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6岁学生参加沙漠探险活动身亡,同伴称到公路才有信号叫救护车

新京报(记者左林实习生吴萌珍)近日,有网友称,北京市16岁高中生郑在中国民旅协会组织的沙漠探险中死亡。8月5日,中国探险协会官方微博发表声明,证实由其组织的腾戈腾格里沙漠探险项目发生事故,一名16岁儿童意外死亡。

同路人马辉(化名)告诉新京报记者,7月29日中午12点左右,郑突然躺在沙坡前,"队长以为郑没有中暑,他还有力气,就让他继续走下去。爬完沙坡后,郑从坡顶滚了下来。因为沙漠里没有信号,马辉和司机、组长开车把郑开到高速公路上联系救护车,这至少花了30分钟,从郑下山到救护车,至少花了1个半小时,"整个时间我都没看到卫星电话。在救护车上,马辉听了医生的话,说郑没有生命体征。

8月10日,中国探险协会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该协会按照正式程序举办了类似活动,有相应的应急预案,所有青少年项目都已暂停,协会和领导老师正在配合警方调查。其中一名组长回应称,调查仍在进行中,以公安机关公布的结果为准。

16岁学生参加沙漠探险活动身亡,同伴称到公路才有信号叫救护车

项目宣传材料上显示的远足小径。由受访者提供

同伴:开车到高速公路只有信号拨打急救电话,全程未见医疗相关人员

根据新京报记者获得的项目宣传资料,涉案项目名称为"激荡黄沙——探索腾岗青年探险科学考察训练营",即7月25日至8月3日,费用为2.25万元,参与者必须在7天内完成100公里徒步,同时学习沙漠生存课程, 对沙漠水文资源的生态影响、荒漠化控制和土壤侵蚀进行研究。

据中国探险协会官网介绍,该项目属于"青少年探险科学探险训练营"项目,从2021年7月12日持续到2022年1月11日,同时开展探索珊瑚海、探索三江源头、探索西部古国的活动。

16岁学生参加沙漠探险活动身亡,同伴称到公路才有信号叫救护车

项目宣传材料上的活动课程介绍。由受访者提供

马晖告诉新京报记者,他和郑是北京一所高中国际部的学生,在此之前,中国探险协会曾来学校宣传这项活动,"原来郑想去三江源,但是因为三江源和沙漠项目的申请人数太少, 最后两个项目合并到沙漠项目中。马辉说。

马辉介绍,参加活动的学生有8人,还有中国勘察协会两名领导、一名司机和两名进入沙漠的研究人员,此外还有三四名后勤人员在沙漠外等候。记者获得的聊天记录显示,6月17日,协会客服向被咨询学生家长承诺,"青少年探险训练营"项目有队医,协会提供的《青少年探险远征训练营活动风险危机应急预案》也表示,安保管理小组包括一支医疗救援队, 这得到了当地具有医疗资质的医生和护士的专业保障,导师教练和专职救援队协调确保保护,但马辉表示"整个过程中没有医疗相关人员"。

据马辉回忆,7月25日至26日进入沙漠前,中国勘察协会工作人员召集同学们介绍注意事项,包括旅行安排和采购计划,"对安全措施的培训很少,我只记得说过,当危险的时候,三个人应该互相陪伴, 一个人照顾这个人,另一个人去寻求帮助。至于项目宣传材料中提到的"基本止血绷带技巧和CPR(心肺复苏)",马辉说,"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不是。"

7月29日,该团体的徒步目标是18公里,这是"近3天来最长的距离"。由于前一天晚上学生睡得很晚,出发时间从原来的5:00改为8:30左右。马辉说,早上10点之前,天气通常比较凉爽,但中午体感温度达到30°C以上。那天,其中一位领队因鞋履破而无法陪同,全程只有一位领队跟着。

在上午的行军中,团队走了6-8公里,至少休息了3次,总共休息了30或40分钟。8名团队成员中的每一个都有一个背包,里面装着衣服,食材,餐具,帐篷支架等。第一次休息时,郑觉得包有点重,马辉提议换包,他估计郑的背包大概有20公斤,"换完包后,我也觉得很累。"

马辉说,当天中午12点左右,郑突然在沙坡前躺下,"队长以为郑没有中暑,还有力气,就让他继续走下去。"

事故现场距离营地约一两百米,但中间有一些沙坡,所以走路不容易。郑缓缓爬到坡顶,又摔倒了,领头人坚持要他完成,郑从坡顶滚了下来。

马辉回忆说,郑滚下沙坡后,领导要求其他学生回到营地吃晚饭。马辉吃完饭后,听说郑的脸不对劲,需要叫救护车,但是因为没有信号,马辉和司机、组长开车把郑开到高速公路上,然后联系了救护车,这至少花了30分钟,从发现郑学生滚下沙坡到救护车上, 至少花了1个半小时,"整个过程没有看到卫星电话。在救护车上,马辉听了医生的话,说郑没有生命体征。

16岁学生参加沙漠探险活动身亡,同伴称到公路才有信号叫救护车

7月28日上午,活动参与者马辉(化名)拍摄了腾格里沙漠。由受访者提供

出发前,我签署了豁免协议,中国勘察协会正在配合警方调查

中国探险协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它对年轻生命的损失表示深切哀悼,同时启动内部审计程序,并对所有项目进行紧急安全检查,以避免类似的事故。

10日上午,记者致电中国探险协会,工作人员回应称,该协会将不时举办类似活动,全部按照正式程序进行,并且还有相应的应急预案。"我们,以及这次领导团队的老师,也在配合警方的调查。该协会的另一名成员表示,目前所有青年项目都已暂停。

该团队负责人徒步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情况仍在调查中,以公安机关公布的结果为准,其他问题可以向中国勘察协会提出。

根据该协会的官方网站,队长是中国探险协会的探险队队长教练,中国登山协会的山地户外教练,山顶户外运动学校的户外教练,美国LNT国家户外领导学校的高级讲师,瑞士国家滑雪学校的滑雪教练, 国际野生医学协会的第一响应者,青年导师和巅峰教练。2014年,北京出发环游新疆,在70天内骑行7500公里;2015年,丝绸之路循环到罗马;多次探索新疆沙特古路、乌孙古道等;多次探索狼塔C+V、环博格达、黄宫嘎、青台、洛克等路线;攀登了哈巴、玉珠、穆斯塔格等雪山。

新疆兰花户外俱乐部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在一般的沙漠探险活动项目中,8名成员和1名领队就足够了。但是,由于缺乏青少年的户外经验,主办方最好有两名老师,一名在前面带领团队,一个人在后面收集团队,以确保所有人员的安全。信号不好的地方,还应配备卫星电话等通信设备。

"陪同的队医是收费的,探险组织可以考虑项目的成本,并决定是否会有队医。组长表示,目前国内配备的户外探险队医疗相对较少,"领队一般都要掌握基本的救援知识,如果队员在探索过程中不舒服的情况,应该及时反映出来,领队也要及时看到的情况处理。"

GREEN ORG自助户外活动组织平台资深户外团队负责人简简认为,从目前的信息来看,领导者对风险的判断不够准确,"在户外活动了很长时间之后,你知道你应该放弃的时候应该放弃,应该救人的时候救人, 并尽最大努力确保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即使你锻炼品格,也要保证生命安全,然后做教育。她说,根据她十多年的重型徒步经验,在沙漠中徒步应该随风而行,因为"硬沙上坡和软沙下坡会节省体力",不建议在6月,7月和8月进入沙地,因为此时"温度太高", 即使你进入沙漠,也应该避免在中午旅行。

新京报记者获悉,参与活动的同学与中国探险协会签订了《青少年探险远征训练营》风险通知书和免责声明,其中写道,主办方为每位学生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未成年人最高限额为50万元)和意外伤害医疗保险(保险金额5000元), "参加本次活动的学生及其监护人需要同意,对于因主办方主观原因造成的伤害,死亡或任何其他形式的损失,不承担保险以外的任何责任。除保险责任外,学生及其监护人亦不得以任何理由向主办单位、学校及职员提出任何申索。"

对此,北京木工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昌松律师表示,如果郑在行军途中确实出现身体虚弱、身体严重不适等症状,探险队没有及时给予协助,违反了他的义务。只要探险队的过失与郑学员的死亡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即使签订了免责协议,也应承担相当于过失的民事责任。

16岁学生参加沙漠探险活动身亡,同伴称到公路才有信号叫救护车

8月5日,中国探险协会官方微博发布声明。微博截图

中国探险协会没有专业主管单位,已被列入社会组织异常活动名单

根据中国探险协会官方网站,该协会成立于1993年3月,是中国探险协会和最高机构。2019年4月,协会发布了我国勘探领域首批标准《探险领队基本能力要求》和《探险旅游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要求》,随后制定了《探险家行为指南》、《户外探险应急救援指南》、《探险步道建设规范》、《探险营地规划设计与施工规范》。

记者查阅民政部主办的中国社会组织政府服务平台,发现该协会业务主管单位自2017年起由"自然资源部"改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同时民政部网站公布了《全国社会团体2017年(第五批)年检总结表》。2018年显示,中国探险协会业务监督单位专栏显示已"脱钩"。

记者致电民政部,工作人员表示,民政部是登记管理机关,"已脱钩"意味着没有业务监督单位,其党建工作由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管理。

记者在民政部主办的全国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宣传平台上发现,协会党建工作机构确实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协会证书有效期为2019年10月9日至2024年10月9日,业务范围为国际合作, 组织探险、学术研究、专业展览、商务培训、咨询服务,除2017年外,年检结果均为"合格"或"基本合格"。

2018年7月,民政部对包括中国探险协会在内的五个协会发出行政警告处罚,称其未按规定接受2016年全国社会团体年检,违反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28条的规定。 民政部依照条例对五个协会发出警告行政处罚,并将其列入社会组织异常活动名单。

编辑:刘倩

校对李立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