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鴻兵:北方的機會來了!第三次全球供應鍊“轉變”

中國經濟正面臨第三次全球供應鍊"轉型",華南地區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可能面臨挫折,而華北地區的産業發展正面臨新的機遇。

近日,全球煤炭、石油、天然氣以及鎂、鋁、鋅、銅、鎳等大宗商品價格飙升,表明全球供應鍊"打結"問題仍在蔓延。從海運到晶片,從汽車到消費電子産品,從能源供應到基本原材料,全球制造業正在遭受打擊。

宋鴻兵:北方的機會來了!第三次全球供應鍊“轉變”

更關鍵的是,這不會是一種暫時的現象。整個全球化還沒有正确了解和解決供應鍊中"打結"的理論。特别是在美元體系走弱、美國主導的世界貿易體系動蕩的背景下,基于"精煉、及時"的全球化供應鍊正在向強調"以防萬一"的模式轉變。

全球供應鍊發展模式面臨重大變化,中國經濟正面臨全球供應鍊第三次"轉型"的重大機遇和挑戰。

華南地區的外向型經濟面臨挫折,而北方的工業發展正面臨新的機遇。

北方的經濟不一定不如南方經濟嗎?

宋紅兵認為,這未必屬實。隻有把中國南北的經濟差異和問題從全球供應鍊的角度來看待,才能看到問題的原始面貌。

宋紅兵說,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中國經濟新版圖的變化,就會發現2000年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

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2000年前50年的前50年,中國北方的經濟實際上領先于南方。直到2000年左右,南方經濟(GDP)才首次超過北方,占該國經濟的53%。

這一年中發生了什麼?這是1999年11月中美兩國關于加入世貿組織的雙邊協定。這是中國南北經濟逆轉的真正分水嶺。

中國南方經濟的真正形成完全超過了北方,事實上,這要等到2008年以後。

2000年,中國經濟全面加入全球供應鍊體系。勞動密集型産業,主要面向歐美、東南亞市場,已經開始擁有更廣闊的市場。各種資本、技術和原材料,都可以更容易地彙集到華南地區。

中國南方獨特的商業文化也抓住了這個機會。加上整體收入考慮,國家政策和稅收優惠傾向于靠近香港、澳門和東南亞的沿海城市,效益更為顯著。

随着全球産業鍊率先從廣東、上海與中國經濟對接,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南方經濟有了快速發展。

宋鴻兵:北方的機會來了!第三次全球供應鍊“轉變”

2008年,南方經濟顯然抓住了第二個機會——全球供應鍊的"擴張"。

從傳統服裝、紡織、小商品等輕工行業的加工,到機電、電子、自動化、網絡資訊産業,全球供應鍊從産業鍊的低端向産業鍊的中端拓展。

更強的産業基礎、科技研發能力,加上企業意識的敏感度、大膽的引進、消化吸收,讓長三角很多城市在全球供應鍊定位中逐漸找到了自己的優勢。

與此同時,廣東、深圳和整個珠三角都在追趕"籠中鳥"産業更新。

更關鍵的是,此時,随着行業的積累和需求,華南地區也開始逐漸依靠海外資源發展起重機化工行業。來自澳洲的煤和鐵礦石,來自印度尼西亞的鋁土礦,來自中東的石油,來自美國的天然氣。

中國南方對北方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賴也被削弱了。雖然此時一些勞動密集型産業也開始向中部省份和北方城市轉移。然而,中國北方大多數城市與全球供應鍊的結合仍然明顯薄弱,他們沒有找到适合發展的優勢産業。

在追求精細化生産模式的同時,全球資源、資金流動順暢,南方沿海城市對北方具有天然優勢,進而形成了強大的"馬修效應",資源、人才正在向南彙聚。

這是南方超越北方,甚至上海和長三角的經濟超過廣東和珠江三角洲的關鍵原因。

但是,可以判斷北方的經濟沒有機會嗎?

當然不是。目前,我們看到,随着第三條全球供應鍊"大變革"的到來,整個産業鍊的地理布局将發生變化。

原來的精緻生産模式已經走向了自己的對立面。雖然整個供應鍊過于脆弱和快速移動,但它往往過于脆弱和狹窄。

脆性導緻斷裂,變窄導緻内部滾動。

宋鴻兵:北方的機會來了!第三次全球供應鍊“轉變”

特别是在美元體系走弱、美國主導的世界貿易體系動蕩的情況下,原有的基于"準時制"的全球供應鍊已經嚴重打結。整個産業鍊都有可能崩潰的風險。

同時,追求過多精細化和效率的産業鍊無法容納更大的市場。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内陸地區的人口和資源實際上被邊緣化了。如此巨大的市場無法整合和利用,但會導緻貧富差距擴大和社會分裂。

這使得"精制、準時"的生産模式越來越不穩定,直到整個鍊條斷裂。

目前的情況,其實就是這種極端追求資本利潤最大化的結果,導緻鍊條斷裂。

這不僅僅是大流行的暫時沖擊,而且世界再也無法忍受這種脆弱而極端的資本體系和生産方式。

從海運到晶片,從汽車到消費電子産品,從能源供應到基礎原材料,全球制造業正在受到影響,全球市場的供需鍊面臨結構調整

中國,乃至全世界,開始不得不轉向一種強調"以防萬一"的模式。這将使以重化工、能源和原材料為主的北方經濟有可能獲得機會。

如何抓住這個機遇,完善産業鍊,進行産業更新,在整個供應鍊體系中獲得優勢地位甚至主導地位?

例如,湖北武漢的光谷,貴州的大資料庫,陝西榆林的鎂冶煉和加工,遼甯沈陽的重工業和機器人,新疆的棉紡工業......

可以說,中國幅員遼闊,每個省份其實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然而,在之前的"準時制"全球供應鍊模式中,有些優勢難以發揮,或者沒有抓住機會。這是中國南北經濟差距的實質。

現在,随着第三次全球供應鍊變化的到來,從準時制的生産模式到以防萬一的模式,南北雙方都需要認真思考下一個發展機會和布局應該如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