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6歲學生參加沙漠探險活動身亡,同伴稱到公路才有信号叫救護車

新京報(記者左林實習生吳萌珍)近日,有網友稱,北京市16歲高中生鄭在中國民旅協會組織的沙漠探險中死亡。8月5日,中國探險協會官方微網誌發表聲明,證明由其組織的騰戈騰格裡沙漠探險項目發生事故,一名16歲兒童意外死亡。

同路人馬輝(化名)告訴新京報記者,7月29日中午12點左右,鄭突然躺在沙坡前,"隊長以為鄭沒有中暑,他還有力氣,就讓他繼續走下去。爬完沙坡後,鄭從坡頂滾了下來。因為沙漠裡沒有信号,馬輝和司機、組長開車把鄭開到高速公路上聯系救護車,這至少花了30分鐘,從鄭下山到救護車,至少花了1個半小時,"整個時間我都沒看到衛星電話。在救護車上,馬輝聽了醫生的話,說鄭沒有生命體征。

8月10日,中國探險協會從業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該協會按照正式程式舉辦了類似活動,有相應的應急預案,所有青少年項目都已暫停,協會和上司老師正在配合警方調查。其中一名組長回應稱,調查仍在進行中,以公安機關公布的結果為準。

16歲學生參加沙漠探險活動身亡,同伴稱到公路才有信号叫救護車

項目宣傳材料上顯示的遠足小徑。由受訪者提供

同伴:開車到高速公路隻有信号撥打急救電話,全程未見醫療相關人員

根據新京報記者獲得的項目宣傳資料,涉案項目名稱為"激蕩黃沙——探索騰崗青年探險科學考察訓練營",即7月25日至8月3日,費用為2.25萬元,參與者必須在7天内完成100公裡徒步,同時學習沙漠生存課程, 對沙漠水文資源的生态影響、荒漠化控制和土壤侵蝕進行研究。

據中國探險協會官網介紹,該項目屬于"青少年探險科學探險訓練營"項目,從2021年7月12日持續到2022年1月11日,同時開展探索珊瑚海、探索三江源頭、探索西部古國的活動。

16歲學生參加沙漠探險活動身亡,同伴稱到公路才有信号叫救護車

項目宣傳材料上的活動課程介紹。由受訪者提供

馬晖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和鄭是北京一所高中國際部的學生,在此之前,中國探險協會曾來學校宣傳這項活動,"原來鄭想去三江源,但是因為三江源和沙漠項目的申請人數太少, 最後兩個項目合并到沙漠項目中。馬輝說。

馬輝介紹,參加活動的學生有8人,還有中國勘察協會兩名上司、一名司機和兩名進入沙漠的研究人員,此外還有三四名後勤人員在沙漠外等候。記者獲得的聊天記錄顯示,6月17日,協會客服向被咨詢學生家長承諾,"青少年探險訓練營"項目有隊醫,協會提供的《青少年探險遠征訓練營活動風險危機應急預案》也表示,安保管理小組包括一支醫療救援隊, 這得到了當地具有醫療資質的醫生和護士的專業保障,導師教練和專職救援隊協調確定保護,但馬輝表示"整個過程中沒有醫療相關人員"。

據馬輝回憶,7月25日至26日進入沙漠前,中國勘察協會從業人員召集同學們介紹注意事項,包括旅行安排和采購計劃,"對安全措施的教育訓練很少,我隻記得說過,當危險的時候,三個人應該互相陪伴, 一個人照顧這個人,另一個人去尋求幫助。至于項目宣傳材料中提到的"基本止血繃帶技巧和CPR(心肺複蘇)",馬輝說,"我可以肯定地說,這不是。"

7月29日,該團體的徒步目标是18公裡,這是"近3天來最長的距離"。由于前一天晚上學生睡得很晚,出發時間從原來的5:00改為8:30左右。馬輝說,早上10點之前,天氣通常比較涼爽,但中午體感溫度達到30°C以上。那天,其中一位領隊因鞋履破而無法陪同,全程隻有一位領隊跟着。

在上午的行軍中,團隊走了6-8公裡,至少休息了3次,總共休息了30或40分鐘。8名團隊成員中的每一個都有一個背包,裡面裝着衣服,食材,餐具,帳篷支架等。第一次休息時,鄭覺得包有點重,馬輝提議換包,他估計鄭的背包大概有20公斤,"換完包後,我也覺得很累。"

馬輝說,當天中午12點左右,鄭突然在沙坡前躺下,"隊長以為鄭沒有中暑,還有力氣,就讓他繼續走下去。"

事故現場距離營地約一兩百米,但中間有一些沙坡,是以走路不容易。鄭緩緩爬到坡頂,又摔倒了,領頭人堅持要他完成,鄭從坡頂滾了下來。

馬輝回憶說,鄭滾下沙坡後,上司要求其他學生回到營地吃晚飯。馬輝吃完飯後,聽說鄭的臉不對勁,需要叫救護車,但是因為沒有信号,馬輝和司機、組長開車把鄭開到高速公路上,然後聯系了救護車,這至少花了30分鐘,從發現鄭學生滾下沙坡到救護車上, 至少花了1個半小時,"整個過程沒有看到衛星電話。在救護車上,馬輝聽了醫生的話,說鄭沒有生命體征。

16歲學生參加沙漠探險活動身亡,同伴稱到公路才有信号叫救護車

7月28日上午,活動參與者馬輝(化名)拍攝了騰格裡沙漠。由受訪者提供

出發前,我簽署了豁免協定,中國勘察協會正在配合警方調查

中國探險協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它對年輕生命的損失表示深切哀悼,同時啟動内部審計程式,并對所有項目進行緊急安全檢查,以避免類似的事故。

10日上午,記者緻電中國探險協會,從業人員回應稱,該協會将不時舉辦類似活動,全部按照正式程式進行,并且還有相應的應急預案。"我們,以及這次上司團隊的老師,也在配合警方的調查。該協會的另一名成員表示,目前所有青年項目都已暫停。

該團隊負責人徒步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情況仍在調查中,以公安機關公布的結果為準,其他問題可以向中國勘察協會提出。

根據該協會的官方網站,隊長是中國探險協會的探險隊隊長教練,中國登山協會的山地戶外教練,山頂戶外運動學校的戶外教練,美國LNT國家戶外上司學校的進階講師,瑞士國家滑雪學校的滑雪教練, 國際野生醫學協會的第一響應者,青年導師和巅峰教練。2014年,北京出發環遊新疆,在70天内騎行7500公裡;2015年,絲綢之路循環到羅馬;多次探索新疆沙特古路、烏孫古道等;多次探索狼塔C+V、環博格達、黃宮嘎、青台、洛克等路線;攀登了哈巴、玉珠、穆斯塔格等雪山。

新疆蘭花戶外俱樂部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在一般的沙漠探險活動項目中,8名成員和1名領隊就足夠了。但是,由于缺乏青少年的戶外經驗,主辦方最好有兩名老師,一名在前面帶領團隊,一個人在後面收集團隊,以確定所有人員的安全。信号不好的地方,還應配備衛星電話等通信裝置。

"陪同的隊醫是收費的,探險組織可以考慮項目的成本,并決定是否會有隊醫。組長表示,目前國内配備的戶外探險隊醫療相對較少,"領隊一般都要掌握基本的救援知識,如果隊員在探索過程中不舒服的情況,應該及時反映出來,領隊也要及時看到的情況處理。"

GREEN ORG自助戶外活動組織平台資深戶外團隊負責人簡簡認為,從目前的資訊來看,上司者對風險的判斷不夠準确,"在戶外活動了很長時間之後,你知道你應該放棄的時候應該放棄,應該救人的時候救人, 并盡最大努力確定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即使你鍛煉品格,也要保證生命安全,然後做教育。她說,根據她十多年的重型徒步經驗,在沙漠中徒步應該随風而行,因為"硬沙上坡和軟沙下坡會節省體力",不建議在6月,7月和8月進入沙地,因為此時"溫度太高", 即使你進入沙漠,也應該避免在中午旅行。

新京報記者獲悉,參與活動的同學與中國探險協會簽訂了《青少年探險遠征訓練營》風險通知書和免責聲明,其中寫道,主辦方為每位學生購買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未成年人最高限額為50萬元)和意外傷害醫療保險(保險金額5000元), "參加本次活動的學生及其監護人需要同意,對于因主辦方主觀原因造成的傷害,死亡或任何其他形式的損失,不承擔保險以外的任何責任。除保險責任外,學生及其監護人亦不得以任何理由向主辦機關、學校及職員提出任何申索。"

對此,北京木工律師事務所主任劉昌松律師表示,如果鄭在行軍途中确實出現身體虛弱、身體嚴重不适等症狀,探險隊沒有及時給予協助,違反了他的義務。隻要探險隊的過失與鄭學員的死亡之間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即使簽訂了免責協定,也應承擔相當于過失的民事責任。

16歲學生參加沙漠探險活動身亡,同伴稱到公路才有信号叫救護車

8月5日,中國探險協會官方微網誌釋出聲明。微網誌截圖

中國探險協會沒有專業主管機關,已被列入社會組織異常活動名單

根據中國探險協會官方網站,該協會成立于1993年3月,是中國探險協會和最高機構。2019年4月,協會釋出了我國勘探領域首批标準《探險領隊基本能力要求》和《探險旅遊企業安全管理制度要求》,随後制定了《探險家行為指南》、《戶外探險應急救援指南》、《探險步道建設規範》、《探險營地規劃設計與施工規範》。

記者查閱民政部主辦的中國社會組織政府服務平台,發現該協會業務主管機關自2017年起由"自然資源部"改為"中央和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同時民政部網站公布了《全國社會團體2017年(第五批)年檢總結表》。2018年顯示,中國探險協會業務監督機關專欄顯示已"脫鈎"。

記者緻電民政部,從業人員表示,民政部是登記管理機關,"已脫鈎"意味着沒有業務監督機關,其黨建工作由中央和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管理。

記者在民政部主辦的全國社會組織信用資訊宣傳平台上發現,協會黨建工作機構确實是中央和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協會證書有效期為2019年10月9日至2024年10月9日,業務範圍為國際合作, 組織探險、學術研究、專業展覽、商務教育訓練、咨詢服務,除2017年外,年檢結果均為"合格"或"基本合格"。

2018年7月,民政部對包括中國探險協會在内的五個協會發出行政警告處罰,稱其未按規定接受2016年全國社會團體年檢,違反了《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28條的規定。 民政部依照條例對五個協會發出警告行政處罰,并将其列入社會組織異常活動名單。

編輯:劉倩

校對李立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