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電視劇《穿越夏天》的結尾,由羅大佑作曲,張愛佳演唱,收錄在1982年發行的《人民也》專輯中。1994年,這張專輯被評為"Pop's 100 Best Albums"。

2009年,羅大佑用這首歌出現在央視春晚會上。作曲家羅大佑為張愛佳寫了這首歌。羅大佑在醫科大學讀書時寫了《童年》。
寫這首歌的地方不是在池塘邊,不是在桉樹下,而是在一個普通的地方。羅大佑寫的歌,腦子裡滿是粉筆、黑闆、馬桶、書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寫出《童年》的歌。
當"童年"響起時,那種輕松、快樂、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就會浮現在人們的眼前。它讓我們每個人都記得記憶中最輝煌,最快樂和最美好的時光。
它給人希望,讓人們無盡的渴望;《童年》歡快的節奏讓大人想起了自己過去的童年,歌詞也頗為貼切,而那口哨聲是讓很多懷舊的年輕人懷舊的方式。大多數人認為《童年》是一首關于童年純真的歌曲,其實這首歌是羅大佑批判歌曲的前奏,或者說本來就是一首批判歌曲。
《童年》郎朗口旋律,沒有心無肺的歌詞,這首歌在酸澀的無,有點老,聽到這首歌是不是為了幫助人們有點酸,有些感情,更懷念青春的時光,逝去的歲月和對童年的了解。
NTU合唱團以前被稱為友誼合唱團,成立于早年,并擴充到一個純粹的合唱團和法學院合唱團。
1964年,第二團正式合并,更名為"國立台灣大學合唱團",已進入50多屆,為台灣大學校園曆史悠久,組織體系完整,先後獲得台灣地區音樂比賽和全國大學合唱比賽獎。
視訊加載...