,倉促迎戰。原來章邯趁雨夜揮兵渡河,長達十餘裡的河岸,盡是喊殺之聲。

楚軍正堪堪把敵人抵住在河岸,以千計的秦兵由西邊殺入,生生攻破項梁大營,西邊敵人似乎還源源不斷湧入。

項梁深知,此戰已敗,假若立即逃走,或可保住性命,難免全軍盡失。奮力迎戰的話,至少項氏一族可退回胡陵。項梁再不猶豫,派人通知項纏和項它立即撤退去胡陵,再下令集結親兵,全力阻敵,掩護其餘楚軍撤退。

項梁軍陣勢尚未布好,秦軍便從兩個方向排山倒海壓迫過來。箭如飛蝗般往敵人射去,尚未換上另一批箭矢時,敵人已殺入陣中,不一會四周盡是敵人。

項梁領着二千多親兵,死命擋着敵人一波又一波的進擊,每拖延一刻,逃出去的楚軍就多幾個。到天明雨停,項梁身上已有大小十多個傷口一起淌血,卻感不到任何痛楚,他環目一掃,隻見身旁的親衛,已減至不足百人,遠近無數個跳躍動的黑點,不知有多少秦軍殺至。

項梁令親兵隊突圍,自己一人面對秦軍。兩個親衛死命扯着他馬缰,不讓他以身犯險,誓死與明主共存亡。

雙方箭矢早就用完,秦軍擲出明晃晃的長矛,親衛紛紛倒地,連慘嘶的力氣都沒有了。

忽然間,項梁發覺自己竟成了孤零零一個人。一支長矛戳穿盔甲,後背入前胸出,寒氣貫體。項梁泛起勢窮力竭的感覺,時隔15年,追随父親和大哥而去。

人固有一死,戰死,無愧項氏祖先。

章邯最後的高光時刻,如何攻破項梁的?

此戰秦軍殺得楚兵屍橫遍野,血流成渠。楚軍自相踐踏而死者,不計其數。章邯陣斬六國最有影響力的名将項梁,其餘諸侯将領都聞風喪膽,如驚弓之鳥。

如果章邯活躍在秦始皇滅六國的時期,不知道會否成為王翦那種,揮劍可滅國的名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