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觀察員.com周淄博
"我終于回家了!"
9月25日晚,身穿紅色連衣裙的周晚舟乘坐中國政府包機抵達深圳寶安國際機場。
在加拿大,經過1028天的非法拘留、30多次出庭和無數激烈的遊戲,旨在打擊中國高科技公司的中國公民的政治迫害以孟晚舟與美國司法部之間的延期起訴協定(DPA)而告終。
根據協定,孟晚舟不認罪或接受罰款,美國将在14個月後撤銷指控,結束加拿大的引渡程式。
複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沈毅表示,DPA協定更像是美方的"一步",因為孟方接受的協定内容對美方不利,"本質上是美方的重大倒退"。同時,鑒于中方在天津會談期間向美方提供的名單包括"釋放孟晚舟",中方對孟晚舟事件的态度也可以看作是積極釋放的"探究",以檢驗拜登政府恢複中美關系的誠意。關系。
在外媒看來,這場涉及中美加的法律和地緣政治糾紛以"孟晚舟歸來"為結局也具有重要意義。大多數媒體認為,中美加關系有望緩和,甚至可能在氣候等領域進行合作,但美國對華為的打壓仍在繼續,關鍵技術領域的競争依然激烈。

孟晚舟抵達深圳寶安機場 圖檔:smh.com.au
不尋常的中止起訴協定
經過1028天的非法拘留,30多次出庭和無數場激烈的博弈,美國最終選擇以延期起訴協定結束對加拿大的引渡請求,孟晚舟被加拿大釋放。
那麼,這份《達爾富爾和平協定》有什麼特别之處呢?美國的舉動發出了什麼信号?中美關系将如何關系發展?
上海彙業律師事務所進階合夥人楊傑告訴《觀察家報》,DPA是美國-加拿大司法體系中和解的特殊典範,"在司法實踐中,有些案件的控辯雙方形成了曠日持久的對峙。如果檢方認為被告不大可能繼續從事危害社會的行動,這種和解模式往往被用來打破僵局。"
楊指出,一般來說,被告在簽署《達爾富爾和平協定》時必須接受某些處罰(通常是經濟處罰),以換取控方暫停起訴。在中止起訴期間,被告必須遵守有關協定,不得涉嫌新的罪行,而被告的個人自由不受任何限制。中止期滿後,檢察院對被告人的起訴自動取消。
"這項協定對被告的最大好處是,他們不需要'認罪',也沒有犯罪記錄。
那麼在這個DPA中,孟晚舟到底需要遵守什麼呢?據《衛報》報道,協定的一項要求表明,孟晚舟基于無罪辯護,不能否認自己承認的一些事實,也不能暗示自己非自願簽署了《達爾富爾和平協定》。
複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沈毅表示,DPA的内容相當于"(孟晚舟)按照正常的休息時間起床刷牙吃飯"的表情,沒有任何真正的負面影響,"本質上是美國的一次重大撤退"。"
"對此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測試。首先,如果你看看美國媒體,如果美國在協定中得到任何有利于美國國内政治的東西,它就會傳播并立即開始推廣。另一方面,你可以看到中國人在網上對此事提出的各種指控的力量,以及他們反複說過的話中是否提到了任何交易。"似乎兩邊都沒有一方。這意味着沒有材料,也就是說,對美國來說沒有好消息。"
周孟晚舟在加拿大溫哥華法院外宣讀聲明,2021年9月24日 圖檔:Vision China
"從法律角度來看,華為敢于用劍,用法律武器直接在加拿大法院與加拿大政府對抗,"北京大學國際法學院進階講師馬吉說。正是由于華為與加拿大政府之間的激烈法庭鬥争,美國政府才意識到其指控的證據可能存在的缺陷或不足。這是達成協定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政治漩渦中,華為以法律為矛頭刺穿敵人,中國政府以法律為盾保護企業,凸顯了法律作為武器的作用。
"考驗拜登政府恢複美中關系的誠意"
沈毅指出,在天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謝峰和來訪的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謝峰向謝爾曼提供了一份清單,要求美方糾正其對華的錯誤政策和行動,包括釋放孟晚舟,"毫無疑問,美方落實了清單上的這一項目"。"
"謹慎地說,這可以被視為中美關系的積極發展。關系。"總的來說,美國今天面臨的困難是顯而易見的,"沈先生說。"與中國合作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唯一現實方法。"中國對孟晚舟事件的态度,也可以看作是對拜登政府自願釋放恢複中美關系誠意的"探究"。
同時,沈毅強調,雖然孟晚舟事件已經結束,但美國對華為等中國科技企業的态度和做法"還有待觀察",但孟晚舟事件的結果足以說明這是一場針對美國的穩定而堅定的鬥争, "為合作而奮鬥,為團結而奮鬥"的展現。
關于加方在孟晚舟事件中的角色,沈毅認為,加拿大的表現甚至"不像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更像是一個地理名詞,沒有任何獨立意見","這次孟晚舟的回歸,不是加拿大的釋放,美國簽署了DPA,美國通知加拿大釋放"。美國表示已暫停起訴并終止引渡。"
"中國有句老話說,栗子是火燒的,加拿大是把爪子伸進火裡為别人拿栗子的,結果是頭發燒焦了,爪子被燒焦了。任何不想擠進中美戰略博弈架構,站在中間,成為目标的人,都應該為類似的想法做好準備。"
孟晚舟抵達深圳寶安機場發表簡短演講 圖檔:smh.com.au
盡管美國和加拿大已經給予自己"步驟",但一些試圖扭轉中國黑白抹黑的團體仍然存在。
沈毅指出,有些勢力不願意或不願意承認自己遭受了重大挫折,是以千方百計地描繪一種局面,即"中方示弱,用那種無限制、無原則的讓步來換取孟晚舟的釋放"。
"我們從輿論領域的觀察中可以看出,沒有辦法找到一種方法,通過試圖帶頭粉飾美國的收益和誇大中國的損失來找到支援DPA協定的聲明。是以,沈先生說,該部隊試圖"将DPA與認罪協定或庭外和解混為一談","将此事解釋為中國與加拿大之間的交易",甚至煽動"孟晚舟國籍"等舊謠言。
沈毅認為,這種情況也暗示了我們所面臨的環境的複雜性。中美之間的戰略博弈不同于我們曆來由精英和有關專職部門所熟知的國家之間的戰略,它涉及公衆認識世界的認知領域的新競争,對于我們自己的國家,對于中美, 為了各方力量的整體性。
晚船返航,舉世矚目
孟晚舟順利回國的信号震撼了世界。
首當其沖的日本"東芝事件",不僅多家媒體對事件進行了報道,還有不少日本網友在評論區感歎"日本東芝沒有(華為孟晚舟)這種待遇"。"
"在1980年代的美日半導體争端中,日本公司被毆打,而日本政客視而不見,沒有人說出來,這就是'日美聯盟'的真相 - 隻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成為朋友。
20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達到頂峰,居世界第二位。東芝是一家日本半導體巨頭,在這一領域具有很強的競争優勢。1987年6月,美國衆議院以東芝非法向蘇聯軍方出口高科技産品為由通過了制裁法案,并通過禁止向美國出口和取消采購合同向東芝施加壓力,對日本半導體産業造成了嚴重打擊。
"孟晚舟案的實質是,美國正試圖阻礙中國的發展,中國政府正試圖為人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僅僅是為某人或公司創造更好的生活。據日本網民稱,與過去一樣,政客們對大公司過去在與法國,德國,英國和日本的貿易摩擦中被"挑出來"的事實視而不見,中國的外交取得了勝利。
"需要明确的是,中國繼續與美國談判的基本條件之一是孟晚舟必須被釋放。這使得美國别無選擇,隻能接受這一條件。"
港台媒體的反應比較熱烈,迅速發出多篇報道和評論,跟進此事。
香港《南華早報》聚焦于公衆歡迎孟晚舟回歸的熱情,援引中國媒體報道稱,"這是祖國力量和中國美好外交戰争的标志"。"
台灣聯合報發表了一篇題為《孟晚莺重返美國長臂微》的評論文章,稱美國的長臂管轄模式可能仍對一些國家構成威脅,但孟晚舟的到來是一條微帶。在象征意義上的全球戰略中,美國又回來了,不再是老大,很難四處張力,至少"中國不吃這套"。
美國媒體作為直接利益相關者,也非常關注此事。
彭博社發表了一篇題為"美國為結束華為問題付出代價将有助于中美關系"的文章。",稱孟晚舟的回歸意味着美國已經實施了中國改善兩國關系的關鍵要求,盡管美國将為此"付出一些代價",但孟晚舟的回歸将為中美關系的改善"鋪平道路"。關系。
文章稱,拜登政府對中國的一系列要求感到不滿,包括釋放孟晚舟和解除對中國人員的制裁,但中國也堅持要求美國"邁出改善關系的第一步"。
彭博社表示,此舉是美國近年來為緩和美中關系而做出的"最大讓步",并持更樂觀的觀點,即雖然仍然存在一系列懸而未決的問題,但至少兩國經濟之間進一步合作的"最大障礙"之一已經"消失"。
《紐約時報》評論說,孟晚舟事件幾乎成為美中"冷戰氣氛"的象征,近三年之久的案件的結束表明,兩位上司人在重大争端中可以達成某種和解。
《華爾街日報》稱,雖然中美在很多方面都處于"對抗狀态",但孟晚舟的起訴豁免權消除了兩國之間的"絆腳石",并展示了兩國關系中"鮮為人知的務實層面"。
在加拿大方面,據法新社25日報道,加拿大前駐華大使趙樸表示,孟晚舟事件的解決使加中關系"不那麼棘手",但加拿大和中國可能"不會回到以前的狀态"。
"加拿大和中國的商界領袖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擔心和不安,但這是重建信心道路上必要的第一步,"促進商業的加中貿易委員會總經理諾亞弗雷澤告訴彭博社。"
除美國和加拿大媒體外,俄羅斯、法國、德國、澳洲等國媒體也關注孟晚舟回歸中美、中加關系緩和角色。
據俄羅斯通訊社報道,加拿大法院釋放孟晚舟意味着"一場持續了兩年多的災難"的結束。報道還援引中國官員的話說,加拿大扣押孟晚舟是"美國捏造的完全政治事件"。
新加坡《聯合早報》援引香港城市大學法學教授王江宇的話說,拜登政府正試圖利用孟晚舟案來展示合作立場,以換取中國對李克強的投票,李克強的回歸是中國國家意志和外交政策的優先事項。
根據法國《費加羅報》(Le Figaro)的一項分析,北京、華盛頓和渥太華之間長達三年的法律鬥争和緊張局勢應該會随着孟晚舟接受中止條件而結束。
據德國電視台ZDF報道,中國與美國和加拿大之間的緊張局勢随着孟晚舟的釋放而緩解。
澳洲SBS世界新聞報道說,孟晚舟的回歸可能已經結束了中國、美國和加拿大之間"三年的不和諧"。
美國對華為的打壓仍在繼續
雖然孟晚舟事件有好消息,但圍繞華為的鬥争還沒有結束,美國司法部對華為的調查正在進行中。
據路透社報道,拜登的釋放協定招緻了華盛頓在中國的"鷹派"的批評,他們說,拜登的政府正在向中國和處于兩國全球技術競争中心的主要公司投降。
據《華爾街日報》周四報道,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表示,她将尋求改善美中商業關系,她看到了美中緊張局勢的共同利益。但她也稱華為為"安全威脅",并将繼續努力阻止其獲得先進的晶片。
日本《朝日新聞》報道稱,孟晚舟的回歸不會改變華為的困境。華為已經出售了部分智能手機業務,因為美國的制裁阻止其購買高性能晶片。
孟晚舟在法庭外發表CGTN視訊後簡短演講的截圖
附錄:1028天,中國政府不懈努力與華為的法庭之争
"燈塔等待,晚船返航"的結果讓人高興,但仔細回顧事件,不難感受到這一過程的驚心動魄,以及中國的不懈努力和美國的"别有用心"。
孟晚舟事件的開始可以追溯到2018年8月美國發出的所謂"國際逮捕令"。然而,真正非法拘留孟晚舟的,是握住美國大腿的加拿大。
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應美國要求"在加拿大溫哥華機場過境時被加拿大政府逮捕,該資訊直到12月5日才正式釋出。
消息傳出後的第二天,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迅速采取行動,向美國和加拿大表達了強烈的抗議。緊接着,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分别召見美國和加拿大駐華大使,進行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
在各方的努力下,12月11日,加拿大法院準許孟晚舟保釋。但也是在同一天,當時的美國。唐納德·特朗普總統表示,他願意介入司法部針對孟晚舟的案件。
孟晚舟雖然被捕後獲釋,但被迫戴上電子鐐铐,在溫哥華被"軟禁"。在此期間,加拿大駐華大使邁克爾·麥考利(Michael McAuley)多次為孟晚舟發聲,但被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Justin Trudeau)要求辭職。
2018年12月13日,時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陸偉證明,加拿大公民康明凱和邁克爾因涉嫌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依法受到中國當局的強制措施。面對外界的詢問,盧先生明确表示,兩者之間沒有聯系,"中國是依法依規行事"。
對此,加方在沉寂了一段時間後,開始玩起了冠名,孟晚舟與兩位加拿大人強行聯想。特魯多稱此舉"完全是出于政治動機",甚至威脅說,前加拿大外交官康明斯擁有"外交豁免權",但康明斯在旅行時沒有外交護照,這一事實立即受到打擊。
2019年1月28日,美國司法部正式起訴華為和孟晚舟。時任國土安全部部長的克爾斯滕·尼爾森(Kirsten Nielsen)聲稱,孟晚舟參與了"損害美國安全的欺詐性金融計劃"。時任商務部長的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表示,中國公司多年來一直在"破壞美國的制裁",并"利用美國的金融體系為非法活動提供便利"。
随後,美國卡在截止日期前向加拿大提出引渡孟晚莺的要求。2019年3月1日,加拿大總檢察長決定對孟晚舟案發出授權令。
2018年8月22日,美國紐約東區地方法院對華為首席财務官周晚舟發出國際逮捕令。
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應美國要求"在加拿大溫哥華機場過境時被加拿大政府逮捕。美國後來聲稱孟晚舟涉嫌"違反對伊朗的制裁禁令",并要求引渡她。
2018年12月5日,加拿大宣布逮捕孟晚舟。
2018年12月6日,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指控孟晚莺被拘留嚴重侵犯人權,并強烈抗議呼籲美國和加拿大政府恢複孟晚舟的個人自由。
2018年12月8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召見加拿大駐華大使麥凱倫和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就孟晚舟被拘留一事進行嚴正交涉,強烈抗議。
2018年12月11日,加拿大不列颠哥倫比亞省高等法院("加拿大法院")宣布孟晚舟已獲準保釋。同一天,當時的美國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宣布,如果符合國家安全利益或可能推動美中貿易協定,他願意幹預美國司法部針對孟晚舟的案件。
2019年1月26日,加拿大駐華大使邁克爾·麥考利(Michael McAuley)應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Justin Trudeau)的要求辭職。早些時候,馬雲曾公開表示,孟晚舟有"強有力的理由"反對引渡到美國。
2019年1月28日,美國司法部正式起訴華為和孟晚舟23項罪名。
2019年1月29日,美國司法部向加拿大提出引渡孟晚舟的請求,中方敦促美方立即撤銷對孟晚舟的逮捕令和正式引渡請求。
2019年3月1日,加拿大總檢察長決定對孟晚舟案發出授權令。
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被加拿大邊境服務局訊問的監控視訊截圖
面對美加勾結,孟晚舟選擇通過合法武器與加拿大政府對峙。2019年3月3日,孟晚舟對加拿大政府提起訴訟,提出了多條辯護途徑。
随後,漫長的聽證審查程式開始了。
在此過程中,雖然加拿大法院裁定孟晚舟符合"雙重犯罪"标準是可引渡的,但孟晚舟芳也努力使加拿大法院認定"逮捕孟晚舟"存在"證據漏洞",并将争議的焦點變成"程式性濫用"和"證據可裁判性",開辟了新的戰線。
在此期間,孟晚舟被非法拘留了一年。中國外交部已多次表示聲援,強烈敦促加方認真對待中方的嚴正立場和關切,采取切實措施糾正錯誤,早日釋放孟晚舟,確定她早日安全傳回祖國。
時任美國司法部長的威廉·巴裡(William Barry)仍然在這個問題上"玩球",聲稱華為和中興等中國公司在網絡安全問題上"不值得信賴"。
2019年3月3日,孟晚舟對加拿大政府提起訴訟。法庭有三個主要的辯護方向:雙重犯罪,程式濫用和證據充分性。
2019年3月6日,孟晚舟在加拿大法院出庭,引渡聽證會推遲至5月8日。
2019年5月8日,加拿大一家法院重新開啟了孟晚舟的引渡聽證會,為下一次聽證會設定了時間表。
2019年9月23日,孟晚舟引渡案将再次開庭審理,引渡案将進入實質性審理階段,控辯雙方就案件中已有的證據和關鍵問題進行辯論。
2019年12月11日,加拿大某法院認定,加拿大檢方在處理孟晚舟被捕案時存在"證據漏洞",同意辯方關于檢方"被風吹亂"的說法。
由于加拿大法院在周晚舟案中公開了關鍵證據,美方指責孟晚舟有偏見和誤導性的關鍵證據被發現。中國外交部立即效仿,稱這是美國濫用加美關系的嚴重政治事件。引渡條約,以打擊中國高科技公司和華為。
在此期間,孟晚舟的律師向加拿大法院提供了從彙豐銀行獲得的重要證據,足以對美國要求引渡的關鍵證據提出質疑。然而,加拿大拒絕将證據引入此案。
然而,經過各方不懈努力,加拿大法院最終承認,美國提供的證據是"故意缺失"或"嚴重缺失"。
此時,孟晚舟被非法扣留已經快兩年了。2019年12月1日,王成軍總領事和胡啟權總領事通路了孟晚舟的住所,并在中國駐溫哥華總領館表示哀悼。
她指出,中國政府堅定地緻力于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并将繼續為此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同時,美方試圖與孟晚舟達成所謂"認罪協定",以換取回國,但立即被明确拒絕。
2020年1月20日,孟晚舟引渡案第一次開庭在加拿大法院舉行,控辯雙方就孟晚舟引渡案是否符合"雙重犯罪"标準展開實質性法庭辯論。
2020年5月27日,加拿大一家法院裁定孟晚舟符合"雙重犯罪"标準,引渡程式将繼續進行。本案的重點是程式濫用和證據充分性的兩個防禦方向。
2021年7月9日,加拿大法院駁回了孟晚舟律師關于已引入新證據的申訴,并不同意引入從彙豐銀行獲得的新證據。
2020年7月23日,加拿大某法院公布了"孟晚舟案"的關鍵證據,美國以重大疏漏和誤導為"欺詐"罪名起訴孟晚舟。同日,中國外交部表示,加拿大法院披露的證據充分表明,孟晚舟事件是美國濫用加美關系的嚴重政治事件。引渡條約,以打擊中國高科技公司和華為。
2020年8月21日,加拿大一家法院以國家安全為由,駁回了孟晚舟要求公布更多與她被捕和審判有關的機密檔案的請求。
2020年10月26日,孟晚舟的引渡案在加拿大法院繼續進行,重點是"程式性虐待"。
2020年10月29日,加拿大法院副首席大法官福爾摩斯裁定,美國在孟晚舟案中提供的"案卷"中可能存在"故意遺漏證據"或"重大遺漏證據",是以可被列為申請終止引渡孟晚舟的理由之一。
2020年12月3日,美國媒體報道稱,美國司法部目前正在與孟晚舟進行談判,以談判達成協定。該協定将允許她從加拿大傳回中國,但前提是她承認在刑事案件中被指控的"不當行為"。對此,孟晚舟方明确拒絕了。
周孟晚舟于2020年10月27日在加拿大溫哥華出庭 圖檔:Vision China
在法律戰場的對峙下,孟晚舟引渡案中的重要證人在辯護律師的質詢下承認了有利于中方的關鍵事實。
除了在各條戰線上前進外,孟晚舟還多次面臨死亡威脅。
2021年9月20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8屆會議與任意拘留問題工作組舉行對話,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内瓦代表團2江婷大使表示,加拿大以無理和任意的方式将中國公民孟晚舟女士無理拘留了1000多天, 進而抑制了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加拿大應立即糾正錯誤,解除對孟晚舟的任意拘押。
很快,中國的努力得到了回報。2021年9月24日,美國司法部與孟安迪舟達成暫緩起訴協定,通知加拿大撤回引渡請求,加拿大立即無條件釋放孟晚舟。
即便如此,美國還是發現自己是一個"台階"。司法部國家安全司代理司長馬克·萊斯科(Mark Lesko)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如果沒有中止,"引渡程式可能會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英國夏令時2021年9月25日22時14分,孟晚舟安全抵達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中方以"燈塔等待,船返航"的結局挫敗了美加共謀。
2020年12月7日,孟晚舟引渡案的關鍵證人、加拿大聯邦警察中士羅斯·蘭迪(Ross Landy)在孟晚舟律師的質詢下承認,沒收孟晚舟的手機并屏蔽手機信号是"應聯邦調查局的要求",加拿大根本不會對他的手機進行任何檢查。
2020年1月14日,為孟晚舟提供安全的獅門風險管理公司(Lionsgate Risk Management)在法庭上作證說,孟晚舟在溫哥華的家中逗留期間收到了死亡威脅,有時還受到子彈的傷害。
2021年3月1日,孟晚舟案在加拿大法院開庭審理,控方和辯方将就"程式濫用"申訴的理由進行辯論。
2021年6月29日,孟晚舟案在加拿大法院開庭審理,本輪聽證會圍繞将彙豐銀行的證據引入下一階段的審判。
2021年8月10日,孟晚舟案在加拿大法院開庭審理,開庭審理同日。"
2021年8月18日,孟晚舟引渡案的聽證會正式結束,加拿大檢察官聲稱孟晚舟的辯護"事實上和法律上不成功",加拿大法官将于10月21日宣布案件的日期。
2021年9月24日,美國司法部與孟晚舟達成暫緩起訴協定,并通知加拿大撤回引渡請求。加拿大法院立即終止引渡程式,将孟晚舟從所有保釋條件中移除并釋放她。後來,孟晚舟乘坐中國政府包機離開加拿大,回到祖國與家人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